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药房药品常见的发放差错原因与清除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月第1期Medical Diet And Health 2019 Jan. No. 1 243·经验交流·

门诊药房药品常见的发放差错原因与清除机制

林兴建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目的:总结门诊药房药品常见的发放差错原因,提出有效的清除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药房药品发放差错的常见原因。结果:门诊药房药品发放的常见错误包括药品错误、用法交代错误,差错原因包括环境原因、处方原因、患者原因、管理原因,有效清除机制包括加强药师责任心、加强调剂流程的规范性、合理安排人员、调整药房布局等。药品发放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结论:结合门诊药房实际问题,总结药房药品发放差错原因,针对性提出有效的处理机制,可避免药品发放错误,提高药品安全性。

关键词:门诊药房;药品;发放差错原因;清除机制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1-243-002

医院门诊药房是服务社会、面向患者的重要服务窗口。门诊药房是为患者提供治疗药物的重要环节,若门诊药房出现药品发放差错,不仅会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而且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及管理发展[1]。因此,加强医院门诊药房的管理,总结分析药房常见的发放差错原因,针对性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可减少药品发放差错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本文对门诊药房常见的发放差错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诊药房药品发放差错事故,将差错根据原因进行分类。依据美国医疗机构药师学会及相关文献中关于中药差错类型,部分药物差错定义为:将药物选择、剂型、剂量、给药途径、数量、用药频率、处方书写不规范、及用药指导不正确等原因所致的差错归为医师处方差错;将处方准确无误情况下,因药品名称相似、药品包装相似、药品变质过期以及错发患者等原因导致的药师将药物发放错误归为调配差错[2]。

2 结果

我院通过对门诊药房药品常见的发放差错原因进行总结后,实施针对性有效的改进措施,药房内药品发放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不仅可避免药品发放错误,提高药品安全性,而且可提升用药治疗效果,使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3 讨论

差错原因分析医师处方差错小数点标准不清、缩写不恰当等书写不规范,剂量计算错误,药物选择不当等均为医师处方差错。医生处方差错主要发生原因包括以下三点,第一点,科室病人的年龄区间范围较广,例如儿科包含年龄范围相对较宽,新生儿至少年均属于儿科范围,但是每个成长阶段的生理特点均存在较大差异,用药剂量也存在极大差别,少数药品在少儿、青少年之间的用药剂量可差别10倍左右,这就使得医师需记住每种药物的适应症、使用剂量等其他使用信息,不同病症的用药剂量也存在差别,这就需要医生根据患者体重科学调整用药剂量[3]。第二点,若剂量小数点标注不清,即使医生书写的剂量与计算均正确,最后算出的用药剂量也可相差10倍以上,例如13.0mg若小数点标注不清,可能看成130mg,达到最终剂量大于正常剂量10倍。第三点,处方书写不规范,例如部分药物书写时多采用英文缩写进行标注,若医师书写不规范就会导致药师将药品

收稿日期:2018-11-26 发错。

3.1 调配差错调配差错可分别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种,主观因素多是药师自身业务水平良莠不齐所致,部分药师在调配药物过程中无法发现医师处方中存在的主观问题,对于药物依从性方面问题也很少关注,仅是根据医师处方发放药物,同时未能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使得患者未能掌握药物使用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极大的困惑,增加药物发放差错的风险[4]。由于药剂师每日工作任务较为繁重,无法严格落实四查十对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品种、数量、药品种类发放错误事件。客观因素主要是由于部分药品的名称相同但存在剂型、药理、剂量不同等情况,使得药品发放时出现信息混淆最终导致发放错误。部分药物未能定期检查是否出现过期、变质等情况,或者未能将变质或过期药物及时从药架上撤走进行处理都可能导致发放差错的发生。

3.2 其他药品标签标准不清,给药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药物剂量与方法给药,药师在用药监督方面薄弱等原因都会导致药品发放差错的发生。

4 药品发放差错的清除机制

4.1 加强药师责任心首先,医院需定期组织药剂师进行业务素质培训,提高药师的专业水平与责任心,在实际药品发放过程中严格落实“四查十对”,保证药品调配正确,对所发药品进行复核[5]。药师在岗期间严禁串岗、玩手机、聊天等行为,降低外界的干扰,提高工作效率。其次,药房内要制定严格的岗位制度,每月进行总结检查,将药师的业绩与个人奖金挂钩,制定完善的差错报告制度,激励药师认真工作。

4.2 加强调剂流程的规范性医院门诊药房需将收处方、调剂、复核审核三个环节做到相对独立,避免三个环节出现相互干扰,降低药品发放差错的可能。药房需每周定时盘点药品,重点药品需每日盘点,若出现账物不符情况需立即查找原因并及时纠正错误信息。

(3)合理安排人员

药师工作期间需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若精神状态不佳者可及时调休,避免因药剂师个人精神状态或者情绪影响药品发放,提高药品发放的正确性。发药时可通过叫号系统进行唱名发药,减少窗口嘈杂,发放药物时药师需严格核对医师处方与小票,若二者不一时需仔细核对,按照处方发药。

(4)调整药房布局

药房内药品摆放要合理,严格按照药品性质、剂型、保存条件等进行摆放,对于外包装或者药名易混淆的药物需分

. All Rights Reserved.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月第1期Medical Diet And Health 2019 Jan. No. 1 244

开摆放。针对高危药品需悬挂提醒标志,例如“易混淆”、“近效期”、“一品双规”等醒目标志,帮助药剂师正确选取药品。

综上所述,医院门诊药房需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制定药品发放差错的清除机制,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朱建荣,周文光,潘晓军.传染病医院药房发药差错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8):93-94.

[2]古丽娜尔&#;肯加拜.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问题研究与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2):13-14

[3]毛慧琴.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常见原因与防范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14):80-82.

[4]古丽米拉;阿不都卡哈.医院门诊药房配药差错原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8):271-272.

入院登记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探讨

袁蔚,陈艳,冯绛珠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 510080)

摘要:目的:探讨入院登记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施入院登记处开展优质护理前后就诊的200例患者及门诊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90.40%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满意度70.00%高于实施前(P<0.05),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入院登记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使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推广普及。

关键词:入院登记处;优质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1-244-002

入院登记处开展优质服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管理设备,在病人入院前将其个人信息与疾病类型准确登记处理,并针对性开展护理干预的一种新型护理方法。随着我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进一步推行,我院入院登记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病人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升社会效益[1]。自我院开展入院登记处优质护理服务后,加强对患者健康指导工作,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入院登记处未实施优质护理前就诊的500例患者,其中男性343例,女性157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36.81±6.59)岁,其中急诊患者149例,门诊入院患者351例;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入院登记处实施优质护理后就诊的500例患者,其中男性327例,女性173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37.21±6.94)岁,其中急诊患者167例,门诊入院患者333例;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调查研究,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我院门诊处医护人员共70名,其中医生21名,护士49名。

1.2 方法入院登记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方法:①建立导诊护送小组,由护理部门、门诊护士长与导诊护士组成三级管理;培养护士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以患者为护理服务中心,给予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②开展信息化管理:入院登记处增加排队取票机、服务管理系统、支付系统、语音呼叫系统等多个系统,实施登记信息化管理[2];

③流程再造:导诊护士于患者在发号机取号后即开始导诊服务,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在候诊区等待,大屏幕及语音提示显示患者序号后,引领患者到服务台办理入院手续。导诊护士接待入院患者后,帮助患者取号、安排预约床位,讲解医保报销政策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对于不识字、身体不便等患者应主动上前帮扶给予必要帮助。④安全护送:对患者病情进行科学评估后,确定转送方式与工具,将患者安全送至就诊区或病房。⑤安全教育: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差异实施针对性个体安全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配合度[3]。

1.3 观察指标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对入院登记处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估,评估对象包括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各500例患者及70例医护人员。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应用(x±s)描述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描述行卡方检验,数据差异P<0.05表示具备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住院登记处实施优质护理前,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3.40%,医护人员满意度为51.43%,住院登记处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0.40%,医护人员满意度为70.00%,满意度比较,实施优质护理后的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均明显提升,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入院登记处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例]

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

时间

例数满意不满意例数满意不满意

实施前 500 367(73.40%) 133(26.60%) 70 36(51.43%) 34(48.57%)实施后 500 452(90.40%) 48(9.60%) 70 49(70.00%) 21(30.00%)X248.7389 5.0610 P <0.05 <0.05

3 讨论

根据入院登记处特点,我院建立了由护理部门、门诊护收稿日期:2018-10-28 士长与导诊护士组成三级管理的导诊护送小组,各司其职,明确个人职能,可使整体工作效果与质量显著提高[4]。以往入院登记处工作方式缺乏明确性,秩序混乱,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量大,使解释不到位,住院卡片填写不完整,信息录入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