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嗔怪(chēn ) 吆喝(yāo ) 诸葛(gě)
悄然(qiǎo ) B .鏖战(lù) 皈依(guī) 愧疚(jiǔ) 案牍(dú)
C .帷幕(wéi ) 蟠桃(pān ) 姊妹(zǐ) 适宜(yì)
D .援琴(yuán ) 饿瘪(biě) 掣出(chì) 筑窠(cháo )
20162017 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
卷
一、阅读(60 分)(一)课内基础(6 分)
1.
(2 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 . .
.
. . .
.
. .
.
2.
(2 分)下列四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闲情益致 同病相怜 虎啸深山 欺君网上
B .
.兴质勃勃 刀砍斧剁 桑田苇泊 湖光山色
C .
.淋漓尽致 雁排长空 茂林修竹 迅若流星
D .
.珊珊来迟 恶惯满盈
鱼游潭底 安家落户
3.
(2 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B .
《黄鹂﹣﹣病期琐事》的作者是孙犁,原名孙树勋,当代作家
C .
《会唱歌的火炉》的作者是当代女作家迟子建
D .
《伯牙善鼓琴》一文中“卒逢暴雨”中的“卒”的意思是最后
三、标题
4.
(9 分)(1)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4)《论语》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二者缺一不
可的句子是
, 。
. . .
.
(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遥寄对朋友牵挂之情的诗
句是:
, 。
(6)《陋室铭》中,写陋室主人的交往高雅脱俗的句子是:
,。
四、标题
5.
(10 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作者是
,字茂叔,号濂溪, (朝代)哲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陶后鲜有闻
④宜乎众矣
(3)本文题为“爱莲说”,却从菊和牡丹写起,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从文中“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两句话,可以
看出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5)作者“独爱”莲花,认为莲才是花中的君子。
请结合文中对莲的具体描写体
会莲都具有哪些君子的品性?
6.
(5 分)(乙)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 ②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③矣!予助
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
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④无益,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①闵:同“悯”,担心,忧虑。
②芒芒然:十分疲倦的样子。
③病:疲倦。
④非徒:不但。
.
.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谓其人曰
②非徒无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3)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7.
(25 分)现代文阅读
怀念一位国文老师
文/从维熙
多少年了,我一直难忘我的文学启蒙老师。
那是我在通师附中读初中二年级
时的 1948 年,开学之后一位风风火火的新老师,走进了我们的国文课堂。
他
向同学们问好之后,开场白便惊呆了所有的同学。
他说中国文学界有“三峰”,
接着便在黑板上写下这 “三峰”的名字:胡风、雪峰、田秀峰。
正当同学们不
解其意的时候,他直白地告诉同学:“胡风、冯雪峰的大名,你们一定听说过
﹣﹣我就是尾随其后的田秀峰。
”我明白了,他是用“峰”与“风”的谐音,幽默
地介绍他自己。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如此公开张扬个性的老师,我还是第一次碰到。
但就是
这位不拘小节的老师,给予了我文学上的火种,让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从文
之路。
记得,这位田秀峰老师,在上作文课的时候,从来不出题目,而是让
我们自由命题。
他的理论依据是:同学们来自不同的生活领域,个性又各自
相异,都在一个命题下行文,难以发现人才。
全班的同学对这位老师,充满
了好奇。
有人说他在标新立异,还有的同学则反串了 “峰”与“风”的谐音之策,
将“吾师”叫成“巫师”﹣﹣给他起了个巫师的绰号。
弦外之音,意在针砭田秀峰
老师离开国文教学的常规。
当时,语文的通称为国文。
学生们虽然已经不再穿长袍马褂,但思想还处于
绝对的封闭状态。
我内心则对这位老师十分欣赏,尤其是那天,我在他的书
架上有了发现,一本题为《一串念珠》的书皮上,印有田秀峰的名字。
对我
说来,这个发现引起的震撼,无异于一声雷鸣,因为在我的学生时代里,这
是第一次看见有个人著作出版的国文老师。
尽管那本书开本很小,书页也不
太厚,但还是激起我对这位老师的崇敬。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则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
在上作文课的时候,他兴冲冲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了我那篇补交上去的作文。
记得,那篇作文题为《青青的河边》,是记载我们几个同学,星期天去通县西门外一个叫小闸的水塘去玩水的趣事。
其中一个家在白洋淀、名叫陈景文的同学,是个水中超人,在游泳比赛中如水中蛟龙,把所有参加游泳比赛的同学,远远地甩在了后边。
在文章中,我把他誉之为《水浒传》中“浪里白条张顺”。
更有意思的是,田老师在朗读我的作文时,全然没有了老师之尊,一会儿摇头晃脑,一会儿停步凝思;犹如一个大顽童,在与全班的同学嬉戏。
此举,顿时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同学们有的笑,有的叫﹣﹣唯有我的心跳如同擂鼓,因为此时此刻,同学们的目光都抛向了我﹣﹣从小学到初中,虽然作文课也曾受到过老师的表扬,但没有被老师朗读过。
多少年后,我感知从那一刻起,已然决定了我一生从文的归宿,因为我的文学潜能,在这一刻被田老师激活了,并得到了他的认可。
第二件难以忘却的事情,还是源于作文。
有一次在自由命题的作文时,我写了一篇题为《桃花盛开的时候》的作文。
文中叙述了我童年时,与山村的小伙伴在遍山的桃花丛林中,叠垒石塔的悲怆记忆:一个绰号叫“小马驹子”的童年伙伴,是我们中间的头头,他不仅臂力过人,还曾有过骑在一匹没有马鞍的马,驰骋过家乡的北山,到山后一个村镇去看皮影戏的纪录。
可是当我们用石头垒起一个个石塔后,悲剧降临到了他的头上﹣﹣他脖子上长了一个疔疮,没过三天他就与世长辞了。
他走了之后,让这个小小山村失去了宁静。
有的乡亲说:他不该在山巅上垒塔,让山神背上驮着它,山神恼火了……有的乡亲说:那石塔正好对着他的家宅,冒犯了地下神灵,阴气便顺着地下中轴线进了他的家……我年纪小,心中没有那么多迷信传说,只是再看那满山桃花时,感到那些艳丽的花瓣如同浸染了血浆……我之所以写出这样一篇作文,全然因为通师附中院内盛开的桃花,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一段回忆。
田秀峰老师看了我这篇作文后,没有像上次那样在班上进行通读,而是拿着我的作文去找了我的家叔从陆人去了。
家叔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曾在当时的天津《大公报》冯至主编的副刊上,发表过模仿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体之诗作,此时家叔在通师任教导主任之职。
当天,我叔叔便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并把我写的作文从抽屉里拿了出来,问我说:
“这真是你写的吗?”
我答:“叔叔,你该知道咱们村‘小马驹子’这个人呢!”
“他真的死了?”
“长疔毒死了!”
家叔告诉我:“这篇作文是田老师送来的。
他认知你身上蕴藏着有待生发的文学细胞,我看了你的作文之后,也认同他的意见。
你以后要多多向田老师请教,他是个有见识的国文老师。
”
从此,田秀峰老师的宿舍成了我常去的地方。
他一边用拳头敲击着木桌,一边激励我要多读多写多投稿。
他说他虽然不是算命的先生,但他能管窥到我的未来,有可能是与文学结缘的人生。
尽管这位老师难与胡风、雪峰相比,但他那百无禁忌、心口如一的个性,还是在我少年时播下了行文的种子和做人的罗盘。
可惜,他只执教了我们一年国文课,就被调往天津去任教了。
一年之后,我也来到北京师范学校求学,并于两年之后的1951年在报刊上发表了处女作。
所以,我对这位老师给我的文学初步加薪助燃之情,一直牢记于心。
十分巧合的是,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有一次我接受报纸记者的采访时,曾提到了这段往事。
不曾料想到的是,这篇记者的报道被一个认识田秀峰老师的人看到,将报纸转给了田老师。
他通过报纸给我写来一封长信,除了与我叙说别情之外,还用他年轻时任教师时的幽默,在信中问我:“我能算上个识别千里马的当代伯乐吗?”我给他任教的天津财经学院复信说:“田老师,您是一个杰出的教师,凡是好的老师,都是识马的伯乐;但您在我眼里,是伯乐中的伯乐,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我不是千里马,而是一条只会拉车的笨马,您把一匹‘笨’马,调教成一匹‘奔’马,不是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智慧吗?!”
适逢教师节到来,写此文,向催生我文学起步的老师,表达一片真挚的感怀之情。
一个优异的教师,除了教人丰腴的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天职,那就是善于发现学生的素质和潜能。
(摘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 . . .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谐音 ②绰号( ) ③归宿 ④驰骋
(2)文章第二段中的“在我的学生生涯中,如此公开张扬个性的老师,我还是第
一次碰到。
但就是这位不拘小节的老师,给予了我文学上的火种,让我义无
反顾地走上了从文之路”一句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更有意思的是,田老师在朗读我的作文时,全然没有了老师之尊,一会儿摇头晃
脑,一会儿停步凝思;犹如一个大顽童,在与全班的同学嬉戏。
(4)阅读文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田老师所做的 “给予了我文学上的火种 ”的
两件事。
(5)人们常以桃花比喻美好的事物,比如少女的脸颊。
第五自然段中,作者却
以“再看那满山桃花时,感到那些艳丽的花瓣如同浸染了血浆 ”来抒发自己的
感受,原因是什么?
(6)田老师是作者一直难以忘怀的文学启蒙老师,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
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7)通读全文后,谈谈你对文章结尾“一个优异的教师,除了教人丰腴的知识之
外,还有一个重要天职,那就是善于发现学生的素质和潜能 ”这句话的理解。
8.
(5 分)名著阅读
阅读选段,完成下面试题。
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
正在欢饮之
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什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
”
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
”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
”
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
”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
等。
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
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
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尫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
赎问罪。
”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 “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
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
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
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
众
的一部名著及其主人公,并写出你喜欢该主人公的理由。
(不少于 100 字)
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1)选文出自名著《
》,作者是明朝小说家 。
(2)出世的猴王从师学艺后升到上界天庭,玉帝将其封官为 “弼马温”。
阅读上
面的选文,说一说猴王为何在众监官为其摆酒席接风贺喜之时打出天门?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60 分)
9.
(10 分)综合实践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在成长的路上,你一定读过不少名著,其中一些作品的主人公,你一定印象依然
深刻,他或激励你前行,或给予你鞭策,或让你时时反省,请写出你最欣赏
.. ...
10.
(50 分)请选取升入初中之后,你经历的一件事,以《初中生活之初体验》
为题,书写你的初一生活。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 600﹣1000 字之间。
(3)完成一篇记叙文。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A .嗔怪(chēn ) 吆喝(yāo ) 诸葛(gě)
悄然(qiǎo ) B .鏖战(lù)
皈依(guī) 愧疚(jiǔ) 案牍(dú)
C .帷幕(wéi ) 蟠桃(pān ) 姊妹(zǐ) 适宜(yì)
D .援琴(yuán ) 饿瘪(biě)
掣出(chì) 筑窠(cháo )
20162017 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期末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阅读(60 分)(一)课内基础(6 分)
1.
(2 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 . .
.
. . .
. . . .
【分析】此题考查对字音的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积累,养成熟练的
语感,注意字音。
【解答】A .正确
B .愧疚(jiù)
C .适宜(yí)
D .掣出(chè)筑窠(kē)
故选:A 。
【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
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
则来掌握字音。
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注意
2.
(2 分)下列四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闲情益致 同病相怜 虎啸深山 欺君网上
B .
.兴质勃勃 刀砍斧剁 桑田苇泊 湖光山色
C .
.淋漓尽致 雁排长空 茂林修竹 迅若流星
D .
.珊珊来迟 恶惯满盈
鱼游潭底
安家落户
【分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解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句意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
正确与否。
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 【解答】A .“闲情益致”应为“闲情逸致”;“欺君网上”应为“欺君罔上”;
B .“兴质勃勃”应为“兴致勃勃”;
C .正确;
D .“珊珊来迟”应为“姗姗来迟”;“恶惯满盈”应为“恶贯满盈”。
故选:C 。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误用。
3.
(2 分)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B .
《黄鹂﹣﹣病期琐事》的作者是孙犁,原名孙树勋,当代作家
C .
《会唱歌的火炉》的作者是当代女作家迟子建
D .
《伯牙善鼓琴》一文中“卒逢暴雨”中的“卒”的意思是最后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文言字词的把握。
【解答】A .正确;
B .正确;
C .正确;
D .“卒逢暴雨”意思:突然遇到暴雨暴雨。
“卒”的意思是突然。
故选:D 。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文言字词平时的积累。
三、标题
4.
(9 分)(1)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3)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
(晏殊《浣溪沙》)
(4)《论语》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二者缺一不
可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遥寄对朋友牵挂之情的诗
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
(6) 陋室铭》中,写陋室主人的交往高雅脱俗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
, 往
来无白丁 。
. .
. .
(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连续性和理解性背诵与默写的能力。
要学
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
于求成。
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
字、漏字、添字等错误。
【解答】 1
)独怆然而涕下
(2)海上生明月
(3)似曾相识燕归来
(4)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注意“罔”“殆”的写法)
(5)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6)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注意“鸿儒”的写法)
【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
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避免出现错别字现象。
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四、标题
5.
(10 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作者是 周敦颐 ,字茂叔,号濂溪, 北宋 (朝代)哲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多 ②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③陶后鲜有闻 少 ④宜乎众矣 应当
(3)本文题为“爱莲说”,却从菊和牡丹写起,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从文中“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两句话,可以
(
( “
看出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5)作者“独爱”莲花,认为莲才是花中的君子。
请结合文中对莲的具体描写体
会莲都具有哪些君子的品性?
【分析】课文译文:
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
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
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
它
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播得越远
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
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
的君子。
唉 !(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
)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
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
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解答】 1
)此题的考点是文学常识,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准确记忆重要作家及其
代表作品。
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选自《周敦颐集》,
是一篇议论散文。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
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
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可以喜爱的有很多,非常多。
蕃: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
②句意为: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濯:洗涤。
③句意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鲜:少。
④句意为:人应当是很多了。
宜:应当。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写法。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来理解写作手法即可。
本文主要描写了莲花的性状,写“菊”和“牡丹”是为了衬
托莲花高洁坚贞的高尚情操。
(4)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答题时一是注意句子的意思, 对于牡丹的
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而是注意句子的语气。
这里作者有一种鄙弃的语气,
‘ ‘ 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5)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根据文中相关句子从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可以看出莲作为君子高洁傲岸、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也不孤高自许的品性;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以看出莲作为君子豁达、正
直不苟的品性;从‘香远益清’要可以看出莲作为君子美名远播的品性;从‘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看出莲作为君子的清高风度
答案:
(1)(甲)10.周敦颐
北宋(1 分)
(2)①多
②洗涤 ③少 ④应当(2 分)
(3)围绕“用菊来正衬,用牡丹反衬,突出莲高洁质朴、不随流俗的特点 ”回答
即(4)围绕“趋炎附势、追求功名利禄的世风”回答即可。
(2 分)
(4)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
(5)围绕“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可以看出莲作为君子高洁傲岸、洁
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品性;从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可以看出莲作为君子豁达、正直不苟的品性;从 香远益清’要可以看出莲作为
君子美名远播的品性;从‘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看出莲作为君
子的清高风度”回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3 分)
【点评】文言实词“鲜”的用法:
1.新鲜。
如:无鲜肥滋味之享。
《送东阳马生序》
2.鲜艳。
如: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
3.少。
如: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
6.
(5 分)(乙)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 ②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③矣!予助
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
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④无益,而又害之。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①闵:同“悯”,担心,忧虑。
②芒芒然:十分疲倦的样子。
③病:疲倦。
④非徒:不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 ( ①谓其人曰 对…说 ②非徒无益 好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3)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分析】参考译文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
到家对他的家人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的儿子急
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
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
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好处,反而有害。
【解答】 1
)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
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对他的家人说。
谓:对…说。
②句意为:但没好处。
益:好处。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
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趋:快走;句意为:他的儿子小步奔去看那些禾
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
意即可。
尊重自然规律;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反而欲速则不达。
答案:
(1)①对…说
②好处
(2)他的儿子小步奔去看那些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
(3)尊重自然规律;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反而欲速则不达。
(意思对即可)
【点评】词义积累:
可
高可二黍许(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7.(25分)现代文阅读
怀念一位国文老师
文/从维熙
多少年了,我一直难忘我的文学启蒙老师。
那是我在通师附中读初中二年级时的1948年,开学之后一位风风火火的新老师,走进了我们的国文课堂。
他向同学们问好之后,开场白便惊呆了所有的同学。
他说中国文学界有“三峰”,接着便在黑板上写下这“三峰”的名字:胡风、雪峰、田秀峰。
正当同学们不解其意的时候,他直白地告诉同学:“胡风、冯雪峰的大名,你们一定听说过﹣﹣我就是尾随其后的田秀峰。
”我明白了,他是用“峰”与“风”的谐音,幽默地介绍他自己。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如此公开张扬个性的老师,我还是第一次碰到。
但就是这位不拘小节的老师,给予了我文学上的火种,让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从文之路。
记得,这位田秀峰老师,在上作文课的时候,从来不出题目,而是让我们自由命题。
他的理论依据是:同学们来自不同的生活领域,个性又各自相异,都在一个命题下行文,难以发现人才。
全班的同学对这位老师,充满了好奇。
有人说他在标新立异,还有的同学则反串了“峰”与“风”的谐音之策,将“吾师”叫成“巫师”﹣﹣给他起了个巫师的绰号。
弦外之音,意在针砭田秀峰老师离开国文教学的常规。
当时,语文的通称为国文。
学生们虽然已经不再穿长袍马褂,但思想还处于绝对的封闭状态。
我内心则对这位老师十分欣赏,尤其是那天,我在他的书架上有了发现,一本题为《一串念珠》的书皮上,印有田秀峰的名字。
对我说来,这个发现引起的震撼,无异于一声雷鸣,因为在我的学生时代里,这是第一次看见有个人著作出版的国文老师。
尽管那本书开本很小,书页也不太厚,但还是激起我对这位老师的崇敬。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则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
在上作文课的时候,他兴冲冲地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了我那篇补交上去的作文。
记得,那篇作文题为《青青的河边》,是记载我们几个同学,星期天去通县西门外一个叫小闸的水塘去玩水的趣事。
其中一个家在白洋淀、名叫陈景文的同学,是个水中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