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电视台演播中心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长生沈宝根
本文作者王长生先生,南京电视台总工程师;沈宝根先生,基建办工艺科长。

关键词:演播中心工程建设建筑工艺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建设,南京电视台靠自身实力自筹2.4亿元资金,建成了总高度94.65m、共21层、总建筑面积36000m2的电视中心综合业务大楼(下称演播中心),于2002年4月2 1日正式投入启用。

本文就工程建设中的经验和体会与兄弟台进行交流。

一演播中心的规模
南京电视台演播中心按照电视节目生产的规律和要求进行内外建筑设计,体现专业性、开放性、灵活性、前瞻性,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发展和智能化管理要求。

演播中心的建设规模测算依据有几个方面:(1)科学地确定演播厅的数量、面积;(2)根据专业技术用房的要求确定建设面积;(3)参照有关标准测算员工的办公用房面积;(4)考虑其他非专业但属于大楼通用设备用房的面积因数。

a. 演播室的数量
在初期建设规模的论证中,我们对本台1999年自制节目的栏目、节目时长进行了统计:其中新闻的周时数为480min (占用倍率为15)、专题的周时数为447min (占用倍率为30)等,根据下列公式:
演播室个数=每周自制综合节目时数×占用倍率/每周工作时数
其中每周按7天计、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计算得出演播室数量为10个。

b. 演播厅面积的选取
一般新闻专题用演播室面积取100~250m2,其可以作为多场景或虚拟演播室使用,计划建8个。

适合大中型综艺节目的演播室面积一般在400~800m2,其利用率非常高,考虑建一个可容纳观众人数约300人的600m2演播厅,以与大型演播厅配套使用。

大型演播厅定位于一个集影、视、剧、音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电视剧场,面积定为1500m2。

c. 专业技术用房的建设要求
根据原广电部的建设规范和我台的实际需求,除了演播厅之外,主要考虑:(1)与演播厅配套的附属用房按比例合理配套,附属用房与演播厅面积之比至少是2:1。

(2)建设之前我台编辑线已达50条,新建演播中心各种后期技术用房以安装80多条编辑线、视频工作站及特技机房等来规划。

(3)建一个新闻中心,包括一个演播兼编辑、办公、后期制作为一体的600m 2开放式演播厅。

(4)以6个频道播出为基础,按照全数字化自动播出要求建一个800m2的播控中心。

(5)包括计算机网络、传输控制中心和磁带库等。

d. 办公用房面积的选取
根据《省级电视中心建设规范》(GY23-84),办公用房的建筑面积=6m2/每人×编制人数。

这个标准是20世纪80年代初编制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考虑人性化设计及办公自动化,每人要配置电脑、电话等设备,这个标准已不适应现代办公的要求。

人均办公用房建筑面积可参照先进国家的标准,提高到8~10m2。

按500人的编制并以老楼部分作备用,测算出办公用房建筑面积约4000~5000m2。

其他非专业通用设备用房如空气处理机房等,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15~20%。

二建筑工艺总体要求
对于电视综合业务楼,我们有一些使用经验教训。

特别是1994年启用的老楼,存在诸多问题。

在结构方面,由于结构柱间的跨度小,不能实现大跨度大开间用房的需求。

在空调方面,一是制冷量不足;二是采用风机盘管系统,运行中常出现滴漏水的现象;三是没有考虑散热较为集中的机柜的通风散热;四是整幢大楼没有新风系统,封闭的办公室内空气不好,不利于员工身体健康。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兄弟电视台在新建广播电视大楼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对我们启发很大。

综合起来,新建的大楼比较注重五性,即专业性、开放性、多功能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围绕“做功能、做特点、做环境”这一设计思想,我台提出了演播中心建筑工艺的总体要求。

充分考虑电视大楼智能化管理要求和监控用房的配置,楼内按功能分区设计各种竖井,水平预留线槽管道,便于使用、维修。

制作、播控等技术用房采用地板下送风和走线方式,地板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下留40cm高净空),所有活动地板在装好后均与室内及走廊地平一致。

建筑的底层设有面向观众的公共场所,以便进行电视节目制作和开展公众活动。

有些区域,如电视演播室、制作室等设置参观通道,向公众开放。

与此同时,增强安全防范措施,重要区域设有工作人员专用通道,以防外部人员非法闯入。

在空间划分上,除有特殊技术要求的工艺用房和消防要求的防火分区外,一般采用大空间,以适应今后使用变化。

如条件许可,尽可能采用较大跨度的柱网结构,以提高空间的可利用率。

在建筑平面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按工艺流程安排用房。

按照工艺指定的范围和方式安排电视工艺管网。

三多功能电视剧场
多功能电视剧场是南京台公众参与面最广、建筑面积最大的场所。

为了提高其使用率,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其多功能性。

人流按1000名观众、1000名演员、200人同时化妆考虑,以大型电视节目的制作或实况演播为主,兼有举办音乐会、演出舞台剧、大型庆典会议及放映电影的功能。

以实用面积为1500m2的电视剧场为中心,辅以技术区、演员准备区、布景道具区、观众休息区、侧台及各类辅助用房,总面积达到4670m2,上下高度为40m。

剧场的观众区,为了满足观众参与的互动要求,采用高亮度设计的调光系统,照度取800L x;顶面采用3mm厚穿孔纯铝板,以满足剧场声学要求且装修上美观;在台口两侧装有两块5.5m2LED真彩高亮度大屏。

安装有座位850个,分池座、楼座上下两层,观众区面积为680m2,底层预留的布线可以满足观众参与的抢答系统、召开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系统和会议表决系统的需要。

剧场舞台的面积有820m2,舞台的台口宽22m、高10.5m。

舞台设计的功能有假台口,使台口随演出的需要而变化;升降乐池和可拼装音乐声罩满足多功能电视剧场音乐会演出的需要;有3块17m×3m的大升降台和一块17m×3m的道具升降台,3块2m×1.6m的小升降台,直径2.5m的小升降旋转台,直径8.6m的大拼装旋转台,以及3块17m×3m的车台等,可满足灵活多样的舞台效果需要。

剧场音响按立体声环绕功能设计,调音台为YAMAHA PM 3500-40C,功放为APOGEE品牌。

在演出区、观众区,灯光系统设计有近800个回路,总功耗近1500kVA。

四智能化管理
现代化的电视大楼,对于楼宇的管理有很高的要求。

为了节约能源,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大楼的安全和各种设备的安全运行,采用楼宇控制系统( BAS)、综合安保监控系统( SMS)、火灾报警系统( FAS)。

楼宇控制系统可实现对空调、通风、给排水、照明等的实时控制,以及对高低压配电设备、UPS设备、污水处理系统的远程监测。

综合安保监控系统由CCTV、报警、门禁和巡更等子系统组成,实现对大楼的安全保卫及自动化管理。

火灾报警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具有自己的网络和布线系统,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可以独立地操作、运行和管理。

演播中心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基于EBI的操作平台,运行于Windows NT网络环境,先将楼宇、综合安保系统集成在BMS系统平台上,并预留发展空间,待条件成熟,可实现大楼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总体集成( IBMS)。

五空调与弱电系统
演播中心大楼设有四个空调系统。

其中两个为中央空调系统,共有10个机组,总制冷量在1300冷吨;重点技术用房如新闻直播、播出、网络传输等24h工作区域采用独立的空调系统(大楼主空调系统同时做备份);位于一楼的磁带库专门设有一套独立的恒温、恒湿精密空调系统。

另外,在重要的办公区设有一套VRV空调系统,室外机组设置在主楼顶,便于开启,温度调整范围也较大。

对于散热量大的设备如播出传输机柜、网络传输机柜、大演播室的调光立柜,采用下送风、上排风的空调方式。

上述区域人员工作的环境采取上送下回的气流组织。

整个演播中心共配置了62台空气处理机组。

在新风空调机组中,采用中效过滤的方式,以减少室外空气尘埃的进入,满足电视设备对洁净环境的要求。

演播厅区与播控机房的空调系统分离,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大楼管理。

弱电系统,采用先进的综合布线系统( PDS),数字光纤到楼面,内部采用六类、超五类布线和接插设备,而且部分光纤到桌面,为楼内高速数据传输和语音传输提供硬件支持。

整个大楼设置了1749个信息点,其中1093个为数据点、646个为语音点。

采用双绞线和光纤相结合的计算机信息传输方式。

在电视专业用房建有内部通话系统。

对外通讯采用虚拟网电话和计费系统,可以实现点对点通信,与程控交换机通信系统相比,节省了在交换机设备方面的投资及日常维护管理费用。

为了便于楼内移动通信,还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协商,安装了两套微蜂窝系统。

六大楼的接地
大楼接地工艺设计为≤1Ω。

具体做法是,将264根桩基作电气相连,再和大楼基础板块焊为一体,出地面引出14个接地体,每个接地体用4根50×4扁铁,在高度1.2m处焊在一块3 00×200×10的钢板上。

实测大楼总接地电阻在0.19Ω。

工艺接地与其它所有接地线均出自大楼总的接地网。

14个接地体出地面后分别定义为强电、弱电、灯光、避雷、工艺、备用接地等,并且彼此绝缘。

为了保护大楼内电视制作播出、信号传输的质量,南、北两个工艺管井中的工艺接地主干分别采用截面积不小于400mm2的铜排。

在入地前,采取电位均衡措施。

南工艺管井中的工艺地线更是与众不同,除了与墙体绝缘外,还用150×5铜排从地下二层一直敷设到19楼,机房使用地线时再用Φ40镀锌钢管屏蔽,进入机房用分线盒。

所有机柜均与楼板隔离,仅与工艺地线相连。

为避免交叉接地,随电源线来的保护地线均空置。

七技术系统
南京台演播中心已经建成全数字播控中心和新闻中心,部分演播厅完成了数字化改造。

播出系统采用GVG公司的Concerto数字矩阵(主矩阵为128×128、备矩阵为64×32)和SeaChang e公司的BMC1236硬盘服务器,采用MPEG-2压缩方式,在12Mb/s码流下可存储逾160h 的节目。

新闻系统采用大洋新闻制播网和方正文稿网。

大楼内网络布线按六类和光纤100M b/s到桌面,实现了宽带网功能。

目前,南京台前后期制作设备数字化程度达到50%。

2002年3月,南京台实施演播中心搬迁工程。

为了使原无线、有线两台业务大楼的6个频道节目生产不停顿、播出不中断,技术部门制定了周密的搬迁方案。

播出分三次切割,制作则以演播厅、编辑线各系统按计划分步搬迁,全台各节目生产部门也都编排了搬迁计划。

为了确保系统一次割接成功,全台各部门的紧密配合至关重要,而且主要环节均制定了应急备份措施。

4月21日凌晨本台2个主频道第一步搬迁,5月25日凌晨最后2个频道割接完成,从而实现了有线、无线两台合并后6个频道的整合,并且用硬盘系统集中在一地播出。

南京台演播中心的建成,为全台节目生产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已经完成,下一步我们将逐步进行节目制作设备的数字化改造,包括前后期设备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全台数字化程度达到9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