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T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on-T现象
R-on-T 现象
R-on-T现象(R-on-T综合征):发⽣于收缩期较早的室性期前。

收缩出现在前⼀⼼动周期的T波上在T波波峰或前⽀或后⽀,是发⽣在⼼室复极不完全,⼼室处于易反复激动的易损期。

可分为A型和B型两种类型。

①A型R-on-T综合征:为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缩短,⽽室性期前收缩前窦性搏动的Q-T间期正常。

室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与Q-T间期两者之⽐>1时,R-on-T室性期前收缩单发;两者之⽐若<1时则室性期前收缩可呈多发,形成短阵室性⼼动过速。

图注:A型R-on-T现象
图注:A型R-on-T现象诱发阵发性室速
②B型R-on-T综合征:为Q-T间期延长⽽联律间期相等时易发⽣⼼电图表现,发⽣在Q-T间期延长的基础上,出现较早的室性期前收缩R-on-T。

可引起短暂的阵发性室性⼼动过速,亦易引起长联律间期、⼆联律三联律、双向性室性期前收缩、尖端扭转型室性⼼动过速⼼室扑动、⼼室颤动等,也有发⽣猝死者,是室颤的先兆之⼀。

图注:B型R-on-T现象诱发室速(第⼀、⼆条⼼电图:QT间期延长,并伴有T波电交替现象;第三条⼼电图:R-on-T现象诱发尖端扭转性室速)
图注:B型R-on-T现象诱发短阵室速
该现象经常会导致室速和室颤等致死性⼼律失常,故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种危险信号,急性⼼肌梗塞出现“R-on-T”现象,更成为紧急治疗的指征;⽽多项研究证实,即使⽆器质性⼼脏病者出现“R-on-T”现象,也会⼤幅增加出现致死性⼼律失常的危险性。

R-on-T 室早致多形性室速 1 例
吕航刘鸣
患者男、67 岁。

因“间断头昏、眼花、⿊艨3 年”⼊院。

患者⾃诉曾两次⽆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丧失,数秒钟后神志⾃⾏恢复,意识恢复后⾃测脉搏缓慢。

⼊院时查体:神志清,左侧颈动脉可闻及杂⾳,余⽆特殊。

既往患⾼⾎压病,2 型糖尿病等。

门诊⼼电图(图 1)⽰:窦性⼼律;陈旧性下壁⼼肌梗死;室内传导延迟;ST- T 改变。

⼼脏超声⽰:⼼脏扩⼤,⼼尖室壁瘤形成,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收缩功能减退。

冠脉造影⽰:冠脉三⽀病变,前降⽀近段次全闭塞,回旋⽀远段狭窄 85%,右冠近段狭窄70%,中远段完全闭塞,前降⽀中段⼼肌桥,左室⼼尖部室壁瘤形成。

诊断为冠⼼病陈旧性下壁⼼梗、左室⼼尖部室壁瘤形成;⾼⾎压病 1 级;2 型糖尿病。

患者⼊院后⾏ 24h 动态⼼电图检查,监测期间突发⿊、晕厥、意识丧失,数秒后⾃⾏缓解。

回顾动态⼼电图⽰:全天频发室性早搏,且⼤部分呈插⼊性,联律间期约 300~400ms,多呈R- on- T 室早,形态多相近,R- on- T 室早间断诱发 8 阵室速,QRS 波呈多形性,类似尖端扭转型室速发作图形,⼼室率在 300bpm 左右,每 10~15 个 QRS 波绕等电位线旋转 180 度,RR 间期不等(图 1),最长⼀阵室速发作持续约 1min 左右,终⽌后可见⼤于 4s 的长间歇。

讨论
R- on- T 室早是指室性早搏落在前⼀⼼动周期的 T波上,通常在 T 波顶峰之前 30ms 处(易损期)。

本例患者单发室早时,QT间期正常,联律间期较短,随后发⽣的室速形态类似尖端扭转型室速,但应归类为多形性室速。

本例室早的形态提⽰其来源于左室,结合患者有陈旧性下壁⼼肌梗死,室壁瘤,推测损害⼼肌与健康⼼肌间的复极不同步加重,可能形成折返,容易发⽣恶性室性⼼律失常,应考虑植⼊ICD 治疗。

(内容整理于:⽢中附院重症医学科、⾕苟⼼电平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