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

利用方式之下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同时一些问题也有待研究。

关键词: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与利用;理论性研究;实践性研究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是当下城市规划建设关注的前沿问题与实践热点。

我国地
缘辽阔,地域文化、传统民居差异性大,经济发展也不平衡,随着城市化与现代
化进程,许多传统村落正在消失。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情
况不足,如何保住这“活”的历史文化、遗产,并带动其脱贫致富已成了迫在眉
睫的问题。

对于如何系统地、动态地、活态化地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已有研究
对此的思考众说纷纭。

现将见诸文献的观点综述如下。

1.关于传统村落定义的探讨
传统村落: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在这一定义之下,传统村落可以依照生活方式的形态分为两类,即“传统空间+
传统生活”型村落和“现代空间+传统生活/传统空间+现代生活型村落。

“传统
空间+传统生活”型村落是最理想的传统村落类型,在这里,传统民居及历史空
间都被保留,人际关系、生活习惯也都保留着严谨、完整的传统和传承,在物质
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方面都具有一定价值。

“现代空间+传统生活/传统
空间+现代生活”型村落则是标准“传统村落”在现代产生变化的产物,也是现
今大部分传统村落的现状,或将原始空间格局改变,在相对舒适现代空间中维持
传统的生活习惯,或在维持原有空间格局的前提下,转变原有生活方式,对传统
村落及其衍生出来的文化都有或多或少的遗失,根据其传统元素的保留程度判断
是否可以归属于传统村落的范围。

传统村落的价值认定经历了“古村落”到“传统村落”的嬗变,其内涵也随着价
值认定的时间历程产生了拓展和改变。

其判断重点从古老性和历史性转变为其独
特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方面,更倾向于对于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系统的保护,体
现出了“活态”性。

2.已有研究情况的可视化分析
从中国知网筛选出与传统村落相关的12892篇文献,对这些数据按照标题、摘要、关键词等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

2.1文献数量分析
图1传统村落研究文献数量趋势
从分析的结果来看,我国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64年,此后直至
1975年文献数据空缺,从1976年研究成果开始增加,这表明学术界开始对传统
村落施以关注。

从文献数量变化趋势来看,1976-2012 年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
属于缓慢发展期;2012年之后,传统村落相关研究快速发展,文献量总体呈现逐
年增加态势;由于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成为当下城
市规划建设的前沿问题与实践热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相关研究进人高潮。

2.2关键词分析
图2传统村落研究文献主要主题分布
能够看出,传统村落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向,其中包括建筑学、城乡
规划学、地理学、旅游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并以建筑学为主,其中主要研究
主体围绕传统村落的规划思想、空间形态与构成、村落结构、村落古建筑、村落
景观等,其他学科也分别围绕村落历史演变、艺术价值、开发策略等开展了研究。

图3传统村落研究文献主要要主题交叉分析
图4传统村落研究文献次要主题交叉分析
图5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研究文献主要主题分布
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其重点依旧在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据图表可知,对于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现阶段研究重点在于村落民居与建筑,其次为村落文化与村
落空间,其中乡村振兴作为2017年新提出的概念,在提出之后也受到了广泛的关。

而对于传统村落活态化这一概念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主要研究主题包括活态
保护、非遗活态传承、乡村振兴与相关保护利用研究。

3.活态化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在我国如今的传统村落的活化中,涌现出大量研究利用和实践案例,其均强调强
调村民之于村落活化的重要作用。

朱良文根据不同的村落发展状态将村落活化分
为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居民自主经营三种模式,均强调了原住民在活化过程中
的重要作用;史玉丁则是从发展人类学的视角对于村落提出“赋权”的概念,使
原住民拥有更多的权利,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以及政府的监管意识。

我国有很多学者进行了传统村落活化方式的研究和实践。

杨贵庆在浙江黄岩乌岩
头古村的乡村活化中提出文化定桩,功能注人,点穴启动,适用技术的四步战略,在改善原住民生存条件的前提下振兴乡村;张超、刘淑兰在福建省的村落活化中
提出活化符号记忆、空间记忆、价值记忆三个层面,涵盖经济、生态、文化等多
个要素对于村落活化提出可行要求;谷橙橙归纳台湾地区的部分古村落的活化方
式为自下而上的社区营造,并通过与政府的合作进行文化保护、对村中古建筑作
为新功能载体进行再设计等方式,在活化村落的同时紧紧把握村民的生活需求;
梁健对于黄何屋村的村落活化归纳为以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为活化手段,通过促进产业升级来提升村民收人和村落风貌;楼森宇对于金华市汤溪镇寺
平村的村落活化则是通过营造特色产业的方式以吸引多元客流,在村落保存较完
好的情况下提升了村落经济;孙直法对于齐长城古村落则是提出以景观改造作为
切入点整合乡土景观以重现传统村落的文化特色;方海宝针对阳下村较为失败的
村落活化归纳总结出商业开发的基础建设并不能理想化的提升居民生活条件,并
认为应当坚持有机发展的理论开发村落原有肌理,对村落形成保护与开发。

除实践之外,我国同样有很多学者对于村落活化提出了研究理论。

王国栋对于村
落活化提出乡村社会的重建和更新,指出恢复村落风貌并非回到低水平生活模式;李文龙则针对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提出建设村落生态博物馆,以村民自主管理的
形式对村落建筑进行改造利用,振兴乡村经济;张行发在对于现代村落文化衰败
的局面提出以现代科技作为载体对村落文化进行展现,并在文化载体场景化的同
时鼓励村民参与其中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双赢。

4.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的研究结论与展望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备受关注的主题以及重要存在,在当下的
研究方向中,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依然占据主体地位,乡村振兴概念的提出,也
给关于传统村落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

而关于传统村落活态化的方向在现
阶段传统村落的研究中是较为欠缺的。

对于日后关于传统村落的深化研究,传统村落活态化的主题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与研究。

根据现阶段有关活态化保护的成果,可以看出研究学者对于原住民主导
权的重视,同时也注重与之前传统村落研究成果的结合等。

除此之外,跨学科的
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也同样为活态化保护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传统村落的
活态化保护仍有更多的可能性等待被探索与发掘。

参考文献:
[1]何力.传统村景观空间的活化设计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6):22-23.
[2]王成,莫敖建.“互联网+”时代传统聚居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研究[J].建筑与
文化,2018(09):71-73.
[3]段德罡.传统村保护与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中小城镇建设,2016(01):32-33.
1.
李莉.传统落景观空间的活化设计研究[J],建与文化,2019(10);49-52.
2.
张鹰.传统聚落“自助式”保护与再生[J],城乡建设,2015 (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