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及治理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及治理措施
摘要:路基路面作为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路面的质量和道路的寿
命和性能紧密相关。

路基路面施工质量不达标,长期受雨水浸泡,超载比例较大,均有可能导致路基路面病害快速发展,降低道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为保证路
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公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就要根据路基路面病害成
因机理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病害
中图分类号:U41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公路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项目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近年来,由于交通量的
激增,超载重载比例逐年上涨,大部分已建路面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害。

如何
延长道路使用年限,降低行车安全风险,就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就必须
高度重视路基路面病害机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

1、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
1.1基层不平稳的问题
沥青面层的厚度受到基层表面平整度的影响,若沥青面层来的松铺厚度不相同,则在行车的碾压后可能会发生沉降。

一般情况下,若基层平整度产生误差,
则可通过调整面层来矫正,但只限于误差较小的平整度。

当出现误差较大的平整
度时,就不能施工整调面层,因此沥青面层的厚度受到影响,再加上车辆荷载作用,会逐步产生沉降,最终导致沥青面层沉陷。

1.2路基病害的问题
公路路基病害主要表现为路基下沉,路面产生细小的波浪状。

产生路基沉降
的主要原因是路基施工时的压实度不足,在长期的大型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因
承载力或强度不足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

另外,在其他的公路工程中路基病害还
表现为路基边坡滑塌,由于受到地势土质的严重影响和暴雨的持续冲刷,道路边
坡易发生滑坡和坍塌。

1.3松散类病害问题
对沥青路面而言,松散病害是指由于结合料丧失应有的黏结力导致集料松动,是一种对行车安全有很大影响的病害,严重时可能覆盖整个路面,但大多数都出
现在局部。

此外,在行车荷载作用下,通常轮迹带的松散病害较为严重。

导致此
类病害的原因有:①部分路基或基层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破坏;②碎石材料
中混有已经发生风化的颗粒,在水分进入后导致沥青产生剥离;③伴随使用时间
的不断延长,结合料自身性能逐渐降低,导致面层和车轮之间接触面磨耗增加,
引起细集料损失。

1.4边坡冲刷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公路都会扩大原始路基,这不仅会破坏路基两侧沟渠及边坡植被,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原始路基坡度。

尚在施工中的路基在受雨水冲刷后,
原先路肩和巷道都会受到严重破坏,加之新路基坡度还未形成一定抵抗力,因此,雨水冲刷已成为导致新路基坡度结构失稳的影响因素之一。

为了有效排水,需设
置排水沟,必要时可采取措施隔断路基水流,尤其是超高路段处。

1.5混合料施工中的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混合料的搅拌与混合料的运输问题是导致后期混合料松散的
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在实施混合料的拌合进程时,若混合料的搅拌出现不均匀
的状况,则会导致局部混合集料无法有效地粘接,或者在拌合进程时温度过高,
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影响密实度,导致沥青的老化;其二,在混合料的运输过程中,若是混合料的保温合理性欠佳、运输路程长,那么混凝土的自身温度会降到标准
值以下,最终会在施工结束以后出现松散的危害。

1.6水损坏的问题
施工材料原因。

一般来讲,沥青路面上面层多采用AC级配混合料,很少采用改性石油沥青,普通石油沥青缺乏抗高温稳定性,但随着各地气候不断增长,很多时候,夏季高温可达到38℃~39℃,且夏季高温时间较长,在高温和行车荷载长期作用下,极易出现沥青路面严重变形现象。

加上很多地区公路建设多采用二灰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此类基层极易出现裂缝,甚至形成反射裂缝,若养护不及时,一旦雨水下渗到沥青路面结构层,必定会发生沥青路面水损坏。

1.7坍塌的问题
公路在施工的过程中导致路基坍塌的因素主要包括:(1)在边坡设计前,并没有充分勘察周边地质水文情况,导致相关设计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2)边坡开挖遇到困难时,新设计边坡无法与旧边坡相符,从而影响了边坡结构稳定性。

针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1)若地基下沉程度不严重,可在除去异物的前提下使用同一建筑填充材料来填充和压实,压实后还需要进行表面处治。

2)重点分析路基坍塌具体成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为后续施工稳步进行夯实基础。

2、公路路基路面治理措施
2.1加强公路路基病害的治理
针对路基路面的沉降变形,应该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以保障路面的顺畅通过。

首先,在道路施工前期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路基分层铺筑后,要在施工后进行路基压实度检测,不合格的要返工;路面面层铺筑后也要进行平整度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

另外,在施工时应注意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商,保证施工质量。

道路建成后,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道路出现下沉及变形,相关技术人员要及时对路基路面下沉或者变形的路段进行病害检测,分析相关的道路数据及检测指标,根据破损情况制订相应的措施,采取维修养护措施,防止因此而产生交通事故。

在路面修缮养护完成后,及时对路基路面的相关质量指标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重新恢复通行。

2.2公路路基路面预防性养护
为了公路交通运输工作的健康发展,要对其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并且将
“预防”放在养护重心,降低路面病害发生的概率,避免反复返工修复作业,节
省大量财力与物力。

预防性养护在公路路面病害预防中有着突显的作用,因此,
有关部门要逐步加强日常检查与养护工作,来达到养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以下提
出三个预防性措施:定期巡视评估。

相关监管部门要对公路路面进行定期巡视,
建立科学系统的巡视、检测、评估体系,检查是否出现路面微小病变、评估路面
病害程度,判断路面实际状态。

当病害产生时,及时地提供针对性养护措施,最
大程度地避免路面病害严重扩展,将病害消除在萌芽阶段。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

对公路要进行季度性养护,对员工也要进行季度性考核。

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并
且对员工安排相关技能培训,可细化养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明确养护步骤。


核制度的建立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养护工作的效率[1]。

2.3破损路面的修补
在沥青路面上均匀喷洒一层复原剂可以有效改善面层整体塑性,增强路面对
水与空气的密封性,进而预防脱皮与剥落等现象的发生,确保路面结构达到密实,封闭所有缝隙,同时起到提高抗裂性与柔韧性的作用,进一步防止路面上的雨水
径流向下渗入,使路况功能保持稳定。

对于沥青路面上的裂缝、车辙及唧泥现象,为避免其进一步拓展和蔓延,可铺筑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也就是在面层表面
摊铺一层掺加高分子聚合物的改性乳化沥青,以形成额外的薄层路面。

实践表明,采用该方法形成的路面,不仅有良好的弹性,而且能提供优异的抗滑性、防水性
与耐磨性,在当前的高等级公路工程中是一种先进可行的养护措施,值得大规模
推广应用。

对于路面局部产生的坑槽和冒浆,需要在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的同
时开挖排水盲沟,因为这些病害的产生都和水有关,做好路面排水是防止这些病
害再次发生的关键[2]。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路基路面病还是多方面原因导致,应针对病害成因机理,加
强施工质量控制;完善运营过程中的日常性养护和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解决;落实预防性防护,做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从而保障公路质量,有效提高公路行车安全[3]。

参考文献:
[1]于岩峰.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检测问题与措施探讨[J].居舍,2022(06):169-171.
[2]王奆义.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检测问题与措施探讨[J].城市住
宅,2021,28(S1):249-250.
[3]郭丽洪.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成因及治理措施[J].工程技术研
究,2021,6(12):163-1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