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药中毒的凝血“乱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鼠药中毒的凝血“乱象“
★华山论践★
近日,发现几起鼠药中毒的病例,因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相似,故选取其中一例进行分析。
患者纪某,男,57岁,家住农村,2018年2月24日因鼻出血、血尿就诊于血液内科门诊。
医生行凝血六项、 vWF、FⅧ、FⅨ的检查,报告如下:
从图1中PT、APTT延长说明:①内源和外源的某些因子缺乏或受到抑制;②应用大剂量肝素或标本被肝素污染。
上述两种情况皆可造成PT>120秒、APTT>180秒,应用肝素时也使TT延长,但从TT13.50秒来看,后者的假设是不成立的。
图2中的FⅨ活度极低,如果单看FⅨ活度,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血友病B,假设是血友病B的话,那么由于FⅨ缺乏造成APTT延长,但PT延长又怎么解释呢?所以假设血友病B不成立。
通过患者主诉,有可能接触过鼠药,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一致认为:纪某可能是鼠药中毒的患者。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实验室加做了FⅡ、FⅤ、FⅪ的活度,结果分别为:2%、109%、134%。
灭鼠剂按其作用的快慢可分为两种:急性灭鼠剂与慢性灭鼠剂。
前者属于急性剧毒鼠药,会造成极大危害,我国明令禁止使用。
慢性杀鼠剂如抗凝血杀鼠剂(华法林类鼠药)数天后毒性发作,属高效低毒类。
抗凝血鼠药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类似,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1,这类鼠药中毒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干扰肝脏对维生素K的利用,抑制肝脏合成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而影响凝血活酶和凝血酶的形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使PT和APTT延长。
鼠药可以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壁,使得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从而导致慢性、进行性广泛性出血,潜伏期较长,大多在第7天以后才开始出现症状,并有蓄积作用,且持续作用时间长。
FⅡ和FⅨ的低活性我们已测出,PT延长说明外源性凝血因子Ⅶ缺乏,因子Ⅹ本实验室目前还不能检测。
通过临床症状和询问患者接触史,并且由于补充VK而症状缓解判断:纪某为鼠药中毒患者。
2018年3月1日,此患者再次以鼻出血就诊于我院急诊科,行凝血三项检查,结果如下:
2018年3月5日再以血尿入急诊科。
两次均开维生素K回家自行用药。
从急诊检查次PT、APTT数值看较第一次有所减低,患者症状也有所缓解,说明补充维生素K治疗有效。
临床表现:牙龈出血,鼻腔出血,血尿,皮肤瘀斑等。
实验室检查:
1. 筛选试验:PT、APTT延长。
2. 确认试验: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活性降低。
诊断标准:
1. 存在临床出血症状:如牙龈出血,鼻腔出血,血尿,皮肤瘀斑等。
2. PT、APTT延长且Ⅱ、Ⅶ、Ⅸ、Ⅹ因子活性显著减低。
3. 采用维生素K治疗有效。
4. 存在明显的鼠药接触或摄入经历。
5. 将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进行排除。
治疗:
1. 补充VK:人体每日维生素K1的需要量在0.03-0.5mg/kg之间,而抗凝血药中毒患者的维生素K1的用量要远大于该剂量才能产生良好效果。
抗凝血鼠药代谢时间长,半衰期为16-69天,因此维生素K1要持续应用2-3个月。
1.1 无明显的出血症状者:对于轻中度患者采用一般对症治疗,维生素K1 10-20mg/d 静脉滴注,5-7天观察。
1.2 有严重出血者:静脉滴注维生素K1 100-200mg/d,出血症状发生好转后用量减低,用药时间维持在12-15天,在患者的凝血指标恢复至正常以及无出血倾向停止用药。
2. 血浆置换:对于病情严重患者,血浆置换疗程短、见效快。
鼠药摄入的早期无症状,在体内可长期存在,容易漏诊、误诊。
停药后PT、APTT要连续监测一周,结果均正常,说明临床治愈。
参考文献:
1. 刘沧.抗凝血治疗杀鼠药中毒患者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104-105.
2. 王佳波.血浆置换治疗鼠药中毒23例的临床疗效.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405-408.
3.席晓芳,朱继红,邹红等.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病因和治疗探讨。
中国医刊,2009,44(4):33-35.
4. 秦云.31例成人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分析.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20(4):260-267
配图:子陌
编辑推送: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