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讨论型试题(含答案)[下学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讨论型问题探究
分类思想是解题的一种常用思想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灵活性,使学生学会完整地考虑问题、化整为零地解决问题,学生只有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才不会出现漏解的情况.
例1(2005年黑龙江) 王叔叔家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的菜地,腰长为40米,一条笔直的水渠从菜地穿过,这条水渠恰好垂直平分等腰三角形的一腰,水渠穿过菜地部分的长为15米(水渠的宽不计),请你计算这块等腰三角形菜地的面积.
分析:本题是无附图的几何试题,在此情况下一般要考虑多种情况的出现,需要对题目进行分情况讨论。
分类思想在中考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在解题中应仔细分析题意,挖掘题目的题设,结论中可能出现的不同的情况,然后采用分类的思想加以解决.
解:(1)当等腰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1),由勾股定理得AE =25(m )
由DE ∥FC 得,FC
ED AC AE =,得FC =24(m ) S △ABC =1
2 ×40×24=480(m 2)
(2)当等腰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2)同理可得,S △ABC =1
2×64×24=768(m 2)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内容。
练习一 1、(2005年资阳市)若⊙O 所在平面内一点P 到⊙O 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a ,最小距离为b(a>b),则此圆的半径为( )
A. 2a b +
B. 2a b -
C. 2a b +或2
a b - D. a+b 或a-b
2.(2005年杭州)在右图的几何体中, 上下底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各个侧面都是梯形, 那么图中和下底面平行的直线有( )
(A) 1条 (B) 2条 (C) 4条 (D) 8条
3(2005年潍坊市)已知圆A 和圆B 相切,两圆的圆心距为8cm ,圆A 的
半径为3cm ,则圆B 的半径是( ).
A .5cm
B .11cm
C .3cm
D .5cm 或11cm
图1
图2
A
4.(2005年北京) 在△ABC 中,∠B =25°,AD 是BC 边上的高,并且AD BD DC 2 ·,则∠BCA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
5、(2005年金华)直角坐标系xOy 中,O 是坐标原点,抛物线y =x 2-x -6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左侧),与y 轴交于点C.如果点M 在y 轴右侧的抛物线上, S △AMO =2
3S △COB ,那么点
M 的坐标是 .
例题2(2005年金华)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 =8,点E 是AB
边上的一点,AE =2 2. 过D ,E 两点作直线PQ ,与BC 边所在的直线MN 相交于点F. (1)求tan ∠ADE 的值; (2)点G 是线段AD 上的一个动
点,GH ⊥DE ,垂足为H. 设DG 为x ,四边形AEHG 的面积为y ,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如果AE =2EB ,点O 是直线MN 上的一个动点,以O 为圆心作圆,使⊙O 与直线 PQ 相切,同时又与矩形ABCD 的某一边相切. 问满足条件的⊙O 有几个?并求出其中一个圆的半径.
分析:分类讨论的思考方法广泛存在于初中数学的各知识点当中,数学中的许多问题由于题设交代笼统,要进行分类讨论;由于题情复杂,包含的内容太多,也要进行讨论。
解:(1)∵ 矩形ABCD 中,∠A =90°,AD =8,AE =22, ∴ tan ∠ADE =AE AD =228=24.
(2)∵ DE =AD 2+AE 2=82+(22)2=62, ∴ sin ∠ADE =AE ED =2262=13,cos ∠ADE =AD ED =862=22
3.
在Rt △DGH 中,∵ GD =x , ∴ DH =DG ·cos ∠ADE =22
3
x ,
∴ S △DGH =12DG ·DH ·sin ∠ADE =12·x ·223x ·13=29
x 2
.
∵ S △AED =12AD ·AE =1
2×8×22=82,
∴ y =S △AED -S △DGH =82-
29
x 2
, 即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 =-
29
x 2
+8 2. (3)满足条件的⊙O 有4个.
以⊙O 在AB 的左侧与AB 相切为例,求⊙O 半径如下: ∵ AD ∥FN ,
∴ △AED ∽△BEF. ∴ ∠PFN =∠ADE.
∴ sin ∠PFN =sin ∠ADE =1
3.
∵ AE =2BE ,
∴ △AED 与△BEF 的相似比为2∶1, ∴ AD FB =1
2
,FB =4. 过点O 作OI ⊥FP ,垂足为I ,设⊙O 的半径为r ,那么FO =4-r. ∵ sin ∠PFN =OI FO =r 4-r =1
3
,
∴ r =1.
(满足条件的⊙O 还有:⊙O 在AB 的右侧与AB 相切,这时r =2;⊙O 在CD 的左侧与CD 相切,这时r =3;⊙O 在CD 的右侧与CD 相切,这时r =6)
说明: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以及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是一道涉及面较广,体现分类思想较明显的综合性题目。
练习二 1、(2005年河南)如图1,ABC Rt ∆中,︒=∠90C ,12=AC ,5=BC ,点M 在边AB 上,且6=AM .
(1)动点D 在边AC 上运动,且与点A ,C 均不重合,设x CD =
①设ABC ∆与ADM ∆的面积之比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②当x 取何值时, ADM ∆是等腰三角形?写出你的理由。
(2)如图2,以图1中的为一组邻边的矩形中,动点在矩形边上运动一周,能使是以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共有多少个(直接写结果,不要求说明理由)?
2.(2005年河南课改)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AB =2,DC =22,点P 在边BC 上运动(与B 、C 不重合),设PC =x ,四边形ABPD 的面积为y 。
⑴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⑵若以D 为圆心、1
2
为半径作⊙D ,以P 为圆心、以PC 的长为半径作⊙P ,当x 为何值
时,⊙D 与⊙P 相切?并求出这两圆相切时四边形ABPD 的面积。
A B C D P
3、(2005年常州)已知⊙O的半径为1,以O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有一
,0),顶点A在x轴上方,顶点D在⊙O 个正方形ABCD,顶点B的坐标为(13
上运动.
(1)当点D运动到与点A、O在一条直线上时,CD与⊙O相切吗?如果相切,请说明理由,并求出OD所在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如果不相切,也请说明理由;
(2)设点D的横坐标为x,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S,求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2005年安徽)在一次课题学习中活动中,老师提出了如下一个问题:
点P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过点P画直线l分别交正方形的两边于点M、N,使点P 是线段MN的三等分点,这样的直线能够画几条?
经过思考,甲同学给出如下画法:
如图1,过点P画PE⊥AB于E,在EB上取点M,使EM=2EA,画直线MP交AD于N,则直线MN就是符合条件的直线l.
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甲同学的画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在图1中,能否画出符合题目条件的直线?如果能,请直接在图1中画出.
(3)如图2,A1、C1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CD上的三等分点,且A1C1∥AD.当点P在线段A1C1上时,能否画出符合题目条件的直线?如果能,可以画出几条?
(4)如图3,正方形ABCD边界上的A1、A2、B1、B2、C1、C2、D1、D2都是所在边的三等分点.当点P在正方形ABCD内的不同位置时,试讨论,符合题目条件的直线l的条数的情况.
5、(2005年上海)在△ABC 中,∠ABC =90°,AB =4,BC =3,O 是边AC 上的一个动点,以点O 为圆心作半圆,与边AB 相切于点D ,交线段OC 于点E ,作EP ⊥ED ,交射线AB 于点P ,交射线CB 于点F 。
(1)如图8,求证:△ADE ∽△AEP ;
(2)设OA =x ,A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当BF =1时,求线段AP 的长.
图9(备用图)
图8
C
能力训练
1、(2005年河北课改)图15―1至15―7中的网格图均是20×20的等距网格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
侦察兵王凯在P点观察区域MNCD内的活动情况。
当5个单位长的列车(图中的)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在铁路线MN上通过时,列车将阻挡王凯的部分视线,在区域MNCD内形成盲区(不考虑列车的宽度和车厢间的缝隙)。
设列车车头运行到M点的时刻为0,列车从M点向N点方向运行的时间为t(秒)。
⑴在区域MNCD内,请你针对图15―1,图15―2,图15―3,图15―4中列车位于不同位置的情形分别画出相应的盲区,并在盲区内涂上阴影。
⑵只考虑在区域ABCD内形成的盲区。
设在这个区域内的盲区面积是y(平方单位)。
①如图15―5,当5≤t≤10时,请你求出用t表示y的函数关系式;
②如图15―6,当10≤t≤15时,请你求出用t表示y的函数关系式;
③如图15―7,当15≤t≤20时,请你求出用t表示y的函数关系式;
④根据①~③中得到的结论,请你简单概括y随t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⑶根据上述研究过程,请你按不同的时段,就列车行驶过程中在区域MNCD内所形成盲区的面积大小的变化情况提出一个综合的猜想(问题⑶是额外加分,加分幅度为1~4分)。
2、(2005年锦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直角梯形OABC,∠AOC=90°,AB∥OC,OC在x轴上,过A、B、C三点的抛物线表达式为.
(1)求A、B、C三点的坐标;
(2)如果在梯形OABC内有一矩形MNPO,使M在y轴上,N在BC边上,P在OC边上,当MN为多少时,矩形MNPO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3)若用一条直线将梯形OABC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试说明你的分法.
注:基总结出一般规律得满分,若用特例说明,有四种正确得满分.
3.(2005年徐州)有一根直尺的短边长2㎝,长边长10㎝,还有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纸板,它的斜边长12cm..如图12,将直尺的短边DE 放置与直角三角形纸板的斜边AB 重合,且点D 与点A 重合.将直尺沿AB 方向平移(如图13),设平移的长度为xcm(0
≤x ≤10),直尺和三角形纸板的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2
.
(1)当x=0时(如图12),S=_____________;当x = 10时,S =______________. (2) 当0<x ≤4时(如图13),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3)当4<x <10时,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同学可在图14、图15中画草图).
(图
12)
(D) A
C
(图14)
A
B
C
(图15)
B
4、(2005年四川)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不同的两点A(x1,0)和B(x2,0),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
如果x1、x2是方程x2―x―6=0的两个根(x1<x2),且△ABC。
的面积为15
2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直线AC和BC的方程;
(3)如果P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C重合),过点P作直线y=m(m为常数),与直线BC交于点Q,则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R,使得△PQR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R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2005年潍坊)抛物线2y ax bx c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C ,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1x =,(3,0)B ,(0,3)C -. (1)求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解析式;
(2) 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点P 到B 、C 两点距离之差最大?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平行于x 轴的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M N 、两点,若以MN 为直径的圆恰好与x 轴相切,求此圆的半径.
6、(2005年太原)
如图,直线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B,⊙C是△ABO的外接圆(O为坐
标原点),∠BAO的平分线交⊙C于点D,连接BD、OD。
(1)求证:BD=AO;
(2)在坐标轴上求点E,使得△ODE与△OAB相似;
(3)设点A′在OAB上由O向B移动,但不与点O、B重合,记△OA′B的内心为I,点I 随点A′的移动所经过的路程为l,求l的取值范围。
7、(2005年大连)如图,P 是y 轴上一动点,是否存在平行于y 轴的直线x =t ,使它与直线y =x 和直线1
22
y x =-
+分别交于点D 、E (E 在D 的上方),且△P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求t 的值及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原因。
-
x +2
12 x
8、(2005年江苏)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⑴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抛物线顶点M的坐标;
⑵若点N为线段BM上的一点,过点N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Q。
当点N在线段BM
上运动时(点N不与点B,点M重合),设NQ的长为t,四边形NQAC的面积为S,求S与
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⑶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PAC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
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⑷将△OAC补成矩形,使上△OAC的两个顶点成为矩形一边的两个顶点,第三个顶点
落在矩形这一边的对边上,试直接写出矩形的未知的顶点坐标(不需要计算过程)。
30
答案:
练习一
1、C;
2、C;
3、D; 1
4、65度或115度;
5、(1,-6),(4,6)
练习二
1、
2、⑴过点D 作DE ⊥BC 于E ,
∵∠ABC =900
,∴DE =AB =2,
又∵DC =22,∴EC =DC 2-DE 2 =2 ∴BC =BE +EC =AD +EC =2+1=3
∴S 四边形ABPD =(AD +BP)·AB 2=(1+3-x)×2
2
=4-x ,
即 y =-x +4 (0<x <3)
⑵当P 与E 重合时,⊙P 与⊙D 相交,不合题意; 当点P 与点E 不重合时,在Rt △DEP 中, DP 2=DE 2+EP 2=22+|2-x|2=x 2-4x +8
∵⊙P 的半径为x ,⊙D 的半径为1
2
, ∴①当⊙P 与⊙D 外切时,
(x +12 )2=x 2-4x +8,解得 x =3120
此时四边形ABPD 的面积y =4-3120 =49
20
②当⊙P 与⊙D 内切时,
(x +12 )2=x 2-4x +8,解得 x =3112
此时四边形ABPD 的面积y =4-3112=17
12
∴⊙P 与⊙D 相切时,四边形ABPD 的面积为4920 或17
12
3、(1)CD 与⊙O 相切。
因为A 、D 、O 在一直线上,∠ADC=90°,
所以∠COD=90°,所以CD 是⊙O 的切线 CD 与⊙O 相切时,有两种情况:
①切点在第二象限时(如图①),
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a , 则a 2+(a +1)2=13,
解得a=2,或a=-3(舍去)
过点D 作DE ⊥OB 于E ,则Rt △ODE ≌Rt △OBA ,
所以OA
OE
BA DE OB OD ==, 所以DE=
13132,OE=13
13
3, 所以点D 1的坐标是(-
13133,13
13
2)
所以OD 所在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x 3
2
-
②切点在第四象限时(如图②),
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b ,则b 2+(b -1)2=13, 解得b=-2(舍去),或
过点D 作DF ⊥OB 于F ,则Rt △ODF ∽Rt △OBA , 所以
BA
DF
OA OF OB OD ==, 所以
OF=13132,DF=13
13
3,
所以点D 2的坐标是(13132,-13
13
3)
所以OD 所在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x 2
3
- (2)如图③,
过点D 作DG ⊥OB 于G , 连接BD 、OD , 则BD 2=BG 2+DG 2
=(BO -OG )2+OD 2-OG 2 =()
x x x 1321411322
+=-+--所以S=AB 2
=
x BD 1372
12+=因为-1≤x ≤1,所以S 的最大值为137+, S 的最小值为137-
4、(1)的画法正确.因为PE ∥AD,所以△MPE ~△MNA, 所以
MA
ME
MN MP =,而EM=2EA, 所以MP:MN=2:3,因此点P 是线段MN 的一个三等分点. (2)能画出一个符合题目条件的直线,在EB 上取M 1,使EM 1=
2
1
AE,直线M 1P 就是满足条件的直线,图略;
(3)若点P 在线段A 1C 1上,能够画出符合题目条件的直线无数条,图略;
(4)若点P 在A 1C 1,A 2C 2,B 1D 1,B 2D 2上时,可以画出无数条符合条件的直线l;
当点P 在正方形A 0B 0C 0D 0内部时,不存在这样的直线l,使得点P 是线段MN 的三等分点;当点P 在矩形ABB 1D 1,CDD 2B 2,A 0D 0D 2D 1,B 0B 1B 2C 0内部时,过点P 可画出两条符合条件的直线l,使得点P 是线段MN 的三等分点. 5、
22334
,555846416584525555
(0)
OD CB OA AC OD OD x OE AD x x ADE AEP x
AP AE y xy x y x
AE AD x x x =
=⇒===∆∆∴=⇒=⇒=⇒=>()同理可得:
(3)5
(4
6
,905
12661255
E C x AP AB DO BE H
DHE DJE
HD x PBE PDH PFB PHD PB PB AP x x >>∆≅∆∴=∠=∠=︒
∴∆∆∴=⇒=⇒=由题意可知存在三种情况
但当在点左侧时BF显然大于4所以不合舍去
当时如图)
延长,交于易证
5
4
,1261255
422
x P B DO PE H DHE EJD PBF PDH BP BP x x AP <∆≅∆∆∆∴=⇒=∴=-=当时点在点的右侧
延长交于点同理可得
能力训练 1、解:⑴略
⑵①如图6,当5≤t ≤10时,盲区是梯形AA 1D 1D ∵O 是PQ 中点,且OA ∥QD , ∴A 1,A 分别是PD 1和PD 中点 ∴A 1A 是△PD1D 的中位线。
又∵A 1A 5-=t ,∴D 1D )5(2-=t 而梯形AA 1D 1D 的高OQ=10, ∴751510)]5(2)5[(2
1
-=⨯-+-=
t t t y ∴7515-=t y
②如图7,当10≤t≤15时,盲区是梯形A 2B 22C 22D 22, 易知A 2B 2是△PC 2D 2的中位线,且A 2B 2=5, ∴C 2D 2=10
又∵梯形A 2B 2C 2D 2的高OQ=10, ∴7510)105(2
1
=⨯+=
y ∴75=y ③如图8,当15≤t ≤20时,盲区是梯形B 3BCC 3 易知BB 3是△PCC 3的中位线 且BB 3t t -=--=20)15(5 又∵梯形B 3BCC 3的高OQ=10, ∴t t t y 1530010)]20(2)20[(2
1
-=⨯-+-=
∴t y 15300-=
④当5≤t ≤10时,由一次函数7515-=t y 的性质可知,盲区的面积由0逐渐增大到75; 当10≤t ≤15时,盲区的面积y 为定值75;
当15≤t ≤20时,由一次函数t y 15300-=的性质可知,盲区的面积由75逐渐减小到0
⑶通过上述研究可知,列车从M 点向N 点方向运行的过程中,在区域MNCD 内盲区面积大小的变化是:
①在0≤t ≤10时段内,盲区面积从0逐渐增大到75; ②在10≤t ≤15时段内,盲区的面积为定值75; ③在15≤t ≤20时段内,盲区面积从75逐渐减小到0
2、(1)由图形得,点A 横坐标为0,将x=0代入,
得y=10,∴A(0,10)
∵AB∥OC,∴B 点纵坐标为10,将y=10代入得,
,∴x 1=0, x 2=8.
∵B 点在第一象限,∴B 点坐标为(8,10) ∵C 点在x 轴上,∴C 点纵坐标为0,将y=0代入得,
解得∴x 1=-10,x 2=18.
∵C 在原点的右侧,∴C 点坐标为(18,0).
(2)法一:过B 作BQ⊥OC,交MN 于H ,交OC 于Q ,
则Rt△BNH∽Rt△BCQ, ∴
.
设MN=x ,NP=y ,则有
.∴y=18-x.
∴S 矩形MNOP =xy=x(18-x)=-x 2+18x=-(x-9)2+81. ∴当x=9时,有最大值81.
即MN=9时,矩形MNPO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81.
法二:过B作BQ⊥x轴于Q,则Rt△CPN∽Rt△CQB,∴.
设MN=x,NP=y,则有.∴y=18-x.
∴S矩形MNOP=xy=x(18-x)=-x2+18x=-(x-9)2+81.
∴当x=9时,有最大值81.
即MN=9时,矩形MNPO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81.
法三:利用Rt△BHN∽Rt△NPC也能解答,评分标准同上.
法四:过B点作BQ⊥x轴于Q,则Rt△BQC∽Rt△NPC,
QC=OC-OQ=18-8=10,又QB=OA=10,
∴△BQ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NP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MN=x时矩形MNPO的面积最大.
∴PN=PC=OC-OP=18-x.
∴S矩形MNOP=MN·PN=x(18-x)=-x2+18x=-(x-9)2+81.
∴当x=9时,有最大值81.
即MN=9时,矩形MNPO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81.
(3)评价要求:此处体现分类思想,但分类方法不惟一,给出的答案仅供参考.
①对于任意一条直线,将直线从直角梯形的一侧向另一侧平移的过程中,总有一个位置使得直线将该梯形面积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
②过上、下底作一条直线交AB于E,交OC于F,且满足于梯形AEFO或梯形BEFC的上底与下底的和为13即可.
③构造一个三角形,使其面积等于整个梯形面积的一
半,因此有:
,;,;
,;,;
……
不要求写出P点的坐标.
④平行于两底的直线,一定会有其中的一条将原梯形分成
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2.(1)由图形得,点A横坐标为0,将x=0代入,
得y=10,∴A(0,10)
∵AB∥OC,∴B点纵坐标为10,将y=10代入得,
,∴x1=0, x2=8.
∵B点在第一象限,∴B点坐标为(8,10)
∵C点在x轴上,∴C点纵坐标为0,将y=0代入得,
解得∴x1=-10,x2=18.
∵C在原点的右侧,∴C点坐标为(18,0).
(2)法一:过B作BQ⊥OC,交MN于H,交OC于Q,则Rt△BNH∽Rt△BCQ,
∴.
设MN=x,NP=y,则有.∴y=18-x.
∴S矩形MNOP=xy=x(18-x)=-x2+18x=-(x-9)2+81.
∴当x=9时,有最大值81.
即MN=9时,矩形MNPO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81.
法二:过B作BQ⊥x轴于Q,则Rt△CPN∽Rt△CQB,∴.
设MN=x,NP=y,则有.∴y=18-x.
∴S矩形MNOP=xy=x(18-x)=-x2+18x=-(x-9)2+81.
∴当x=9时,有最大值81.
即MN=9时,矩形MNPO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81.
法三:利用Rt△BHN∽Rt△NPC也能解答,评分标准同上.
法四:过B点作BQ⊥x轴于Q,则Rt△BQC∽Rt△NPC,
QC=OC-OQ=18-8=10,又QB=OA=10,
∴△BQ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NP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MN=x时矩形MNPO的面积最大.
∴PN=PC=OC-OP=18-x.
∴S矩形MNOP=MN·PN=x(18-x)=-x2+18x=-(x-9)2+81.
∴当x=9时,有最大值81.
即MN=9时,矩形MNPO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81.
(3)评价要求:此处体现分类思想,但分类方法不惟一,给出的答案仅供参考.
①对于任意一条直线,将直线从直角梯形的一侧向另一侧平移的过程中,总有一个位置使得直线将该梯形面积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
②过上、下底作一条直线交AB于E,交OC于F,且
满足于梯形AEFO或梯形BEFC的上底与下底的和为13即
可.
③构造一个三角形,使其面积等于整个梯形面积的一半,
因此有:
,;,;
,;,;
……
不要求写出P点的坐标.
④平行于两底的直线,一定会有其中的一条将原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3、
4、
5、解:(1)将(0,3)C -代入c bx ax y ++=2,
得 3-=c .
将3-=c ,(3,0)B 代入c bx ax y ++=2, 得 039=++c b a . (1)
∵1x =是对称轴, ∴12=-
a
b
. (2) 将(2)代入(1)得 1=a , 2-=b .
所以,二次函数得解析式是322
--=x x y .
(2)AC 与对称轴的交点P 即为到B C 、的距离之差最大的点. ∵C 点的坐标为(0,3)-,A 点的坐标为(1,0)-, ∴ 直线AC 的解析式是33--=x y ,
又对称轴为1x =,
∴ 点P 的坐标(1,6)-.
(3)设1(,)M x y 、2(,)N x y ,所求圆的半径为r , 则 r x x 212=-, (1)
∵ 对称轴为1x =,
∴ 212=+x x . …………….(2) 由(1)、(2)得:12+=r x .……….(3) 将(1,)N r y +代入解析式322--=x x y , 得 3)1(2)1(2-+-+=r r y ,………….(4) 整理得: 42-=r y . 由于 r=±y ,
当0>y 时,042
=--r r ,
解得,21711+=
r , 2
17
12-=r (舍去), 当0<y 时,042
=-+r r ,
解得,2
17
11+-=
r , 21712--=r (舍去).
所以圆的半径是2171+或2
17
1+-.
6、
7、解:存在。
方法一:当x =t 时,y =x =t 、当x =t 时,11
2222
y x t =-+=-+。
∴E 点的坐标为(t ,1
22
t -
+),D 点坐标为(t ,t )。
∵E 在D 的上方,∴132222DE t t t =-+-=-+,且t <4
3。
∵△P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E =DE 或PD=DE 或PE=PD 。
若t >0,PE=DE 时,3
22
t t -+=。
∴418,2525t t =
-+=。
∴P 点坐标为(0,85
)。
若t >0,PD=DE 时,3
22
t t -+=,
∴45t =。
∴P 点坐标为(0,45
)。
若t >0,PE=PD 时,即DE 为斜边,∴3
222
t t -+=。
∴47t =,∴DE 的中点的坐标为(t ,1
14
t +),
∴P 点坐标为(0,87)。
若t <0,PE=PD 时,由已知得DE=-t ,3
22
t t -+=-,
t =4>0(不符合题意,舍去),此时直线x =t 不存在。
若t <0,PE=PD 时,即DE
为斜边时,由已知得DE=-2t ,
3222t t -+=-,∴1
4,104
t t =-+=。
∴P 点坐标为(0,0) 综上所述:当t =45时,△P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P 点坐标为(0,8
5
)或
(0,45);当47t =时,△P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P 点坐标为(0,87
);当t =-4
时,△P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P 点坐标为(0,0)。
方法二:设直线1
22
y x =-
+交y 轴于点A ,交直线y =x 于点B ,过B 做BM 垂直于y 轴,垂足为M ,交DE 于点N 。
∵x =t 平行于y 轴,∴MN =t 。
∵1
22y x y x =⎧⎪⎨=-+⎪⎩ 解得43
43x y ⎧=⎪⎪⎨⎪=⎪⎩
∴B 点坐标为(43,43),∴BM =43 当x =0时,1
222
y x =-
+=,∴A 点坐标为(0,2),∴OA=2。
∵△P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E =DE 或PD=DE 或PE=PD 。
如图4,若t >0,PE=DE 和PD=DE 时,∴PE =t ,PD =t ,∵DE ∥OA , ∴△BDE ∽△BOA ,∴
DE BN
OA BM
= ∴4
3
42
3t
t -= ∴t =45。
当t =45时,1842,255
y x y x =-+===。
∴P 点坐标为(0,85)或(0,4
5
)。
…6分
若t >0,PD=PE 时,即DE 为斜边,∴DE=2MN=2t 。
∵DE ∥OA ,∴△BDE ∽△BOA ∴
DE BN
OA BM
= ∴4
34
232MN
MN -=,∴MN =t =4
7, DE 的中点的纵坐标为
18
147t +=。
∴P 点的坐标为(0,8
7
)
如图5,若t <0,PE=DE 或PD=DE 时, ∵DE ∥OA , ∴△BDE ∽△BOA ∴
DE BN
OA BM
=
DE =-4(不符合题意,舍去),此时直线x =t 不存在。
若t <0,PE=PD 时,即DE 为斜边,∴DE=2MN=-2t 。
- x +2
12图5
x
- x +2
12x
∵DE ∥OA ,∴△BDE ∽△BOA ∴
DE BN
OA BM
= ∴4
3
4
232MN
MN +=,∴MN =4,∴t =-4,1
104t +=。
∴P 点坐标为(0,0)
综上所述:当t =
45时,△P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P 点坐标为(0,8
5
)或 (0,45);当47t =时,△P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P 点坐标为(0,87
);当t =-4
时,△P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时P 点坐标为(0,0)。
8、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12,
y a x x =+-()212.1a a -=⨯⨯-∴=,
22,y x x ∴=--
其顶点M 的坐标是19,2
4⎛⎫-
⎪⎝⎭
;
(2)设线段BM 所在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 kx b =+点N 的坐标为N (),,t h
则
9102,42k b k b =+-
=+解它们组成的方程组得3
, 3.2
k b ==- 所以线段BM 所在的直线的解析式为33
3.3,22
y x h t =-∴=-
其中
1112
2.12232223t s t t ⎛⎫
<<∴=⨯⨯++- ⎪⎝⎭
231 1.42t t =-+∴s 与t 间的函数关系为231142s t t =
-+,自变量的取值围1
2;2
t << A
B C D F G M 图6
N 1 2 3
4 6 5
(3)存在符合条件的点P,且坐标是
125735,,,2424p p ⎛⎫⎛⎫- ⎪ ⎪⎝⎭⎝⎭
. 设点P 的坐标为P (),m n ,则()2
222
2.1,n m m PA m n =--=++
PC 2
=()2
222, 5.m n AC ++=分以下几种情况讨论:
(ⅰ)若90,ABC ∠=则PC 2
=PA 2
+AC 2。
可得22,n m m =--
()()22
22215m n m n ++=+++,解之得125,12m m =
=-(舍去)。
所以点157,24p ⎛⎫ ⎪⎝⎭。
(ⅱ)若222290,,2PAC PA PC AC n m m ∠==+∴=--则
()
()2
2
2212 5.m n m n ++=+++解得:343,02m m ==(舍去)。
所以点235,24p ⎛⎫- ⎪⎝
⎭。
(ⅲ)由图象观察得,当点P 在对称轴右侧时,PA>AC ,所以边AC 的对角APC ∠不可能
直角
(4)以点O ,点A (或点O ,点C )为矩形的个顶点,第三个点落在矩形这一边OA (或OC )的对边上,如图2,此时未知顶点坐标D (-1,
-2),以点A ,点C 为矩形的两个顶点,第三个顶点落在矩形这一边AC 的对边上,如图3,此时未知顶点坐标是E 1248,,,555
5F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