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功能角度对比赏析《傲慢与偏见》汉译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翻译功能角度对比赏析《傲慢与偏见》汉译本
作者:赵鹏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6期
摘要:《傲慢与偏见》问世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依然愈久弥香,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该小说透过细腻的描写,透过不同人物各异的感情生活,阐述了作者理想的婚姻观,时至今日,仍然颇具研究价值与实用价值。
《傲慢与偏见》一书不仅对当时社会具有警醒意味,而且还对现今社会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中国社会在进步中面对各种各样相似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傲慢与偏见》一书吸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由此可见,《傲慢与偏见》的翻译对我国社会进步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从翻译功能角度深入对比剖析《傲慢与偏见》汉译本,致力于揭示语言功能理论对文学翻译的启示价值,同时指出文学翻译对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翻译功能理论;《傲慢与偏见》;汉译本;对比赏析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其成书于1813年,200多年以来,其魅力不减,影响依旧,依然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傲慢与偏见》以现实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刻画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守旧保守、封闭自塞的英国乡镇生活,揭示了世态炎凉的风土人情。
作者围绕班纳特一家的生活展开描写,用笔细腻,刻画入木三分,文章既充满了浓郁的乡土风情,又衬托了奢华糜烂的富豪生活。
朴素与奢侈相对照,深刻揭露了资本社会下的拜金主义以及人们的浮躁、攀比心理,这些对比更加衬托了作者对理想婚姻的追求,突出了作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理想情怀。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丰富而细腻,透过作者独到的描写,各人物性格迥异,差异巨大,千人千面的特征一览无余。
《傲慢与偏见》中男女主角之间感情纷乱纠葛,心情起起落落,别有一番风味。
班纳特太太虚荣心十足,竟然不顾女儿们的个人幸福而急于将她们早日嫁出去,好保住家庭生活基础,保全脸面,一个十足的世俗女性的代表。
班纳特先生是一个典型的老乡绅,面对残酷的现实,不是奋起有所作为,而是躲在自己的桃花源---图书室中躲避现实,麻醉自己。
班纳特家中的长女---简·班纳特温柔贤惠、善解人意,属于标准的贤妻良母型。
班纳特家中的二女儿---伊莉沙白·班纳特堪称新女性的代表,她聪慧勇敢、活泼大方,做事果敢历练,不甘随波逐流,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与梦想。
班纳特家中的老三---玛丽·班纳特和其他姐妹相比,容貌稍差,故其刻意追求品德上的修炼,以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班纳特家中的小女儿---凯蒂·班纳特爱慕虚荣,轻佻浮躁,生活没有原则。
同样,作品中的男主人公也各有各的故事。
性格的迥异导致了婚姻观的巨大差异,间接造成了各自家庭生活的幸福指数差别巨大。
《傲慢与偏见》一书不仅对当时社会具有警醒意味,而且还对现今社会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中国社会在进步中面对各种各样相似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傲慢与偏见》一书吸取经验教
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由此可见,《傲慢与偏见》的翻译对我国社会进步具有积极作用。
一、文学翻译简介
文学是人类心灵的净化剂,对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学翻译历史悠久、经久不衰,一直是翻译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文学翻译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原文形与神的统一,如何处理文化理解和表达上的困惑。
而且,任何一个文学翻译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同的历史时期就会对翻译提出不同的要求,施加不同的影响,许多文学译作都打上了深深地时代烙印。
同时民族间和文化间不断深化的交流也会对文学翻译产生巨大影响。
另外,译者对原作社会意义理解的不同以及翻译目的的不同,都会导致译文产生很大的差别。
因此,后来翻译工作者有必要站在新的高度,从不同视角剖析文学翻译作品,从而为文学翻译的推陈出新做好铺垫。
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教授指出:我国是一个翻译大国,翻译作品层出不穷,已经至少占据了我国出版物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中文学翻译更为突出。
千百年来,我国的文学翻译蓬勃发展,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齐头并进,均取得丰硕成果。
同样,外国文学翻译研究也朝气蓬勃,结合其它学科的发展状况,外国文学翻译研究新的理论迭出,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国翻译大家严复在结合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经验和古典修辞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理论,在中国近现代翻译理论界引起了深远的影响,后人不断在“信、达、雅”的启示下做出新的阐释或赋予其以新的生命。
朱光潜进一步解释了“信”的内涵,提出了“信”的相对度。
钱钟书提出了“化境”论,强调文学翻译应该注重对原文风格的复现。
傅雷节点中国古典文论和传统美学的观念,提出了“神似”论,将文学翻译纳入文艺美学的范畴,强调“神韵”处于优先考虑的境地。
上述中国翻译大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理论,均为我国文学翻译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长期以来,外国文学翻译研究也如火如荼地开展。
1971年,英国著名翻译研究者泰特勒教授提出了“翻译三原则”,指出翻译应该首先追求内容的忠实,其次强调风格笔调的一致,而且语言表达要自然流畅。
我国著名学者罗新璋指出:泰特勒的翻译思想和严复的翻译理论两者殊途同归,不谋而合。
后来,众多西方翻译语言学派学者进而提出了“等值翻译”的理论(费道罗夫,1955;卡特福德,1965;巴尔胡达罗夫,1985;科米萨罗夫,1980),要求译文要在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方面与原文达到最大程度的对等。
当然,鉴于不同文化之间在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方法以及语言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译文与原文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等,只能追求最大程度上的对等。
1964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翻译科学探索》中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使得翻译研究摆脱了原文文本的束缚,转向“以读者为中心”的研究层面。
后来,以诺德为代表的德国共功能翻译理论流派提出了翻译功能论(诺德,1997),使得翻译研究转向为“以译者为中心”,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人际间互动行为,赋予译者更大的自由,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目的、译文预期功能等因素对原文进行调整,甚至是改写。
上述所有理论都为文学翻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指导价值,为文学翻译研究与实践更上层楼提供了理论支持。
文学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因素多、范围广,需要译者综合考虑,
不断借鉴其它相关学科(比如语言学、美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的研究成果为己所用,精益求精,推层出新。
二、功能翻译理论简介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翻译作品的评价标准必定多元化。
翻译在经历了“以文本为中心的翻译标准”后,转向““以读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后来又有学者围绕“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理论。
其中翻译功能学派崭露头角,颇有建树。
功能翻译理论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在莱斯、弗米尔以及诺德为代表的众多学者的潜心研究下,渐成气候,理论系统日益成熟。
和前两大类翻译标准相比,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标准突出了译者的主体作用,给予译者更大的自由空间。
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目的、译文预期功能以及读者对象等语境因素来决定决定原文中的哪些内容或成分可以保留、哪些内容需要进行调整甚至改写。
功能翻译理论充分考虑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方之间的制约关系,强调译者的统筹、协调作用,因此该理论比以往的翻译标准更加灵活、更具包容性。
功能翻译理论实现了翻译理论从静态的语言翻译象征论向动态的功能翻译分析法的转化,为广大翻译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任何时候都摆脱不了人的影响,译者的目的贯穿翻译的整个过程。
译者不仅要根据翻译目的选择翻译策略,同时还要不断地和翻译环境中的各因子进行互动、沟通、协调,从而使得自己的翻译行为得以完成。
功能翻译理论以翻译目的论和翻译行为理论为核心概念。
翻译目的论主张译者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允许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翻译语境中的各因素和译文预期功能而采用任何他个人认为他合适的翻译策略。
翻译行为理论认为译者的翻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交际过程,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是原文或原文的功能,而是译文在译入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交际功能。
该理论认为,除了译者之外,翻译过程还涉及翻译发起者、委托者、译者、原文作者、译文使用者等众多因素,各因素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翻译不单单牵涉一个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关系,更涉及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三、《傲慢与偏见》汉译本的语言功能角度对比赏析
《傲慢与偏见》在中国比较流行的有四大版本,分别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张玲、张扬译本,下文简称“A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王科一译本,下文简称“B译本”;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雷立美译本,下文简称“C译本”;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孙致礼译本,下文简称“D译本”。
本文摘取四位译者对相同原文的翻译,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出发进行比对分析。
[原文\&……and as soon as Nicholls has made white soup enough I shall send round my cards.\&A译本\&只等尼科尔斯把白汤备足了,我就下请帖。
\&B译\&只等到尼科而斯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我就下请贴。
\&C译本\&尼科尔斯把白汤一备足,我就下请帖。
\&D译本\&只等尼科尔斯准备好足够的白汤,我就下请帖。
\&]
毫无疑问,翻译强调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和原作者的风格个性,但原文有些词语及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异域情调,鉴于语言与文化的相互排斥性,有时刻意追求原文文化内涵的复现反而会使得翻译的目的难以达到,翻译的效果也被打了折扣,甚至会影响原文的可读性。
上例中,“white soup”在汉语词典中找不到它的对等物,该词是一个文化负载词,如何处理文化负载词是摆在翻译中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纵观四个译文,只有张隆胜将“white soup”翻译为“一切”,而其他三位译者均将其翻译为“白汤”。
原文中,“white soup”指一种用白肉(如小牛肉、鸡肉等)加蔬菜所熬制的汤。
当时,英国人常喝兑酒的热汤,借以热身与提神。
而《新华字典》中,“白汤”释义如下:1)煮白肉的汤或不加佐料的菜汤; 2)白开水。
显然,“white soup”和“白汤”两者意思相差甚远,倘若不考虑中西文化差异,强行将“white soup”翻译为“白汤”,反而会造成中国读者误解,或让他们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以。
因此,考虑到翻译中的各因素,从功能角度出发,雷立美将“white soup”翻译为“一切”更加符合中国读者的心理预期,使得译文可读性增强,更将原文的意思展现的淋漓尽致。
原文:…… which gave them time to see howheartily they were wished away ……
A译本:……这一来她们倒有时间看到……
B译本:……她们在这段时间中看到(主人家有些人)非常指望她们赶紧走……
D译本:……这一来她们倒有机会看到……
作者写这一句话,意在揭露班纳特夫人的愚蠢、无知,因此复现原文的交际功能——讽刺,是翻译本句的核心所在。
相比之下,孙致礼将原文中的“time”翻译为“机会”,更能体现原文作者奥斯丁的良苦用心,同时读者读后,会获得异曲同工的效果,这样的译文才在语言功能上更加接近原文,更能传递原文的风格。
原文:……They attacked him in various ways;……
A译本:……他们想尽种种方式来对付他;……
B译本:……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对付他;……
D译本:……他们千方百计来对付他;……
弗米尔在详细论述功能翻译观时,提出“目标、目的、意图与功能”是该理论的核心价值。
其中,功能指译文要符合译文读者的审美情趣以及阅读习惯,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考虑文本的意义是什么,要区别信息传送者和信息接受者的意图。
相比之下,孙致礼将“in various ways”翻译为“千方百计”更加符合汉语用语及表达习惯,从而更加突出原文的意义。
四、结语
功能翻译理论以交际为核心,以目的为调控策略,在系统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对翻译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这样,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统筹影响翻译的各个因素,从而明确翻译的预期目标,灵活采用各种翻译方法,在遇到翻译障碍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取舍,甚至是改写。
这样会使得译文更加符合译入语读者的审美情趣以及阅读习惯,从而得到更好的译文。
参考文献:
[1]刘敬国,何刚强. 翻译通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巴尔胡罗夫(蔡毅,虞杰,段京华编译).语言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
司,1985.
[3]费道罗夫(李刘等译). 翻译理论概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
[4]Catford, John 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5] 谢天振,穆雷,郭建中,申丹,谭载喜.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五人谈[J].北京:中国翻译,2001,(04).
[6] 杨仕章. 科米萨罗夫翻译思想管窥[J].北京:中国俄语教学,2003,(03).
[7] 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7.
[8]Nida,Eugen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 E.J. Brill,1964.
[9]孙致礼译. 傲慢与偏见[M].江苏:译林出版社,1990.
[10]王科一译. 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11]张玲、张扬译. 傲慢与偏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12]雷立美译. 傲慢与偏见[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