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表细菌菌群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眼表细菌菌群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美娜; 闵寒毅

【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9(011)023

【总页数】4页(P103-106)

【关键词】眼表; 菌群; 16SrRNA; 干眼症; 睑缘炎; 角膜接触镜

【作者】杨美娜; 闵寒毅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北京 100730; 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眼整形和泪器病科广东深圳 518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0

健康的眼表对于正常视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在结构上,眼表与眼睑皮肤相延续,由结膜,角膜,巩膜和泪膜组成,通过与其他成分(如免疫细胞、激素、小分子物质及微生物群落等)相互作用,形成眼表微环境。正常的眼表微环境对于眼表健康是关键的。大多数人的眼表存在着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群落[1]。眼表微生物群落包括真菌、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种类,但数量最多且最重要的是细菌[2]。菌群受自身营养代谢和宿主免疫屏障等因素作用,形成稳定的共生状态,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即结膜囊的正常菌群。机体免疫力下降时,部分定植细菌异常增殖,引起眼部感染,称之为条件致病菌。

1 眼表细菌菌群的取样、培养、鉴定方法

1.1 取样

目前大多数研究采用的方法是以拭子于结膜囊取样。该类方法阳性率高,而又以湿棉拭子取样培养阳性率最高。其他眼表标本取样方式包括泪液拭子、结膜印迹试纸、睑缘拭子、脱落睫毛等[3]。

1.2 培养及鉴定

传统的细菌培养和鉴定方法依赖于实验室培养和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其结果受培养相关因素影响,包括采样方法、培养基类型(包括“血琼脂”和“巧克力琼脂”)、大气条件(需氧,微需氧和厌氧)、温度、湿度和培养时间[4]。而新型鉴定方法,如16S rRNA 测序,不受理化因素的限制,检出率更高。其他方法还包括宏观基

因组测序(更常用于分析微生物代谢和功能途径)、计算机模拟核型分析、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焦磷酸测序。

传统的细菌培养鉴定受各种理化因素影响较大,且依赖于细菌的形态生物学,检出阳性率较低,而以16S rDNA/16S rRNA 高通量测序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全面、精确地鉴定眼表细菌菌群的种属组成。

16S rDNA 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基因组,具有保守性、普遍存在性及特征性,被作

为微生物检测和分类鉴定的一种强有力的分子指标。因16S rDNA 检测为非培养

性分析技术,故结果不受抗生素使用的干扰,并适用于鉴定死菌和尚无法培养的细菌。但16S rRNA 高通量测序对设备条件和实验成本较传统的表型鉴定高,故成

本是目前限制其推广的关键因素。

2 眼表细菌菌群的分布情况

回顾国内大样本研究,国内基于传统培养及分离鉴定方法的报道基本一致:正常结膜囊菌群主要包括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和链球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眼表菌株。孙旭光等[5]对1 411 份结膜囊标本进行培养,阳性率为

35.9%。由高至低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36.2%)、棒状杆菌(16.8%)、微球菌属(12.5%)、金黄色葡萄球菌(10.7%)。王娟等[6]对25 728 名受试者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检出率最高的3 种细菌分别为表皮葡萄

球菌(71.47%)、链球菌属细菌(11.7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43%)。对1992—2004 年国内正常人结膜囊细菌培养进行Meta 分析显示阳性率最高的依

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球菌及类白喉杆菌[7]。国外文献报道和

国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健康眼表最常见的细菌是凝固酶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其次为丙酸杆菌属、棒状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微球菌属[2]。基于16S rDNA 基因高通量测序得到健康人眼表细菌种属

的结果与传统的一致[8-9]。有学者提出眼表核心菌群的概念,认为假单胞菌(20%),丙酸杆菌(20%),根瘤菌(16%),棒状杆菌(15%),不动杆菌(12%),短波单胞菌(5%),葡萄球菌(4%),水杆菌(2%),鞘氨醇单胞

菌(1%)和链球菌(1%)等常见的12 个属眼部微生物群为眼表核心微生物群[2]。

3 眼表细菌菌群的影响因素

3.1 年龄及性别

国内外的研究均支持年龄影响结膜囊带菌状况,其中10 岁以下及60 岁以上者结

膜囊细菌阳性率较高[6,10]。老年组阳性率高,可能与免疫功能减退,泪膜稳定

性差,泪液分泌减少、泪液成分(抗体、补体、乳铁蛋白、溶菌酶等)缺乏致眼表的防御性功能降低有关[11]。1 岁以上儿童最常见为表皮葡萄球菌[12],可能与过敏性结膜炎、倒睫等刺激导致的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喜揉眼)有关。新生儿结膜囊分泌物培养阳性率差异较大,菌株多样,可能受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及分娩方式影响。

尽管已有证据证明结膜囊细菌受性别影响[13-14],但尚无定论。国内有报道称男

性结膜囊细菌阳性率普遍高于女性[6,15],而国外的文献报道更倾向于两者之间

没有明显差异[10,16]。

3.2 季节

季节主要表现为温度及湿度的改变,而两者为影响微生物群落演进的重要因素。结膜囊温度和湿度相对稳定,但受环境温度与湿度影响[17],并可能影响结膜囊菌群。国外学者从人口水平,分别以“腋臭、脚气及胃肠胀气”三个明确与微生物群落有关的症状及疾病为关键词,统计网络上相关关键词的频率变化,显示该类其检索频次呈季节性变化,间接说明季节对人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18]。国内学者证明结膜囊带菌情况随季节变化[19-20],春季(70.5%)及夏季(67.7%)结膜囊细菌培

养阳性率较高,而秋季(42.8%)与冬季(40.4%)较低,差别显著,但各季节培养的细菌种类均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多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占60.19%)[20]。

3.3 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对眼表菌群的影响的热点主要集中于角膜接触镜的使用。目前的研究更倾向于佩戴角膜接触镜导致眼表菌群的改变,并认为其与眼表感染相关。Sankaridurg 等[21]发现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与病原菌的定植,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如粘质沙雷氏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显著相关。与非镜片佩戴组相比,佩戴组的干燥结膜拭子检测结果差异更大,接近于皮肤细菌群落结构;其甲基杆菌、乳酸杆菌、不动杆菌和假单胞菌丰度更高,而嗜血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丰度更低[22]。连续一年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结膜囊菌群丰度较对照组高[23],而检出的菌群类型无明显差异。

3.4 是否伴发其他疾病

3.4.1 干眼症泪液在眼表分布形成泪膜,起润滑作用,同时含有抗菌物质,如溶菌酶、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载脂蛋白和补体等,具有免疫防御作用。干眼症患者的泪液因质和量的改变,导致局部的防御机制减退,因此影响泪膜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