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等式总结
一、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建立的基础)两个实数a 与b 之间的大小关系
(1)a b 0a b (2)a b =0a =b (3)a b 0a b ->>;-;
-<<.⇔⇔⇔⎧⎨⎪⎩⎪
若、,则>>;;<<. a b R (4)
a b 1a b (5)a b =1a =b (6)a b 1a b ∈⇔⇔⇔⎧⎨⎪⎪⎪⎩⎪⎪⎪+
2.不等式的性质
(1)a b b a()><对称性⇔
(2)a b b c a c()>>>传递性⎫⎬⎭⇒
(3)a b a c b c()>+>+加法单调性⇔
a b c 0 ac bc >>>⎫⎬⎭⇒
(4) (乘法单调性)
a b c 0 ac bc ><<⎫⎬⎭⇒
(5)a b c a c b()+>>-移项法则⇒
(6)a b c d a c b d()>>+>+同向不等式可加⎫⎬⎭⇒ ---不等式相加
(7)a b c d a c b d()><->-异向不等式可减⎫⎬⎭⇒ ---不等式相减
(8)a b 0c d 0ac bd()>>>>>同向正数不等式可乘⎫⎬⎭⇒---不等式相乘
(9)a b 00c d b d ()>><<>异向正数不等式可除⎫⎬⎭⇒a c --不等式相除
(10)a b 0n N a b ()n n >>>正数不等式可乘方∈⎫⎬⎭⇒ 乘方法则
(11)a b 0n N a ()n >>>正数不等式可开方∈⎫⎬⎭⇒b n 开方
(12)a b 01a ()>><正数不等式两边取倒数⇒
1b ----倒数法则
3.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1)|a|a |a|= a (a 0)a (a 0)≥;≥,-<.⎧⎨⎩
(2)如果a >0,那么
|x|a x a a x a 22<<-<<;⇔⇔
|x|a x a x a x a 22>>>或<-.⇔⇔
(3)|a ·b|=|a|·|b|.
(4)|a b | (b 0)=≠.||||a b
(5)|a|-|b|≤|a ±b|≤|a|+|b|.
(6)|a 1+a 2+……+a n |≤|a 1|+|a 2|+……+|a n |.
4. 基本不等式
(1)如果a ,b 是正数,那么ab ≤2
b a +,当且仅当a=b 时,等号成立。
注意: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是利用重要的不等式推导的,即
()()ab 2b a ,2a ,,22≥+≥+∈+即有则ab b b a R
(2)基本不等式又称为均值定理、均值不等式等。
其中2
b a +称为a ,b 的算术平均数,ab 称为a ,b 的几何平均数。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3)均值不等式中“当且仅当”的含义:
①当a=b ,取等号,即a=b ⇒
2
b a +=ab ②仅当a=b 时取等号,即2b a +=ab ⇒a=b (4)几种变形公式
ab ≤(2b a +)2≤222b a +(a,b ∈R) ab ≤2b a +≤2
22b a +(a >0, b >0) 5. 柯西不等式
(1)代数形式:
设a 1,a 2,b 1,b 2均为实数,(a 12+a 22)( b 12 + b 22)≥(a 1 b 1+ a 2 b 2) 2 (注:等号成立条件:a 1 b 2= a 2 b 1)
(2)向量形式:|α||β|≥|α·β|,α=(a 1,a 2,…,a n ),β=(b 1,b 2,…,b n )(n ∈N ,n≥2)
等号成立条件:β为零向量,或α=λβ(λ∈R )。
(3)三角不等式:由|α|+|β|≥|α+β|可得:设a 1,a 2,b 1,b 2均为实数,则
√(a 12+a 22)+√(b 12 + b 22)≥√[(a 1+ b 1)2+(a 2 + b 2)2] (注:等号成立条件:存在非负实数μ及λ使得μa 1=λb 1,μa 2=λb 2其中“√”表示平方根)
(4)平面三角不等式:设a 1,a 2,b 1,b 2 ,,c 2均为实数,则
√[ (a 1-b 1)2+(a 2-b 2)2]+√[ (b 1-c 1) 2+(b 2-c 2)2]≥√[(a 1-c 1)2+(a 2-c 2)2] (注:等号成立条件:存在非负实数μ及λ使得μ(a 1- b 1)=λ(b 1- c 1) , μ(a 2- b 2)=λ(b 2- c 2)其中“√”表示平方根)
(5)设α,β,γ为平面向量,则|α-β|+|β-γ|≥|α-γ|。
当α-β,β-γ为非零向量时。
(注:等号成立条件:存在正常数λ,使得α-β=λ(β-γ)⇔向量α-β与β-γ同向,即夹角为零。
(6)一般形式:设a 1,a 2,…,a n ,b 1,b 2 …,b n 均为实数,则
n n n n b a b a b a b b b a a a +++≥++++++ 22112222122221 注:等号成立n
n b a b a b a ===⇔ 2211 6. 排序不等式:
(1)定义:设有两组数 a 1 , a 2 ,…… a n ; b 1 , b 2 ,…… b n 满足 a 1 ≤ a 2 ≤……≤ a n , b 1 ≤ b 2 ≤……≤ b n ,其中c 1,c 2,……,c n 是b 1,b 2,……,b n 的任一排列,则称a 1 b 1 + a 2 b 2+ ... + a n b n 为这两个实数组的顺序积之和(简称顺序和),称a 1 b n + a 2b {n-1}+ ... + a n b 1 为这两个实数组的反序积之和(简称反序和),称a 1 c 1 + a 2 c 2 +…+ a n c n 为这两个实数组的乱序积之和(简称乱序和)
(2)定理:(排序不等式,又称排序原理)设有两组数 a 1 , a 2 ,… a n ; b 1 , b 2 ,… b n 满足 a 1 ≤ a 2 ≤…≤ a n , b 1 ≤ b 2 ≤…≤ b n ,其中c 1,c 2,…,c n 是b 1,b 2,…,b n 的任一排列,那么
a 1
b n + a 2b {n-1}+ ... + a n b 1 ≤ a 1
c 1 + a 2 c 2 +……+ a n c n ≤ a 1 b 1 + a 2 b 2 + ……+a n b n.
当且仅当 a 1 = a 2 = ... = a n 或 b 1 = b 2 = ... = b n 时等号成立,即反序和等于顺序和。
排序原理可简记作:反序和≤乱序和≤顺序和。
7. 贝努利不等式:
定理:设x >-1,且x≠0,n 为大于1的自然数,则(1+x)n ≥1+nx.
二、不等式的证明
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1)a b ab 0a b ab 0
a b 0a b a b 0a b a b =0a =b
实数的性质:、同号>;、异号<->>;-<<;-⇔⇔⇔⇔⇔
(2)不等式的性质(略)
(3)重要不等式:
①|a|≥0;a 2≥0;(a -b)2≥0(a 、b ∈R)(非负数)
②a 2+b 2≥2ab(a 、b ∈R ,当且仅当a=b 时取“=”号) ③≥、,当且仅当时取“”号a b +∈+2ab(a b R a =b =)
④ a 3+b 3+c 3≥3abc(a,b,c ∈R +) ⑤33abc c b a ≥++
⑥ |a|-|b|≤|a ±b|≤|a|+|b|.
⑦ |a 1+a 2+……+a n |≤|a 1|+|a 2|+……+|a n |.
⑧ |x|a x a a x a 22
<<-<<;⇔⇔
⑨ |x|a x a x a x a 22>>>或<-.⇔⇔ 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 比较法:要证明a >b(a <b),只要证明a -b >0(a -b <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较法.
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
(2) 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3) 分析法:从欲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分析使这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所需条件已判断为正确时,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4)三角换元法:多用于条件不等式的证明,如果所给条件较复杂,一个变量不易用另一个变量表示,这时可考虑用三角代换,将两个变量都用同一个参数表示,此法如果运用恰当,可沟通三角与代数的联系,将复杂的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问题。
注意:根据具体问题,常用的三角换元技巧有:
① x 2+y 2=1,可设x=cos α,y=sin α;
② a ≤ x 2+y 2≤b ,可设x=rcos α,y=rsin α, a ≤r 2≤b
③ 对于x 21-
,由于|x|≤1,可设x=cos α(0≤α≤π)或x=sin α(-π/2≤α≤π/2) ④ 对于x 21+
,可设x=tan α(-π/2<α<π/2)或x=cot α(0<α<π) ⑤ 对于12-x ,可设x=αcos 1 (0≤α<π/2或π/2<α≤π)或x=αsin 1 (-π/2≤α<0或0<α≤π/2)
⑥ 对于x+y+z=xyz,由于在ΔABC 中有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可设x=tanA,y=tanB,z=tanC(A+B+C=π)。
(5)放缩法:要证明不等式A <B ,有时可以将它的一边放大或缩小,寻找一个中间量,如将A 放大成C ,即A <C ,后证C <B ,这种证法叫放缩法。
常用技巧有:舍掉(或加进)一些项,在分式中放大或缩小分子或分母;应用基本不等式放缩。
放缩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不等式的传递性、等量加不等量为不等量、同分子(分母)异分母(分子)的两个分式大小的比较。
证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还有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综合分析法、放缩法、函数法、几何法、其它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导数法、构造法)、柯西不等式等。
(5)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实数大小或证明不等式
① 利用均值定理求最值,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正”各项均为正数 、“二定”和或积为常数、“三相等”
等号必须成立。
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
② 构造定值条件的常用技巧:加项变换、拆项变换、统一换元、平方后利用不等式。
③ 基本不等式:
若x ,y 是正数,有x+y=S (和为定值),则当x=y 时,积xy=取最大值42
S ;
若x ,y 是正数,有xy=P (积为定值),则当x=y 时,和x+y=取最小值;2P 。
三、解不等式
1.解不等式问题的分类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3)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
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②解分式不等式;
③解无理不等式;
④解指数不等式;
⑤解对数不等式;
⑥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
⑦解不等式组.
2.解不等式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1) 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正确应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增、减性.
(3) 注意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3.不等式的同解性
(1)f(x)g(x)0 f(x)0 g(x)0 f(x)0 g(x)0·>与>>或<<同解.
⎧⎨⎩⎧⎨⎩
(2)f(x)g(x)0f(x)0g(x)0 f(x)0g(x)0·<与><或<>同解.⎧⎨⎩⎧⎨⎩
(3)f(x)g(x)0f(x)0g(x)0 f(x)0g(x)0(g(x)0)>与>>或<<同解.≠⎧⎨⎩⎧⎨⎩
(4)f(x)g(x)0f(x)0g(x)0 f(x)0g(x)0(g(x)0)<与><或<>同解.≠⎧⎨⎩⎧⎨⎩
(5)|f(x)|<g(x)与-g(x)<f(x)<g(x)同解.(g(x)>0)
(6)|f(x)|>g(x)①与f(x)>g(x)或f(x)<-g(x)(其中g(x)≥0)同解;②与g(x)<0同解.
(7)f(x)g(x) f(x)[g(x)] f(x)0g(x)0f(x)0g(x)02>与>≥≥或≥<同解.⎧⎨⎪⎩⎪⎧⎨⎩
(8)f(x)g(x)f(x)[g(x)]f(x)02
<与<≥同解.
⎧⎨⎩
(9)当a >1时,a f(x)>a g(x)与f(x)>g(x)同解,当0<a <1时,a f(x)>a g(x)与f(x)<g(x)同解.
(10)a 1log f(x)log g(x)f(x)g(x)f(x)0a a 当>时,>与>>同解.⎧⎨⎩
当<<时,>与<>>同解.
0a 1log f(x)log g(x)f(x)g(x) f(x)0g(x)0a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