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学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各种量表之间以一定的依存性互相联系着。如,可以将位次 量表转化为很好、好、较好、差、很差等语言描述的模糊量表。
(2)随着人们对于教育活动中各种事物及其属性的认识的深化和 教育测量手段的发展,对同一事物属性的描述可由只能使用低水 平量表发展到可以使用高水平的量表。如1916年引入智商概念前 对儿童智力的测量只能按位次量表进行,而引入智商概念后就可 以用间距量表对儿童智力进行测量了
二、教育测量的概念
1、什么是教育测量?
教育测量是对教育的特征、属性及其运动、 发展规律的定量描述,它主要用于对学生的精 神特性进行数量化测定。(评:不妥)
2、理解
(1)教育测量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 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及教育措 施上的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
(2)教育测量是对教育诸要素(如主体、客体、 媒体)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过程。
§1-3 教育测量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一、中国悠久的教育测量历史 二、教育测量发展的三个阶段和两次飞跃 三、教育测量的功能、未来发展展望(略)
思 考 题
§ 1-1 教育测量的概念
一、引 言
教育是一种以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社会现象。 专门研究教育现象的教育科学,也和其它任何 一门科学一样,要经历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分析 的发展过程。要作定量分析就离不开测量 (Measurement)。教育测量学的创始人之一、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桑 代 克 ( E.L.Thorndike) 指 出 : “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 都可以测量”。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是 社会上客观存在的一种事物,它也是有数量的, 自然也是可以测量的
(1)安置性考试的目的要求:为了发现优秀学生,所以命题范围应 当广,而且要求有较高的难度和区分度(第四章介绍);
(2)准备性考试的目的要求: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所 以命题范围比较小、其难度也较低,对区分度不作要求。
2、形成性考试和诊断性考试:
(1)形成性考试的目的要求: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如 单元考试、中段考试等;命题要求严格按照教学大纲,题目应按由 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以便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心中有数。
1、名义量表,又称为分类量表
即用分类的方法,对被测事物进行定性的描述.虽是一种低水平的量 表但却常用,如考试中的选择题,答案只能按对与错来分类.当然,名 义量表也不限于二分变量(即只有两个参照标准),也可以有多分变 量(即有多个参考标准),如高校教师按职称可分为教授、副教授、 讲师、助教等。
2、位次量表
(2)诊断性考试的目的要求:为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及产生原 因,如课堂小测验等。命题要求必须在欲检查的每一个特定的领域 或知识点包含有较多的考题,并且要关注学生对特殊题目的反映及 出现的共同错误,以便制定教学改进方案。
教育测量学基础
节目介绍
垂钓之乐 微观世界 旅游之乐 优美舞姿 参考资料 别忘了做学问
第一章 绪论
§1-1 教育测量的概念
一、引言 二、教育测量的概念 三、教育测量的要素 四、测量单位
§1-2 教育测量的特点
一、教育测量与一般测量的共同点 二、教育测量与一般测量的不同点 三、教育测量特点小结 四、教育测量的标准物
§ 1-2 教育测量的特点
一、教育测量与一般测量的共同点
1、具有测量客体:
教育测量与一般物理量的测量都是对客观的事物的存在、特征、 属性及运动规律作定量描述,或说是进行数量化测定的过程。这 一测量过程就是对客观的事物的存在、特征、属性及运动规律赋 予一定的量值。教育测量是一种事实判断的过程。
是用反映事物的相对顺序关系的数值来表示的一种量表,如按学生 的考试成绩来确定名次如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等等,这种量表 中的数值是能进行加减运算的,但可以用于作次序的统计
3、间距量表
以确定的单位间的距离来描述被测量的事物,但变量不具有零点的 量表称为间距量表。用这种量表表示的数值,可以作相互加减运算, 但不能作乘除运算。
2、第二阶段:1846年到1940年的客观标准化考试阶段,在这个 阶段,对考试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积极的、系统的研究,使考试 排除了命题、评分和成绩分析中的主观经验性和片面性,逐步形 成了客观标准化考试,即按照一定的目的,根据客观标准命题、 平分和进行成绩的分析。
3、第三阶段:1940后较完善的客观标准化考试阶段。其特点:
三、教育测量的功能、未来发展展望(略)
思考题
2、查寻资料论述互连网技术在教育测量 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章 考试概述
§2-1 考试的意义和任务
一、引言 二、考试的意义 三、考试的功能
§2-2 考试的分类
一、按考试的时间分类 二、按考试的目的分类
§2-3 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一、命题在考试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命题的基本原则 三、命题的步骤
两次飞跃(评:原文如此,不妥,应为三次飞跃)
1、第一次飞跃:发生在上世纪初,它是由于在考试工作中应用 数理统计方法引起的。结果导致了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教育测 量学的诞生;
2、第二次飞跃: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末,这次飞跃的动力是计 算机的出现,使测量数据处理、计算的能力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3、第三次飞跃: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飞跃的动力是互连 网技术的应用。资源共享、远程考试,从而可以瞬间实现全省、 全国乃至全球教育测量评估工作。
4、比率量表
是具有等距、等质性且具有零点的量表,用这种量表表示的数值, 不仅可以作加减运算,还可以作乘除运算。与前三种量表相比, 这是一种高水平的量表
5、模糊量表
用来描述模糊关系的量表称为模糊量表。如学生的思想品德、团 结互助精神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只能用模糊量表来描述。
相互关系
虽然上述各量表具有不同的属性,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它们之 间还是有一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4 试题结构、分类与命题方法
一、主观题 二、客观题
§2-1 考试的意义和任务
一、引言
1、什么是考试
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由国家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或教师按照事 先拟定的命题组织的对学生所进行的学业成就或学历的测试等, 称为考试。
2、理解
(1)考试是教育主体所引起的教育客体的一种行为过程,包括提 出考试目的、确定考试内容与范围、命题、进行考试、阅卷、分 析与统计等环节;
既然考试是教育测量的工具,故考试应有以下几点规范
(1)因为考试的成绩就是教育测量的结果,所以它应该是客观的, 不应随测量者及测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2)作为教育测量的单位,考试分数的最小值即成绩的单位---分 值应具有等值性。等值性有两重含义,其一,若两个考生的考试 成绩分别为80分和40分,则前者学习水平(知识量和能力)应为后 者的两倍;其二,80分和70分的差异与50分和40分的差异相同。
(1)既重视对学生知识的测量,也重视对思想品德和智力测量; (2)不仅注意单一答案的求同性思维,而且注意包括有多种答案
的求异性思维;
(3)不仅对学生成绩进行测量,也对教育其它各要素如教育主体、 教育手段、教学措施和教育法规进行测量‘
(4)不仅注意测量学生的成绩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也注意测量 学生的成绩达到教育目标的情况。
(3)考试作为教育测量的工具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因此考试 中也需要有用来衡量这两类测量误差对教育测量结果影响的指标
2、考试的教学意义
从教学角度,考试建立了教学系统中的信息反馈渠道。这一点非 常重要,所有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教学改革、教学主体和客体 关系优化等)配置都建立在这个反馈来的信息基础上的。
3、测量结果的客观性不同
三、教育测量特点小结
1、具有一般测量的共同特征与属性 2、测量对象与测量标准具有社会性 3、测量尺度和测量单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近似性 4、测量标准及测量结果具有主观性
四、教育测量的标准物
鉴于教育测量的上述特点,为使测量结果比较真实地、准确地、 客观地反映出被测对象的特征与属性,必须对教育测量的标准物 进行规范,或者说教育测量的标准物应满足以下一些基本条件:
(2)考试是教育测量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之一(评:“之一”二字为 本人所加)。
二、考试的意义
1、考试的一般意义
考试是教育测量的工具之一,在教育测量中,它所起的作用相当 于一般物理量测量中的量具和仪器。一般测量的测量结果用量值 表示(包括数值和测量单位)。教育测量的结果就是(不妥)考试的 成绩,它通常用分数来表示。
1、不低于构成被测对象稳定状态的最低限度。如60分 及格。
2、具有使用意义上的合理性;
3、在测量过程中单位的不变性,即在一次测量过程中, 不能使用不同的单位。
以上1、2两个条件是容易满足的。第3个条件在一般物理量
的测量中是不难满足的,但在教育鉴定的科研成果的项目数或
3、考试的社会意义
(1)考试是对教育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育评估的内容有: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投资效能、教育法规、 教育机构设置、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主体构成与培养、教 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手段、教学客体规 范)、人才机制等。
(2)考试是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考试对教育主、客体有督促作用;考试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质
(3)教育测量是事实的一种比较活动。
三、教育测量的要素 1、被测量的事物或对象(评:应包括教
育主体、客体、媒体等)。
2、测量方法与测量工具如考试、考查、 测验等。
3、测量单位
四、测量单位
通过测量,可实现对被测量事物的数量化描述,即得到量值。量值 出现在一个有参照点和单位的连续体上,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如 常见的百分量表和五分量表等。根据量表的属性,可分为五大类:
1、测量对象的特点不同
一般测量是对客观事物的物理特征与属性进行的测量,而教育测 量是对学生的心理特性(精神特性)进行的测量(评:原文如此, 不妥)。客观事物的物理特征与属性具体、稳定、易于控制,而 心理特性则比较抽象、不稳定、不易于控制。
2、测量尺度的客观性不同
如不同的主体人对同一文章的看法相去甚远,一般测量则不然。
2、具有一定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
教育测量的工具是考试(Examination)、测验(Test)、鉴定会等
3、测量结果需要有特定的量表描述
4、测量结果有误差
测量误差也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这种测量误差影响着测量结 果的有效性和可信程度,应设法减小测量误差。
二、教育测量与一般测量的不同点
发表的科研论文的篇数来测量,但这一项成果和那一项成果,虽
然都是一项,但它们不可能等值;同样,这一篇论文和那一篇论
文虽然都是一项,但也不等值。因此要找到一种具有不变性的测
量单位是非常困难的。只有正确认识教育测量的的这些特点,才
能正确地掌握教育测量的规律和技术,正确地进行教育测量工作
§1-3 教育测量的发展历史、现状
一、中国悠久的教育测量历史
教育测量起源于中国:伴随西周初步建立的学校教育制度就已经 实行了教育考评;隋末唐初就开始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以试取人; 欧美各国在此后一千余年开始采用的以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做法就 是从我国学去的。
二、教育测量发展的三个阶段和两次飞跃
1、第一阶段:1846年前的主观经验化开始阶段,在这一阶段采 用的考试方法是传统的考试方法。其特征是主观经验化、片面。
§2-2 考试的分类
考试一般按目的和时间两种分类方法:
一、按考试的时间分类
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而有不同的考试 安置性考试和准备性考试:安排在教学的开始阶段; 形成性考试和诊断性考试:安排在教学的中期阶段; 总结性考试:安排在教学的结束阶段;
1、安置性考试和准备性考试:
量有规范作用;考试对人才资格有认证作用;考试对人才选拔有 甄别作用。 (3)考试及考试制度是社会公正的重要标志之一(评:教材未提及)
三、考试的功能
1、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包括确定学生的学业成就在一个群体 中所处的相对位置和确定学生达到的学业水平与教育目标所规定 的学业标准之间的差距;
2、为教学管理提供信息和依据; 3、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反馈信息; 4、鉴定资格、甄别人才; 5、提高过度学习程度,增大学习保留量; 6、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