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古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安徽省巢湖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金安节,字彦亨,歙州休宁人。

资颖悟,日记千言,博洽经史,尤精于《易》。

宣和六年,由太学擢进士第,调洪州新建县主簿。

迁殿中侍御史。

韩世忠子彦直直秘阁,安节言:“今彦直复因父任而授,是自废法也。

”不报。

任申先除待制致仕,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

秦桧兄梓知台州,安节劾其附丽梁师成,梓遂罢,桧衔之。

未几,丁母忧去,遂不出。

桧死,起知严州,除浙西提刑。

迁礼部侍郎。

迁侍讲、给事中。

金主亮犯淮,安节陈进取、招纳、备守三策,而以备守为进取、招纳之本。

杨存中议省江、淮州县,安节言:“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

魏明帝云:‘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

孙权筑濡须坞,魏军累攻不克,守将如甘宁等,常以寡制众。

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且濡须、巢湖之水,上接店步,下接江口,可通漕舟,乞择将经理。

”存中议遂格。

孝宗嗣位,龙大渊、曾觌以潜邸①旧恩,隆兴改元,大渊、觌并除知阁门事,时台谏相继论列,奏入不出,上意未回,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奏:“陛下即位,台谏有所弹劾,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

臣等若奉明诏,则臣等负中外之谤;大臣若不开陈,则大臣负中外之责;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

”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上意解。

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上谕之曰“朕知卿孤立无党。

”张浚闻之,语人曰:“金给事真金石人也。


与秦桧忤,不出者十八年,及再起,论事终不屈,人以此服之。

拜兵部侍郎。

逾年,权吏部尚书兼侍读。

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

(选自《宋史》卷三八六,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注] ①潜邸: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的一项是()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
A.梓遂罢,桧衔.之衔:怨恨
B.皆昔人控扼.孔道扼:把守
C.存中议遂格.格:搁置
D.则臣等负中外之谤.谤:过失
的一组是()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
..
A.博洽经史,尤精于.《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而以.备守为进取、招纳之本云无心以.出岫
C.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D.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如有地动,尊则.振龙
的一项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
...
A.金安节天资聪慧,博览经史,在太学就被朝廷选拔为进士及第,足见其年青时代才华就十分出众。

B.金安节连权臣秦桧的哥哥也敢于弹劾,后因母亲丧事去官不出,十八年后,秦桧死后才出任官职,表现了他不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

C.金安节一味忠于职守,皇帝说知道他不结党营私,意思是让他灵活一些,多结交一些同僚;张浚批评他象金石一样的心,对人缺少感情。

D.金安节在抗击外族入侵的战略主张上,批驳杨存中放弃江淮州县的荒谬,引经据典,
又结合实战情况,强调合肥、濡须的战略重要性。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且濡须、巢湖之水,上接店步,下接江口,可通漕舟,乞择将经理。

(5分)(2)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

(5分)
(3)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上意解
(一)(19分)
4、D。

“过失”是名词,此处“谤”是动词,是“批评别人的过失”,“责备”的意思。

5.D。

两个“则”都是连词,“就,便”的意思。

A项“于”是介词,“在”/介词,“比”。

B项“以”是介词,“把”/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C项“之”是助词,“的”/动词,“往、到达”。

6.C。

“张浚批评他象金石一样的心,对人缺少感情”理解不对,这是张浚赞扬金安节的话,意思是他心志坚定、忠贞。

7.(1)况且濡须、巢湖的水,上边连接着店步,下边直通长江口,可以通行漕运船只,请求选择强将驻守防御(经营管理)。

(2)要罢免的就罢免,要贬谪的就贬谪,唯独在二位大臣身上却是降格相就、隐匿回避。

(安徽省合肥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

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遇不偶,困于名场。

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

使即官署受灯火(1),时赐钱谷恤其家。

值科
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

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及放榜时,依然铩羽。

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

公闻,召之来而慰之;生零涕不已。

公怜之,相期考满(2)入都,携与俱北。

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

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

函致之,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

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

”传之卧榻。

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

”使人返白。

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

公喜,迎而问之生曰:“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

今幸可从杖履。

”公乃束装戒旦。

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

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

然绝慧,凡文艺三两过,辄无遗忘。

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

益之公力,遂入邑庠。

生以生平所拟举业悉录授读,闱中七题,并无脱漏,中亚魁。

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

生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

公子又捷南宫(3),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

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

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曰:“此去离贵乡不远。

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

”生亦喜。

择吉就道,抵淮阳界,命仆马送生归。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

逡巡至庭中。

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

生凄然曰:“今我贵矣!三四年不觌,何遂顿不相识?”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生闻之,怃然惆怅,立扑地而灭。

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灯火:灯火费;②考满:明清时考察官吏的一种制度;③捷南宫:指在会试中考取了进士。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词赋,冠绝当时绝:,超过
B.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遗:遗留
C.公适以忤上官免忤:冒犯
D. 疾革难遽瘥,请先发瘥:病愈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
A.辞而归,杜门不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B.生以生平所拟举业悉录授读
使者大喜,女口惠语以让单于
C. 而所遇刁二偶,困:于名场
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
D. 虽才高寸:世,而无骄尚之情
险以远,则室者少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叶生的文章名冠—时,但时运不济,科举考试屡试不中,丁乘鹤见到他的文章大加赞赏,时常给些钱粮让他养家。

B.叫生参加乡试,由于丁乘鹤在学政面前说了不少好话,最终金榜题名,丁乘鹤将考卷底稿拿来看,击节称赞。

C. 叶生十分感激丁乘鹤的知遇之恩,尽心尽力教授他的儿子,使丁再昌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及第,最终在礼部做了官。

D.丁再昌考中进士后,叶生最终也考中了举人,他衣锦还乡,可是他的妻子看到他死而复生,惊吓得扭头便跑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

今幸可从杖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乃束装戒旦。

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9分,每小题3分)
8. B 9. D 10. B
11.(10分)
(1)因为我的疾病多劳先生久等,心里实在不安。

今天有幸能跟随您了。

(2)丁县令立即收拾行装准备一早就动身。

到家后,他让儿子拜叶生为师,早晚都同叶
生在一起。

(安徽省皖南八校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期末调研考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l 8题。

紫石泉山房记
(清)吴拯寰
予家旧居歙西岩镇之南山,先大父既老,乃筑室岩镇上游,徒居之。

门滨.溪水,种竹数十竿。

入门折而.西,有书室两楹。

逾书室而南,则圃也。

圃多植桃李梅桂之属,竹问之。

与.门前之竹,中外掩映,故大父自题其圃曰竹圃。

圃有紫石池,泉虢虢流其上。

豫章尚书曹公秀先东游,尝栖息于此,爱之,名其轩为紫石泉山房者,曹尚书也。

岩镇有万家之市,而予家独远市而居,人迹罕至。

以处读书之士为室.予生八岁,始读书轩中,幼稚不自揆,慨然思继宋贤之迹而践其庭,以.与游、杨、黄、蔡①诸贤伍。

而是时塾师,方训迪以科举俗儒之学,而予又私爱古人之文艺诗歌,早夜讽习以分其勤,盖二十
余年矣。

中岁以后,始毕心力于.四子之书.四圣②之易.及凡六艺之文,口吟心绎,奉以为仪。

于出处、进退、取与之大节,未尝敢陨越也。

然而视听言动之违乎礼者不少矣。

荒陋之辞,足以宣昭圣训者,又无几矣。

回忆入塾之初。

方冀与古人颉颃④千栽之上,今老矣,而尺寸之获,仅终于斯;然后知读书之士,爱博而业精,力分而功就,自古及今,未之见也。

曩者,栋宇初兴,黝恶⑤鲜浓,泉甘竹绿,童冠咸集,读书之音琅琅,不可谓非盛也。

转瞬之间,游从旧侣,半皆散亡。

竹既雕残,池亦竭.矣。

此虽志得气扬之子,追寻旧躅⑥有不禁涕零者。

况以垂老无成之人,日览斯泉,能不凄然顺影而自悼哉!
阶下有梅二本,枯朽久矣。

嘉庆二年,根旁忽产双芝。

是年,予举孝廉方正于乡,子邦佐亦游乡学,里人以为此双芝之瑞应。

予笑曰:“区区者,乌.足称瑞哉!意小子衰朽之年,天或者犹成小子幼志,而为此兆欤!”呜乎!是则诚瑞也已!
(选自《清文观止》)[注]①吴定:亨殿麟,号淡泉,安徽歙县人。

曾向桐城刘大槐学习。

著有《紫石山房诗文集》等。

②游、杨、黄、蔡:游酢,宋建阳人,师稃颢、程颐,学者称荐山先生;杨时,宋将乐人,办学于二程,学者称九峰先生。

黄斡,宋闽县人,少受业于朱熹,世称勉斋先生;蔡沈,宋建阳人,少师事朱熹,学者称九峰先生。

③四圣:伏羲、文王、周公、孔子。

④颉颃:翱翔回顾。

⑤垩:涂饰。

⑥躅:足迹。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滨.溪水,种竹数十竿滨:靠近
B.而予家独远.市而居远:远离
C.竹既雕残,池亦竭.矣竭:干涸
D.区区者,乌.足称瑞哉乌:黑色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入门折而.西 与.
门前之竹,中外掩映 .青于蓝 春与.
秋其代序 以.与游、杨、黄、蔡诸贤伍
始毕心力于.四子之书 .负秦曲 或重于.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先交代紫石泉山房的位置、环境及得名来由,为下文写作者在这里读书学习 作铺垫。

B .作者从小就在轩中勤奋学习,与游酢、杨时、黄斡、蔡沈这些名流切磋、讨沦,但因偏爱文学而荒废了科举。

C .昔日的紫石泉山房,依山傍水,竹木交映,泉水汩汩,书声琅琅,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尚书曹秀先非常喜爱那里。

D .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在记写紫石泉山房昔盛今衰的过程中,流露出作者自己学无 所成的遗憾与感伤,但篇未对“双芝”的议论,则为文章添上亮丽的一笔。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然后知读书之士,爱博而业精,力分而功就,自古及今,未之见也。

(5分)
译文:
(2)意小子二衰朽之年,天或者犹成小子幼志,而为此兆欤!(5分)
译文:
15.D (乌:疑问词,哪里,怎么)
16.C (都是目的连词,来。

A 项,前者为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后者也是连词,但表转A . C . B . D .
折关系,相当于“但是”、“却”;B项,前者为介词,跟,同,后者为连词,和;D项,前者为介词,引出动作对象,相当于“在……方面”,后者为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17.B (游酢等人是宋朝学者,作者却是清代人,怎么可能在一起切磋讨论呢?作者只是“慨然思继宋贤之迹而践其庭”而已,意思足玄想着向宋朝几位学者贤人学习)18.(1)之后方才知道读书的人,想要爱好广博却学业精通,或者力量分散却能成功,从古到今,没有见过啊。

(“然后”、“博”、“就”各1分,“未之见”倒装句1分,语意通畅1分)
(2)我猜想大概是在我衰老的时候,上天或许还是成全我幼时的志愿,而又给我这个征兆吧!(“意”、“犹”、“兆”各1分,揣测语气1分,语意通畅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的家过去住在歙县西面岩镇的南山,先祖父年纪大了,便在岩镇的上游建了栋房屋,搬过去住。

房子正门靠着溪水,门前种了几十竿竹子。

进门转弯向西,有两间书房。

过书房朝南,就是花园。

因子里种了许多桃树、李树、梅花、桂花之类,夹杂着种些竹子。

(园内的竹子)和门前的竹子,内外呼应,相互映衬,所以先祖父把那园子题为“竹圃”。

园中有紫石池,泉水在里面汩汩地流出来,南昌曹秀先先生从东边游览到这里,曾经在这里住宿,喜欢它,把那轩为“紫石泉山房”的,便是曹尚书呀。

岩镇有上万户人家的市集,而我家独自远离市区居住,人迹少到,给读书人住是合适的。

我到八岁时,才在轩中读书,幼小不自量力,立下雄心壮志,想要沿着宋朝贤人的足迹走到他们的庭院里去,来和游酢、杨时、黄斡、蔡沈等许多贤人在一起。

可是那时私塾先生却教我科举之类的一般读书人的学问,而我暗中却喜欢古人的文艺诗歌,早早晚晚讽诵学习以至分散精力(到文学上面),(这样子)差不多二十多年了。

中年以后,(我)才全身心放在《四书》和四圣的《易经》,以及所有六艺的文字上面。

嘴里吟诵,心里默念,把它们作为学习
的典范。

在出处、进退、取舍的大问题上,未尝敢胡乱去做。

可是违背礼法的视听言行还是不少呢。

荒谬浅陋的话,足以表明圣训的东西又没有学到多少呢。

回想当初进学堂的时候,我是多么想和古人思接千栽,现在老了,点滴的收获,仅仅就是这些;之后方才知道读书的人,想要爱好广博却学业精通,或者力量分散却能成功,从古到令,没有见过啊。

从前,我家房屋刚刚造好,粉刷得很鲜艳浓厚,泉水甘甜,竹子翠绿,儿童和青年们都聚集(在这里),书声琅琅,不可以说不兴盛。

转眼之间,那些同学旧友,一半都散开了。

竹林已经雕残,池子也已干涸了。

此情此景,即使是得志而意气昂扬的人,追寻着旧时的足迹,也不禁要流泪的。

何况我这个年迈而没有成就的人,每天看着这泉水,能不凄怆地顾影白怜吗?
台阶下面有两棵梅树,早就已经枯朽了。

嘉庆二年,梅树根的旁边,忽然生出两个灵芝。

这年,我在乡间被举孝廉方正,儿子邦佐也到乡学读书去了,乡人认为这是应着双芝的祥瑞。

我笑道:“这区区小事,哪里可以称为祥瑞呢!我猜想大概是在我衰老的时候,上天或许还是成全我幼时的志愿,而又给我这个征兆吧!”唉!(如果真是那样的,)那倒的确是吉祥呢! (安徽省丹阳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邻女说
[清]戴名世①
西邻之女,陋而善嫁。

东邻有处人,贞淑而美,无聘之者,乃过西邻而问焉,曰:“若何以得嫁?”西邻之女曰:“吾有五费。

”曰:“可得闻乎?”曰:“发黄费吾膏②,面黠③费吾粉,履阔费吾布,垢多费吾藏④,人来费吾荼。

”曰:“若何以得嫁?”曰:“吾嫁士,吾嫁商,吾嫁工,吾嫁佣保,吾嫁乞丐。

”曰:“有陋汝者,奈何?”西邻之女竦肩枭颈⑤,粲然⑥捧腹而笑曰:“处女乃陋余乎?此处女之所以年二十而无聘者也。

吾见人家女子多矣,类我;吾见
丈夫多矣,无不类我。

而孰得陋余而弃余?”处女曰;“亦有不类若者乎?”曰:“有不类我者,则处女已嫁矣。


处女俯而叹。

西邻之女曰:“处女无叹,吾数处女之过失。

自处女之长也,而鬻卖粉黛者过处女之门而不售;儿女相聚笑乐,处女独深思不与语;又不能随时为巧靡之涂妆。

吾观处女态度,类有以自异者。

处女将自以为美乎?世之所艳羡者,真为美矣。

而处女无相逢顾盼者,处女将以何时得偶乎?且处女性情姿态如此,又不自媒,而傲然待聘,则处女过矣。

处女诚换其故貌,易旧妆为新妆,倚门而笑,则吾有可以效于处女者;然又恐余门之履且满处女户外也。

”处女变色,拂衣而起,趋而归,誓终身弗与通。

[注]①戴名世(1653—1713):清代桐城派散文家。

少年才思敏捷,有思明反清思想。

1702年刊行《南山集》,内容多载南明抗清之事,两年后以“大逆”罪被杀,此案牵连数百人,为清初著名文字狱之一。

②膏:润发脂:染发膏。

③黠(xiá):黑。

④藏:通内脏的“脏”字,可译为肥皂。

⑤竦肩枭颈:耸肩、缩脖子。

⑥粲然:放肆大笑的样子。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聘之者。

聘:下聘礼求亲
B.有陋汝者,奈何陋:认为……丑陋
C.吾试数处女过失数:数落,责备
D.且处女性情姿态如此,又不自媒自媒:推销自己
1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处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一组是()
①鬻卖粉黛者过处女之门而不售
②儿女相聚笑乐,处女独深思不与语
③此处女之所以年二十而无聘者也
④世之所艳羡者,真为美矣
⑤处女变色,拂衣而起,趋而归,誓终身弗与通
⑥东邻有处人,贞淑而美
A.①③⑥B.①②⑤ C.②③④D.④⑤⑥
18.下列对原愿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所谓的“处女”;实为作者自况,“邻女”则喻世俗:这里所表现的,不单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行,联系作者的思想,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B. 本文以对比手法为主,写“处女”的品格磊落,而“邻女”滥嫁,表现了清初士人对于国家民族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极能发人深省。

C.听了邻女的一番教导后,处女这才发现自己的许多地方有过失,决心改变自己,拂衣整袖后就立即起身跑回家,发誓这一生一定要通晓善嫁之理。

D.本文写人很有艺术感染力,无论是写邻女耸肩、缩脖子、捧腹大笑的不屑神态,还是写处女远离世俗、落落寡合的神情,都显得绘声绘色,形象宛然。

1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孰得陋余而弃余?(3分)
翻译:
(2)而处女无相逢顾盼者,处女将以何时得偶乎?(4分)
翻译:
(3)然又恐余门之履且满处女户外也。

(3分)
翻译:
16.C 17.B 18.C
19.(1)还有谁能够认为我丑而嫌弃我呢? (3分)
(2)而处女(你)没有相逢(相互)看顾的知己,处女(你)要等什么时候得到配偶(能够嫁出去)
啊? (4分)
(3)但是我恐怕原来到我家的人将全部跑到你家门口(去了)。

(3分)
(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

果敢有材气。

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

时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则部送刍粮,为一月计。

则曰:“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湘惧无以给,遣则遂入奏。

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

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

”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

”已而果为则所料。

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吏惧且死,则曰:“马伏波(西汉名将马援)哀重囚而纵之,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羡余,不之罪。

改江、淮制置发运使,累迁尚书户部员外郎。

初,丁谓举进士,客许田,则厚遇之,谓贵显,故则骤进用。

至是,谓罢政事,出则为京西转运使,迁礼部郎中。

……徙广西路转运使。

有番舶遭风至琼州,且告食乏,不能去。

则命贷钱三百万,吏白夷人狡诈,又风波不可期。

则曰:“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已而偿所贷如期。

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

乾兴初,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复为太常少卿、知池州。

未行,复谏议大夫,徙河北都转运使。

初,则在河北,殿中侍御史王沿尝就则假官舟贩盐,又以其子为名祈买酒场。

至是,张宗诲擿发之,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

逾月,授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刘随上疏言:“则奸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后徙杭州,再迁兵部侍郎致仕,卒。

则无廉名,喜交结,尚风义。

在福州时,前守陈绛尝延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得
钱十万。

绛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

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

(《宋史•列传第五十八•胡则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旨对称:回答符合
A.籍.为羡余籍:没收B.对称
..
C.坐.丁谓党坐:犯……罪D.再迁兵部侍郎致仕
致仕:退休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兵且.深入,粮有继乎B.得吏所.匿铜数万斤
存者且.偷生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彼以.急难投我D.太宗因.问以边策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胡则“尚风义”的一组是()
①已而果为则所料。

②籍为羡余,不之罪。

③谓贵显,故则骤进用。

④则命贷钱三百万。

⑤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⑥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胡则果敢有才气,一次入朝奏事时,宋太宗询问他边策之事,他凭借其回答而深受太宗赏识,名字被记进了中书省。

B. 胡则为官有才干,屡受重用,但“喜交结,尚风义”的性格也曾使他犯了不少错误,致使他一生仕途坎坷。

C.胡则担任广西路转运使时,对落难求助的外国商人,不顾手下官吏的反对,借给了他们三
百万钱,表现出了急人之困的品格。

D. 胡则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时,认为不能像马援那样重罚犯错者,因此他对于那些私自藏匿铜钱的官吏宽大为怀,并没有加以追查。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①微子几败我事。

(2分)
②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

(3分)
③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3分)
9.A(籍:登记,《鸿门宴》中有“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句;B “对称”是古今异义词;C中的释义为“坐”的常见义项;D中“致仕”的理解应该结合语境进行)10.B (A将/暂且;B……的,所字结构C因为/连词,表目的,来;D趁机,顺便/根据;)11.C (①表现其料事如神,③表现丁谓知恩图报,⑤表现胡则正直敢言。

)12.D(马援并没有重罚犯错者,他是可怜重罪囚犯而放了他们的,“并没有加以追查”也有误,应该为“追查却不定罪”。


13.①如果没有你,差点坏了我的事。

(2分)②又审查了宜州犯了死罪的十九个人,替他们明辨而让其中的九个人活了下来。

(3分)
③如今因为胡则罪名除去而突然间给予他一个好职位,那么拿什么来讽劝那些在职的官员?(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

办事果断坚决有才干。

凭进士踏入仕途,先是补任为许田县的县尉。

当时朝廷正对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胡则一部运送粮草,给他一个月筹办。

胡则说道:“给一百天准备,尚且恐怕不够,怎么就给一个月呢?”索湘害怕没有什么可用来供给,就派胡则入朝上奏。

宋太宗顺便拿安边之策询问他,他的回答很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