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新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新观念
摘要: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阐明“以人为本”是科学的教育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论证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并结合我国现实,提出“以人为本”育人的关键在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并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核心教育内容;只有拓展育人途径,改进教育方法,才能提高育人效果。

关键词:学校育人   以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
 
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根本任务。

因此,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后勤等工作,都应毫不例外地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思考问题,制定方案,落实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在思想观念上和具体工作中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人本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好、教育好、塑造好大学生,才能实现办学宗旨,才能完成办学任务。

1 “以人为本”是科学的教育观
1.1“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根本前提
在西方,“以人为本”的观点源自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孔子等就提出人本的思想观点。

不论是中国的人本思想还是西方的人本主义,尽管它们在当时都分别起到积极作用,但都不是全面的科学的观点。

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才真正揭示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消除分工,实现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目标;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根据共产主义的组织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断言,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马克思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容在共产主义性质中描述,既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性质的必然要求,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问题。

这种把“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目的而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教育发展观。

1.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和核心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
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目的而发展,就是社会以人为主体。

在社会发展中,要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内容和终极目标。

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围绕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良好的服务,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是人——劳动者。

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离不开人,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 学校“以人为本”育人的关键和策略
2.1“以人为本”育人的两个关键
学校育人的关键之一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

科学教育绝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和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教育。

激发、调动和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责任心、进取精神、顽强意志、健康情感、良好心境、开放性格、创新精神、合作能力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为重要。

学校育人的关键之二是:要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核心教育内容。

“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关注人、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

这正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本义。

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能开启与弘扬人的精神世界中积极、向上的精神需求,展现和构建人内心的精神世界,净化人的思想、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风貌,使人成为具有崇高境界和健康人格的真正主体。

学校育人坚持“以人为本”,思想道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自觉性和多样性,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锻炼、自我发展、自我进步创造条件。

2.2“以人为本”育人必须创新途径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21世纪确定为“创造教育世纪”。

学校育人必须坚持人本原理和学生为中心原则,拓展育人途径,改进育人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育人的质量和实效。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意识。

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从阶级属性来看,它是指为了维护某个阶级或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为政治立场坚定,忠于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为之努力奋斗,这是学校育人绝对不可含糊和放松的。

当前,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同我国现阶段的各项具体任务紧密地结合起来,投身于最实际的共产主义运动之中。

(2)以诚信公德教育为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学校教育是学生掌握道德知识,提高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学校育人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并传承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其次要引导学生了解国外特别是西方的一些道德思想,择其善而用
之;再次,重中之重的是指导学生加强当代社会主义道德的学习与修养。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勤奋已融入到道德尺度之中成为评价和选择一个人的重要因素,加之以往我国的教育重“忠”而轻“诚”。

在当今看来,诚信教育不仅是学校育人的目的,也是社会发展和道德建设的要求。

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应以诚信公德教育为主要内容。

(3)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培养高素质人才。

首先要努力培植校园精神,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

要大力提倡爱校精神、科学精神、拼搏精神、敬业精神、民主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要培养大学生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归宿感、自豪感。

具体来说,可通过积极扶持学生各种政治学术性社团、学雷锋青年志愿者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达到目的。

其次要开辟并充分发挥好校园网络的育人阵地作用。

学校是知识接受和传播的前沿,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既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便捷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客观”受到影响和冲突的重要方面。

因此,抢占校园网育人阵地势在必行。

一要建立健全专门的思想教育网站,专人管理,发挥并努力实现网络育人;二要以学生为主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以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三要建立专门的“热点网”,既培养学生对热点焦点问题的认识能力,也有利于学校了解学生的心态变化;四要利用好BBS这一文化舆论阵地,既要正视BBS的作用,加强监管,又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现实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或答复,对学生发泄的许多缺乏科学依据的“违规”言论予以及时说明、劝阻或封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冯国芳.以人为本:高校育人的根本教育观.《教育探索》2005年第8期.
[2] 于专宗,顾欣炜.论高校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增刊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P29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