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教育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环境都收到了巨大的冲击。
教育信息化成为全球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之一。
中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不仅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努力实现我国中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育部于2000年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
与此同时,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
新的课程体系不仅给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模式和师资队伍素质各教育要素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当前中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国内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现状
1.1中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2002年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提出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该规范侧重点在于统一资源开发者的开发行为、开发资源的制作要求、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都对教育信息化起到了规范指导作用。
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有研究者指出,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教育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和教育信息资源环境的变化。
教育信息资源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而改变着资源的内涵和丰富着资源的种类。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所涉及到的教育资源,基本有四大部分:①教育人力资源,指凝聚在教师、学生及其他人员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量;②教育环境资源,包括构成现代化教学环境的硬件以及支持其运行的各类软件;③教育信息资源,指支持教学环境下的各类教学信息载体;④学习资源,供学习者学习的同步与异步知识信息等。
关于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内容有研究者指出:教育资源建设应该“基于实践活动,面向教学应用,服务日常课堂,促进师生发展”,并将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应用有效性研究的内容框架确定如下:
(1)学科网站开发与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2)专题学习网站开发与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3)虚拟教研中心开发与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4)基于网络的师生发展平台开发与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5)校园网、城域教育网开发与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6)网络环境下学科课程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1.2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
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
2005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又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
这一项目包括培训、考试、认证等三个部分。
培训内容是指达到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和培训内容基本一致;认证是指按照审核认定的考试成绩授予教师相应等级的证书。
这是新一轮国家级、强制性并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而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关键是要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即让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具有“如何教”的专业技能。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意义一是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二是推动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三是确保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取得成效。
附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内涵应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信息技术的培训,二是教育技术的培训。
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信息技术素养,即具有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道德。
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则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素养,即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与道德。
总之,我国的中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和理论层面都有了自己的一套体系。
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应遵从软件、硬件以及潜件协调推进己形成共识,己有理论为中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快速推进提供了指引和保证。
然而,尽管中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等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的差别,各地所处的信息化程度也就不同,因而,在实施中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参考或照搬上述理论,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应当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地区中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途径。
2国外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现状
2.1英国
在欧洲国家中,英国不仅信息技术教育的起步早,而且现有的发展水平也较高。
英国是欧洲最早把计算机用到中学教育中来的先行者,早在1978年,英国的“教育与科学部”就制定了第一个促进在中学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等微电子技术的计划;1988年,又通过了《教育改革法》(The Education Reform Act),制定了全英统一的《国家课程》(The National Curriculum),试图通过规定英国中小学各门课程的同一目标来确保中小学教育的质量。
《教育改革法》中明确规定在5——16岁义务教育阶段须开设十门必修课,其中技术课程中就包含了信息教育的目标。
1996年,英国教育部对国家课程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课程内容增加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而且在各类课程中被列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在主要发达国家是走在前列的。
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指信息与通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目的在于把信息与通讯技术有效地整合于基础教育领域。
英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信息与通讯技术能力,二是在教学中应用信息与通讯技术以提高教育质量。
英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两个目的非常明了,一个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一个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上,但最终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
其教育信息化目标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不但注重教的因素,而且注重学生学习的方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思想。
英国在信息资源上,特别注重网络资源的建设,注重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共享,并于1998年建成了全国的教育户网站一一全国学习网络,以求联接所有的学校与教育机构。
经过几年建设,英国的全国学习网络己经成为欧洲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而且具备功能强大的搜索功能。
同时英国也注重建设面向教师的网络资源,2000年8月,其教师网(Teacher Net)开通,这是专门为教师准备的门户网站,使教师简单地获得相关信息与服务,包括进入政府和协会为教师准备的网站。
从这些策略上来看,英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建设走了世界的前列,其资源具有类别多、内容丰富的特点,其资源的大力建设促进了整个基础教育信息化程度,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的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整个教育的改革提供了资源基础。
2.2美国
美国是第一大世界经济体,为了确保美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优势和国际领导地位,需要在科技创新、探究中保持领先。
教育现代化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历届美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并且力图以教育的改革为动力,加快人才的培养,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以摆脱经济、科技和国防危机的困扰。
为了迎接迎接,推动美国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转型,迎接挑战,加速发展,美国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和法案。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
8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微型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更多的计算机进入了美国校园。
1996年,克林顿总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教育信息技术发展规划:要在2000年以前把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连到因特网上,要“让每一个青少年八岁能阅读、十二岁能上网、十八岁上大学,让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进行终身学习”。
同时,美国联邦教育部制订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正式报告——《让美国的孩子为21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读写的挑战》的教育技术发展计划,提出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国家目标:(1)全国所有的教师都要接受训练,教师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和信息高速公路方面的需要都得到支持;(2)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运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3)每一间教室都要与因特网连接;(4)将有效的软件和在线学习资源作为每一门学校课程的内在组成部分。
围绕着这些目标,美国大大加快了教育信息化进程。
经过近五年的努力,美国已大体实现了克林顿总统和教育部1996年提出的国家目标,在教育信息技术的物质基础建设方面硕果累累。
2000年12月,结合新一轮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美国联邦教育部发布了第二个教育技术发展计划,题为《电子学习:在所有孩子的指尖上构建世界课堂》,提出了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保障措施,又进一步提出了美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目标:(1)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课堂、学校、社会和家里接触信息技术;(2)所有的教师都应当能够有效地运用技术帮助学生达到学业高标准;(3)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具备技术和信息素养方面的技能;(4)研究和评估应促进下一代的技术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5)以数字化内容和应
用来改造教学和学习。
200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发布了题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计划,明确提出各学校应将技术作为工具以提高学业水平,而且课堂中最新技术应用的目的不应仅仅局限于其本身,进一步明确了新战略的发展方向。
2.3韩国
韩国政府认为信息交流技术将在教育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必将走向信息化。
归纳起来,韩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发展有如下五方面特点。
一、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
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大力推动各级中小学电脑机房的建设。
韩国政府同样非常重视中小学教育电脑网络系统的建立。
韩国各级中小学正大力加强电脑网络系统的建设,并期望通过电脑网络把学校的信息化设施联接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交流技术的能力,并且通过分享教育资源来提高教育质量。
二、在开设信息交流技术(ICT)教育课程的同时,大力开发相关教育软件。
韩国教育当局大力提升信息交流技术课程在各级教育课程中的地位。
在传统的中小学课程中,信息交流技术基础课程是作为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而设置的。
三、建设教育网站,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四、进行师资培训,提高师资素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在中小学方面,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从1988年开始,韩国中小学教师就己经开始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培训。
在1997——2000年,每年都有大约25%的教师、约8500人接受培训,培训所关注的主要是培养教师的信息社会意识。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会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及时研究,提出新的方法和对策以解决这些问题,以此促进西部地区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和保障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和信息化教育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改学.解读优质资源共享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地位[J].电化教育研究,2008,(4):41.
[2] 祝智庭.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J].电化教育研究,2009,(9):6.
[3] 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2.
[4] 钱松龄,解月光,孙艳.美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最新进展评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6,(9):13-15.
[5] 王瑞香.英国教育信息化的特点论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24-25.
[5] 高铁刚,朱建.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4):57-60.
[7] 朱永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时空追问[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0-24.
[8] 傅俊碧.浅析中学信息化教务管理[J].管理与创新,2010,(8):30-31.
[9] 李兆君,高铁刚,郭丽文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0] 李兆君,高铁刚,陈莹等.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方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1] 蔡军兵.嘉峪关市第一中学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规划[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12-15.
[12] 张全宝.学校发展规划:校长引领学校发展的行动纲领[J].现代特殊教育,2011,(1):22-24.
[13] 赵国栋,黄永中.关于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1,(2):43-48.
[14] 梁林梅,桑新民.基础教育区域信息化现状及问题调查、分析和反思[M].中国电化教育,2011,(2):21-24.
[15] 柴继红.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的概况与思路[M].人口与经济,2011,
(1):10-13.
[16] 于峰,刘桂珍.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工科院校教学设计探讨[M].黑龙江教育,2011,(4):27-30.
[17] 罗江华,张诗亚.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两种路径之评析[M].民族教育研究,2011,(4):15-17.
[18] 刘春年,万晓.江西教育信息化产业链竞争优势分析——基于波特竞争理论[M].现代情报,2011,(4):13-18.
[19] 付妮娜.提升陕西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绩效研究[M].延安大学学报,2011,(2):35-37.
[20] 魏非,胡小勇.国际职前教师教育信息化现状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5):30-33.
[21] Wacher,Renee M.Gupta,Jatinder N.D.Distance education and the use of computers as instructional tools for systems development projects:a case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t puters & education,2010,(5):192-205.
[22] Paul Saettler.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M],LIBRARIESUNLIMITED,ICN.Englewood, 2010,(6): 92-125.
[23] Hayee D.The Handbook for Newly Qualified Teachers:Meeting the standard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London:David Falton Publishers,2010,(5):192-205.
[24] C.E.Shannon.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The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2011,(2):199-215.
[25] Bowler,Leanne,Large.Primary School Students: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cation for Information ,2011,(1):19-35.
[26] Dugan,Robert rmation Technology Plans.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11,(1): 9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