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推荐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第1篇】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
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
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出示有关课件)
(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
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
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⑵“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⑵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⑶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⑵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⑶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⑷你准备怎么读?
⑸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⑴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⑵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⑶小组内练渎。
⑷个别同学展示读。
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⑸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这个办法不好。
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⑴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⑵试着做司马光砸缸时的动作。
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
(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⑶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⑷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⑸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⑹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⑴自己读读这段。
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⑵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
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
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
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
”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
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认读课文中的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一两句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能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遇到困难时,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设计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按着鸡吃米,它怎么也不肯吃;把它放在地上,它会主动地去找着吃。
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
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学情,抓住教学过程中随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自然生成,将会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1、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2、正音:司、光。
3、学生质疑。
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是怎样一个人?
(学贵有疑。
让学生学会提问,一半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
二、读通课文,把握整体。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生字,并联系课文组词、说句。
3、结合课文说说对司马光的认识。
(字词的教学仍不可放松,让学生结合课文来学,不但学得有趣,而且有效。
)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找找课文哪一小节交待了这一内容,读一读。
2、司马光是怎样一个人?学习课文2----6小节,重点学习4、5、6小节。
(1)自由读课文的2、3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事情发生后,在场的小朋友是如何表现的?你觉得谁做得比较好?为什么?
(3)对比朗读4、5小节。
注意读出慌张急切的心情,读出司马光的冷静沉着,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4)课本剧表演《司马光砸缸》。
3、感情朗读课文。
(对课文的研读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使学习成为了学生的主动需要。
)
四、拓展训练,主动内化。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课文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想对身边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通过说话的形式,进一步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使“遇到困难时,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的思想真正得到内化。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第3篇】
司马光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基于此理念,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方法。
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色;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及文言文大意;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2.收集司马光的人物资料。
3.准备好工具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
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平时所学很不一样的课文,叫文言文。
2.简介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文言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史·司马光传》,去看看那年发生的关于司马光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并相机教学生字“司”。
)
4.介绍资料。
(1)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简要地介绍一下?
(2)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老师补充介绍: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热爱学习,后来他成了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姓司马,是复姓。
5.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学习过的《姓氏歌》。
说说你认识或知道的复姓人。
6.结合之前听过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谁能借助插图,猜猜本课讲的是什么内容。
图片利用已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设计意图: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但是同时也对文言文充满好奇。
因此,教师通过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及学好文言文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此外,课前让学生收集司马光的资料,课上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主人公,还能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二、读通课文,感悟大意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吗?现在老师就告诉你们,古人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读”。
1.第一遍默读课文,要求:
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第二遍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困难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或同桌。
(2)边读边画出停顿。
3.第三遍大声朗读课文,要求:
(1)同桌互读课文,正音。
(2)注意和同桌比较停顿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先讨论一下。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司、跌、皆、弃、持。
其中形声字“跌”和“持”引导学生关注形旁,猜猜意思,做动作理解。
开火车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
其他学生做小评委,听听他读得是否正确,发现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图片初学文言文要求学生能读出正确的词句停顿即可。
(3)再次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们特别关注他的停顿。
交流如何停顿,集体指正。
5.师范读,学生大声齐读。
读完后,请学生谈谈对文言文的印象。
生交流。
师小结:文言文常常用几十个字表达出成百上千个字的意思,所以,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
6.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司马光砸破瓮救落水同伴。
)
设计意图:文言文与白话文在遣词造句上的风格截然不同,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们学习文言文首先会遇到的难题。
因此,在让学生初读时,采用了同桌合作交流的方法,降低断句难度和心理压力,让学生能够大胆发挥。
之后,在交流评议的基础上,感受正确的断句读法,并根据初读感受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生字,规范书写
1.出示生字:司、庭、跌、持。
(1)区分结构:
司、庭:半包围结构。
跌、持:左右结构。
(2)组词。
2.指导书写“庭”。
(1)请学生说说“庭”的记忆方法,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2)指导:广字头的撇要写得舒展,里面的建字底不要写成走之。
(3)演示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教师范写。
(5)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6)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3.指导书写“跌、持”。
(1)观察字的结构,左窄右宽,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跌:足字旁的提和“失”字的长撇,注意穿插避让。
长撇要出头。
持:“寸”的竖钩的起笔位置在“土”的竖画的收笔位置的右边一点点。
提和横要避让,注意几个横画之间距离要均等。
(2)写字动漫演示书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孩子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字能力。
俗话说“字如其人”。
写字就像做人一样有谦让、有配合。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才能将字写得美观、匀称。
四、课下练习
1.练写生字“司、庭、跌、持”。
2.读熟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配乐朗读,引入新课
1.教师引言,配乐范读。
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件非常风雅的事情,一卷在手,书声琅琅。
(教师做出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的样子)文言文的语言简练,朗读时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味,请听配乐范读。
2.学生配乐读:(1)配乐自由读。
(2)配乐指名读。
(3)配乐男女生对读。
(4)配乐齐读。
3.过渡:文言文不仅要读通读顺,更要读懂,相信理解意思后大家一定能读得更有味道。
下面我们就要去攻克难关,理解课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语言精炼,内涵丰富,充满韵味。
这种表达上的特色,是学生需要体会感悟的。
因此,通过配乐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简约美和韵律美。
二、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出示学习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做批注、碰到难句反复读几遍等方法来学习文言文。
图片
(1)自读自悟。
读一句,借助工具书和书上的注释,把关键字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意。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再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不懂的地方,留待向其他同学或老师请教。
2.全班交流。
(1)请一个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文意思,其他小组点评,教师相机予以点拨。
要求:每句的意思说法不求完全一致,只要主要意思不变就可以。
(2)教师相机划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板书)
①群儿戏于庭:“于”就是在的意思。
古人的庭院有花有草,最适合孩子们玩了,想想看他们在玩什么。
(一个“戏”字大家就读出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真棒!)
②司马光和一群小伙伴在院子里玩耍,肯定是玩得非常……(生:开心、高兴)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吧!(齐读)
③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登”是爬的意思,“足”是失足的意思,“没”是沉没的意思。
看着自己的小伙伴掉进这么大的瓮里,危在旦夕,真让人……(生:着急)谁能用焦急的语气来读读,读出紧迫的感觉来?(抽读、范读、齐读)
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板书)
①众皆弃去:“众”指的是谁?(除司马光以外的孩子们)“弃”是抛下的意思,“去”是逃走,离开的意思。
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
②只有司马光——“持石击瓮破之”:请一名学生上台做做动作。
(指导双手用力)通过动作理解意思。
“之”代表瓮。
想想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会想什么。
边做动作边读好这句话。
结果:水迸,儿得活。
(板书)
①迸:涌出。
②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好这句话。
(3)连起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4)在同伴命悬一线的时候,在其他小伙伴都害怕得逃离的时候,司马光却选择留下来,并想到用石头砸破瓮的办法,救出了同伴,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善良友爱)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自己的理解。
图片(6)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你们发现它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了吗?(词语多为单字;句子很短等)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就给予充分的肯定,保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
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合作突破重点,解决不了的问题做记录让其他小组帮助解决,这样的方法不但改变了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习方式。
三、讲讲故事,读读背背
1.《司马光》这篇古文我们学完了,下面我们要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讲故事的时候如果只讲意思,不免有些枯燥无趣,那么,我们该怎样把故事讲得更具体、更生动呢?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提出建议:
(1)补充想象的内容。
(2)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故事更生动。
(3)讲故事的时候,要有声有色。
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请两名学生上台讲故事。
2.“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记住?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生想象画面背一背)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得当的方
法让文言文的学习事半功倍,这也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
四、学习生字,正确书写
1.出示生字:登、众、弃。
(1)观察结构:“登、弃”是上下结构,“众”是品字形结构。
(2)组词并说说记忆的方法,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课件演示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比较三个字书写时的异同。
2.指导书写。
(1)登:注意登字头的书写,上部右边是两撇。
(2)众:第二个“人”的最后一笔是点。
(3)弃:第四笔点不能漏写。
3.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展示评议,加强书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书写时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培养学生在写字前,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思考如何把字写得正确、美观、匀称,提高书写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
1.把《司马光》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要讲得生动有趣。
2.课后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讲一讲的方式,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另外,拓展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司马光,感受司马光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的品质。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起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结果:水迸,儿得活。
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教学反思
司马光破瓮救人的故事耳熟能详,故事的情节学生并不陌生。
此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在三年级的课文中,所以学生们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在诵读感悟中感受文言文语言的表达特色;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言文大意;展开想象,感受司马光的善良和热心助人的品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古文大意,做到眼观其字,口读其声,耳听其言,脑思其义,把眼、口、耳、脑都调动起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也感受到古文语言的简练美和韵味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2.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情境,感受人物的情感、精神,并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朗读的形式多样:引读、配乐读、想象读、表演读,最后熟读成诵。
3.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教师只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即采取“读、查、思、记”四步骤进
行,使其条理化。
另外,采用了自读自悟结合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避免了以教师讲代替学生学的情况,使学生习得学习古文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