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的古墓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州的古墓群

东方朔墓

东方朔墓位于陵县神头镇西二华里处,直径30米,高4米。墓地四周原有界石,其中曾植松柏,占地达数十亩。1978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东方朔之墓”的碑刻,现存于神头镇政府。

东方朔墓

历史上东方朔墓有三次较大的修建工程。第一次是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时,对墓堆加封土,撰书刻墓碑(即后来闻名于世的《东方朔画赞碑》);第二次是在明朝,正值盲人八卦占卜鼎盛时期,而东方朔为盲人八卦占卜术的始祖,每年三月三,各地盲人云集至此祭祖,又兴起了一次修墓活动;第三次是1992年,神头镇政府又为东方朔墓追加了封土,并在墓东修建了简易的东方朔祠。至今,民间对东方朔的朝拜、祭祀活动仍未断绝。

苏禄国东王墓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东王、西王、峒王率340多人的友好使团越海来华,自苏杭登舟,沿运河而上,赴京造访大明王朝。不幸的是,东王南归途中病殁德州,葬于城北。一说病殁安陵,朝廷降旨择地安葬。一路用秤称土,德州最重,乃风水宝地,遂葬于城北。

苏禄王墓(李连鹏摄影)

史载苏禄东王病殁,永乐帝亲赐祭文,谥号“恭定”,遣礼部郎中陈士启前来祭奠。有司高筑墓冢,精修王庙、牌坊、碑亭、仪门等,勒石树碑,墓道肃立石人、石马,按中国王制,以天礼厚葬。明宣德年间(1426~1435),在东王墓西南隅建清真寺,墓地常有仕官文人前来瞻仰题咏。明末顾炎武过此曾题有“世有国人供洒扫,每勤词客驻轮蹄”的诗句。清雍正八年(1730年)曾对王墓进行维修。

1977年,苏禄王墓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再次修葺。迁移墓侧民居、作坊,隆高墓冢,周围青石,重刻墓碑,广植松柏,修复和重雕石人、石马,拓展墓道,墓地总面积达60亩,再现王墓风范。

1988年1月13日,苏禄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德州市委、市政府及省、市文化和城建等有关部门先后拨款100多万元,进行第三次大规模修建。历时年余,新的金丝贴苏禄东王画像威仪生辉,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祾恩殿、东西配殿、回廊、大门、牌楼、碑亭等相继落成,形成气魄宏大、气氛肃穆、古朴典雅的王墓建筑群体。

神头汉墓群

神头汉墓群

神头汉墓群俗称“七十二疑冢”,位于陵县神头镇西北笃马河北岸。在长约五华里,宽约三华里地带内,依次排列着雄伟高峻的古墓群。

1973年,经实地勘查,尚存古墓38个。1979年,德州组成考古队,对4号、15号墓进行挖掘,出土文物35件。陶器为主,有少量的铜器、石雕,不少文物都是稀世珍品,如陶质绿釉八联灯,造型高大、古朴典雅,视为文物珍品;博山炉,形似荷花,含苞欲放,造型美观,为国家一、二级文物,在汉墓中是极为罕见的,还出土有贴塑器物座、陶仓、陶灶、陶井、铜质弩机、石猪、玉石蝉等。通过对以上文物的鉴定,认为墓群宏大,排列森严,由此推断为汉室墓葬,并得出了墓墓有尸的结论。1977年,定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陵县志》载:“相传以为皆秦汉以来名公巨卿之墓。”由于发掘中没有发现文字性的东西,故难以考证为谁之墓群。

北魏渤海太守王偃墓

北魏渤海太守王偃墓,位于陵县城东三里河村北,约100米处。北距笃马河70余米,墓东侧有一自然沟,这仅是大体的位置,墓封土早年已平。

《陵县旧志》载:“魏渤海太守王偃墓,前志未载,墓志铭云:葬之临齐城东六里,今陵县城东门外三里河刘家庄。东魏武定元年(543年)距今1300余年,沧桑屡变,遗冢不存,询之土人无复知有其墓者。”又载:“光绪元年(1875年)三月庚辰望后,大雨冲陷土

崖出碑石二,一覆一载,上石阳面刻篆书,‘魏故渤海郡王君墓铭’九字,君讳偃,字盘虎,太原晋阳人也,卒年75岁。”该墓志早年遗失,1996年在调查整理文物资料时,发现了该墓志1956年拓本。拓本保存良好,字迹大而清晰,字体结构严整,书法浑朴遒劲,充分体现了魏碑的特点,是难得的魏碑珍品。从拓本上看,墓志的末端镌刻着陵县县令戴杰的蝇头小楷,详细记述了该墓出土的方位、过程、时间及当事人的姓名。墓志首端字里行间镌刻有40余字的小楷,记述在清光绪丙申年(1896年)间该碑失而复得的情况。该碑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而且对研究北魏时期安德县的沿变情况、历史文化都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