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热点素材:文化交流、文明互鉴(6个关键词,18个标题,16句名言,6个语段,4个事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高考热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6个关键词,18个标题,16句名言,6个语
段,4个事例)
6个关键词
多样
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事物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
《礼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平等
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
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冯友兰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鲜素材公众号)
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
——纪伯伦
包容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中国俗话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尊重
企图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
仁者必敬人。——《荀子》
和合
亚洲各国人民要从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汲取养分,凝聚对亚洲价值的集体认同,拓展人文交流合作,夯实睦邻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把“和”、“合”的传统理念付诸彼此相处之道,把修睦合作的薪火世代传承下去。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恶德——不和、战争、悲惨;
美德——和平、幸福、和谐。——英国·雪莱
善鉴
我们要倡导交流互鉴,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
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题音乐短片《声声慢・致文明》,天籁之音,太好听了!
18个优质标题
部分来自高分作文,部分来自媒体时评
交流使文明充满活力
共赏多元文化之美
自我封闭的文明走不远
文明互鉴,平等以待
平等交流,文明之道
五色交辉,八音合奏
文明的美美与共
让文明之光交相辉映
不同文明应互学互鉴
世界多元,文明互鉴
让文明互鉴成为世界风尚
对话不对抗,相知更相依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对话正当时
文明的进步在于美美与共
文明对话,一场美的发现之旅
文明没有对话,难以真正发展
6个精彩语段
均来自人民日报评论或网络
1
《老子》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文明“看似柔弱”,但文明互鉴的趋势不可阻挡,“润物无声”的力量厚积薄发。以开放包容和平等交流推动文明互鉴,让多元文化共生并进,我们一定能书写更加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
2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5年来,和而不同的中国主张深入人心,兼收并蓄的中国智慧引领潮流,合作共赢的中国担当赢得尊重,充分表明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从中国理念到国际共识,让一个哲理更加鲜明: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3
我们推动文明对话,是为了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携手并进。坚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我们一定能破解困扰全人类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
透过历史长镜头端详,有交流互鉴才有今日人类文明的繁荣多彩。古丝绸之路帆影幢幢、驼铃声声,书写出文明交流、文明共存的典范。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5
透过世界广角镜俯瞰,交流互鉴是顺应时代潮流、纾解共同挑战、促进和平发展的必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坚持文明交流互鉴,才能让世界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真正实现共赢、多赢。另一方面,应对军备竞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此起彼伏的全球性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选择包容互鉴而不是你输我赢,聚同化异而不是激化矛盾,互利共赢而不是以邻为壑。
6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4个典型事例
1
中韩之间的互动更是打破了历史与现在的边界。疫情初期来自韩国1.2亿人民币的救援物资上既有“武汉加油”的字样,也有引经据典的“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随后我国对韩支援也援引了朝鲜历史上最知名的汉学家崔致远的八字金句——“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引发了韩国媒体的大批点赞。疾患面前,彰显文化的力量与友好交流的历史温暖。
2
中国书法家的现场交流,激发荷兰海牙民众的参与热情,让当地旅游局局长感叹“‘一带一路’让我们彼此更加亲近”;中国的“文物医生”长年在柬埔寨保护和修复吴哥古迹,让游客感念“他们对世界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不断兴起的“汉语热”,让更多人以语言为桥,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
3
敦煌在中国,敦煌文化在世界;敦煌之根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敦煌文化以独特的魅力和莫大的价值为世界所称誉。敦煌文化属于全人类,“世界的敦煌”是对敦煌文化价值最恰当的表达,是敦煌文化当之无愧的桂冠,是敦煌文化影响力最精练的概括。有人说,“敦煌是人类文明最大的磁场”。众所周知,因特殊的时局,敦煌文物被掠夺,一部分珍贵文物流散在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芬兰、丹麦、瑞典、韩国等地。然而,“流散”在客观上加快了敦煌文化传播与研究的国际化步伐,同时也使以敦煌为代表的丝绸之路文化研究在全球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