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提升试题 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能力提升试题 附答案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认识过程是指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与关系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感觉、知觉、______和______想象。

2、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通过 与相互影响而建立起来的______ 的关系。

3、观察过程总是伴随着______活动,因此有把观察称为______。

4、心理学是研究______ 及其______科学。

5、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提出问题、______、______和验证假设。

6、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______因素和______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7、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不同,把它分为______、______和语词逻辑思维。

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______的客观事物的______的反映。

9、气质的4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______和______。

10、性格的情绪特征主要有:情绪强度特征、情绪稳定性特征、______特征和______特征。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2、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 )
A.形成阶段
B.转化阶段
C.习得阶段
D.修正阶段
3、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4、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 )
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5、“北方人比较毫爽、耿直,南方人比较精明、感情细腻”这种区分是(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6、黏液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7、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
A.社会行为
B.社会舆论
C.社会潮流
D.社会传统
8、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
A.人际沟通
B.人际交往
C.亲和行为
D.人际关系
9、受经验与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的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
A.定势
B.迁移作用
C.动机状态
D.变式
10、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是()
A.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变式
11、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12、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3、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
A.表现性因素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
D.个体性因素
14、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
A.全体性
B.科学性
C.主体性
D.发展性
15、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16、()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心理、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17、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
A.9±2
B.7±2
C.5±2
D.6±3
18、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
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
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20、智力分布呈常态分布就是指()
A.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B.智力中等的人占多数
C.智力超常的人占多数
D.智力低常的人占多数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注意的动摇:
2、近因效应:
3、心理状态:
4、自我:
5、创造思维:
6、晕轮效应:
7、定势:
8、再造想象: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感觉阈限越大,则感受性越强。

2、()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结果。

3、()精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4、()无意识水平,指个体对其内在身心状态或对外环境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态。

5、()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强。

6、()意志行动有明确的行为目的。

7、()虚幻的想象是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

8、()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

9、()人的特殊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

10、()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量表所用的智商是离差智商。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2、什么是气质?气质类型的构成是什么?
3、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4、什么是再造想象?再造想象的形成与发展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5、什么是动机?动机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6、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论述知觉的特性?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记忆思维
2、沟通心理
3、思维思维的知觉
4、心理现象规律
5、明确问题提出假设
6、遗传环境
7、动作思维、形象思维
8、感觉器官个别属性
9、黏液质抑郁质
10、情绪持久性主导心境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D
2、C
3、B
4、B
5、D
6、C
7、A
8、A
9、A
10、A
11、B
12、B
13、A
14、B
15、C
16、C
17、B
18、D
19、D
20、B
三、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注意的动摇:是指注意经常地间歇加强或减弱的现象,又称注意的起伏。

2、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3、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

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

4、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5、创造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原理的思维。

6、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7、定势:又称为心向,是指人的心理的活动的准备状态。

定势是个体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

8、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四、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错
2、错
3、错
4、对
5、错
6、对
7、错
8、对
9、错
10、错
五、简答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答:人格结构包括:
(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

(4)心理特征系统。

(5)自我调控系统。

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

气质类型的构成:
多血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外向性和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而且外部表现明显,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胆汁质的人耐受性低而感受性高,不随意反应强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明显内向,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而且有稳定性;抑郁质。

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向,情绪兴奋高并且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

3、①明确复习的目的性,提高复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②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根据遗忘进程不均衡,即先快后慢的规律,应及时复习,防止学习之后的快速遗忘。

同时为了避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以及疲劳,每次复习不应过于集中,复习一段时间后要有短暂休息。

平时应以分散复习为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阶段性或总的复习,这样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③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复习中单纯重复效果并不太好,应花一部分时间进行尝试回忆,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复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了解学习材料的难点所在,使复习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记忆效率。

④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

复习方式单调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多样化的复习,例如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进行复习、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听、读、写等活动相结合进行复习,把已学材料通过编写大纲加以系统组织等方式来提高复习效果。

4、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要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就必须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词与实物之间标志的意义,否则想象活动难以进行并会导致错误。

由于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表象愈丰富,想象的内容也愈丰富,因此,丰富的表象储备是再造想象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再造想象不仅依赖于已有表象的数量,也依赖于已有表象的质量,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直观材料愈丰富,再造想象的内容就愈生动、愈正确。

5、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着某个目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

动机的产生必须具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共同作用,内在条件是人的需要,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

当需要在强度上达到一定水平,并且有满足需要的对象存在时,就引起动机。

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诱因,它是引起动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6、发展能力和培养性格是人在统一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首先,二者是在相互制约中发展的。

一方面,能力制约性格的发展;另一方面,性格也制约能力的发展。

其次,良好的性格特征能弥补某些能力的不足。

俗话说“勤能补拙”人对工作的责任感、坚韧性及自信、自制等性格特点,都制约着能力的发展。

而性格上的弱点足以成为能力发展的障碍。

再次,性格与能力的结合时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的成功,必须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性格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
1、答:人对于客观事物能够迅速获得清晰的感知,这与知觉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

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被知觉的对象好像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出现在“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后面去了。

与此相关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中一个兴奋中心占优势,同时皮层的其余部分受抑制。

知觉的选择性揭示了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主动性。

知觉的选择性依赖于个人的兴趣、态度、需要以及个体的知识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还依赖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活动性、对比)和被感知对象的外界环境条件的特点(照明度、距离)。

二、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

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从事不同职业和有不同经验的人,在知觉上是有差异的。

如工程师检查机器时能比一般人看到、听到更多的细节;成人的图画知觉与儿童相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图画的内容和意义,知觉到儿童所看不到的细节。

三、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它是客观对象的许多部分形成的复合刺激物,大脑皮层对复合刺激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反映客观对象各种属性的关系,形成关于对象的完整映象。

例如,走进教室,人们不是先感知桌椅,后感知黑板、窗户……而是完整地同时反映它们。

知觉的整体性是多种感知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觉的整体性与感知的快慢,同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参与有关,阅读速度就是随着人的阅读经验的积累及把较小的单元(词)组成较大的单元(句子)而逐渐加快的。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例如,对过去认识的人,决不会因为他的发型、服装的改变而变得不认识;一首熟悉的歌曲,不会因它高八度或低八度而感到生疏,或因其中个别曲子走调,就认为是别的歌曲;教师判断学生的错别字,如“尖瑞科学”,不会因“端”字写成了“瑞”字,而不去感知尖端科学。

知觉的恒常性对生活有很大的作用,正确地认识物体的性质比单纯地感知局部的物理刺激物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它可以使人们在不同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从而能够根据对象的实际意义去适应环境。

如果知觉不具有恒常性,那么个体适应环境的活动就会更加复杂,在不同情况下,每一认识活动,每一反应动作,都要来一番新的学习和适应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使适应变为不可能的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