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感染科患者及陪护的自身防护执行率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感染科患者及陪护的自身防护执行率的应用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增强感染科肺结核患者和陪护的防护意识,提高他们自身防护的执行率。

方法科室组织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一系列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18名感染科患者和18名陪护的自身防护执行率,包括结核病知识的了解,痰液的处理,戴口罩,正确洗手和患者的餐具分开处理。

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和陪护在六个方面的自身防护执行率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

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肺结核患者和陪护的自身防护执行率,提高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品管圈;感染科;防护执行率
感染科存在着各种病原微生物,加上科室中各种疾病的患者之间,患者与陪护之间,陪护与陪护之间相互接触交流,使得病原菌更加快速的传播扩散。

肺结核患者本身免疫抵抗力较低,若感染上其他疾病,将会使病情变得更加糟糕。

由于感染科疾病的极大感染性,使住院的肺结核患者及陪护经常处于被感染的情况下,科室希望通过品管圈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在住院期间能够执行相关防护措施如了解肺结核相关知识,正确处理痰液,进行正确的手卫生,患者外出戴口罩,陪护接触病人后洗手,患者餐具分开处理等来减少患者和陪护被感染的机会。

品管圈活动是指通过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采取现场管理和全员参与的方法,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灵活应用方式途径,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进行维护和改善自己的工作现场的活动[1]。

实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护理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

总之,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益的关键,特别是在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下,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技术方法、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2]。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将2014年3月-7月在感染科就诊的18名患者和18名陪护的资料作为品管圈活动前资料,其中,患者男性13名,女性5名,平均年龄38.4±7.1岁,陪护女性16名,男性2名,平均年龄48.3±5.6岁,从事陪护工作年限为1-5年。

将2015年3-2015年7月在我科就诊的18名患者及其陪护的资料作为品管圈活动后资料,其中,患者男性11名,女性7名,平均年龄4
2.5±6.8岁,陪护女性10名,男性8名,平均年龄42.9±4.4岁,从事陪护工作1-5年,两组患者及陪护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1)成立品管圈小组,共8名成员,成员为自愿参与制,小
组内推选一名圈组长,一名记录员,确定圈组名称为“防护圈”,制定目标为“提高肺结核患者和陪护的自身防护能力”;(2)组织圈内人员每月开展3-4次活动,每次活动大约持续一到一个半小时,讨论感染科肺结核患者及其陪护的自我防护现状,由成员发言指出现存的问题并由记录员记录,成员反映的问题包括患者和陪护人员的知识缺乏,痰液处理的方式不规范,结核病人外出未带口罩,陪护在病区不戴口罩,陪护人员在照顾患者后不洗手,患者餐具没有分开处理(3)根据存在的问题成员们头脑风暴想出解决办法,并制定相关方案,如进行培训,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粘贴宣传图片等方式(4)执行讨论给出的相关措施,包括:在每个病房内洗手池旁张贴醒目的提醒语如“今天你洗手了吗?”和七步洗手法的图片;对患者和陪护人员进行疾病知识的集中培训,过程中利用图片视频资料展示感染科相关疾病的传播途径,以及一对一地实地讲解和演示七步洗手法的正确步骤,使他们了解到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以达到提高自身防护执行率的效果。

另外,可以制作手卫生和餐具分开处理的宣传资料发放给他们,以便随时阅读(5)评价活动的效果,即采用科室自己设计的问卷调查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18名患者和18名陪护的防护执行率情况,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与否,二是痰液的处理方式是否规范,三是病人外出是否带口罩,四是陪护在病区是否戴口罩,五是陪护人员照顾病人后是否洗手,六是餐具是否分开处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及其陪护在上述六个方面的情况,并用χ2检验比较防护执行率有无差别。

2.结果
表1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疾病知识比较
时间n 知晓疾病知识比率(%)
活动前 18 4 22.2
活动后 18 14 77.8
χ2值11.11
P值<0.01
表2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痰液处理比较
时间n 痰液处理规范比率(%)
活动前 18 2 11.1
活动后 18 13 72.2
χ2值13.83
P值<0.01
表3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戴口罩率比较
时间n 戴口罩比率(%)
活动前 18 5 27.8
活动后 18 17 94.4
χ2值16.83
P值<0.01
表4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陪护戴口罩率比较
时间n 戴口罩比率(%)
活动前 18 6 33.3
活动后 18 14 77.8
χ2值7.20
P值<0.01
表5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陪护洗手率比较
时间n 陪护洗手比率(%)
活动前 18 2 11.1
活动后 18 15 83.3
χ2值18.84
P值<0.01
表6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餐具分开率比较时间n 餐具分开比率(%)活动前 18 1 5.6
活动后 18 13 72.2
χ2值16.83
P值<0.01
3.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中问题确定,目标设立,头脑风暴相关解决措施,方案制定和开展,效果评价等一系列步骤,采取相关解决措施包括手卫生重要性的视频宣传资料,以及一对一的手卫生演示讲解,使感染科患者及陪护的洗手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说明他们意识到了自身防护的重要性,使自身防护执行率得到了改善。

4.讨论
感染科病房充斥着各种病原菌,细菌可通过患者之间的接触,陪护与患者之间的接触,陪护之间的接触等相互传递,并很大可能在手上存活多个小时,感染科肺结核患者住院时间长、自身免疫力低下,防线较弱,很容易被细菌攻入,增加他们的感染其他疾病的几率[3]。

长期以来,医院只重视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但对患者和陪护人员的相关手卫生重视不够,没有进行整体的系统的疾病知识和手卫生培训,使患者和陪护自身防护执行率较低。

另一方面,很多陪护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度不够,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强,而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这样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自愿参与以及投票的方式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发挥了科室内护理人员的才能,为解决科室患者和陪护防护执行率较低的情况寻找到了好方法[4]。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采取视频图片资料的展示,和一对一的手卫生演示培训,更好地提高了他们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手卫生的实施率。

同时,整个过程也提升了护理团队的协作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培养了成员们应对压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还要更多的开展类似的活动,为患者谋福造利的同时,也提升了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石晶,程青虹,王子迎.品管圈在国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农垦医学,2011,33(5):458-460.
[2]周丽萌,徐建萍.品管圈活动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73-7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2):1.
[4]潘海燕,颜波儿.品管圈活动在ICU 医护人员手消毒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