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粹理性批判6篇
【篇一: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他的哲学是“现代哲学的源泉”,同时也是“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历史上的转折点”,也就是说,从康德开始,人们对理性进行批判所遵循的“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这个“哥白尼式变革”。
从这一点来看,康德可以说是现代哲学的鼻祖。
我们肯定知道康德的三大批判,而且这三大批判都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但是只要一步一步地去看去理解,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就我本人来说,看了《纯粹理性批判》以后就其思路作以下说明,这样会更有利于去理解这本书,这里当然有一部分还是其前言部分的文字。
这本书有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
这一点非常重要,注意这一点也就把这本书的脉络给把握住了。
当然,这本书的思路非常清晰。
它分成两大部分即“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
“先验要素论”也就是人类认识能力中的先天要素,“先验方法论”也就是在这些先天要素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体系的形式条件。
这里应该分别加以说明:首先,因为人类的认识要经过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有从感性到理性的条件与形式。
因此,在“先验要素论”里面要分别论述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
在“先验感性论”中,康德认为人们要认识事物必须要通过先天直观形式,也就是空间与时间,这种先天直观形式可以去整理由物自体刺激感官而引起的感觉材料,这样才能获得感性的知识,其实康德就是认为人类的认识就是建立在感官经验的基础之上的。
而“先验逻辑”则包括了两个方面即“先验分
析论”和“先验辩证论”。
在“先验分析论”中,康德在对知性的探究中发现了知性的十二对先天的纯粹概念即范畴,而知性从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出发,运用范畴去综合感性提供的经验材料,这样范畴在经验中是有有效性的,这也就是康德所说的“概念分析论“。
但是知性如何去指导判断力把范畴运用到现象上去呢?康德在“原理分析论”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
他认为知性指导判断力把范畴运用到现象上去要有一定的法规,也就是说它要依照范畴表把知性先天原理的体系用“直观的公理”、“直觉的预测”、“经验的类化”和“一般经验思维的公设”去构成。
值得注意的是,知性先天原理只对现象有效,而对超越现象的物自体或本体则没有有效性。
在“先验辩证论”中,康德认为理性要超越现象去认识超验的本体是不可能的,它最多也只不过是一些先验的幻相,而并不是真正的科学。
它是从有条件者出发通过推论去认识无条件者,所以这样就容易使推论因主观的需要而产生有关无条件者的概念,从而把它看作了有客观实在对象与之相对应的主体概念了。
这样人们对无条件者(如灵魂、世界整体和上帝等等)都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这些都属于假知识,如关于灵魂作了含有“四名词”错误的“谬误推理”,关于世界整体则陷入了“二律背反”,关于上帝则推出了一些无客观实在性的“先验理想”等等。
其次,在对感性、知性及理性作了分析和规定之后,作者就对在此基础上建立形而上学的形式条件作了说明,这也就是“先验方法论”。
他认为纯粹理性的理论使用没有法则可言,因而必须对其先验使用的方法加以训练,从而确立一些消极的规则,这样就不会让纯粹理性的使用扩展到经验之外,这种做法就为建立一种有关经验或现象的“内在的”自然形而上学准备了方法论的原则。
另外,它又说明了纯粹理性在实践方面的应用,这就说明要建立一种超验的道德形而上学是可能的,从而为《实践理性批判》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康德又从纯粹理性的建筑术出发,来说明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的总体构成。
【篇二: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很早就想写这样一篇小文了,可是自己一直都不知如何下笔。
我读的很累,总是读不完,读的异常艰难。
说我读了此书,其实我感觉和没有读过一样,我只是收获了一个历程而已。
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只有当你读了真正的哲学著作你才会明白。
饱受了许多年虚假哲学的蒙骗,你才突然明白自己当初是多么肤浅。
哲学绝不是我们被应试教育所传递给我们的枯燥无味的一种假象的认知,哲学不是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三言两语就能说一个大概的,我知道了我以前一直的学习是那样可笑,我庆幸自己没有拿去炫耀,否则我是多么肮脏不堪和暴殄天物。
康德其实很渺小,可是他的思想却比我们这个时代的任何人伟大,我们这个时代里是一群停滞思考和怀疑的满面浮华和虚伪包装的假人,我们从不承认自己的渺小,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一个笑话之一。
康德如此谦虚,从没有豪言壮语和大言不惭,他没有想过改变世界,而是在思考认识自己。
他总是无限看好我们这些后来之人,他相信我们能够走上人类的康庄大道,可是到现在来看,康德误会了我们这个时代不会如此没落。
我们太需要思考自己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愚昧就是妄自菲薄,我们被没有知性、感性、理性的物所摆布,我们在走向迷失的不归之路,可是我们满不在乎和不去察觉。
思辨的理性光辉才是照耀人类文明前行的灯塔,可是当下我们却愿意让其熄灭,我们却乐意让自己自甘堕落,我们在走向下贱的低俗,可是我们无所作为去挽留我们的思想窒息。
言过其实只是为了警醒自己,我想成为一个思想的生灵,我不想被这个无知的世界随意欺骗,这就是我读康德此书最大的感悟。
【篇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作文】
初中水平读《纯粹理性批判》,难啊。
读的这么费劲当然要拿出来臭显摆一下下。
读的是邓晓芒版的。
主要是康德自己造的概念太多,不过没边沁得多。
难不成先被概念?以下说的不对的请大家随意虐。
“先验”理解了就好。
先验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不停的先于经验的动悟或者至少是同时,不知道动悟这个词用的对不对?看到老有人说“先验”,其实是比较唯心的。
尤其是时间和空间的先验还有因果论。
先验是哪来的?先天的,差不多就是天生的意思。
就是说每个人先天就有的。
还是有点玄玄的,怪不得有人把哲学叫玄学。
它的认识论麻烦。
就是“统觉” 人的杂多意识的统一的认识论。
说的从“经验”开始,我老觉得翻译的不应该是“经验”。
不停说超出经验就无真理,可是它的目的就是超出经验,就是最后的本体论自由客体。
最让我觉得好的就是时间空间的先验,这爱因斯坦的狭义论的时间空间统一的意思差不多。
先验加经验就是康德认定的所谓真理。
超出经验就会造成二律背反,比如论宇宙的限度,既可以推出它是有限的又可以推出它是无限的。
如果人类还没去过月球或看过月球的话,我就可以推出月球有人居住又可以推出月球没人居住,二者谁都无法辫倒谁。
我觉的康德是个怀疑论者,尤其是对上帝的存在,最后只好还是休谟的利益即:有的话,信了我就上天堂喽。
没有的话,信了也没啥坏处。
其实是赌一把的感觉。
所以一直说把道德和幸福挂钩绩效迷信点的说法就是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
还有实用点的说法就是信上帝可以维系人的道德,这个说法好多人说过,不知是否是康德最早提出的。
还有围绕因果,论范畴等的系统的统一,西方的所谓体系,就是不管啥理论都要求要一统多,比如要求对世界的万事万物要求有一个绝对的解释,那就是上帝呗。
不能再讲了,再讲就要露出马脚了。
前面300页读的我头大,差点放弃。
后面越来越轻松,还想读第2遍吧,再过几年在读第二遍。
读的模模糊糊的。
我建议想读《纯粹理性批判》,最好先把前300页读2遍,再读后面的。
【篇四: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康德哲学是在近代大学的学术坏境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思辨体系,其中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纯粹理性批判》,最突出地体现了这种学究气的一部作品。
许多试图读懂康德体系的人都半途而废。
不得不承认,康德思想尤其是其思想中的精华:形而上学思想确实晦涩难懂枯燥乏味。
但是我们不能对此置之不理或不屑一顾,也不必视为畏途,望而却步。
只要我们真正掌握了唯物辩证法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通过我们锲而不舍的钻研,我们必定能进入康德哲学富丽堂皇的大厦,观赏到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启发心智的思想艺术品。
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
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第一遍读完《纯粹理性批判》,确实觉得云里雾里,不知所措。
更何况写读后感了。
遂又耐着性子读了第二遍。
顿时觉得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能说是大彻大悟。
但至少这部经典的教育名著让我欲罢不能了。
我只能说若是还有充裕的时间我一定读第三遍第四遍。
根据我所能理解的纯粹理性批判,我将她分为四个部分。
分别是背景,结构,思路(内容)及评价。
以下我将一一阐述。
《纯粹理性批判》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他所提出和讨论的问题从本质上看是全新的。
从其历史背景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的历史条件,就是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运动。
它带来了法国启蒙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德国启蒙运动。
而《纯粹理性批判》就是这些思想运动的参天大树上结出的一个硕果,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首先是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叛逆精神。
例如康德在这部著作的序言里,就以法国启蒙学派的大无畏精神宣布:“我们的时代是真正的批判时代。
”
其次,以牛顿和伽利略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产生为其提供了理论基奠。
我们都知道,康德从青年时代道奇哲学思想成熟和创立时期,一直都处于自然科学的强大引力之下。
最后便是以卢梭为首的人文科学的诞生,为《纯粹理性批判》的诞生提供了可能性。
在康德看来卢梭是唯一一个可以和牛顿相提并论的人,他们是各种领域自然领域和人文领域的巨人。
关于这本书的结构,我是按照目录来分的。
整本书虽然层次明显,但若刻意把他们分散确实有点差强人意了。
康德则依据《纯粹理性批判》在其整个体系中
的地位以及它所要解决的任务和问题,将它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先验要素和先验方法论。
而先验要素论又分为先验感性论和先验逻辑。
其次,先验逻辑由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构成。
最后,先验分析论又分为概念分析论和原理分析论。
另外,从《纯粹理性批判》的这种结构来看,康德对人的认识能力的考察似乎是一种静态的解剖和分析。
故这部经典名著我想更适合称它为:理性的解剖学。
但是,《纯粹理性批判》并不只是发现和判明了认识能力的结构,而主要致力于判明由诸认识能力的结构所制约着的诸认识能力的功能,判明它们各自在知识总体和相互关心中的地位,功效和作用。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贯彻始终的根本指导思想,或者一条思维主线,就是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通性和必然性的要求,以及这些要求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
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
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
由此可见,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思想性质,虽然属于一般形而上学,但是,本身并不就是形而上学,而是形而上学的入门式导论。
《纯粹理性批判》的思路大致围绕三点来解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序的开头就写道,人类理性在哲学或形而上学这种知识里“有一种特殊的命运:它被一些它所不能回避的问题纠缠着;因为这些问题是理性的本性向理性自身提出的,但它也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它们超出了人类理性的所有能力。
”人类理性的本性总是要究根究底,要一直追问到水落石出,不容再问,不可再追。
因此它要求建立起形而上学,去探求一切存在物的最后根据,以建立起绝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那,什么是纯粹理性批判呢。
对此,康德写道:“我所谓批判,并不是批评各种书籍和学说,而是着眼于理想有可能不依赖任何经验去追求的一切知识,来
批判一般理性能力,因而是判定一般形而上学是否可能,并确定其源泉,范围和界限所有这些都是从原理出发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康德指明了批判的对象,对理性进行批判的出发点,批判所涉及的范围以及批判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显而易见,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质上是理想的自我批判,即康德所说的理性的一切事业中最困难的事业自我认识。
最后,怎么办。
对此,康德提出,哲学应模仿自然科学走上科学之路。
综上所述,康德的“批判”的主要作用是消极的,它警告人们不要把理论的理性运用到经验以外的本体界去,亦即排除了理性的误用;但这种对认识范围加以限制的消极作用马上就表现出它也有积极的一面,因为它恰好留出了一个余地,将它交付给了实践的理性。
【篇五:《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总算把《纯粹理性批判》读完,虽说在读的过程中,不时出现一些磕磕绊绊,但还是忍住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坚持读完它。
有一点我感到很是抱歉,文章中有些地方不能理解,但是,毕竟看完一本书,多多少少有些自己的感悟。
《纯粹理性批判》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所写的,伊曼努尔康德,出生于柯尼斯堡,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
代表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其中的《纯粹理性批判》的出版奠定了其在哲学史的地位。
他被后世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在我看来,《纯粹理性批判》相对于康德其他的作品来说,其的流传的广度和影响的力度是最为突出的,同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著
作之一。
它与其后的《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三大批判”。
在这部西方哲学奠基式的著作中康德尝试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接合起来,并以此反对大卫休谟彻底的经验主义。
《纯粹理性批判》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它推翻了旧形而上学的统治,被称作哲学上的“哥白尼革命”。
《纯粹理性批判》一共可分为序,导言,先验原理论,先验方法论。
对于里面的内容,我就不加概括了。
所谓“纯粹理性”,是指独立
于一切经验的理性;而所谓“批判”,则是指对这种纯粹思辨的理性进行一种考察,研究。
在整本书中,康德很少举例,目的在于不使论述显得“通俗化”,可以说整本书,在某种意义上达到“纯粹”直观。
本书围绕着“先天综合判断”来展开,该观念的提出弥补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不足之处。
康德的哲学是批判哲学,康德认为一切分析判断都是先天判断,就是先于经验不依赖于经验的判断。
也就是说先天判断包含分析判断,它们的共性就是普遍性和必然性。
但是我们丰富知识又是依赖于经验,只有通过经验才能够扩充知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经验主义也是主流的。
康德认为分析判断不同于综合判断,并且,有一种判断既是先天的,又是综合的,这种判断叫“先天综合判断”。
在他看来,经验论者和唯理论者认为一切综合判断都是经验的,一切先天判断都是分析的。
但康德认为这样的结论是有些偏颇的,便有了“先天综合判断”这一观点,只有先天的,才有普遍必然性;只有综合的,才有经验性;只有二者相结合的,先天综合判断,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
在康德之前,科学的方法论分为独断论和怀疑论,笛卡儿、沃尔夫是独断论方法的代表,休谟是怀疑论方法的代表,康德认为这二者都是片面的。
只有批判
哲学之“先天综合判断”才是全面的。
康德提出的“先天综合判断”的先验方法,划清了数学、自然科学和形而上学的界限,它既肯定了分析、综合方法的作用,又给哲学的研究扩展了很大的空间。
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的认识论,具有调和、折中的性质特点。
把两种主义的合理部分(在他看来)相结合。
它包含很多合理成分和因素,他肯定概念、判断、范畴在认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虽然康德的理性认识阶段最后陷入了“二律背反”的尴尬境地,但是它包含着许多辩证法的合理成分,后来被黑格尔批判地继承了。
“先天综合判断”的提出,对后世具有较大的意义,这种“为真理而真理”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并且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一个较为有影响力的指导。
但是在我看来,康德的“批判”的主要作用是消极的,当然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只是比较少,它警告人们不要把理论的理性运用到经验以外的本体界去,亦即排除了理性的误用。
以上便是我对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一个整体感知,由于阅历的有限,很多内容的理解都是只停留在表层,或许我的一些理解较为片面,肤浅,对此,我感到抱歉。
【篇六:《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通篇读完康德的这篇《纯粹理性批判》以后,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书中描述的关于逻辑、知识等方面的观点。
受到自身知识的限制,我无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只能收肠刮肚的用自己的浅薄学识来认识这部著作。
在古希腊哲学中,理性主要被理解为人类的一种本质力量与创造模式,它涵摄认识领域与实践领域。
柏拉图认为,理性的人处在世界与理念二极之间的张力
关系中,既有属神的超验理念本质,又必然地生活于大地之上。
希腊精神经启蒙思想深刻地影响着康德。
在康德那里,人的理性特质更加突显,而且那种张力色彩依然是思想的必要前提。
不过,康德的伟大在于其综合精神。
我们不好使用“折中”、“调和”等词汇来纠缠康德,而应积极地体会他那深邃的创造思想。
在康德那里,质料与理念、现象与本质空前地统一,存在因而获得完整的根据,这根据显然不在传统意义上的超验理念中,不在彼岸那人迹难至的永恒的空虚与黑暗中,而在我们的思想概念、在我们的理性理念中,在理性本身。
而且,人只能生活于自己的理性中,而不能生活于生命之外的超验理性之中。
在倡导主体性哲学的康德那里,理性只是人的理性,理性不仅是人类的能力和工具,更是人的本质、源泉、依据和目的。
人类因理性而为的,不是去探求身外的别的什么东西和奥秘,而是对自己理性本身的自觉,自觉其作为人以及人的整个世界之源泉、之模式、之理想的身份及尊严、这种自觉即自由,乃是人类的起点与终点。
关于逻辑的完整的叙述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
即使今天我们有了数理逻辑我们仍然要承认康德是对的。
可是逻辑本身不是哲学,探讨逻辑的基础才是哲学。
可是逻辑的基础的确不明。
形式逻辑的所谓正确是一种基础不牢的正确。
所以后人其实是限制形式逻辑的使用范围而不能彻底否定它,比如黑格尔辩证逻辑。
这和哲学的确不同,但它的情形比康德所说的要复杂的多。
康德说的太简单化了。
康德说逻辑不能前进的确是错了,数理逻辑把传统逻辑的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这里看下去传统逻辑实在太稚嫩了。
在这本书中,康德将心理学、形而上学和、类学与逻辑学作了区分。
这本书里给出的逻辑学的对象是一切思维之方式的规律。
思维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之类。
这个理解是落后的,现代逻辑从句子出发,直接关注推理问题、真的问题,似乎更能体现逻辑的实质。
逻辑的成功在于它限制了自己,这话说的极好。
反过来说,哲学的失败在于它不限制自己,它总是想解决它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逻辑的地位各种学问的门径。
知识的一部分是先天的知识,先天知识根
据与对象发生关系的方式分为规定对象(或概念)和使对象成为现实。
先天知识根据是否完全不是来自经验分为纯粹的和不纯粹的。
这个划分似乎是说混杂的知识(不纯粹的知识)中有先天的部分,这个先天的部分也叫纯粹先天知识。
这里一个问题是纯粹不纯粹的划分是否只针对理论知识,实践是否纯粹的问题《实践理性批判》谈过,可惜我一直没能看懂。
康德在这本书中强调物理学的成就在于经验知识上。
这个精神和哥白尼革命的思想有对立的成分,也有符合的成分。
对立的方面是指哥白尼革命是反对人类
中心主义的,康德的却是人类中心主义的。
符合的是仔细体味古代的人类中心主义,恰恰是限制人的力量的,因为这一切是神的安排,这种人类中心主义是稳定的,不求变化的。
近代科学则是一种工具理性,是要追求控制的,是不稳定的。
康德哲学也有这种味道。
可是康德也有限制人的思想。
可见问题异常复杂。
绝不能简单化。
另外,康德也许不知道数学的逻辑的方法在近代科学发展中至关重要,中国人也重视经验可就是缺少数学的抽象。
这里康德的思想很深刻,很能与证伪主义合拍。
假设先行,而不是观察先行。
可是康德的并没有把这个过程讲清楚,按照他的体系,他恐怕没有体会到证伪主义的思想。
这是康德论及经验科学的地方,也就是康德的科学哲学。
可以引发思考的地方很多。
可惜康德没有详细展开,因为康德关心的主要是形而上学。
也许康德是明智的,因为科学不需要这么多哲学说明自己已经可以很好的发展了。
科学哲学很象个累赘。
也是因为康德时代纯哲学还没彻底衰落,我们的时代应用哲学大行其道了。
康德是个符合论者,只是传统的符合论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知识与对象相符合,康德把他转过来。
康德的论证却很成问题,他说如果不这样就不能说明先天知识是怎么可能的,这是把先天知识的存在作为预设了。
康德反复说经验知识用经验可以检验,超验的哲学不能用经验检验。
显然他认为经验可以证明知识是普遍必然的,只是不能说明这种普遍必然的原因。
但是我们现在知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