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激素 分泌增加
骨骼肌战栗
肾上腺激素 分泌增加
_减__少___散热
_增__加___产热(肌肉与肝脏)
产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散热只有神经调节,没有体液调节
皮肤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大脑 行为调节
皮肤
减少衣物
血管舒张
血流速度加快 汗腺分泌增加 肌肉与肝脏等
增加散热
叫_神__经__冲__动_。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电信号 _化__学__信__号____ 电__信__号__
激素调节
由_内__分__泌__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__学__物__质__, 通过_体__液__运输,作用于特定的_靶_器官或靶__细 胞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
基本调节机制是_反__馈__调__节___ 。 激素调节的特点: ____微__量__和__高__效_____ 、
神经调节
结构和功能单位:神__经__元___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反__射_ 反射的结构基础:_反__射__弧_,由感__受__器__、
传__入__神__经__、神__经__中__枢__、传_出__神__经___和_效__应__器_共同
组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电__信__号__,也
6、水盐的平衡的意义——实例分析
(1)、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盐水? 当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是患某些疾病(如剧烈呕
吐、严重腹泻)时,都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这 时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和食盐,就会导致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昏迷等。 这时只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就可以缓解上述症状。因此,对于在 高温条件下工作的人、重体力劳动者或是某些病人来说,应当特别 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和食盐。
有其他调节因子,如___C_O_2、__H_+__等__), 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 节,称为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激素调节 传递方式:体液,主要指细胞外液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作用对象: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CO2调节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有许多调节呼吸运动的 神经细胞群,统称为呼吸中枢。其中最基本的中 枢在延髓。
4.体温意义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
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5、体温调节的过程
(1).体温的来源和去路 产热: 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中有机物氧化放能
散热: 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呼吸、排尿、排便等
(2).体温恒定的原理
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入尿液.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肾脏
(肾单位)
原尿
肾小管 集合管
重吸收
膀胱、输尿管
终尿
抗利尿激素
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 泌的9肽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束到达神经垂 体后叶后释放出来。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 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 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
生理作用:提高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
散热增加 产热减少
体温高于 正常体温 体温低于
正常体温
体温降低 体温升高
正常体温
(动态平衡)
皮肤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大脑
行为调节 增添 衣物
传出神经
TBH
垂体
皮肤
TSH
肾上腺
甲状腺
血管_收__缩__ 血流量 减少 ; 血流速_减__缓___
立毛肌__收__缩__, 汗毛孔_缩__小___
(3)、某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 水,你认为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
这种做法不好。因为人体内随时都在形成尿,同时 也会由皮肤和肺排出一定量的水,如果喝水很少,就有 可能使体内水的平衡遭到破坏;尿量过少还会使代谢废 物不能随尿排出而引起中毒,损害人体的健康。 (4)、有的人口味过于清淡,炒菜时放盐极少。想一想, 长期这样下去,对他的健康会有什么影响?
细
胞 (-)
(+)
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
(-)
细 胞
外
外
液
大脑皮层
垂体
液
渗 透
产生渴觉 抗利尿激素
渗 透
压
(+)
压
下
主动饮水 肾小管、集合 下
降
补充水分 管重吸收水分 降
尿量 减少
5、盐的平衡 ——Na+、K+等无机盐的动态平衡
Na+的主要来源是食盐。正常成年人每天要通过饮食摄入6~ 10gNa+,而且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Na+的主要排出途径是经肾脏 随尿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另外,还有极少数的Na+随汗 液和粪便排出
2、水盐的来源和去路
3、尿液的形成
4、水平衡的调节过程 5、盐平衡——Na+、K+等无机盐的动态平衡
6、水盐平衡的意义
7、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比较
(三)血糖平衡 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五、下丘脑在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一.体液调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
(3).体温调节的机制
下丘脑——调节体温主要中枢
温度感受器
温觉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
人体皮肤、黏膜、内脏器官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发出信息
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
散热下减丘少脑:汗腺分泌减加,毛细血散管热舒减张;少 少感,受毛到细变血化管收缩; 产热减少:产肌热肉增、肝加脏
产热增加:肌肉、肝脏等的产热减少。 等的产热增加。
_通__过__体__液__运__输_ 、 _作__用__于__靶__细__胞__、__器__官。
2.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体液调节的概念 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体液协同作用 (一)体温平衡
1、人体体温平衡的特点及意义 2、体温的调节过程
(三)血糖平衡
血糖升高
下丘脑 另一区域
胰岛素是人体 内唯一降低血
糖的激素
胰岛 胰高血糖素
B细胞 分泌增多
(-)(+)
胰岛素
胰岛
分泌增加 A细胞
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
肾上腺 髓质
下丘脑 某一区域
血糖降低
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大多数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__液__ 调节可以看成是_神__经___调节的一个环节。
(二)水盐平衡的调节
1.调节原理:调节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保持平衡 2.水盐的主要来源:饮食
主要去路:由肾脏通过尿液排出
摄入量/ml
来自饮水
1300
来自食物
900
来自物质代谢 300
排出量/ml
由肾排出
1500
由皮肤排除 500
由肺排出
400
由大肠排出 100
共计
2500 共计
2500
3、尿液的形成
B.腋窝、 直肠、 口腔
C.直肠、 口腔、 腋窝 D.直肠、 腋窝、 口腔
2.体温调节中枢存在于( C ) A.大脑皮层 B.小脑皮层
C.下丘脑 D.脊髓
反
作用(-)
馈
调 促甲状腺激素(TSH)
节
作用(+)
甲状腺
分泌
甲状腺激素
脑垂体
分泌
促性腺激素
作用(+)
性腺
合成和 分泌
性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作用(+)
肾上腺
分泌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1.从正常人的口腔、腋窝、直肠三处测得的体温,从高到低
排列顺序是( C ) A.口腔、 直肠、 腋窝
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地位
主
作用途径
反射弧
反应速度 迅速、准确
作用时间
短暂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举例
缩手反射
体液调节
辅 体液运输 比较缓慢
较长 比较广泛 甲状腺激素
单细胞和一些低等多细胞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一)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1.定义: 人身体核(内部或深部)的温度,在37℃左右 2.临床测定:
5、盐的平衡 ——Na+、K+等无机盐的动态平衡
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2~4gK+,其中绝大部分被消化道吸收, 未被吸收的部分则随粪便排出。K+的主要排出途径是经肾脏随尿 排出。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临床上常把 血钾(指血清中的K+)含量作为诊断某些疾病的指标。
Na+代谢特点: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 K+代谢特点: 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
体内物 质
来源
排出
调节
①饮水 ②食物中的水
水平衡 ③代谢产生的
水
①肾脏排尿 ②皮肤排汗 ③肺排水汽 ④大肠排便
①神经调节 ②激素调节 (抗利尿激素)
无机盐 平衡
食物
①肾脏排尿
激素调节
②皮肤排汗(Na+) (醛固酮)③大肠排便( Nhomakorabea+)
例1:下面为人体对水的摄入、吸收、分泌和排出的途 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长期不吃盐或吃盐极少,会导致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 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 严重的甚至昏迷等。
实例
1)对急性肠胃炎患者(脱水)注射生理盐
水是为了 维持水和盐的代谢
平衡;
2)高温作业出汗太多,可能体内缺乏盐分, 出现肌肉痉挛现象,要喝淡的食盐水来 平衡。 维持食盐的代谢
7、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比较
(1)血液流经肾小球,从血浆中过滤出一些基本不含蛋白质的滤液
到肾小囊腔中,称为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形成终尿.与
原尿相比,质和量都发生很大变化.(人每天约产生180L原尿)
(2)原尿在肾小管和集合管处,99%的水、全部葡萄糖、无机盐等
大部分被重吸收,而代谢产物很少被重吸收.
(3)肾小管、集合管除重吸收外,还有分泌作用, 即分泌H+、K+进
减少。(保水)
4.水平衡的调节过程
细胞外液
大脑皮层
渴觉
渗透压 + __升__高____
下__丘__脑___渗透压感受器 + 分泌
-
垂体
释放
饮水不足、 体内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
抗利尿激素 +
肾小管、集合 管重吸收水
-
尿量
饮水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1)体温的来源和去路 (2)体温恒定的原理:散热量=产热量 (3)体温调节机制 (4)体温调节过程 (二)水盐平衡
2.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体液调节的概念 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体液协同作用
(一)体温平衡
(二)水盐平衡
1、水盐平衡调节原理
① 胃肠道的水分通过①_自__由__扩__散__方式进入内环境。 ② 内环境的水分通过②__消__化__液___的形式进入胃肠道内。 ③ 内环境的水分通过③___滤___过___作用成为__原__尿___的主要成
分,其中大部分的水分又通过④__重__吸__收__作用进入内环境。 ④ 内环境的水分通过皮肤的⑤__汗__腺____结构排出体外。 ⑤ 如内环境的浓度升高,会导致细胞__失__水____。
(2)、大量出汗后为什么也要补充K+?
人在大量出汗、剧烈呕吐或腹泻时,除了丢失水和Na+外,还 会丢失K+。K+不仅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到决定作用,而且 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的重要作用。当血钾含 量过低时,会使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导致心律失常。蔬菜和水果 中含有丰富的K+,只要保持合理膳食,就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__神_经__系__统____ 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 影响脑的发育;成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 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体液协同作用
五、下丘脑在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作用
下丘脑
(-)
促释放激素(TRH)
正常血液中的CO2浓度能刺激呼吸中枢的兴奋。 当CO2浓度升高时,呼吸运动增强,反之减弱,甚 至使呼吸暂时停止。
缺氧对延髓呼吸中枢无直接兴奋作用,但它 可刺激颈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 呼吸运动增强。
当血液中酸度增高时,可使呼吸中枢兴奋升 高,使呼吸运动增强;相反,血液中碱度增高时, 可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减弱。
口腔: 36.7~37.7 腋窝: 36.0~37.4 直肠: 36.9~37.9 3.体温变动
(37.2) (36.8) (37.5)
(1)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范围内变动.
新生儿、儿童 > 成年人 > 老年人 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 ℃
(2)同一个人体温的昼夜变动
特点: 一般清晨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体温的昼夜 差别不超过1℃
产热减少
低温
正常体温
血管_收__缩__,
皮肤血流量 _减__少__,皮肤 温度下__降___, 散热量_减__少_
血管_舒__张_,
皮肤血流量 _增__加__,皮肤 温度_上__升__, 散热量_增__加_
高温
上图是血管分别在低温、高温和正常温度时血管 的收缩和舒张情况,据图分析: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 是如何调节人体表面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