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 十七年小说创作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农村题材小说:
• 1.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丰富的原因: • (1)社会现实的关照:农业合作化运 动的进行。 • (2)政治时代的需求。 • (3)文学指导方针的支配。
2.代表作品
• • • • • • 短篇代表作品: 赵树理的《登记》 谷 峪的《新事新办》 马 烽的《结婚》 高晓声的《解约》 李 準 ,《李双双小传》等
2.十七年小说的代表作品
• • • • • • 抗日战争类: 孙 犁,《风云初记》 知 侠,《铁道游击队》 冯 志,《敌后武工队》 冯德英, 《苦菜花》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 • • • • •
解放战争类: 杜鹏程,《保卫延安》 吴 强,《红日》 曲 波,《林海雪原》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峻 青,《黎明的河边》
• 2.在文艺与政治关系上,赵树理认为文 艺始终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他的小说 一般都是问题小说,大多属于工作范畴。 主张文学创作要赶任务。 • 3.在小说创作方面,他提出了新的创作 要求:新、短、通。
(三)、赵树理短篇小说创作 • 1.建国初期的短篇,侧重于表现农村新 人新事,批判封建残余思想。以《登记》 为代表。见作品选419页 。 • 赵树理的《登记》完全可以看作是以前 《小二黑结婚》的姊妹篇。 • 《登记》中的人物主要有:小飞蛾、艾 艾,张木匠、小晚、燕燕、小进。
第四章 十七年的小说
第一节 十七年小说创作概述
• 一、十七年小说的分类概述 • (一)、军事题材的小说。
• 1.十七年时期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丰富的 原因。
• (1).这首先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为成立 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是一部创造英雄、充满 奇迹的历史,这是可歌可泣的壮烈的历史, 为作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用之不竭的创 作素材。 • (2).好多作家是从这一伟大斗争中走过来 了,对那艰苦的战斗历程有深切的感受。 • (3).新的社会、新的生活、新的时代的要 求,它反映了时代的情绪和人民的呼声,对 巩固新生政权,提高人民的政治觉悟起了很 大作用。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后改编位电影李双双李准因此获得1963年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编清明雨影视作品小康人家1958老兵新传1959耕云播雨1960李双双1962龙马精神1965牧马人1982双雄会1984大漠紫禁令1986农民的贫穷在我幼小时的头脑里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准的第一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在河南日报上发表这是最早反映土改后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作品
• 2. 作品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但是,作品的情节结构一般很单纯,线 索分明、脉络清楚。人物刻画也多用白 描手法。 • 3.在人物塑造上,李準的小说很注意新 人形势的塑造,特别是对于农村妇女中 的新人,作家倾注了更多的注意力。
三、柳青与他的《创业史》
• (一)、柳青的生平与创作概况 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 西省吴堡县人。
长篇代表作品
• • • • • 赵树理,《三里湾》 周立波:《山乡巨变》 柳 青,《创业史》 浩 然,《艳阳天》; 陈登科:《风雷》
3.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特点:
• (1)人物脸谱化 • (2)正中反人物冲突结构。 • (3)语言通俗,不加修饰。
“三红一创,山青保林”
• 这是对十七年期间重要的8部长篇小说 的概括。具体指《红旗谱》、《红日》、 《红岩》、《创业史》、《山乡巨变》、 《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 雪原》。
• 2.《创业史》的内容简介
3.《创业史》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 梁生宝是个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是一个成 功的艺术典型。作家从现实生活出发,以镐 河南岸一个村子的互助组长王家斌为模特儿, 经过高度艺术概括而塑造出来的社会主义带 头人的英雄形象。自觉的“办好”社会主义 的事情,不失“党的威信”,是梁生宝的精 神动力。他大公无私,胸怀开朗,同时也具 备了一个劳动人民的本色:勤劳、谦逊、朴 实。
• (一)、赵树理生平与创作概述
• 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人。原名赵 树礼。 • 建国前: • 从31年以后,写过篇幅长短不一的通俗小说: • 《铁牛之复职》《蟠龙峪》《白得雪》《忧 心的日子》《有个人》 • 散文《金子》
• 43年5月写作《小二黑结婚》10月写 《李有才板话》45年写作长篇小说《李 家庄变迁》 • 建国后 • 长篇小说有:1955年的《三里湾》 • 1958年的《灵泉洞》
(三).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
• • • • • • • • 宗璞《红豆》 邓友梅《在悬崖上》 陆文夫《小巷深处》 丰村《美丽》 李威伦《爱情》 阿章《寒夜别离》 高晓声《不幸》 刘绍棠《西苑草》
(四).干预生活的小说。
• • • • • • •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李易《办公厅主任》 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 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 李国文《改选》 李准《灰色的帆篷》 南丁《科长》。
• 梁三老汉是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典型性很高的 艺术形象。 • 一方面,作为一个背负几千年私有制观念因袭重担的 小生产者,他本能地倾向资本主义。但他又“不赞成 残酷的剥削,他声明‘咱不雇长工,也不放粮。光图 个富足’”。过富足有体面的富裕中农生活,是他经 济上和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善良的贫苦农民,经济地位和阶 级本性又使他有接受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他是一个性 格上具有“两重性”的人物,是一个动摇于资本主义 与社会主义道路中间的人物。 • 小说通过梁三老汉这个心灵旧世界瓦解过程,典型地 展示了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使他成为 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典型形象。
四、十七年小说的不足。
• 1.艺术手法相对显的稚嫩,过于质朴, 乃至俗白。 • 2.思想内容在某一作品中相对单调和欠 缺,从而作品显得内涵不足。
第二节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
• 十七年期间,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 篇小说有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 《山乡巨变》、赵树理的《三里湾》等。
一、赵树理与“山药蛋”派
• 40年回延安在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 • 有短篇小说《误会》《地雷》《一天的 伙伴》等。 • 中篇小说《狠透铁》 • 长篇小说《种谷记》、 《创业史》、 《铜墙铁壁》 。 • 散文特写集《皇甫村的三年》
• (二)、《创业史》的介绍与分析
• 1.《创业史》的作品定位 • 《创业史》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进入高潮时期产生的一部反映农业合 作化运动的史诗性长篇巨著。在中国当 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二三十年代革命斗争:
• • • • 梁 斌,《红旗谱》 杨 沫,《青春之歌》 欧阳山,《三家巷》 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短)
• 抗美援朝类:
• 杨 朔,《三千里江山》 • 陆柱国,《上甘岭》; • 巴 金,《团圆》,改编成电影《英雄儿 女》。
• 3、十七年军事题材小说特点。
• (1)、纪实性的品格。 • (2)、作品无一不表现了英雄主义、 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的精神追求。
(五)、赵树理的创作特色 • 1.擅长以人物的外号来突出人物的个性。 • 2.作品语言的口语化明显,从而使作品 明了易懂。 • 3.强调故事的连贯性与完整性。 • 4.浓郁的生活气息,健康、幽默的情趣, 是作品的另一特色。
(六)、山药蛋派的其他作家
• 在赵树理的艺术影响下,文坛出现了一 个以山西作家为主体的“山药蛋派”这 一文学流派,这一文学流派的主要创作 特色是“他们都以农村生活为主要创作 题材;大多比较注意反映人民内部矛盾, 较多描写中间人物,十分讲究民族的和 地方的特色,语言大众化、群众化,都 有朴素、幽默的风格。马烽和西戎是十 七年期间,山药蛋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 2. 批判农村中落后社员的资本主义思 想与行为,批判农村基层干部的小农思 想与不良作风,在他后期作品中占有显 著地位。以《锻炼锻炼》为代表。 • 《锻炼锻炼》主要人物:小腿疼、吃不 饱、杨小四、王聚海
• 3歌颂劳动,歌颂实干精神,反对虚假浮夸, 批判轻视劳动、不安心农业生产的人,是赵 树理短篇小说的又一主要内容。以《套不住 的手》和《实干家潘永福》为代表。
其他小说作品
• • • • • • • 《耘云记》 《农忙五月天》 《野姑娘》 《芦花放白的时候》 《信》 《两代人》 《清明雨》
影视作品
• • • • • 小康人家 (1958) 耕云播雨 (1960) 龙马精神 (1965) 双雄会 (1984) 老人与狗 (1993) 老兵新传 (1959) 李双双 (1962) 牧马人 (1982) 大漠紫禁令 (1986)
(二)、代表作品简析
• “农民的贫穷在我幼小时的头脑里就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 • 1. 《不能走那条路》 • 李准的第一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 在《河南日报》上发表,这是最早反映 土改后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作品。 • 宋老定 东山
“想在农村新人的精神面貌上,新的性格 形成上,进行一些探索”。
• 2.《李双双小传》 • 《李双双小传》所选取的是一九五八年公社 办食堂的事件,事件本身烙印着“左”的影 响。 • 但也应看到:小说的重点是写当时运动中人 的精神面貌,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劳动妇女在时代变 革中的理想和追求 。
人物形象
• • • • • • • 李双双: 大公无私、热爱集体、敢于斗争 孙喜旺 : 善良、憨厚、热爱劳动 自私、狭隘、明哲保身 孙有 : 落后、自私
3.其他几篇作品
• 《灰色的帆篷》 • 《芦花放白的时候》 • 《信》(原名《妻子》)
(三)、李準小说的艺术特色
• “在写这些小故事时,我总是想:‘如果有人 能给农民们谈谈就好了’。我的目的就是这 样:能够让农民们听听,笑一笑,从笑声中 来摆脱他们的落后,从笑声中认识到什么是 先进”。 • 1.作品语言通俗流畅,浅显易懂。 • 作家吸收了民间戏曲和说唱的通俗、流畅而 明快的语言,学习群众语言那种淳朴、洗炼 又富有哲理性的风格。
二、十七年小说创作的总体特征
• • • • • • 1:以歌颂为主调。 2:现实主义一元的创作道路 3.十七年小说特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剥夺了一批有才华的作家。 (2)影响了一批作家的创作心态。 (3)助长了文艺批评中左的倾向发展。
三、十七年小说创作的成就。
• 1.十七年小说创作从功能上讲,颂歌的激情激 励起一代中国民众的革命和生产的热情,对 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以及民族责任 心与自豪感的增强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 2.十七年小说塑造了一批群众化的鲜活的英雄 人物。 • 3.十七年小说创作忠实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 期的客观的历史事实,这种反映不仅仅体现 在它们的内容上,也体现在文学作品本身所 使用的创作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气质等各个 方面。
二、李準的农村题材创作
(一)、作家简介 李準(1928-2000) 原名李铁生。 编剧,小说家, 蒙古族。 本姓木华梨。 1928 年 5 月 17 日 出 生 , 河南洛阳人。
• 1953年,李准的第一篇 小说《不能走那条路》 • 1960年发表短篇小说 《李双双小传》 • 后改编位电影《李双双》 李准因此获得1963年第 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编 剧奖。
• 1.关于“文摊文学” • 赵树理认为“文坛太高了,群众攀不上去。 最好拆下来铺成小摊子。”他还说:“我不 想上文坛,不想做文坛文学家。我只想上 ‘文摊’,写些小本子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 去赶庙会,三两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 步一步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做这样 一个文摊文学家,这是我的志愿。”
• 一九六零年发表的《套不住的手》通过 老农民陈秉正一双劳苦功高的手,一双 套不住的手,歌颂了社会主义时期新型 农民勤劳朴实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四)、长篇小说《三里湾》
• 1.作品性质及主要内容 • 《三里湾》是建国后赵树理的代表作品, 也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业合作化的长篇 小说。
2.创作背景:
• 短篇小说有:1950年的《登记》(建国 后第一篇小说,后被改编为戏剧《罗汉 钱》) • 1958年的《锻炼锻炼》 • 1959年的《老定额》 • 1960年的《套不住的手》 • 1961年的《实干家潘永福》 • 1962年的《互相鉴定》 • 1964年的《卖烟叶》
(二)、赵树理的一些文学思想
• 赵树理于一九五一年春天,回到了他熟 悉的根据地太行山长治专区,先后参加 了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及老社的扩建工 作,在群众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 材。《三里湾》就是从山西长治地区试 办、扩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现实生活中 汲取题材的。
3.《三里湾》中的典型人物。 • 村长范登高是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在党内 的代表,是一个正在蜕化的共产党员。 • 马多寿是一个封建落后保守的富裕中农 典型。他的老婆绰号“常有理” • 袁天成是个处于两条道路中间摇摆的人。 • 以党支部书记王金生为代表的先进农民 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