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

此阴阳反作??;娲右病?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水为阴火为阳。

阳为气阴为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

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

其信然乎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
喜。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

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

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

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

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

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

能夏不能冬。

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1/5页
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

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

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

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
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

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

暴气象雷逆气象阳。

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

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

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

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

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

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提要】本篇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论述阴阳学说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将天、地、人之间的联系进归类并具体阐述了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运用。

【译文】黄帝说阴阳宇宙间的普遍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领是事物变化的根源是生长和毁灭的根本也即是宇宙间万物万象的发生、变化和消亡的原始动力所在所以当人体患病时要从阴阳这个根本原因上确定治法。

阳气轻清上浮聚积成为天阴气重浊下降聚积成为地。

阴气沉静阳气躁动。

在自然界中春夏阳气发生的机能阴气则赋与万物形体。

阴气盛就表现为寒寒极盛时会转化为热阳气盛就表现为热热极盛时会转化为寒。

寒气凝滞所产生浊阴热气升散所以产生清阳。

在人体中清气不能上升而陷下会发生飧泄病浊气不能下降而上逆就会出现胸腹胀闷这是阴阳气运行是否正常而造成的疾病变化。

在自然界中清阳之气上升成为天浊阴之气下降成为地。

地中阴气上腾形成云天上阳气下降变成雨。

雨虽成于天之阳气下降却是地中阴气所化云虽成于地中阴气上腾实由天上阳气薰蒸。

在人体也是这样清阳之气出于上窍浊阴之气出于下窍清阳之气向外发泄于腠理浊阴之气内归于五脏清阳之气充实四肢浊阴之气内行六腑。

以水火分阴阳那么水为阴
火为阳。

就人体而言那么功能为阳一切食物为阴。

食物滋养形体形体的充实又促进功能的旺盛。

功能使食物中的精华析出食物的精华转化为人体的精精是人各种功能的基础。

这就是说形体依赖食物充养其中有一个将食物精华转化为人体的精的过程所以说功能生化形体。

因此饮食没有节制也就能伤害形体功能不能正常精也就受到损害。

人体的精是功能的基础饮食没有节制功能也将受损害。

味属阴所以从下窍排出气属阳所以从上窍发泄味浓厚的为纯阴味淡薄的为阴中之阳气清淡的阳中之阴。

味浓厚的会使人泻下味淡薄令人肠胃通利气清淡的令腠理发泄气浓郁的会引起发热。

邪火亢盛会使正气衰弱正常的阳气能令正气旺盛。

是因为亢盛的邪火会消耗正气而正常的阳气会补充正气凡气味辛甘具有发散作用的属阳气味酸苦具有涌吐下泄作用的属阴。

阴阳在
2/5页
人体内是相对平衡的如果阴气偏胜那么阳气必然受到损害相反阳气偏盛阴气也将受到损害。

阳气偏胜表现为热阴气偏胜表现为寒。

寒到极点反而表现出热象热到极点反而表现为出寒象。

寒邪会损伤人形体热邪会消耗人正气。

正气受伤表现为疼痛形体受伤表现为肿胀。

所以凡是疾病表现为先疼痛而后出现肿胀的是正气先伤而后影响到形体先肿胀而后出现疼痛的是形体先伤而后涉及正气。

风邪太盛形体会出现震颤拘挛热邪太盛肌肉会发生红肿燥邪太盛津液就会干枯寒邪太盛肌肤会出现浮肿湿邪太盛就会出现大便稀薄溏而成濡泻。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时推移又有金木水土五行的变化形成了生长收藏的规律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种气候。

在人有五脏五脏化生五气因而产生喜怒悲忧恐五种情志。

所以喜怒等情志为五脏所化生因而喜怒过度会损伤气当其变异而成外邪中伤人体时会损伤形体。

大怒时会伤人阴气暴喜时会伤人阳气。

气逆上冲充满经脉神气浮越脱离形体突然昏仆。

所以喜怒无节制寒暑过常度都会对生命造成危害。

因为阴气极盛大必定会转化为阳阳气极盛必然会转化为阴所以冬天受到寒气侵袭受到春天就发生温病春天受到风气的侵袭到了夏天就发生飧泄夏天受到暑热的侵袭到了秋天会发生疟疾秋天受到湿气的侵袭到了冬天会发生咳嗽。

黄帝问
我听说上古时代的圣人讲求人体的形态分辨体内脏腑阴阳审察经脉的流注以及三阳脉与三阴脉交会贯通各有不同的循行分布经气所注的穴位各有自己的名称肌肉和骨骼的连属都有它们的起点经脉的顺行或逆行各有条理四时中的阴阳消长变化有一定规律外在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对应关系都是有表有里。

确实是这样吗岐伯回答说春主东方阳气上升而生风风气促进草木生长。

木气产生酸味酸味滋养肝脏肝气滋养筋膜筋膜受到滋养又能生发心气肝气与目相通。

阳气的上升是自然界万物生长的内在动力是人休养生气应掌握的基本方法也是大地万物生长变化的根本原因。

万物的生长变化而产生五味掌握了基本方法就具有无穷的智慧有了内在动力就表现出神妙莫测的变化。

这种神妙莫测的变化在天空中表现为风在地上反映出草木的生长在人体中与筋膜相应在五脏中与肝相应在五色中表现为青色在五音中表现为角在五声中表现为呼筋膜的动作表现为握体表的苗窍为目在五味中表现为酸味在五种情志中表现为怒。

如怒气过盛会损伤肝而悲伤可以抑制愤怒。

风气过盛会损伤筋膜而燥气可以平抑风气。

酸味过多会损伤肝脏而辛味可以抑制酸味。

夏主南方阳气旺盛而炎热热进一步子展就生火火产生苦味苦味能滋养心脏心能化生血血又能充养脾脏心气与舌相通。

阳气旺盛在气候表现为炎热在地上五行中为火在人体中与血脉相应在五脏中与心相应在五色中表现为红色在五音中表现为微在五声中表现为笑。

心主神志神志变动时表现为忧体现的苗窍为舌在五味中表现为苦味在情志中反应为喜。

过度喜悦会损伤心而恐惧可以抑制喜悦热气亢盛会损伤气而寒冷可以平抑热苦味过多会损伤气而咸味能抑制苦味。

长夏主中央阳气蒸阴而生湿湿气能使土气生长土气能产生甘味甘味能滋养脾脏脾气?艹溲;?饧?獬涫?帜茏萄;卧嗥?;肟谙嗤ā,羝;粢踉诩窘谄;蛑斜硐治;;;诘厣衔逍兄形;猎谌颂逯杏爰?庀嘤υ谖逶嘀杏肫?嘤υ谖迳;斜硐治;粕;谖逡糁斜硐治;;谖迳;斜硐治;璺?;”涫北硐治;茉谔灞淼拿缜衔;谠谖逦吨斜硐治;饰对谇橹局斜硐治;鹕思?舛;缈梢云揭质;;饰豆;嗷崴鹕思?舛;嵛犊梢砸种聘饰丁?秋主西方阴气收敛而生燥燥气能使金气生旺金气产生辛味辛味能滋养肺脏肺气充盛又滋养皮毛皮毛能滋养肾肺气与鼻相通。

阴气收敛在气候表现为燥在地上五行中为金在人体中与皮毛相应在五
脏中与肺相应在五色中表现为魄在五音中表现为商在五声中表现为哭发生病变时表现为咳
3/5页
在体表的苗窍为鼻在五味中表现为辛味在情志表现为忧。

忧伤会损伤肺而喜悦可以抑制忧伤热气过盛会损伤皮毛而寒冷可以平抑热气辛味过多会损伤皮毛而苦味可以抑制辛味。

冬主北方阴气旺盛而生寒寒气能使水气旺盛水气产生咸味咸味能滋养肾肾气充盛滋养骨髓骨髓充实又能滋养肝脏肾气通于耳。

阴气旺盛在气候表现为寒在地上五行中为水在人体中与骨髓相应在五脏中与肾相应在五色中表现为黑在五音中表现为羽在五声中表现为呻吟发生病变时表现为战粟在体表的苗窍为耳在五味中表现为咸味在情志中表现为恐。

过度恐惧会损伤肾而思虑可以抑制恐惧寒气过盛会损伤血脉而燥气能平抑寒气咸味过多会损伤血脉而甘味可以抑制咸味。

所以说天地上覆下载万物气血阴阳互为对峙左右是阴阳运行的道路水火是阴阳的象征而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万物的化生的原始。

所以阴阳是互根又互相为用的阴处于内部为阳的镇守阳处于外为阴的役使。

黄帝问阴阳的法则在人身有些什么反映呢岐伯说在人体中阳气过励就会身热腠理闭塞气粗喘促身体也随呼吸而起伏身体无汗而灼热牙齿干燥胸中烦闷如果还感到腹部胀满就会死亡。

这类病人经受得冬天的寒冷而经受不住夏天的炎热。

阴气过盛就会身冷出汗身体常感寒冷不时寒战打抖寒气盛阳气不足手足厥冷。

如果手足厥冷又伴有腹部胀满也会死亡。

这一类病人经受得住夏天的炎热而经受不住冬天的寒冷。

这是阴阳互为胜负的人体疾病中的反映。

黄帝问怎样调整人体中的阴阳呢岐伯说能够掌握七损八益的道理那么阴阳的偏胜可以调整如果不懂得运用这个道理就会早早衰老。

人到了四十岁阴气自会减半起居动作开始显出衰老。

到了五十岁身体变得沉重耳目也不聪明了。

到了六十岁阴器蒌弱元气大衰九窍的功能减退头重脚轻鼻涕眼泪不能约束。

所以说懂得七损八益的道理的人就是强壮不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就早早衰老人虽然都是禀受阴阳之气而生。

但却有强壮的早衰的差异。

聪明的人明白阴阳之气对自身的影响而注意调摄愚蠢的人只看到有强壮和早衰的差异而徒自叹息。

因此愚蠢的人常感精
力不足而聪明的人常感精为旺盛。

精力旺盛所以耳聪目明身轻体健年老的变得年轻年轻的更加健康。

所以圣人顺应自然不勉强行事以保持安然宁静的心境为乐在清静虚无中完成自己的心愿所以能寿命无穷与天地长存。

这才是圣人的养生方法啊清阳上升为天而西北方阳气不足所以西北方阴气多在人身右侧的耳目不如左侧耳目聪明。

浊阴下凝为地而东南方阴气不满所以东南方阳气多在人身左侧手足不如右侧手足强健。

黄帝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岐伯说东方属阳阳气的精华从左升而聚积于上聚积于上部下部就会空虚所以左侧耳目聪明而手足不灵便。

西方属阴阴气的精华从右降而聚积于下上部就会空虚所以右侧耳目不聪明但手足灵便。

因此如果同样是感受了外邪伤于上部就右侧严重伤于下部就左侧严重这就是天地阴阳也不能周全而不能不有偏胜在人体阴阳也就有左右上下的多少所以邪气也就在相对不足之处伤人为病了。

所以天有精气地有形质天有八节气序地有五方布局因此天地能成为万物生长的根基。

阳气轻清上升为天阴气重浊下凝为地天地的运动和静止是以变化莫测的阴阳作为纳领因而出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周而复始的循环。

只有那聪明的贤人能配合天气来养护头顺就地气来养护足依傍人事来养护五脏。

天气与脏相通地气与咽嗌相通风气与肝相通雷气与心相通山谷气与用气相通雨气与肾相通六经好像河流肠胃犹如大海九窍为津液灌注之处。

如以天地阴阳来比喻人身的阴阳那化阳气蒸化的汗可以称作天地间的雨阳气转化为的功能可以称作天地间的疾风。

暴怒象雷霆气逆如阴升。

所以汉病不遵循天地的道理势必造成危害。

外界邪气的伤人快速如急风暴雨善于治病的医生在邪气还停留在皮毛时就
4/5页
进行治疗其次在邪气停留在肌肤时进行治疗再其次在邪气停留在六腑时进行治疗最次在邪气已深入五脏时才进行治疗。

当邪气已深入五脏治愈的希望只有一半了。

所以自然界的牙邪侵袭人会伤害人的五脏饮食的寒热就会伤害人的六腑地中的湿气侵袭人会伤害人的皮肉筋脉。

所以善于用针刺治疗的人患者病在阳从阴分引导病邪外出病在阴从阳分引导病邪透出。

病在左侧在右侧行针施治病在右侧在左侧行针
施治。

以自己的正状态来比较病人的异常反应从外在症候来测知内部的病变以便了解阴阳亢盛或衰弱的原因从细小的变化来查知疾病的部位这样来治疗疾病就不会造成危害了。

善于诊视的医生观察病人的色泽循按脉搏首先区分属阴阴属阳审察五色出现部位的色泽清浊了解病变的部分观察病人的呼吸和发出的声音明确患者的痛苦观察四时脉象的变化决定是一个脏腑发病循按尺肤和寸口根据脉象的浮沉滑涩知道疾病怎样发生。

经过仔细诊视后再施行不会犯错误诊断也不会失误。

所以说疾病初起时可用针刺治愈当病邪正盛时要等到病邪衰退再进行治疗。

病邪轻浅用宣泄疏散的方法驱邪外透病邪重深用攻下法消减病邪到病邪衰减后再进一步治愈。

形气不足要温阳补气精气不足的用滋味浓厚的药物填补髓。

病位在上的应顺势运用吐法病位在下的用泻下法导邪外出。

胸腹胀满的可用清导疏利治疗法肌肤有邪气停滞的用汤药浸渍形气使邪从汗泄。

如邪气在皮毛用汗法来发散病势急暴的应先安抚然后伺机制伏属实症的可用消散或泻下法。

审察疾病属阴属阳以区别疾病的治疗用柔用刚。

阳病时可以治阴阴病时也可以治阳。

安定体内气血使气血各自安守于自己的位置。

对血实的宜放血气虚的可以导引。

5/5页全文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