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3价和+2价的铁的重要化合物,了解Fe2+、Fe3+的检
验方法,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能力;以及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对灰绿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2价铁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性质。
3.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不同价态的铁的化合物的性质;掌握铁与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4.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5.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预测,初步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
6.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性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的思路和方法。
素养提升
1.通过对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制备的实验探究,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2.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性质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通过印刷电路板的讨论了解铁的化合物知识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培养学生乐群,互助合作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氢氧化铁的性质、根据氧化还原性分析实现Fe3+和Fe2+的相互转化
难点:不同价态铁的化合物间相互转化规律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启发式
四、教学手段及用具
①教学手段:实验探究、电脑投影、学生活动参与
②教学用具: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滤纸、药匙等
实验药品:铁粉、硫酸亚铁溶液、氯化铁溶液、新制氯水、高锰酸钾溶液、硫氰化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淀粉溶液
电教设备:电脑、实物投影仪、平板
五、教学过程
【讲述】 1.Fe3O4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可以看作是
FeO•Fe2O3,但Fe3O4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2.初中学习过铁的氧化物能用C、CO等还原,所以
Fe2O3和Fe3O4是炼钢的原料
3.FeO不稳定易被氧化【玉的裂痕图片】
回忆、记录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Al(OH)3的制备,那Fe(OH)3 和Fe(OH)2均为碱,怎样制得Fe(OH)3 和Fe(OH)2 呢?【回答】
可以分别由相对
应的可溶性盐与
碱溶液起反应制
得。
观察、记录
小组汇报实验现
象,书写方程式
质疑:无法制
得白色物质,
生成灰绿色物
质,渐渐变成
红褐色物质。
【思考回答】
氢氧化亚铁有
还原性,易被
空气中的氧气
氧化。
【讨论】小组讨论
设计实验
【结论】要得到纯
净的氧化亚铁就
要创造无氧环境。
【回答】
与酸发生中和反
应,书写离子方程
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
通过思考和学生
实验提高学生学
习化学的兴趣和
实验动手能力,
同时加强了同学
之间的合作
【演示实验】制备Fe(OH)3,加盐酸观察现象
【布置任务】
小组实验,制备Fe(OH)3,记录实验现象
【提问】
通过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你认为这种特殊现象出现
的原因是什么?
【设疑】
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到纯净的Fe(OH)
2
吗?
【讲述】
植物油
1. 用新配制的FeSO4溶液(溶解FeSO4的蒸馏水煮沸除去O2、加少量稀硫酸和一枚铁钉);
2. 在FeSO4溶液液面上加入隔氧剂(如苯、植物油);
3. 碱液也要煮沸以除去溶解于水中的O2;
4. 将吸有碱液的胶头滴管插入亚铁盐溶液的液面下。
【提问】Fe(OH)3 和Fe(OH)2均为碱,那它们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
【讲述】Fe(OH)3还具有热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
书写化学方程式。
【过渡】
趣味魔术:铁砂掌
【讲述】为什么会出现铁砂掌呢?因为我在咱同学手上涂了一层FeCl 3 溶液,那么FeSO 4 溶液加入KSCN 溶液会有这种现象吗? 【布置任务】取少量FeSO4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 溶液溶液观察现象.
【过渡】 FeSO 4 和 FeCl 3 均为盐,性质上应该具有共性。
它们之间又存在差异,请你分析它们存在哪些异同点呢 【总结】 从化合价差异的角度,我们也可以给物质进行分类,从而研究物质的氧化还原性。
【布置任务】 请你预测 Fe 2+和 Fe 3+的氧化还原性,说明预测依据。
【布置任务】 科学探究: 根据提供的试剂,设计验证Fe 2+和 Fe 3+的氧化还原性的实验方案: 1--3组的同学提供试剂:FeCl 3溶液,FeSO 4溶液,铁粉,KMnO 4溶液,KSCN 溶液 4--6组的同学提供的试剂:FeCl 3溶液,FeSO 4溶液,KI 溶液,淀粉溶液,H 2O 2,KSCN 溶液 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等。
【总结】 证明物质的氧化性,需要选择还原性的物质与之反应,若发生反应,且通过检测产物证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则可以证实物质的氧化性。
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的一般方法:根据化合价预测 →选择适当的试剂设计实验→预测现象→完成实 验,记录现象→得出结论。
若实验现象与预测不符,分析原因,重新设计实验。
【小结】 表演 【实验记录】 FeSO 4 溶液未变成红色。
结论:可以用KSCN 溶液检验Fe 3+ 【分析讨论 】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同,会使得物质的氧化还原性不同 【回答】 Fe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 性,因为+2 价是中间价态, 既可以升价又可以降价;Fe 3+只有氧化性,因为+3 价是铁元素的最高 价,只能降价不能升价。
【分析、思考、设计和完成实验】 【汇报】 实验方案展 示,其他组表 示赞同或质 疑。
【思考回答】 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
学习兴趣 落实 Fe 3+的检验 方法。
通过对化合价和氧化还原性质的讨论复习氧化还原的知识。
通过对 Fe 3+Fe 2+氧化还原性的预测和探究实验方案设计和实施,使学生体会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的一般方法。
对学生的设计的一个检验,也是使学生学会写实验报告。
【板书设计】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
二、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FeO
Fe2O3
Fe3O4
2.铁的氢氧化物
1)Fe(OH)3 制备: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2)Fe(OH)2制备: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3.铁盐和亚铁盐
1) Fe3+的检验:
2)Fe3+和Fe2+的相互转化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铁单质的一些性质,如物理性质,与氧气、氯气、盐酸、硫酸铜溶液等反应,在铁的化合物中,学生知道了一些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
学生知识水平:元素化合物基础和基本概念(初中掌握Fe的部分性质、物质分类、离子)、高中基本理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本节运用氧化还原原理,重点介绍了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以及铁离子和亚铁离子间的相互转化。
在介绍单质时,在“思考讨论”里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已经学过的铁单质的性质,并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反应的特点,提升学生对铁单质性质的认识。
介绍铁与水蒸气反应时,教材联系生产创设真实情境,呈现钢铁生产中钢水注入模具的真实图片,以此情境为素材,提出问题“炽热的铁水或钢水注入模具之前,模具必须进行干燥处理,不得留有水。
这是为什么呢?”对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提出要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介绍学习了钠、氯及其化合物,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要把握学习方法: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两方面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脑中有价类二维图。
以实验探究为依据来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学生认知水平: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合作、
交流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及结果作出初步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学生认识障碍:欠缺设计实验、以及实验评价能力,不能够建构起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换的网络体系。
《铁及其化合物》效果分析
1.本节课讲授的三类铁的化合物的知识点,大部分同学掌握较好,特别前两个知识点,对于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学生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不太熟练,需今后多加练习;
2.课上大部分同学能紧跟教学过程,勇于发言,锻炼了思维能力和积极争取的思想,并通过讨论思路更加开阔,使知识互补,形成了更完善的知识体系;
3.从本节课来看,学生将知识融合重整的能力和实验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有很大提升,但仍有欠缺是今后复习和练习的重点。
教材分析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本节教材内容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在第二章学习了钠及其化合物,以及氯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铁及其化合物。
这些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为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如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补充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从而对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铁单质和铁的重要化合物,本次录课为第二课时,主要讲解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材按照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顺序编排。
教材引导学生在复习、拓展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从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的角度提升对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强化铁元素不同价态间的转化关系,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因而掌握研究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为了充分体现这部分内容对发展学
生学科素养的意义,教材一方面在“方法导引”中总结了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视角,另一方面依托真实情境设计了多个栏目。
如探究活动-电子工业中制作印刷电路板为背景实现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化,实践活动--联系生活创设真实情境,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铁元素。
运用来自生产或生活的素材创设真实情境,发展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评测练习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氨水滴入到FeCl3溶液中:Fe3++3OH-Fe(OH)3↓
B.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6H+2Fe3++3H2O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Fe+Fe3+2Fe2+
D.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Cl2:Fe2++Cl2Fe3++2Cl-
2.下列能大量共存于溶液中的一组离子是()
A. Fe3+、K+、SCN-、SO42-
B. Fe3+、Fe2+、OH-、SO42-
C. Mg2+、Fe2+、OH-、NO3-
D. Na+、Fe3+、NO3-、Cl-
3.硫酸亚铁溶液含有杂质硫酸铜和硫酸铁,为除去杂质,提纯硫酸亚铁,应该加入下列哪种物质()
A.锌粉
B.镁粉
C.铁粉
D.铝粉
4.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产物为Fe2O3和H2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杂质可以向溶液中加过量铁粉,然后过滤
D. Fe3+与KSCN反应产生红色沉淀
5.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
①②③④
【链接高考】
在右图的装置中,当容器A中的反应开始后,再分别进行下列操作:
(1)若弹簧夹C打开,B容器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若弹簧夹C一直关闭,容器A中的反应还在进行时,B容器有什么现象
发生?
写出B容器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若先打开弹簧夹C一段时间,容器A中的反应还在进行时,再关断弹簧
夹C一会儿,B容器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课后反思
1、成功之处:
(1)在钠、氯及其化合物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建构元素化合物的思维认知模型,使铁及其化合物构建成二维知识网络,有利于今后其他元素化合物的学习。
(2)依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渗透到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将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有利于学生的应用、提升。
(3)以学习讨论,实验探究的形式开展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2、有待改进之处:
整堂课还有一些不足,因课堂容量较大,时间紧张,学生思考时间有限,分组讨论、交流展示的节奏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一部分的处理略显仓促。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学习内容也基本掌握,对铁及其化合物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课标分析
课标知识要求:
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2.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应用。
4.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掌握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能力要求:
1.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等表达,并做出解释。
课标按照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理解:1.将铁、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铁盐亚铁盐的性质连接起来串成一条线、连成一个面。
促进学生自主构建
“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进一步发展分类观和转化观。
2.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再次认识铁及其化合物,并构建铁及其化合物的二维(物质类别、氧化还原)物质转化关系图。
在本节教学中,教学应根据课标要求,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及认知规律,按照知识螺旋上升的规律和课标标准的隐含要求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