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控制效果良好,但多数T2DM患者需长期或终身接受胰岛素治疗,患者出院后可能因忽视后续治疗重要性或自我管理能力差而自行中断治疗。

MMC目标管理模式则集智能医疗、提供预案、检查报告、患者建档速查、个性化干预等为一体,为患者提供系统标准化的全新服务,且大数据平台还可确保其隐私的前提下,对患者的饮食、运动、体重、血糖等指标设置个体化目标,通过随访及App绑定核实数据等途径确保患者落实情况,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而各数据通过清楚直观的图形呈现,有利于患者出院后自助查询便于理解并上传相关数据,达到理想的目标水平。

MMC管理模式中,T2DM患者可通过专门的工作站完成血压、体重、常规生化检测等各项检查,并包含诊断及健康教
育均在同一中心完成,中心诊断治疗均参考国家标准制定,专业性强,且MMC还拥有出院后的随访提醒,可通过App预约复诊,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为患者就医带来便利。

本研究通过MMC中心站给予T2DM患者目标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改善更为明显。

分析可能是因为,MMC目标管理模式以促进健康行为意识的养成为标准建立护理目标,并通过管理平台每日推送适宜的文章进行健康教育,进而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此过程中患者因健康行为的建立而获得良好反馈,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MontgomeryM,JohnsonP,EwellP.ThePresenceofRiskFactorsforType2DiabetesMellitusinUnderservedPre
schoolChildren[J].NursingClinicsofNorthAmerica,
2015,50(3):585-594.
[2]MoshkiM,DehnoalianA,AlamiA.EffectofPrecede Pro ceedModelonPreventiveBehaviorsforType2Diabetes
MellitusinHigh RiskIndividuals[J].ClinicalNursingRe
search,2017,26(2):241-253.
[3]AylazR,KaradaE,IikK,etal.Relationshipbetweensocialsupportandfatigue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
intheeastofturkey[J].JapanJournalofNursingence,
2015,12(4):367-376.
[4]林嘉敏,肖柳红,张舒婷,等.基于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平台健康教育在出院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9,18(2):57-62.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4):292-
344.(集体作者)
[6]佚名.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建设规范及管理指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5(11):907-926.[7]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综合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6,32
(8):623-627.(集体作者)
[8]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脂代谢学组.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J].中华
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11):925-934.(集体作者)[9]华丽,朱伟萍.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信效度验证[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6):5-8.[10]李建生,余学庆,卢 .三种量表在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及反映度比较[J].中国组织
工程研究,2005,9(32):56-59.
[11]黄婧婧,马宇航,赖梦宇,等.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模式下不同体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转归[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5(12):1025-1030.
本文编辑:王海燕 2020-10-15收稿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刘 玮,刘秉诚,杨 平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221000)
【摘 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根据高危因素制定相关护理对策,从而防止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2019年12月1日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析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给予护理对策。

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例(15.0%);单因素分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与血液透析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有关(P<0.05),其中年龄、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是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引起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年龄、自身基础病、血红蛋白水平等是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置管培训,针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相关性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0.23.025 文章编号:1006-7256(2020)23-0073-03
肾衰竭是各类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必然结果,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无法有效进行物质代谢和排出毒素,为保证患者在疾病晚期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临床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1]。

血管通路是进行透析必备条件之一,良好的通路可提高透析效果,也是保证透析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中心置管是构建血管通路的方式之一[2]。

但大量临床研究指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一种感染风险较高的操作,由于肾衰竭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而发生感染甚至造成死亡[3]。

齐鲁护理杂志2020年12月第26卷第23期
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主要因素为导管相关性感染,不仅会影响透析效果,还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经济压力[4-5]。

医护人员需要重视对置管护理,避免感染发生。

掌握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护理人员制定相关的措施,从而预防感染发生[6]。

2017年10月1日~2019年12月
1日,我们分析和探讨80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对策。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医生判断均符合慢性肾衰竭诊
断标准者;②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者;③自身无感染性疾病者;④术前已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者;⑤选用一次性艾贝尔无菌血液透析导管(ABLE,11.5Fr 16cm双腔导管)。

排除标准:①合并肿瘤等恶性疾病者;②精神异常者;③无法有效配合者。

男45例、女35例,年龄20~76(61.4±3.1)岁;血液透析时间3~17(11.0±0.8)个月。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调查方法 在透析期间,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体征和表现,当出现感染症状时采集分泌物进行菌培养。

对比患
者的基线资料,分析可能引起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实验室的部分指标(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并分析其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感染部位及发生率情况 本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例(15.0%),呼吸道感染7例(58.3%)、泌尿系统感
染2例(16.8%)、透析管路感染1例(8.3%)、胃肠道感染1例(8.3%)、其他感染1例(8.3%)。

2.2 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单因素分析 见表1。

表1 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单因素分析
因素n感染(例)感染率(%)χ2值P值年龄(岁)7.7190.012
 ≤604936.1
 >6031929.0
性别0.0240.874 女35514.3
 男45715.5
合并糖尿病4.2810.038 是38923.6
 否4237.1
住院时间(d)4.040.044
 ≤203725.4
 >2043920.9
血红蛋白(g/L)8.3650.005
 ≤9030930.0
 >905036.0
血清白蛋白(g/l)4.2850.038
 ≤3048918.7
 >303213.22.3 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多因素分析 见表2。

表2 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多因素分析
因素β值SE值Wald值P值OR值95%CI
年龄0.7230.1244.620.0192.061.61~2.62
合并糖尿病0.5420.0874.790.0211.711.44~2.03
住院天数0.6340.1462.380.0011.891.41~2.50
血红蛋白1.0840.3490.760.0022.961.49~5.85
血清白蛋白0.9350.172.820.0112.541.84~3.55
3 讨论
近年来,肾衰竭发病率逐年增加[7]。

肾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导致肾脏功能不可逆性的减退,最终完全丧失功能[8]。

肾衰竭患者由于肾功能不全,无法完全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需要利用血液透析替代肾脏功能,从而缓解临床症状。

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透析引发的感染会增加,最终导致患者透析质量不佳。

3.1 原因分析 环境、自身免疫力、器械消毒是否到位均与感染有关[9]。

在进行血液透析时,白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患者免疫功能受损[10]。

由于血液透析患者大部分为老年患者,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和机体自身生理功能的下降,年龄越大、患病时间越长者免疫力越低[11]。

机体防御屏障遭到破坏,从而对细菌抵抗能力下降,加之导管置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携氧能力,因此,血液透析患者在置管透析期间容易并发感染[12]。

本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与感染有关;并且这些因素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则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率越大。

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相对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可能与糖尿病自身高糖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和生长有关[13]。

此外患者代谢失调,机体对免疫因子合成不足,又进一步削弱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因此,糖尿病患者较无糖尿病患者感染风险更高。

住院时间越长,患者接触各类致病菌可能性越大,且住院时间长,表明患者基础情况越差,导致住院时间长者较住院时间短者感染发生率高。

此外,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水平越低,则感染可能性越高。

主要是由于血红蛋白及白蛋白降低均会引起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感染率明显增高。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50%,和其他科室置管者相比,感染率明显增高,说明血液透析患者为导管感染的高发人群。

本研究感染发生率为15%,其中呼吸道感染7例,占总感染的58.3%,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原因主要与血液透析患者自身疾病发展到后期常合并肺淤血、心功能不全、活动能力减弱、呼吸不畅有关。

此外,由于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衰竭,合并少尿或者无尿,不利于排出泌尿系统病原菌,因此,容易导致尿路感染。

3.2 护理对策 ①对血液透析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制定严格操作流程和规范,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无菌意
识,保证透析上机和透析过程的无菌化和正规化,防止病菌从源头进入。

②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向其讲解透析过程和注意事项,通过培训使患者了解置管感染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和家属加强对置管感染的重视,同时健康教育促进医护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配合性,避免自身因素造成感染。

③在透析结齐鲁护理杂志2020年12月第26卷第23期
束后,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置管处,防止皮肤感染,定期采样进行细菌培养,一旦培养结果为阳性,立即拔管,同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按照医嘱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

对感染风险高者,可预防性使用一些抗菌药物进行抗生素封管。

④指导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血压,使其保持在合理水平,同时指导控制饮食,主要原则为优质蛋白、低盐、低磷,从而补充体内营养,增强免疫力。

⑤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者进行气道湿化雾化护理、加强消毒工作,指导家属正确排痰方法以降低感染率;对留置导尿管者每日清洁尿道口,指导其进行膀胱功能训练,防止出现尿路感染,如出现较多血块,通过挤压或用生理盐水注射冲洗尿管的方式,保证导尿管通畅。

综上所述,引起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年龄、自身基础病、血红蛋白水平等是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置管培训,针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莹,潘洁.CRRT治疗急性肾衰竭发生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围治疗期护理[J].护理研究,2019,33(16):
2881-2883.
[2]季雯.强化健康教育对慢性肾衰竭血透患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6,32(10):929-
931.
[3]王颜佶,张玲霞.生活方式护理管理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8,32
(3):473-475.
[4]周文华,李峥,史冬雷,等.2004~2014年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指南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7,
32(2):98-103.[5]陶燕娜,张凌燕,俞晓龙,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
学杂志,2018,28(15):2302-2305.
[6]王丽君,沈雪云,褚志强,等.质量控制小组对血液透析后中心静脉置管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2):5266-5269.[7]王世英,陈宝平,杨素霞,等.维持性血液透析肾衰竭感染患者应用百令胶囊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
染学杂志,2016,26(10):2308-2310.
[8]王玲,张小红,刘芳.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27(21):4887-4890.
[9]徐燕琳,朱虹,吴玮,等.慢性肾衰竭行腹膜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
杂志,2019,29(1):149-152.
[10]康丽霞,张翠轻,刘连幸,等.慢性肾衰竭并发感染患者行血液吸附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华医
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5):2291-2294.
[11]吴金梅.延续性护理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9):
82-84.
[12]张善斌,肖劲逐,张国庆,等.老年肾衰竭患者移植术后移植体存活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
2016,37(21):3227-3230.
[13]陈久贵.集束化护理在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5):85-87.
本文编辑:谭 峰 2020-09-10收稿
PRECEDE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
刘翠娟,刘旭明,陈玉玲
(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 广东东莞523016)
【摘 要】目的:探讨教育诊断评价中倾向、强化急促成因素(PRECEDE)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8年1月1日~2019年8月31日收治的150例HB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PRECEDE护理模式。

比较干预前、干预1个月两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遵医行为、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及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 74)]。

结果:干预1个月,两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遵医行为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ESCA中5个项目得分和GQOLI 74中4个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HBV患者实施PRE CEDE护理模式,能增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PRECEDE护理模式;疾病知识;自我护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0.23.026 文章编号:1006-7256(2020)23-0075-04
慢性乙型肝炎(HBV)是指患者感染HBV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是感染率很高的疾病[1]。

我国是HBV感染大国,患者感染后病情进展迅速,若不能有效控制,极易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癌,具有较高的病死率[2]。

因该病具有传染性,导致人们对HBV患者具有一定的防备心理,增加患者心理压力。

而HBV患者自身对该病的认知偏差,可进一步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导致其日常保健意识较低,不能遵医嘱用药和定期复查等,从而导致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
齐鲁护理杂志2020年12月第26卷第2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