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动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动学

考纲

三、药

动学

1.药物的

体内过程

·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影响因素、

·血浆蛋白结合率和肝肠循环的概念、

·常见P450酶系及其抑制剂和诱导剂

掌握

2.药物代

谢动力学

药动学基本概念及其重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药-时曲线下面

积、生物利用度、达峰时间、药物峰浓度、消除半衰期、表观分

布容积、清除率等

熟练

掌握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从进入机体至离开机体,可分为四个过程:

简称ADME系统→与膜的转运有关。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在体内的主要转运方式是:简单扩散!

Ⅰ、被动转运——简单扩散

1.概念:指药物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以浓度梯度为动力。

2.特点:(1)不消耗能量。

(2)不需要载体。

(3)转运时无饱和现象。

(4)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5)当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停止。

3.影响简单扩散的药物理化性质(影响跨膜转运的因素)

(1)分子量分子量小的药物易扩散。

(2)溶解性脂溶性大,极性小的物质易扩散。

(3)解离性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透。

离子障是指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的现象。

※药物的解离程度受体液pH 值的影响

离子型非离子型

4.体液pH值对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的影响:

※pK a(解离常数)的含义:

>>是指解离和不解离的药物相等时,即药物解离一半时,溶液的pH值。>>每一种药物都有自己的pK a。

若为弱酸性药物,则:

若为弱碱性药物,则:

从公式可见,体液pH算数级的变化,会导致解离与不解离药物浓度差的指数级的变化,所以,pH值微小的变动将显著影响药物的解离和转运。

一个pK a=8.4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中的解离度为

A.10%

B.40%

C.50%

D.60%

E.90%

『正确答案』A

『正确解析』

pH对弱酸性药物解离影响的公式为:

即:解离度为107.4-8.4=10-1=0.1。

※四两拨千斤:体液pH值对药物解离度的影响规律:

◇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

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碱侧。

◇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少,容易跨膜转运。

达到扩散平衡时,主要分布在酸侧。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或“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某弱酸性药物pK a=3.4,若已知胃液、血液和碱性尿液的pH 值分别是1.4、7.4和8.4。问该药物在

理论上达到平衡时,哪里的浓度高?

A.碱性尿液>血液>胃液

B.胃液>血液>碱性尿液

C.血液>胃液>碱性尿液

D.碱性尿液>胃液>血液

E.血液>碱性尿液>胃液

『正确答案』A

『正确解析』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

B.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快

C.解离多,重吸收多,排泄快

D.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

E.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慢

『正确答案』D

『正确解析』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Ⅱ、主动转运

特点:

(1)需要载体,有特异性和选择性。

(2)消耗能量。

(3)有饱和现象。

(4)不同药物经同一载体转运时,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如:青霉素与丙磺舒。

(5)与膜两侧的浓度无关。

※主动转运可使药物集中于某一器官或组织。

Ⅲ、膜动转运

1.胞饮

2.胞吐

(二)药物的吸收和影响因素

1.概念: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方式:多数药物的吸收属于被动转运过程。

●意义:吸收快——显效快;

吸收多——作用强。

●注意:iV——不存在吸收过程。

2.影响吸收的因素:

1理化因素如:脂溶性、分子量

2给药途径(吸收途径)

吸入>舌下>直肠>肌注>皮下>口服>皮肤

3吸收环境如:pH值(酸酸碱碱促吸收)

4剂型如:溶剂>散剂>片剂

(1)消化道吸收

①吸收方式:被动转运(脂溶扩散)

②口服给药:

主要吸收部位:小肠(面积大、血流量大、肠腔内pH 4.8~8.2)

吸收途径:肠粘膜→毛细血管→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体循环;

★首过效应(首关效应):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如:硝酸甘油。

③舌下给药:

吸收途径:经口腔黏膜吸收。

特点:速度快,无首过效应。

④直肠给药:

吸收途径:经痔(上、中、下)静脉吸收入血。

优点:血流丰富,吸收快;

首过消除<口服(痔上静脉经肝脏入血,有首过消除)。

缺点:吸收不规则、不完全;

药物可对直肠黏膜有刺激。

⑤影响吸收的因素:

胃内的pH值(影响药物的解离,酸性药物在胃内易吸收)

肠内容物多少(影响吸收面积,餐前空腹吸收好)

胃排空、肠蠕动速度(影响吸收的时间)

——合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药物,吸收少;

——合用颠茄、6542、甲氧氯普安等,吸收多。

(2)注射给药的吸收

①特点:吸收迅速、完全。

②吸收方式:简单扩散,滤过。

③影响因素:

*注射部位血流量越丰富,吸收越快且完全;

*疾病状态影响注射部位血流,影响药物吸收;

*药物剂型:水溶液吸收迅速;油剂、混悬剂等可在局部滞留,吸收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