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第二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大气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由氧气组成
B.由干洁空气组成
C.由氧气和水汽组成
D.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2.对流运动强弱及对流层厚度主要取决于近地面气温高低和气温垂直递减率。
若只考虑气温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流层厚度,白天小于夜晚
B.对流层厚度,一般城市大于郊区
C.对流层厚度,海南小于辽宁
D.对流层厚度的季节变化,海口大于乌鲁木齐
,白天近地面气温高,对流运动强烈,对流层厚度大于夜晚,A错。
近地面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对流层厚度大于郊区。
B对。
海南的近地面气温高于辽宁,对流层厚度大,C错。
海口的气温季节变化小,乌鲁木齐气温季节变化大,故海口对流层厚度的季节变化较小,D错。
下图是地球近地面大气的温度垂直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M层()
A.随高度增加气温升高
B.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C.同一纬度地区地表温度相同
D.同一经度地区地表温度相同
4.图中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由于大气中的热量主要来自()
A.太阳
B.地面
C.地球内部
D.大气本身
,在近地面大气中,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
4.B
下图表示大气垂直分层。
读图,完成第5~7题。
5.右图中能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7.2019年10月17日23时2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发射升空。
该卫星运行轨道所在大气层()
A.气温为-50 ℃~20 ℃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
D.最高气温约为40 ℃
5题,根据垂直方向上气温变化的几个转折点的温度值判断,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到对流层顶的气温约-50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到平流层顶气温约0 ℃。
故②曲线符合题意。
第6题,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即图中Ⅲ层中,能反射无线电短波辐射。
第7题,卫星运行轨道在高层大气中,其底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最低气温约-80 ℃,之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6.D
7.C
8.甲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乙图是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分布图(单位:千米)。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
乙
(1)请写出在平时生活中你接触到的主要地球圈层。
(2)在甲图中,臭氧主要分布在(填字母)层,请说明其主要的作用。
(3)图甲中,A层为层,请分析该层天气多变的原因。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B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因此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对流该层集中了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的绝大部分;该层气温上冷下热,大气对流旺盛,所以天气多变。
素养提升
读图,完成第1~2题。
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②有利于航空飞行③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④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题,根据图示纵坐标表示大气层的高度位置可判断,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在平流层顶,气温约为0 ℃,故①曲线符合。
第2题,该大气层为平流层,而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①错误;由于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故不利于对流运动,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行,②正确;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③错误;平流层的气温升高,主要由于该层大气中有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④正确。
2.D
导致对流层气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下图为某地四个不同时刻大气气温垂直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第3~5题。
3.图中表示非逆温现象的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四个时刻中,最容易导致近地面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中所示大气温度除④外,总体趋势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其原因是()
A.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
B.大气稳定,不发生上下垂直对流
C.没有臭氧,难以吸收太阳热量
D.多水汽、尘埃,易成云致雨
3题,逆温现象不仅包括上热下冷的现象;而且包括垂直递减率小于0.6 ℃/100米的现象,②③④符合该现象。
只有①表示非逆温现象。
第4题,④的逆温现象最明显,所以其最容易导致近地面大气污染物聚集。
第5题,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主要是由于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
4.D
5.A
读下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曲线表示的是()
A.臭氧层的高度
B.对流层的高度
C.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D.平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7.对图中甲、乙两处的正确叙述是()
A.乙处的气温高于甲处
B.甲处的水汽含量多于乙处
C.甲、乙两处同为上升气流
D.甲处热量主要来源于臭氧吸收紫外线
6题,对流层的高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在低纬度为17~18千米,高纬度为8~9千米。
第7题,甲处位于对流层,乙处表示平流层,水汽绝大部分在对流层中,平流层中几乎没有水汽。
7.B
8.(拓展探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87年南极哈雷湾上空臭氧总量变化
(1)图中臭氧含量最低值约DU(为多布森单位),当臭氧含量在DU时称臭氧层空洞。
(2)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层,该层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主要是因
为。
(3)消耗臭氧的物质主要是人为排放的。
就南北半球而言,这类物质主要来自半球,经大气环流输送到南极上空。
(4)大气中臭氧减少,使射向地面的增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
是;对生物界的影响
有。
(5)简述防治臭氧层空洞的措施和方法。
200
(2)平流升高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3)氯氟烃化合物北
(4)紫外线导致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加,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农作物减产,森林受损,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
(5)减少氯氟烃的排放,积极寻找替代品。
莘莘学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每一日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因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都要更用心。
这天太宝贵,不就应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销蚀,抬起下巴,抓住这天,它不再回来。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