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版⼋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
⼋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
⼋年级上册
第⼀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战争
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的: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业品,掠夺廉价的⼯业原料(扭转贸易反差,打开中国市场)危害:1、中国许多⽩银流⼊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2、严重摧残吸⾷者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林则徐虎门销烟:1939年3⽉,道光帝派林则徐到⼴东⼴州禁烟
措施:派⼈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百多万⽄。
1939年6⽉3⽇,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鸦⽚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民禁烟⽃争的伟⼤胜利,显⽰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爆发:原因:1、外国打开中国市场(必然;根本)
2、林则徐禁烟运动(偶然;直接)
时间:1840年6⽉
过程:1841年初,英军占领⾹港岛,1年后,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清军被迫求和结果:1842年,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1、割⾹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岸
4、英商进出⼝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教训: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对抗,落后就要挨打
第2课第⼆次鸦⽚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
原因:西⽅不满⾜既得利益,企图进⼀步打开中国市场,扩⼤侵略权益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起⽌时间:1856年10⽉-1860年10⽉
侵华罪⾏: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烧圆明园第⼆次鸦⽚战争前后,俄国与中国签订了⼤量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东北、西北领⼟150多万平⽅公⾥(《瑷珲条约》侵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龙江以北60多万平凡公⾥的⼟地,侵占最多)
太平天国起义:
过程:1851年,农民⾰民领袖洪秀全在⼴西桂平⾦⽥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 1853年,起义军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政权
李秀成在青浦打败美国⼈华尔统领的“洋枪队”
1862年9⽉,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战役中击毙华尔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
第⼆次鸦⽚战争是鸦⽚战争的继续与扩⼤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性质:⾮正义的侵略掠夺战争
侵略国家:英→英、法、俄、美
侵略时间:2年→4年
扩⼤侵略区域:长江以南沿海→内地
通商⼝岸:5个→11个
危害影响:领⼟主权遭到更多破坏导致
继续
半殖民地化程度⽇益加深
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两次鸦⽚战争失败原因:
根本: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对抗
主观:清王朝腐朽落后
客观:列强综合国⼒强⼤
第3课收复新疆
背景:英、俄虎视眈眈,阿古柏1865年侵占新疆。
当时清政府内部出现两种观点:李鸿章强调东南海防重要,陕⽢总督左宗棠⼒主收复新疆。
1865年,清政府任左宗棠为钦差⼤⾂,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6年,左宗棠进⼊新疆。
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了乌鲁⽊齐,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了通往南疆的门户。
不久,阿古柏兵败⾝亡清军收复喀什葛尔
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收复伊犁:外交上,曾纪泽据理⼒争军事上,左宗棠抬棺死战
19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收复伊犁,但俄国侵占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的⼤⽚领⼟,索取赔款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刘锦棠担任新疆第⼀任巡抚
意义:拯救了新疆各族⼈民,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国家统⼀
原因:新疆各族⼈民的⽀持和拥护
第4课甲午中⽇战争
原因:1894年,⽇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黄海⼤战:1894年9⽉,中⽇在黄海⼤东沟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
《马关条约》的签订:
背景:黄海⼤战以后,清政府⼀味向敌⼈妥协,⽇本海陆两军进攻辽东,并夹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求和
1895年,李鸿章与⽇本⾸相伊藤博⽂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本
2、赔款⽩银2亿两,增辟通商⼝岸
3、允许⽇本在华开设⼯⼚
影响:1、中国国⼟进⼀步沦丧,刺激了列强⽠分中国的野⼼
2、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3、为列强倾销⼯业品,夺取廉价原材料创造了条件
4、侵略深⼊到中国内陆
中国战败原因:
1、⽇本开放进取,重视军事
2、中国闭关锁国,政治腐朽,经济落后,军备不⾜
3、李鸿章避战求和,贻误战机
第5课⼋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因:从1898年起,活跃在⼭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西⽅帝国主义国家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维护在华利益
起⽌时间:1900年6⽉-1901年
过程:英、美、俄、⽇、法、德、意、奥⼋国联军,以西摩尔为⾸领,从⼤沽经天津进犯北京。
1900 年8⽉,慈溪携光绪帝出逃
1901年,⼋国联军及⽐利时、葡萄⽛、西班⽛与中国签订了《⾟丑条约》
内容:1、清政府赔款4.5亿两⽩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民参加反帝运动(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具)
3、拆毁⼤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居住
影响:《⾟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外交为主,武⼒为后盾⼤⼤加深中国的
半殖民地化程度
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列强频频⼊侵中国的原因:
1、西⽅列强确⽴了资本主义制度,迫切需要开辟国外市场,以倾销⼯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材料
2、当时中国地⼤物博,⼈⼝众多,却⼗分落后
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背景:第⼆次鸦⽚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物:中央——恭亲王奕?,地⽅——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的:利⽤西⽅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师夷长技)
内容:前期:以“⾃强”为⼝号,创办军事⼯业: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曾国藩)、1866年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后期:以“求富”为⼝号,创办民⽤⼯业: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海军)
兴办新式学堂(近代第⼀所新式学校:1862年创办京师同⽂馆)
最终结果:随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评价:消极:洋务运动是⼀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积极:引进了西⽅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产经验,培养了技术⼒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和发展起到了促进
作⽤,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失败原因:根本:⽴新⽽不破旧
客观:1、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
2、顽固派的阻挠与破坏
3、缺乏领导核⼼
第7课戊戌变法
国际形势:第⼆次⼯业⾰命后进⼊了电⽓时代,变⾰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世界潮流
国内形势:帝国主义开始掀起⽠分中国的狂潮,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
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由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及各省举⼈领导。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内容:废除封建君主制,学习西⽅政治制度,确⽴君主⽴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
公车上书失败以后,康、梁创办《万国公报》,宣扬变法。
不久,他们在北京组织强学会,改《万国公报》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形成维新派政治团体
百⽇维新:时间:1898年6⽉-9⽉(共103天)
⼈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
主要内容:政治:改⾰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维新⼈⼠
经济:⿎励私⼈兴办⼯矿企业
思想⽂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才,翻译西⽅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论
军事:训练新式军队等
影响:1、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参与政权,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2、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有利于⽂化、教育、科技发展与西学的传播
4、增强了国防⼒量
9⽉,慈禧发动政变,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
“戊戌六君⼦”被杀害
评价:百⽇维新是⼀次⾃上⽽下的资本主义改良运动,是⼀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中国近代第⼀次思想解放潮流,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失败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根本)
2、封建顽固派势⼒强⼤
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通
第8课⾟亥⾰命
历史条件: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量壮⼤
2、民主⾰命思想的传播
3、⾰命团体的建⽴
4、⾰命党⼈发动⼀系列起义
时间:1894-1911年
内容:1894年,孙中⼭在美国檀⾹⼭组织了⾰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8⽉,中国第⼀个⾰命政党同盟会成⽴⼤会在⽇本东京召开
选举孙中⼭为总理
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民主共和国,改⾰⼟地制度的⾰命纲领⼤⼤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命运动
机关报:《民报》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主义,是领导⾟亥⾰命的指导思想)
武昌起义:1911年10⽉10⽇爆发,⾰命党⼈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史称⾟亥⾰命
1912年1⽉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在南京就任临时⼤总统。
性质:⾟亥⾰命是⼀次伟⼤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命
积极作⽤:⾟亥⾰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消极影响:袁世凯窃取了⾟亥⾰命胜利果实,建⽴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亥⾰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
1、帝国主义的⽀持
原因 2、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3、⽴宪派与旧官僚的进攻
4、袁世凯个⼈的权术阴谋
⾟亥⾰命失败原因: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量过于强⼤
2、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根本)
第9课新⽂化运动
时间:1915-1919年
背景: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在思想⽂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旧思潮发⽣激烈冲突(新⽂化运动⽃争锋芒)
代表⼈物:陈独秀、李⼤钊、胡适、鲁迅。
⼝号:“民主”“科学”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争的主要阵地)
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学,反对旧⽂学
后期(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命胜利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钊在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旗的世界!”年底,⼜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评价:新⽂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
它启发着⼈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积极作⽤)。
不过,新⽂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直影响到后来(局限性)。
近代化探索核⼼:学习西⽅政治制度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西⽅科学技术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亥⾰命:资产阶级⾰命派新⽂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西⽅思想⽂化
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及教训:
特点:由表及⾥由浅⼊深西⽅政治制度
原因:1、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本)
2、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制度双重束缚
教训:学习西⽅要不断深⼊,与反帝反封建相结合,向西⽅学习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近代中国⼈民进⾏抗争的教训:
单纯的农民运动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命任务。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与共和国⽅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通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命的兴起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
五四运动(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导⽕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
时间:1919年5⽉4⽇
内容:前期(5⽉4⽇-6⽉初):
地点:北京起义群众:学⽣
领导⼈物:陈独秀、李⼤钊
⼝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取消“⼆⼗⼀条”
反映反帝反封建精神
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
后期(6⽉3⽇起):
地点:上海起义群众:⼯农阶级
结果: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并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历史意义:是⼀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伟⼤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
条件:1、⼯⼈阶级的壮⼤与⼯⼈运动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
4、共产国际的帮助
时间:1921年7⽉
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参会⼈物:⽑泽东、董必武、李达
成⽴标志:中共“⼀⼤”的召开。
内容:1、⼤会通过党的纲领
2、确定党的奋⽃⽬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3、党的中⼼任务是领导⼯⼈运动
4、⼤会选举新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阶级的利益,⽽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成⽴,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事,⾃从有了共产党,中国⾰命的⾯貌焕然⼀新了
第11课北伐战争
背景:1924年,中国国民党召开⼀⼤,5⽉,国民党在⼴州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
蒋介⽯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黄陂军校培养了⼤量军事政治⼈才,为建⽴国民⾰命军奠定了基础
时间:1926年7⽉-1927年4⽉
⽬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过程:1926年7⽉,北伐军由蒋介⽯率领,以湖南湖北为主战场
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州迁到武汉。
4⽉,北上进攻张作霖
结果:蒋介⽯、汪精卫分别发动4·12、7·15政变,国民⾰命运动失败,第⼀次国共合作破裂。
1927
年4⽉,蒋介⽯在南京成⽴国民政府,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后来统⼀全国
失败原因:1、中外反动势⼒过于强⼤,国民党右派叛变⾰命
2、中共缺乏领导经验,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武装和⾰命领导权
教训:要想领导⼈民取得⾰命胜利,就必须坚持⽆产阶级的领导,掌握⾰命武装
第12课星星之⽕,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1⽇
地点:南昌
⼈物:周恩来、贺龙、朱德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统治的第⼀枪
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9⽉
地点:湘赣边界⼈物:⽑泽东、⼯农⾰命军由于敌强我弱,⽑泽东向井冈⼭进军,建⽴了中国第⼀个农村⾰命根据地——井冈⼭⾰命根据地
井冈⼭会师:时间:1928年4⽉
⼈物:朱德、陈毅、⽑泽东
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
军长,⽑泽东任党代表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长征:
长征精神:坚定⾰命信念,追求崇⾼理想,艰苦奋⽃,不怕牺牲的⾰命英雄主义精神
原因:由于中共临时负责⼈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错误指挥,1933年4⽉共产党第⼆次反围剿失败时间:1933年10⽉-1936年10⽉
路线(过程):
瑞⾦→(原路线)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员损失过半)↓贵州(渡过乌江)→遵义(遵义会议)→四渡⾚⽔(打乱了敌⼈的围剿计划)↓爬雪⼭,过草地←强渡⼤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沙江(跳出敌⼈包围圈)↓中央红军陕⽢⾰命军红⼆、四⽅⾯军
1955年10⽉,三军在陕⽢⾰命根据地吴起镇顺利会师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量,使中国⾰命转危为安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
地点:贵州遵义
性质:政治局扩⼤会议
⽬的:纠正“左倾”错误,肯定正确主张,变动指挥权
内容:取消了博古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泽东的正确主张。
确定了以⽑泽东为核⼼的党的正确领导
意义:挽救了党、红军与⾰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战争
第14课难忘九⼀⼋
九⼀⼋事变(柳条湖事件):
地点: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
时间:1931年9⽉18⽇夜晚
侵略⽅:⽇本
⽬的:以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为借⼝,欺骗世界舆论,有利于进⼊北⼤营与东北重镇沈阳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命战争,创建⼈民军队,建⽴农村⾰命根据地的开始共跨
过⼗省五江体现长征精神
⾏动:进攻北⼤营,炮轰沈阳城
国民党的反应:蒋介⽯采取不抵抗政策
原因:1、为了保存实⼒,围剿中共
2、以为国联为给予帮助
3、没有引起⾼度重视
结果:9⽉19⽇,⽇军占领沈阳,四个多⽉后,东北三省沦陷⼈民反应:东北⼈民和未撤⾛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抗⽇义勇军,抵抗⽇军侵略。
中共派杨靖宇、赵⼀曼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战争
意义:中国⼈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西安事变(双⼗⼆事变):
背景:⽇军占领东北,⼜将魔⽖伸向华北,中共要求国民党停⽌内战,共同抗⽇
时间:1936年12⽉12⽇(12⽉9⽇学⽣发动⼀⼆九运动)
⼈物:张学良、杨虎城
⽬的:“逼蒋抗⽇”
结果: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时间得到了和平解决
意义:⼗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宁为战死⿁,不作亡国奴”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时间:1937年7⽉7⽇
地点:宛平卢沟桥(北平通往南⽅的唯⼀通道)
过程:⽇军借⼝⼠兵失踪,⽆理要求进⼊宛平县城,中国⼠兵拒绝,⽇军便发起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抵抗
意义:全国性抗⽇战争从此爆发
⼈物:⼆⼗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三⼆师师长赵登禹
7⽉底,平津相继沦陷,国共再次合作,正式建⽴抗⽇民族统⼀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农红军改编为⼋路军,新四军
南京⼤屠杀:
背景:⽇军再次发动⼋⼀三事变,进攻上海,并向南京进犯
时间:1937年12⽇
过程:⽇军攻陷中华民国⾸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陪都重庆。
⽇军占领南京六周后,屠杀中国军民三⼗万⼈以上(反映了⽇军的野蛮、残暴、灭绝⼈性)
抗⽇民族统⼀战线形成过程:
1、九⼀⼋事变后,中共提出建⽴抗⽇民族统⼀战线的主张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标志着⼗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
3、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民族统⼀战线正式建⽴
第16课⾎⾁筑长城
抗⽇战争防御阶段(1937年7⽉-1938年10⽉)
平型关⼤捷(太原会战):
时间:1937年9⽉
地点:⼭西平型关
指挥者及部队:林彪、⼋路军⼀⼀五师
性质:伏击战
战果:歼灭⽇军⼀千多⼈,缴获⼤批军⽤物资
意义:这是抗战以来第⼀次重⼤胜利
台⼉庄战役(徐州会战):
时间:1938年春
地点:⼭东台⼉庄
指挥者及部队:李宗仁(国民党)、第五战区
战果:歼敌⼀万多⼈
意义:取得抗战以来重⼤胜利,国民党粉碎了⽇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迟滞⽇军进攻中国的进程抗⽇战争攻击阶段(1938年10⽉-1945年8⽉15⽇)
百团⼤战(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市敌后战场战略总后⽅):
⽬的:粉碎敌⼈的“囚笼”政策
时间:1940年8⽉
指挥者及部队:彭德怀、⼋路军
地点:华北⼀带
战果:歼敌四万多⼈,破坏交通线⼆千多千⽶,拔掉据点近三千个
意义:是中国抗战中中国主动出击⽇军的最⼤规模的战役
中共七⼤:时间:1945年4⽉(抗⽇战争胜利前⼣)
地点:延安
讨论问题:怎样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什么道路
内容: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放⼿发动群众,壮⼤⼈民⼒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民,建⽴⼀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抗⽇战争的胜利:1945年8⽉15⽇,⽇本天皇宣布⽆条件投降。
9⽉2⽇,⽇本向盟国递交投降书。
9⽉9⽇,⽇本向中国递交投降书。
10⽉25⽇,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意义:1、是中国近代以来第⼀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民族耻辱,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中国抗⽇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彻底打败⽇本帝国
主义具有决定性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类⽂明进步做出了贡献原因:国际原因:1、1944年-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
2、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陷⼊困境
3、1945年8⽉,美国在⽇本的⼴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弹
4、苏联派遣红军进驻中国东北抗击⽇军
国内原因:1、中共根据地军民局部反攻
2、国民党正⾯战场节节胜利
3、中国⼈民的长期浴⾎奋战(根本)
第五单元⼈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内战烽⽕
抗战胜利后,全国⼈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为⾸的国民党在美国的⽀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民内战重庆谈判:国民党⽬的:为了进⼀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民
共产党⽬的:尽⼀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我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时间:1945年8⽉-1945年10⽉
⼈物:蒋介⽯、⽑泽东、周恩来
结果:10⽉10⽇,国民党被迫同共产党签订了“会谈纪要”《双⼗协定》
转战陕北:背景:全⾯内战爆发,1946年6⽉,蒋介⽯对中原发动进攻,1947年3⽉,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宁解放区
内容:1、⽑泽东、周恩来撤离延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
2、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解放军,进⾏多次战役,粉碎敌⼈进攻(孟良崮战役,陈
毅、粟裕捕获张灵甫)
挺进⼤别⼭:时间:1947年夏
主要⼈物:刘少奇邓⼩平⼤军(晋冀鲁豫解放军)
内容:在⼭东西南强渡黄河,插⼊⼤别⼭,建⽴⼤别⼭根据地
意义:是⼈民战争转⼊战略进攻的开始,严重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南京与湖北重镇武汉第18课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时间:1948年9⽉-1948年11⽉
领导⼈:林彪、罗荣桓(东北⼈民解放军)
战略中⼼:锦州
战术:关门打狗,围锦打援
结果:解放了东北全境
选择东北作为突破⼝的原因:1、资源丰富,经济⼒量雄厚
2、敌弱我强,敌⽅是攻是守,举棋不定
3、群众基础好
4、胜利后有利于东北、华北的作战
淮海战役:时间:1948年11⽉-1949年1⽉
领导⼈:刘少奇、邓⼩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中原、华东解放军)
战略中⼼:徐州
战术:中间突破,⽀解敌⼈
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战果:歼敌55万余⼈
平津战役:时间:1948年9⽉-1949年1⽉
领导⼈: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华北解放军)
战略中⼼:张家⼝、天津
战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结果:1949年初,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不久,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战果:解放,收编52万余⼈
三⼤战役的意义:⼈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百五⼗万余⼈,国民党军队主⼒基本被消灭,从⽽⼤⼤加速了⼈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江阴-湖⼝):
北平谈判(1949年4⽉1⽇-1949年4⽉20⽇):
⽬的:国民党:划江⽽治,东⼭再起
共产党: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减少⼈民痛苦
1949年4⽉,⽑泽东和朱德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分三路渡江作战。
1949年4⽉23⽇,南京解放
意义: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粉碎了国民党企图划江⽽治的图谋,捍卫了国家领⼟的独⽴与完整,维护了祖国的权益与统⼀
原因:共产党顺应了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得到了⼈民的⽀持与拥护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活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业的发展
原因:1、外商投资办⼚⾼利润
2、洋务运动的诱导作⽤,政府推动
3、实业救国的提出
著名⼈物:张謇,江苏南通⼈,清末状元。
《马关条约》签订后,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号,创办了⼤⽣纱⼚等⼀系列企业。
1905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馆
发展历程:
1、洋务运动到清末:民族⼯业萌芽,发展缓慢
2、⼀战期间:进⼊了“黄⾦时期”原因:①⾟亥⾰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②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3、⼀战后:再度受挫,陷⼊困境原因:①帝国主义卷⼟重来
②国民党发动内战
③封建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发展特点:1、发展短暂,艰难曲折,在“三⼤主义”夹缝中艰难发展
2、发展不平衡,⼤部分为轻⼯业部门,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第20课社会⽣活变化
交通⼯具:19世纪初,西⽅发明了轮船,⽕车。
1876年,中国出现了第⼀条铁路——淞沪铁路,并建造了第⼀艘轮船“黄鹄”号
信息传播: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化⽣活:近代以来,照相与电影传⼊中国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刊载新闻、评论、⼴告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的⽂化出版机构社会习俗(⾟亥⾰命后):剪辫⼦、废缠⾜、易服饰、舍跪拜、改称谓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化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化(⼀)
京张铁路:1905年,清政府任命杰出的铁路⼯程师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设计和施⼯的第⼀条铁路⼲线
侯⽒制碱法: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制出纯碱,并编写《制碱》⼀书,同时改进制碱法,⽐欧洲制碱法成本降低40%,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称为“侯⽒制碱法” 《海国图志》:鸦⽚战争时期,魏源编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历史地理,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
《天演论》:戊戌变法时期,启蒙思想家严复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推⾏维新改⾰。
他的译注《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先进社会,打击了封建顽固势⼒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化(⼆)
新式教育的发展: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开始)
2、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学堂——是中国近代第⼀所国家建⽴的⾼等学府,也是戊戌变法重要成果,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迈出了重要⼀步
3、张之洞奏停科举考试,普遍新办学堂,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起新式教育体制
4、废除科举制
⽂学艺术的发展:从五四运动开始,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暗成为主要潮流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