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2卷第19期 -143-
[5]谷云鹏,翟凤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辨识中的兼夹体质问题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5):1-4.
[6]翟发科,高华.中医体质辨识在慢性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3):62-65.
[7]谢秀梅.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标准化饮食护理干预[J].广东医学, 2017,38(s2):196-197.
[8]杨玲玲,薛杨,王燕萍,等.中医体质辨识在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0):349-352.
[9]梅超红,王德惠.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7,37(5):440-442.
[10]翁哲芳,胡小英,蒋良华,等.基于中医体质辨识下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社区糖尿病疗效分析[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8,40(10):913-917. [11]石义容,温敏,胡慧,等.中医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1):1299-1303.
[12]李静.50例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8):202-202.
编辑:弓良彦编号:EC-6190808016(修回:2020-07-05)
近5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综述
A review on treating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TCM in the past 5 years
王建平
(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209)
中图分类号:R27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20)19--03证型:ADI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治疗方法一般分为西医手术疗法和中医传统治疗方法。

近年来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因为机理的深入研究以及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进一步得到了国际的肯定,西医手术治疗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有较突出的进步,现将最近5年来发表的临床研究进行对比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上更好的应用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和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综述
【Abstract】The treatment method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r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Western medicine surgery and TCM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TCM and the combination with modern technology. It has gained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Western medicine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have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comparative review is as follow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bette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CM treatment methods and further improvement.
【Keywords】Lumbar disc herniation; TCM treatment; Reviews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0.19.05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并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1]。

本病因腰部急、慢性损伤,风寒湿邪侵袭等因素有关,而其中医学根本原因在于肝肾亏虚。

本病病机在于肝肾不足,筋骨不健,复受劳损扭挫,或感风寒湿热之邪,经络闭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素问·刺腰痛篇》:“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的记载,一般分为血瘀型、寒湿型、湿热型和肝肾亏虚型。

由于其疼痛和行动不便,对患者生活、工作和劳动均可造成很大影响。

本病好发于30~50岁,发生部位以第4~5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2]。

西医的治疗方式多采用服用药物、注射及手术治疗,近年来西医在微创手术领域进步明显,经皮椎间孔镜技术逐渐取代显微内窥镜技术成为主流的微创脊柱内窥镜技术[3-4],治疗成功率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但也存在症状残留、突出物残留、再复发等问题。

所以,非手术疗法,例如:针灸,推拿,内服加外用中药等中医传统治疗方式,一直被视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文章汗牛充栋,我将最近5年来发表的中医治疗的临床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特此总结报道如下。

1治疗方法
1.1中药内服、外敷治疗
本病的治疗,中药内服通过辨证论治,多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补肾强筋为主的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可改善脊神经根的局部微循环以及营养状况,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早日恢复[6],所以中药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疗效较佳的保守治疗方法。

雪银[6]采用中药独活寄生汤与双氯芬酸钠缓释肠溶片治疗进行对比,结果:独活寄生汤加减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疗效确切可靠。

张云等[7]通过中药身痛逐瘀汤观察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情况。

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中药除了内服,外敷也是一种常用治疗方式,随着熏蒸治疗仪器及技术的不断更新,中药外敷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报道也逐渐增多,显示出了一定优势。

郭龙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20 V ol.(12) No.19 -144-
恩等[8]运用本院的中药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血瘀:腰痛热敷散I号;湿热阻络:腰痛热敷散II号,反复熨烫腰骶疼痛处。

结果:中药热敷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而中药内服加外敷的结合治疗,在疗效上优于单纯的中药内服,如:宁燕[9]研究中治疗组是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外敷治疗。

结论:本试验中所用药物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所以,在临床内服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多考虑结合外敷、熏蒸、泡脚等中药外用的治疗手段。

1.2艾灸治疗
艾灸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具有温经通络、补虚泻实、散寒除湿、行气止痛之功效。

《本草从新》中指出,艾叶具有“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的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艾灸疗法进行治疗,体现出操作过程简单、痛苦轻微、无不良反应、护理方便、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火力大小可以自行调控等优势[10],多适用于血瘀型、寒湿型及肝肾亏虚型。

张毅明等[11]将112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艾灸治疗,表明经治疗后疼痛症状有显著缓解,且病程短的好于病程长的。

艾灸发展至今,已经有多方变化,改良和进步。

一则是温灸器的改良,方伟等[12]采用自制的大面积艾绒温灸器发现其疗效优于一般盒灸治疗。

王同付等[13]采用的是百笑灸结合电针治疗,百笑灸的应用既解决了灸法中的温度调节问题,也能有效的防止烫伤,患者自行在家操作也能有效的进行。

二则为灸法的改良,毛跃霞等[14]在常规推拿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雷火灸治疗,证明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这些方法的改良运用提高了艾灸的治疗有效率,但在治疗中也因注意辨证分型,考虑适用范围。

1.3针刺治疗
中医针刺存在悠久的历史,现代医学证实,通过针刺穴位,能刺激神经中枢止痛介质产生,从而缓解机体疼痛。

同时,针刺可以即刻提高长期病变部位的血流量,促进血运,缓解肌肉痉挛,从而减轻神经根周围组织的疼痛,改善炎症,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15]。

焦利峰等[16]运用常规治疗方法合并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张胜利[17]证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中医针刺治疗后能抑制炎症因子、血栓素B2分泌,缓解疼痛,有效改善腰椎功能,效果显著。

聂强林[18]指出踝三针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临床疗效。

一般针法、电针、针刺加灸法等均属于“针灸”范畴,现在也衍生出很多新型的针刺治疗手法,如火针、搓飞针[19]、浮针[20]、腹针[21]、内热针、刃针[22]等,能加强催气、行气、增强针感的作用,文献中给出的结论都是治疗效果比一般针刺较好。

陈振等[23]常规针刺与火针治疗对比,指出火针治疗足太阳经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治疗效果。

庄金刚等[24]将电针治疗与内热针治疗对比,指出内热针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腰部温度,改善患者腰部软组织供血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针刺治疗手法的改进有其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效果,但是手法的实施的力度、频率、时间等明确的规定在各个文章中没有具体的体现,所以其得出的治疗效果的真实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1.4推拿及正骨手法治疗
合理运用中医理论,推拿治疗有促进经络流通气血,并调节患者的机体功能,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用已经很广泛。

杨光金[25]和王岩[26]将针灸组和针灸推拿组对比,指出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症,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黎展文等[27]将脊柱平衡手法推拿治疗与腰椎斜扳法对比,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脊柱平衡手法推拿治疗,临床疗效确切,且可减轻患者的腰腿疼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近五年来单纯的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章很少,都为综合治疗,这样会降低推拿治疗的可信度。

在推拿的基础上运用解剖学基础及力学原理,针对脊柱相关疾病产生了经脊柱正骨推拿治疗,临床疗效也得到了一定认可。

闫越[28]将正骨推拿疗法与综合康复手法进行对比,得出推拿正骨方式能有效的消除患者腰椎部位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减低致痛物质,进而改善腰椎功能,保证患者健康。

1.5综合治疗
近几年来,上述中医治疗手法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被进一步证实,而其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也被更多的应用与实践,邱小丽[29]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指出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其腰椎功能,缓解疼痛。

综合治疗的手段以前多是两两结合,如:针灸推拿正骨治疗、针灸配合外敷治疗、针药结合治疗等,而现在为了提高疗效,有一部分文章中出现三种结合,甚至更多的情况。

张红梅[30]研究中对照组予以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得出治疗组效果显著。

张宗余等[31]研究中实验组给予中药沙袋热敷、腰椎牵引、针灸、推拿治疗,对照 1组给予中药沙袋热敷、腰椎牵引治疗,对照 2组给予针灸、推拿治疗,结果:实验组的综合治疗手段的疗效比单独使用其中两种的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宋璐等[32]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绝对卧床休息、腰椎骨盆牵引及功能锻炼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推拿进行治疗,结果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能够缓解腰腿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障碍。

这些大量治疗手段的综合的运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了治疗有效率,但对治疗机理研究以及更深一步的推广无意。

2语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病”“痹证”范畴。

中医学认为,腰为脊之下枢,藏髓之骨节,督脉之要道,藏诸筋,会诸脉。

腰部扭挫、闪失,腰节受损,致使脊窍错移,气血瘀滞,筋肌挛急而痛。

窍骸受损,突出于窍,碍于脊髓,诸脉络受阻,气血瘀滞于经络,则经气不通,经脉失掣,沿经脉所循而发为筋腿痛、麻木。

中医传统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历史悠久,除上述介绍的针灸,中药内服外用,推拿正骨以外,还有刺络拔罐,针刀,功能锻炼,穴位敷贴以及与现代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2卷第19期 -145-
技术相结合的中医定向透药等,如:穴位贴敷疗法可以通过刺激体表的穴位,经过经皮给药的形式促进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从而激发经络的传导,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以达到治疗目的[33];八段锦动作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能有效减轻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4]。

这些治疗方式各具特色,治疗时应该根据中医辨证,以及其他具体情况来选择治疗手段。

但现有的文章中,选择的治疗方法很少能做到中医辨证,具体方法具体选择,都是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病名来实施的治疗手段。

针刺治疗因为有国际的认可,机理研究较为深入,但其他治疗手段,如推拿、中药等,因试验设计不够严谨,机理研究不够深入,无临床统一的操作指南,临床的研究还有待提高。

应采用现代的研究手段,建立稳定的、可重复的动物模型;采用客观的评价指标,研究微针疗法对于神经电生理、血生化、免疫、分子生物学的影响,以增加其可信度,大力开展随机、对照、盲法、多中心、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客观、理性的总结出以上治疗方法单独使用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无效果,增加其中疗效的可信度及精准的实用范围,做到既不夸大疗效,也不埋没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疗效,急功近利的采用多种治疗方式相结合的手段。

也不要一味的追求治疗方式的新颖,而忽略基本的试验规则。

期望以后在临床工作中,通过以上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治疗手段、疗程、预防、治愈标准、临床分型等的统一标准,得到更好的应用推广。

再次,中医的传统治疗方式,还应考虑与西医治疗手段的有效结合,并从心理方面入手,让患者的治疗不止步于身体康复,还有身心的全面治愈。

参考文献:
[1]杨小明. 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101-102.
[2]宋柏林,于天源.推拿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4.
[3]OOGLAND T,VAN DEN BREKEL—DIJKSTRA K,SCHUBERT M,et a1.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 for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 prospective,cohort evaluation of 262 consecutive cases[J]. Spine(Phila Pa1976),2008,33(9):973-978.
[4]李嵩鹏,白一冰,李义凯.侧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4,35(3):217-220.
[5]姜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中存在的问题[J].中医正骨,2018,30(4):1-3.
[6]雪银.联合中药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117.
[7]张云,黎波.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 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6(10):99-100.
[8]郭龙恩,苏楠,祝远瑞,等.中药热敷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7):60-63.
[9]宁燕.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 2019(4):230.
[10]熊俊,耿乐乐,迟振海,等.艾灸治疗不同灸感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60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21):1836-1839.[11] 张毅明,吴倩扉,金珠.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2例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6):80-82.
[12]方伟,王海亮,谢晓龙.大面积艾绒温灸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8-9.
[13]王同付,韦微.百笑灸联合电针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35-137.
[14]毛跃霞,陈少华,胡天宏,等.雷火灸加推拿治疗肾虚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5(10):17-21.
[15]杨海龙,张永臣,贾红玲,等.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9):86-90.
[16]焦利峰.分析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167-168.
[17]张胜利.针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J].光明中医,2019, 34(2):274-276.
[18]聂强林.踝三针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31):48-50.
[19]王权亮,高根建,杨勇.搓飞针刺手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 [J].陕西中医,2019,40(1):116-118.
[20]张殿全,余细明.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J].中医外科杂志,2018,27(6):58-59.
[21]高志祥,王健,刘红.腹针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中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3):87-90.
[22]黎坤香.刃针结合手法治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2019,13(1):82-84.
[23]陈振,林丹霞,刘毅.火针治疗足太阳经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3):88-90.
[24]庄金刚,程肖芳,王圆圆,等.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及红外热成像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1):28-30.
[25]杨光金.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8):276.
[26]王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1(2):136-137.
[27]黎展文,廖信祥.脊柱平衡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2):28-30.
[28]闫越.正骨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4):84-85.
[29]邱小丽.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1):111-112.
[30]张红梅.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中医针灸加牵引治疗的价值[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2):102-103.
[31]张宗余,刘怀莹,李亚伟,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患者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2):23-25.
[32]宋璐,孙小煜.针刺、推拿结合功能锻炼在轻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康复治疗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65-67.
[33]朱宝,宋瑞平,张彦军.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与机制探讨[J].甘肃中医,2016,35(8):578-580.
[34]徐星星,韩璐,马琳,等.八段锦锻炼联合推拿对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正骨,2018,30(12):18-22.
编辑:弓良彦编号:EA-4190813058(修回:2020-07-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