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八写作第四讲善分论点讲义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善分论点

——分而不离,分而有序

[讲前引语] 考场上绝大多数考生会选择写议论文,而不是记叙文。可是,面对议论文,考生又多不会“分解”与“剖析”,尤其不会设置分论点和安排分论点,以致文章除了中心论点还是中心论点。如果能巧妙地设置一些分论点,并很好地安排它们,那么,不仅可以使论证结构更清晰,还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述中心论点,使说理更丰实、更深入。本讲就试图教你一些分论点的设置方法及安排技巧。

(2017·浙江)题目见第一讲“精审真题”部分。

满分佳作

品读人生之“书”

浙江一考生

人要读三本书:“有字之书”“心灵之书”“无字之书”。三个形象的比喻,说出了人的一生所必备的财富:知识之滋养、生活之洗礼及心灵之修炼。

引述材料。

亮明自己的观点。

毋庸置疑,“有字之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问,一个人如果没有品读过文字的智慧,感受过知识的滋养,又怎能拥有“充盈之思想”呢?诚然,在如今的社会上弥漫着一股浮躁的气息,他们将读书等同于考试,将读书仅视为一种工具。但读书决不应局限于此,它不应是与名利挂钩的,而应是思想上的自我提升,人格上的不懈追求,更应是精神上的诗意栖息。

品读“有字之书”,感受知识的滋养。

分论点一。且置于前面分析论证后,有水到渠成之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人的一生还需细细品读一本“无字之书”。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无字之书”指的就是生活中的点滴历练。

史铁生曾说:“真正的皈依不是某个地点,而是在路上。”无独有偶,泰戈尔也曾言道:“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留下什么,只要经历过,就是最大的美好。”身处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两位大师,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人生经历的重要意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人生中有太多的事物等着我们去学习与品味。芭蕉的大叶子往往成为人们避雨的工具,蚂蚁的游乐园也在无形地告诉我们:一味地扩大自己往往会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都在无形中教会我们人生的哲理。

品读“无字之书”,体会生活的智慧。

分论点二。单独成段,与分论点一句式一致。

一切的一切都应建立在一颗美好的心灵之上,人生需品“心灵之书”。古往今来,流芳百世者有之,遗臭万年者亦有之。决定两者类别的,不是一个人的才华,而是一个人的心灵。因此,秦桧身为状元,依然难逃千夫所指的命运;蔡京书法绝伦,依旧逃脱不了历史的裁决。这一切的一切,均源于内心。如果没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又有何资格来奢求他人发自内心的赞美呢?毫不夸张地说,心灵是人一生成就的基石。

品读“心灵之书”,提升心灵的境界。

分论点三。

正如《尚书》中所说的那样,“非知之艰,惟行之艰”。纵使我们知晓那三本书的重要性,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领略其中的真谛。唯有时间流逝下孜孜不倦的行动才能让我们读懂人生之“书”。

简要指出只有行动,才能读懂。

这段论证深入说理,避免了分论点并列带来的平面化之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唯愿自己品读人生之“书”,做最好的自己。

小结:本文分论点设置采用并列式,是从作用意义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的。

亮点点评该文有三大亮点:(1)诠释出新,观点鲜明。考生从所给材料出发,将“有

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本书诠释为人一生所必备的财富:知识之滋养、生活之洗礼及心灵之修炼。这个诠释有新的理解,不同于一般人的看法,并且一以贯之在文中加以落实,使文章主题非常鲜明突出。(2)引用论证,说理透彻。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考生旁征博引,有陆游的名句、史铁生的名句、泰戈尔的名句、《尚书》中的名句、屈原的名句等等,并将这些名句与分论点相结合进行阐述分析,使得说理透彻,思维严密,增强了说服力。

(3)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设置三个分论点进行充分论证——品读“有字之书”,感受知识的滋养;品读“无字之书”,体会生活的智慧;品读“心灵之书”,提升心灵的境界。三者既各自独立,又互为一体,从知识到生活再到心灵,渐次开掘,体现出考生清晰的写作思路,也使文章层次井然,结构严谨。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些灵魂的骨架。论证某一观点、某一事理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应如何设置分论点呢?请看下面三点:

一、设置分论点的方法

(一)并列式设置

1.概念分类法——是什么

一般而言,一个论点往往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而且这个核心概念在不同背景下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如能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进而对这个核心概念在特定背景下的丰富内涵进行挖掘,并用“A是什么”或“什么是A”的句式进行分类列举,那就可以生发出许多比较具体和贴切的分论点来。

先看一个浅显的例子。《谈骨气》的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骨气”为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骨气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分论点②:骨气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分论点③:骨气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再看2014年江苏卷优秀作文《青春永不朽》的中心论点:青春永不朽。(“青春”为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叛逆而求索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②: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③:审美有创新的青春不朽。

边练边悟1请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

《争》的中心论点:生活中,我们应甘于用“争”来张扬生命。(“争”为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争是对不公命运的不屈抗争。

分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论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分论点②:争是对美好真理的无悔坚持。

分论点③:争是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

因果分析法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设置分论点的具体方法。作为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这里的“因”是分论点,“果”是中心论点,是在中心论点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凡条件,就必有主客观之分;凡原因,就必有内外主次之别;凡影响,更必有大小正反之异。如果能根据这样的思路去辨析、思考,那么,即便是再简单的“为什么”,我们也能寻出丰富多彩的答案来。

例如2018年全国卷Ⅰ作文题,如果想突出时代的挑战和我们的担当,可以进行以下设置:

标题:携奋斗之桨,渡历史之河

中心论点:祖国复兴需要几代人接受使命,传承精神,勇于挑战才能完成。

分论点①:筑基固本,先辈之例。

分论点②:继往开来,吾辈之任。

分论点③:勇往直前,汝辈之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