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3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3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由“春”人“秋”,引出《山行》
1你们还记得哪些写“春”的古诗?作者是谁?
(1)指名背《春夜喜雨》(作者杜甫)。
(2)指名背《春晓》(作者孟浩然)。
2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人写秋天的诗:《山行》。
3板书课题。山行
释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走的意思。作者是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杜牧。他与当时另一著名诗人李商隐被后人并称“小李杜”。他的诗和文都有很高的成就。
二、初读指导
1让学生速读全诗,画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意思。
径:小路。
枫林:枫树林。枫树,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叶子秋季变红色。
2质疑,解疑。
(1)学生质疑:“远上寒山石径斜”是什么意思?什么叫“白云生处”?“坐”怎么讲?“红于”的“于”怎么理解?
(2)解疑:①理解“远上寒山石径斜”,要调整一些词在句子里的顺序。“远上”是向远处伸展;“寒山”是深秋时节充满凉意的山林;“石径”是石头小路;“斜”是弯弯曲曲的意思,为求押韵,可以读作“xi ”。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深秋时节充满凉意的山林里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处伸展。②“白云生处”是指白云飘浮的地方。③再次查字典弄懂“坐”、“红于”的“于”的意思。“坐”是因为的意思;“红于”的“于”有比……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1反复吟诵,体会诗意。
2各自试讲,相互交流并提出补充、纠正意见。
3指名说说《山行》这首诗的意思。
4观察插图,闭目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
5讨论:在《山行》一诗中,诗人写了什么?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这是“远景”。还写了枫林的红叶,这是“近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喜爱秋天的感情。板书:远景近景)
四、指导写字
1讲解字形。
左右结构,写时要左窄右宽,“彳”第一笔撇短,第二笔稍长,“竖”要稍短,“横撇”收,“点”写长些。“工”最后一笔要写平。
2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近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背诵古诗《山行》。
2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枫桥夜泊》。
板书课题:枫桥夜泊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读题解题。
(1)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5公里枫桥镇,建于唐代。该桥因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这首诗而闻名。请同学们查字典了解“泊”的意思:船停靠岸边。谁能说说“枫桥夜泊”的意思?(夜里,船停靠在枫桥的一条河边)
(2)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出生在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他的诗作比较朴实,《枫桥夜泊》较有名。
(3)出示《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让学生各自试读,画出生字,读准字音,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啼 (叫) 愁(忧虑)寺(庙)
教者讲:姑苏—苏州市的别称。因该市的南面有座山叫姑苏山而得名。
3师生合作探究这首诗的意思。
(1)学生能够讲出:月亮西沉了,乌鸦在啼叫,满地是霜。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半夜里飘到了客船上。
(2)学生不大理解“对愁眠”的意思。
(3)教者讲:理解“江枫渔火对愁眠”要调整词序并适当补充一些话。
大意是:(看到这一切)面对江上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 (我)心里忧愁,很难睡得着。
(4)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枫桥夜泊》全诗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1再次朗读全诗,思考: (1)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情景? (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霜”。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渔火”、“夜半钟声”等等) (2)在这首诗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诗人写了“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寒山寺”、“夜半钟声”等等。通过写他的所见所闻,抒发了心中难以言说的忧愁。板书:所见所闻)
2比较《山行》与《枫桥夜泊》中的两个“寒山”。
《山行》中的“寒山”指的是“充满凉意的山林”。《枫桥夜泊》中的“寒山”是寺庙的名字。3反复朗读,做到能背诵。
4指名背诵。
四、指导书写。
1讲解字形。
上下结构,写时笔画要紧凑,下部的“心”字底写时稍大,要能托住上部。
2学生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所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所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文献摘录:
杜牧: (803~约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他与当时另一著名诗人李商隐被后人并称“小李杜”。他的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特别是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诵。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人,唐朝诗人,其诗多登临纪行之作,不事雕琢,《枫桥夜泊》较有名。
霜叶红于二月花: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现代大文学家茅盾把他的一部小说取名为《霜叶红于二月花》。陈毅同志也有这样的诗句: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
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枫桥镇,始建于梁天监年间。相传唐贞观年间,天台山国清寺的打杂和尚寒山子,戴着桦树皮做的帽子,穿着木拖鞋,披着破破烂烂的衣服,一路笑着、唱着来到姑苏城。别看他疯疯癫癫,其实他很有学问,诗也作得很好。他不愿意奉承那些达官贵人,终于离开天台山国清寺,到苏州城外的妙利普明塔院住下,直到终老。因为他很有骨气,不趋炎附势,将名利视若浮云,人们很尊敬他,便将妙利普明塔院改名寒山寺。现存建筑为清末(光绪三十一年)重建。该寺因张继所写《枫桥夜泊》中有“姑苏城外寒山寺”而名扬天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