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化学考点和化学式总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化学考点和化学式总复习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程式. 是离⼦反应的再写出离⼦⽅程式:
钠和氯部分
1、钠与氧⽓缓慢反应:4Na+O2= 2Na2O
2、钠在空⽓中燃烧:2Na+O2= Na2O2
3、钠与⽔反应:2Na+2H2O= 2NaOH+ H2↑
4、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CuSO4+2H2O= Na2SO4+Cu(OH)2↓+ H2↑
5、氧化钠与⽔反应: Na2O+ H2O=2NaOH
6、过氧化钠与⼆氧化碳反应: 2Na2O2+2CO2= 2Na2CO3+ O2
7、过氧化钠与⽔反应: 2Na2O2+2H2O=4NaOH+ O2↑
8、氯⽓与铁反应: 2Fe+3Cl 2 2FeCl3
9、氯⽓与铜反应: Cu+Cl 2 CuCl2
10、氯⽓与⽔反应: Cl2+ H2O= HCl+ HClO
11、次氯酸光照分解: 2HClO2HCl+ O2↑
12、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l2+2NaOH=NaCl+NaClO+ H2O
13、氯⽓与消⽯灰反应:2 Cl2+2Ca(OH)2= CaCl2+Ca(ClO)2+ 2H2O
14、漂⽩粉的漂⽩原理: Ca(ClO)2+ H2O+CO2= CaCO3+2HClO
15、漂⽩粉失效: Ca(ClO)2+ H2O+CO2= CaCO3+2HClO
16、氯⽓与氢⽓反应: Cl2+ H2 2HCl
碳与铁部分
1、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少量的⼆氧化碳2NaOH+CO2= Na2CO3+ H2O
2、氢氧化钠溶液中通⼊过量的⼆氧化碳 NaOH+CO2= NaHCO3
3、向澄清的⽯灰⽔中通⼊⼆氧化碳,溶液先变浑浊①,⼜变澄清②;
向所得碳酸氢钙溶液中继续滴加澄清的⽯灰⽔③,或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④⼜变浑浊,写出上述转化的离⼦⽅程式。

① Ca(OH)2+CO2= CaCO3↓+ H2O
② CaCO3+ H2O+CO2= Ca(HCO3)2
③ Ca(HCO3)2+ Ca(OH)2= 2CaCO3↓+ 2H2O
④ Ca(HCO3)2+ NaOH= CaCO3↓+ H2O+ NaHCO3
4、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盐酸 Na2CO3+2HCl=2NaCl+ H2O+ CO2↑
5、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 Na2CO3+HCl=NaCl+ NaHCO3
6、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氢钠溶液 NaHCO3+ NaHSO4= Na2SO4+ H2O+ CO2↑
7、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NaHCO3+ NaOH= Na2CO3+ H2O
8、向碳酸钠溶液中通⼆氧化碳 Na2CO3+CO2+ H2O= 2NaHCO3
9、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化学⽅程式) 2NaHCO 3Na2CO3+CO2+ H2O
1、铁和稀硫酸反应Fe+ H2SO4= Fe SO4+ H2↑
2、铁和氯化铁溶液反应Fe+2FeCl3= 3FeCl2
3、铁和氯化铜溶液反应Fe+ CuCl2= FeCl2+ Cu
4、铜和氯化铁溶液反应Cu+2FeCl3= 2FeCl2 +CuCl2
5、氯化亚铁溶液中通氯⽓2FeCl2 + Cl2=2FeCl3
6、氯化铁溶液和硫化钠溶液反应2FeCl3+Na2S= 2FeCl2 + S↓+2NaCl
7、氢氧化亚铁在空⽓中放置(化学⽅程式) 4Fe(OH)2+O2+4H2O=4Fe(OH)3
8、氯化铁溶液和氨⽔制备氢氧化铁FeCl3+3NH3·H2O=Fe(OH)3↓+3NH4Cl
氮部分
1、雷⾬发庄稼:N2 + O22NO 2NO+O2===2NO2 3NO2 + H2O === 2HNO3 +NO NO ⽆⾊有毒⽓体,难溶于⽔NO2红棕⾊有毒⽓体,易溶于⽔
2、酸⾬的形成:N2 + O22NO 2NO+O2===2NO2 3NO2 + H2O === 2HNO3 +NO
3、⼀氧化氮与氧⽓、⽔反应:4NO+3O2 +2H2O === 4HNO3
4、⼆氧化氮与氧⽓、⽔反应:4NO2+ O2 +2H2O === 4HNO3
5、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 (浓) === Cu(NO3)2+2NO2 ↑+ 2H2O
6、稀硝酸与铜反应: 3Cu +8HNO3 (稀) ===3 Cu(NO3)2+2NO↑+4H2O
7、氨⽓溶于⽔显碱性:NH3+ H2O NH3·H2O
8、氨⽓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NH4Cl
9、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 4HCO3NH3↑+H2O+CO2↑
10、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应:NH4Cl + NaOH === NH3·H2O+ NaCl
11、氨⽓的实验室制取: 2NH 4Cl +Ca(OH)2 Ca Cl2+ 2NH3↑+2H2O
12、氨的催化氧化4NH3+ 5O24NO+6H2O
13、硝酸不稳定性4HNO34NO2↑+ O2↑+2H2O
(浓) 4NO2↑+CO2↑+2H2O
14、浓硝酸和碳 C +4HNO
15、Fe(少量) + HNO3 (稀) Fe(少量) +4HNO3 (稀) ==Fe(NO3)3+NO↑+2H2O
16、Fe(过量) + HNO3 (稀) 3Fe(过量) +8HNO3 (稀) ==3Fe(NO3)2+2NO↑+4H2O 《硫的转化》⽅程式
1、硫与⾦属Cu S+2Cu Cu
S
2、硫与⾦属Fe S+Fe FeS
3、硫与氧⽓S+O2 SO2
4、S+ HNO
(浓)-S+4 HNO3(浓)SO2↑+ 4NO2↑+2H2O
5、S+ H
SO4(浓)-S+2 H2SO4(浓)3SO2↑+2H2O
6、硫化氢在少量氧⽓中点燃:2H2 S+ O22S+2H2O
7、硫化氢在过量氧⽓中点燃:2H2 S+ 3O22SO2+2H2O
8、硫化氢与氯化铁溶液反应H2 S+2FeCl3= S↓+2FeCl2+2HCl
9、硫化氢与少量氢氧化钠H2 S+ NaOH= NaH S+H2O
10、硫化氢与⾜量氢氧化钠H2 S+ 2NaOH=Na2S+2H2O
11、硫化氢与CuSO4 H2 S+ CuSO4= H2 SO4+ CuS↓
12、⼆氧化硫和氯⽓混合使⽤漂⽩效果更差:SO2+ Cl2+2H2O= H2 SO4+2HCl
13、⼆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 2H2 S= 3S↓+2H2O
14、氢氧化钠与少量⼆氧化硫SO2+ 2NaOH=Na2SO3+H2O
15、氢氧化钠与过量⼆氧化硫SO2+ NaOH= Na HSO3
16、向澄清⽯灰⽔中通⼆氧化硫⾄过量 2 SO2+ Ca(OH)2= Ca(HSO3)2
17、⼆氧化硫与氧⽓反应 2 SO2+ O22SO3
SO4(浓) +2Cu CuSO4 +SO2↑+2H2O
18、浓硫酸与铜 2 H
19、浓硫酸与碳 2 H
SO4(浓) +C CO2↑+2SO2↑+2H2O
必修⼀复习(1)元素化合物
⼀、钠
1、钠的性质
(1)化学性质
Na+O2=(注意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Na+H2O=
与硫酸铜溶液:
例1.⼀⼩块⾦属钠投⼊过量FeCl3溶液⾥,反应的⽣成物包括()
A.Fe、NaCl B.Fe(OH)3、NaOH、H2
C.H2、Fe(OH)3、NaCl D.Fe、H2、Fe(OH)3、NaCl
(2)保存:
2
例2.某溶液中含有以下阴离⼦:CO3、SO4、SO3、HCO3、Cl、NO3
(1)在该溶液中加⼊⾜量的Na2O后,溶液中原离⼦数⽬明显减⼩的是,
明显增加的是
(2)在该溶液中加⼊⾜量的Na2O2后,溶液中原离⼦数⽬明显减⼩的是,明显增加的是
⼆、氯
1、化学性质
与⾦属单质反应Na+Cl2Fe+ Cl2Cu+Cl2
与⾮⾦属单质反应H2+Cl2
与⽔反应Cl2+H2O=
与碱反应:Cl2+ NaOH=
Cl2+ Ca(OH)2=
2
3、HClO的性质
*4、漂⽩粉
漂⽩原理:Ca(ClO)2?→
酸HClO。

实际起漂⽩、杀菌作⽤的是次氯酸。

Ca(ClO)2+2HCl ═ CaCl2+2HclO;Ca(ClO)2+CO2+H2O ═ CaCO3↓+2HClO
漂⽩粉保存时要密封,防⽌与空⽓接触⽽变质失效。

其失效原因为: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2HClO 2HCl + O2↑
例3.⼈体吸⼊较多氯⽓会发⽣严重中毒。

为了防⽌氯⽓中毒,可以⽤浸有某种物质⽔溶液的⽑⼱捂住⼝⿐,该物质最适宜采⽤() A.NaOH B. Na2CO3 C.NaCl D.NH3
例4.下列氯化物中,不能⽤⾦属和氯⽓直接反应得到的是()
A.CuCl2
B.FeCl2
C.NaCl
D.AgCl
三、碳
1、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产物与⽤量有关时,分别写出反应⽅程式)
CO2+NaOH——
CO2+Ca(OH)2——
Na2CO3+HCl——
NaHCO3+HCl——
NaHCO3+NaOH——
NaHCO3+Ca(OH)2——
2NaHCO3
2、鉴别
(1)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2)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3、除杂
(1)Na2CO3固体中的NaHCO3
(2)Na2CO3溶液中的NaHCO3
(3)NaHCO3溶液中的Na2CO3
例5.“套管实验”具有装置简洁便利等有优点,结合图⽰回答有关问题
欲利⽤图1⽐较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并检验分解产物。

最好应在⼤试管底部
加⼊(填化学式),⽯灰⽔变浑浊的烧杯有_ __(填:甲、⼄) 。

试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反应⽅程式:
例6.某⼆价⾦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量盐酸反应,消耗HCl和产⽣CO2的物质的量之⽐为6∶5,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为( )
A.1∶1
B.1∶2
C.1∶3
D.1∶4
例7.向20mL 0.1mol/L的Ca(OH)2溶液中通⼊CO2,当得到0.001molCaCO3沉淀时,通⼊CO2的物质的量是。

四、氮
1、化学⽅程式
N2与氧⽓反应:N2与氢⽓反应:
⼯业上合成氨:
雷⾬发庄稼系列反应:
氨的催化氧化:
浓氨⽔与浓盐酸:现象:
碳酸铵受热:
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离⼦⽅程式):
实验室制氨⽓:
浓硝酸的不稳定性:
铜与浓硝酸:
铜与稀硝酸:
碳与浓硝酸:
2、检验:
氨⽓的检验:
铵根的检验:
3、氮的固定
例8.不属于氮的固定的变化是
A.根瘤菌把氮⽓转化为氨B.氮⽓和氢⽓在适宜条件下合成氨
C.氮⽓和氧⽓在放电条件下合成NO D.⼯业上⽤氨和⼆氧化碳合成尿素
例9.下列离⼦组中,不能⼤量共存的是()
A.K+、Fe2+、NO3-、Cl- B.H+、Fe2+、NO3-、SO42-
C.H+、NH4+、NO3-、OH- D.K+、Cu2+、SO42-、Cl-
例10.下列反应中,硝酸没有表现出酸性的是
A.3Cu+8HNO3=3Cu(NO3)2+2NO+4H2O B.4HNO3+C=4NO2+CO2+2H2O
C.4HNO3=4NO2+O2+2H2O D.CaCO3+2HNO3= Ca(NO3)2+CO2+H2O
例11.某学校⾼⼀化学兴趣⼩组的同学,要探究⼀瓶⽩⾊固体(纯净物)的成分,他们做出了如下实验:
(1)将固体加⼊⽔中,结果固体迅速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CaCl2溶液,⽆任何现象;继续加⼊澄清的⽯灰⽔,则有⽩⾊沉淀⽣成。

(2)加热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产⽣了⽆⾊有刺激性⽓味的⽓体,且该⽓体能使湿润的红⾊⽯蕊试纸变蓝。

(3)若直接加热固体粉末,也产⽣了⽆⾊有刺激性⽓味的⽓体,并且加热完毕发现,除试管内壁附着的少量⽔滴外,⽆任何固体剩余。

请问你能推测出该⽩⾊固体是什么吗?说出你的推测理由。

例13.1.92克铜和⼀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随着铜的不断减少,反应⽣成的⽓体颜⾊慢慢变浅,当铜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标况下的⽓体1.12 L,计算(1)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3)⽣成⽓体中各成分的物质
的量(4)将⽣成的⽓体与多少mL O2混合溶于⽔,才能使⽓体全部被吸收?
五、硫
1、化学⽅程式
S与氧⽓S与氢⽓
S与Fe S与Cu
SO2与亚硫酸钠SO2与O2
SO2与H2S SO2与氯⽔
浓硫酸与铜浓硫酸与碳
2、SO2的漂⽩性
例14.下列物质均有漂⽩作⽤,其漂⽩原理相同的是( )
①过氧化钠②次氯酸③双氧⽔④活性炭⑤臭氧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例15.品红溶液中通⼊⼆氧化硫,品红溶液的颜⾊,当给试管加加热,溶液⼜变成。

例16.(1)BaCl2溶液中通⼊SO2⽓体的现象,在其中加⼊新制氯⽔后,通⼊SO2有⽩⾊沉淀⽣成,此⽩⾊沉淀是,写出反应的化学⽅程式:。

(2)SO2⽓体能使酸性⾼锰酸钾溶液和氯⽔褪⾊,这体现了SO2的哪⼀性质?
例17.将SO2通⼊BaCl2溶液⾄饱和,未见沉淀⽣成,继续通⼊另⼀种⽓体,仍⽆沉淀,则通⼊的⽓体可能是 A. CO2 B. NH3 C. NO2 D. Cl2
例18.检验SO2⽓体中是否混有CO2⽓体,可以采⽤的⽅法是()
A.通过品红溶液B.通过澄清的⽯灰⽔
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灰⽔D.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澄清⽯灰⽔
例19.把Cu粉放⼊稀H2SO4,加热后并⽆明显现象,当加⼊⼀种盐的晶体后,可看到溶液呈蓝⾊,同时有⽓体逸出,此盐晶体是A.FeCl3B.Na2SO4C.Na2CO3D.NaNO3
例20.“绿⾊化学”的主要内容之⼀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的化学反应,使原⼦充分利⽤,不产⽣污染物。

下列化学反应符合“绿⾊化学”理念的是( )
A.制CuSO4: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2H2O
B.制CuSO4:2Cu + O2=2CuO;Cu + H2SO4(稀) =CuSO4 + H2O
C.制Cu(NO3)2:Cu + 4HNO3(浓) = Cu(NO3)2 +2NO2↑+ 2H2O
D.制Cu(NO3)2:3Cu + 8HNO3(稀) = 3Cu(NO3)2+2NO↑+ 4H2O
例21.下图虚线框中的装置可⽤来检验浓硫酸与⽊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的所有⽓体产物。

已知⼆氧化硫能和酸性⾼锰酸钾溶液发⽣氧化还原反应。

填写下列空⽩。

(1)写出浓硫酸与⽊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将装置中
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

(4)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③①,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

(5)如果将第②部分仪器中连接在酸性KMnO4溶液后的装有品红溶液的洗⽓瓶去掉,则对所作出的结论会有什么影响?请说明具体原因。

六、铁
1、⽅程式
Fe+Cu2+—Fe+Fe3+—
Fe2++Cl2—Cu +Fe3+—
Fe(OH)2 → 4Fe(OH)3
2、检验
Fe3+:试剂:现象:
Fe2+:试剂:现象:
七、环境问题
1、酸⾬的产⽣原因和防治
2、光化学烟雾的成因
3、实验室中的尾⽓处理问题
例22.环境污染已成为⼈类社会⾯临的重⼤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关的是
①⽔体富营养化②⾚潮③酸⾬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潮汐;⑦⼤脖⼦病。

A ②⑥
B ⑥⑦
C ①③⑤
D ④⑤
必修⼀复习(2)概念原理
⼀、物质的量
1.阿伏加德罗常数
2.⼏个基本计算公式
例1.4.8 g O2,物质的量是,标准状况下体积是,含O个数是。

例2.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中,所含分⼦数最少的是
A.Cl2
B.HCl
C.Br2
D.HBr
例3.0.5L 1mol/L的FeCl3溶液与0.2L 1 mol/L的KCl溶液中,Cl-浓度⽐为()A.15∶2 B.1∶1 C.3∶1 D.1∶3
例4.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2mol/L K2SO4溶液的正确说法是()A.500mL溶液中所含K+、SO42-总数为0.3N A B.500mL溶液中含有0.1N A个K+离⼦
C.1L溶液中K+离⼦浓度是0.2mol/L D.2L溶液中SO42-离⼦浓度是0.4mol/L
例5.在某Na2SO4与Fe2(SO4)3的混合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SO42-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0.3 mol·L-1,则钠离⼦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6 mol·L—1
B.0.3 mol·L-1
C.0.2 mol·L-1
D.0.15 mol·L-1
3.摩尔质量和⽓体摩尔体积使⽤的注意事项
例6.设N A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6g铁与盐酸反应时失去的电⼦数⽬为0.3N A
B. 标况下,18g⽔的体积为22.4L
C. 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混合的氮⽓和氧⽓混合物11.2L,所含的分⼦数为0.5N A
D. 在25℃,1.01×105Pa时,22.4L氢⽓所含的原⼦数⽬为2N A
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例7.同温同压下,A容器中氯化氢与B容器中氨⽓所含原⼦数相等,这两容器的体积之⽐为A.1:4 B.4:1 C.1:2 D.2:1
例8.两份质量相同的CH4和NH3⽐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分⼦个数⽐为17∶16
B.原⼦个数⽐为17∶16
C.氢原⼦个数⽐为17∶12
D.氢原⼦质量⽐为17∶12
4.⼀定物质的量溶液的配制
例9.(1)⽤36.5%的浓HCl(ρ=1.17/cm3)配制成0.5mol·L-1的稀HCl 500mL的操作,需量取浓HCl 的体积为
(2)配制过程中,不需要
...使⽤的仪器是(写代号)。

A、托盘天平
B、药匙
C、烧杯
D、胶头滴管
E、玻璃棒
F、1000mL容量瓶
G、500mL容量瓶
H、量筒
例10.若在配制溶液的操作中有以下⾏为,将会对配制结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1.定容时仰视读数。

2.未⽤蒸馏⽔洗涤烧杯内壁。

3.溶质溶解后,没有恢复⾄室温转移。

4.定容时加⽔超过了刻度线,⽤胶头滴管将多余的⽔吸出。

5.摇匀后,⽔⾯低于刻度线,再加⽔⾄刻度线。

⼆、物质分类
组成单质氧化物
纯净物酸
物质化合物碱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
1、氧化物
(1)依据:⾦属氧化物;⾮⾦属氧化物
(2)依据: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等
2、酸:
(1)依据:强酸:弱酸
(2)依据:⼀元酸;⼆元酸;多元酸
(3)依据:含氧酸;⽆氧酸
(4)依据:氧化性酸;⾮氧化性酸
3、碱
(1)依据:强碱:弱碱:
(2)依据:⼀元碱;⼆元碱;多元碱
4、盐
正盐:
酸式盐:
碱式盐:
⾮电解质
6、依据:
溶液:
胶体:
浊液:
例11. 下列物质按照酸、碱、盐的分类正确的是()
A.氯化氢、烧碱、蓝矾
B.硫酸、纯碱、⽯灰⽯
C.碳酸、熟⽯膏、醋酸钠
D.磷酸、苛性钠、过氧化钠
三、胶体
1、本质:
2、性质:
3、提纯:
例12. 不能⽤胶体的有关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A. 盐卤或⽯膏加⼊⾖浆⾥制成⾖腐
B. ⼀⽀钢笔使⽤两种不同牌号的蓝⿊墨⽔,易出现堵塞
C.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沉淀
D. 在河⽔与海⽔的交界处,易形成三⾓洲
例13. 氯化铁溶液与Fe(OH)3胶体所具有的共同性质有()
A. 分散质微粒直径都在1~100nm之间
B. 均能透过半透膜
C. 都是澄清、透明的稳定分散系
D. 均呈红褐⾊
例14. 向Fe(OH)3胶体溶液中逐滴加⼊硫酸,现象:;原因:。

四、电解质、⾮电解质
1、判断⽅法
2、电离
H2SO4Ba(OH)2Na2SO4
NaHSO4 NaHCO3
例15.下列物质的⽔溶液能导电,但属于⾮电解质的是(已知:Cl2+H2O HCl+HClO)
A.FeCl3
B.Cl2
例16.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熔化和溶解时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B.电解质、⾮电解质都⼀定是化合物,单质不属于此范畴
C.电解质在⽔中导电能⼒⼀定很强
D.⽔是极弱的电解质
例17.现有⼏种物质:⑴铜⑵⽯墨⑶氯⽓⑷硫酸钡⑸纯硫酸⑹氧化钠⑺氢氧化钾固体⑻⼄醇⑼熔化的硝酸钾⑾HClO ⑾NH3? H2O ⑿SO2。

属于电解质的是,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电解质的是,其中能导电的是。

五、离⼦反应
1、分类依据:
2、离⼦⽅程式书写:
(1)写成离⼦形式的有:
(2)电荷守恒、元素守恒(3)符合事实(4)满⾜⽐例关系(5)注意⽤量
3、离⼦共存
4、离⼦检验
例18.下列离⼦⽅程式正确
..的是
A.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CO32-+2H+ ==CO2↑+ H2O
B. 铁和稀盐酸反应:2Fe+6H+==3Fe3++3H2↑
C. 钠与⽔反应:2Na + 2H2O ==2 Na++2OH-+H2↑
D. 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例19.下列离⼦⽅程式,书写不正确
...的是
A.⽯灰⽯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
B.碳酸钠溶液中加⼊⾜量的稀硫酸CO32-+2H+=CO2↑+H2O
C.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OH-+Ba2++SO42-=BaSO4↓+H2O
D.将氯⽓通⼊硫酸亚铁溶液中2Fe2++Cl2= 2Fe3++2Cl-
例20.在⽆⾊
..溶液中,下列离⼦可⼤量共存的是
A. K+、Ba2+、OH-、Cl-
B. K+、MnO4-、SO42-、H+
C. Na+、H+、SO42-、CO32-
D. Mg2+、Na+、NO3-、OH-
例21.在强酸性透明溶液中,下列各组离⼦能⼤量共存的是()。

A.Fe2+、K+、Cl-、NO3-
B.Ag+、Na+、NO3-、Cl-
C.Zn2+、Al3+、SO42-、Cl-
D.Ba2+、NH4+、Cl-、HCO3-
例22.下列离⼦⽅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HCO3-+OH-= CO32-+ H2O
B.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沉淀完全为⽌:H++SO42-+Ba2++OH-=BaSO4↓+H2O
C.CaCO3溶于稀盐酸中:2H++ CO32-= CO2+ H2O
D.钠跟⽔反应:Na+H2O=Na++OH-+H2↑
例2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程式:
(1)钠与⽔的反应;
(2)⽤烧碱溶液吸收氯⽓;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4)铁与盐酸反应;
(5)⼤理⽯与盐酸反应;
(6)澄清⽯灰⽔中通⼊少量⼆氧化碳。

例24.⼀种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K+、Fe3+、Ba2+、NH4+、Cl-、NO3-、HCO3-、SO42-。

现做以下实验:
(1) 将溶液滴在蓝⾊⽯蕊试纸上,试纸呈红⾊;
(2) 取少量溶液,加⼊⽤稀HNO3酸化的BaCl2溶液,产⽣⽩⾊沉淀;
(3) 将(2)中的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AgNO3溶液,产⽣⽩⾊沉淀;
(4) 另取溶液,逐滴加⼊NaOH溶液⾄过量,只看到有红褐⾊沉淀⽣成。

由此可以推断:
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有_________,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有_____ ;
溶液中不可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氧化还原反应
1、分类依据:
2、本质:
例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电⼦B.还原剂在反应中发⽣还原反应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的总数⼀定相等D.氧化还原反应⼀定有氧元素参加
例26.对于2KMnO4=K2MnO4+MnO2+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KMnO4
B.KMnO4中Mn元素体现氧化性,O元素体现还原性
C.该反应的O元素被氧化,发⽣氧化反应,⽣成O2的是氧化产物
D.该反应的还原产物只有MnO2
例27.在反应2Na2S+Na2SO3+3H2SO4===3Na2SO4+3S↓+3H2O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为
A、1:1
B、2:1
C、1:3
D、1:2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
例28.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H2SO3+I2+H2O==2HI+H2SO4;2FeCl3+2HI==2FeCl2+2HCl+I2;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A. H2SO3>I->Fe2+>NO
B. I->Fe2+>H2SO3>NO
C. Fe2+>I->H2SO3>NO
D. NO>Fe2+>H2SO3>I-
例29.单质X和Y相互反应⽣成X2+、Y2-,现有下列叙述: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氧化性④Y2-是还原产物⑤Y2-具还原性⑥X2+具氧化性⑦Y的氧化性⽐X2+的氧化性强。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⑦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4、规律:
(1)电⼦守恒:
例30.⽤Na2SO3还原MnO4-,如果还原含有2.4×10-3molMnO4-的溶液时,消耗6×10-3mol Na2SO3溶液,则Mn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A、+1 B、+2 C、+4 D、+5
(2)反应顺序规律:
(3)同⼀元素不同价态间反应规律:
例31.在KClO3+6HCl=KCl+3Cl2↑+3H2O的反应中,被氧化的氯原⼦与被还原的氯原⼦个数之⽐是()
A. 6:1
B. 1:6
C. 5:1
D. 1:5
(4)强弱规律:氧化性强的物质与还原性强的物质反应⽣成氧化性弱和还原性弱的物质
例32.已知将盐酸滴⼊⾼锰酸钾溶液中,产⽣黄绿⾊⽓体,⽽溶液的紫红⾊褪去。

现有⼀氧化还原反应的体系中,共有KCl、Cl2、H2SO4、H2O、KMnO4、MnSO4、K2SO4七种物质:
(1)写出⼀个包含上述七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程式(不需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mol 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