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对学生进行环保理念的培养其实并不只是环保课教师的专利,其它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若仔细挖掘,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校向教师发出倡议:每一位教师都要重视环境教育,让环保理念渗透于各学科中。
现选几个典型案例和大家分享。
一、改进实验,力求环保
在中小学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存在药品用量过大、对环境不友好、对实验者身体有伤害等弊端,这一现象在化学课、自然课中尤其明显。
初中化学人教版中,“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和“燃烧条件的探究”两个演示实验均是在开放环境中燃烧磷,这样就会有大量的五氧化二磷进入空气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磷酸。
众所周知磷酸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可使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还可能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等病。
对此实验XX化学老师XX将其做了一点改进,用试管设计了两套密闭装置,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就不会扩散到空气中
气体时要用到澄清的石灰水,教材中是了,自然就达到了环保目的。
在验证CO
2
用小烧杯盛装石灰水,这样用量较大,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改用小试管盛装石灰水,这一小小的改动就能为学校节省一多半的药品,而且实验效果还更明显。
生物课中有观察小动物内脏功能和条件反射等实验,这就要解剖活的青蛙、鲫鱼,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其实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恶体验和暴力的快感也会以隐性课程的形式不知不觉地呈现给学生。
对此不少生物老师己不再采用杀生的方式向学生呈现这方面的知识,而是改用图片、视频等电教手段来学习了。
对教材中设计不合理的实验,学校很多老师都会积极主动地加以改进,可别小看这一点小小改动,不但节省了药品,保护了师生身体,还使环保理念如春雨般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
二、废物利用,培养艺术灵感
变废为宝、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艺术品,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材料本身具有的美感,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可培养手脑结合能力,提高审美认识和审
美品味。
还能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品格。
XX美术教师XX指导学生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小制作、剪贴画有的体现了艺术美,还有的很有实用价值,如花瓶与小兔、玩偶、青花瓷、组合笔筒、房子相框、火箭、火炬手、蛟龙、舞者等作品XX艺术节展览中深受师生喜爱。
在2010年全国中小学生、幼儿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中,全校共有300多件作品参赛,如有的学生利用旧布、豆子等制作的粘贴画《丰收图》等23件作品获金奖;在伯乐杯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美术作品大赛中,有XX、XX2位老师获金奖,XX 等9位老师获银奖。
2009年6月全校共有80余件作品参加了市教育局和市环保局组织的“变废为宝手工小制作”活动,学生们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环保理念。
三、自制教具,让课堂更精彩
我们深入到各教研组,发现有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材料、废旧物品等制作了不少的教具,学生非常喜爱。
我们觉得这些实物教具相对于目前流行的电子课件而言,有的精致得犹如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即传授了知识,又激发起了学生动手创作的欲望和灵感,这样的自制教具使课堂更精彩。
XXX教师进修学校鼓励全区老师自制教具,将教学灵感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以丰富课程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各学校每年都能开发出很多新的教具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近三年,我校有XXX的《自制启普发生器》、XXX的《活页式组合汉语拼音卡》、XXX的《简易照相机》、XXX的《探究肺呼吸运动模型》等共13件教具获市级一等奖,还有XX、XX、XX3位老师作品获省级一等奖。
其中的一些作品还通过XXXXXXX市教育信息网与更多教师实现资源共享。
调研发现环境教育在各个学科中都能有所渗透,如果所有老师都能重视对学生进行了环境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环保小窍门,再以学生带动家庭,相信“蚂蚁效应”的力量也会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