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州市番禺区南村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广州市番禺区南村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兵
梁晓声
天黑了。

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

一辆客车,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

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刚刚两岁多一点儿。

还有一个兵,他入伍不久。

他那张脸看去怪稚气的,让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呐。

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

车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层层“裱”严了。

每个人都快冻僵了。

那个兵自然也不例外。

不知从哪一年起,中国人开始将兵叫作“大兵”。

其实,普通的大兵们,实在都是些小战士。

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羊剪绒的帽子和里边是羊剪绒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厚的羊皮军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到寒冷的一个人。

他的大衣让司机穿走了。

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儿去求援,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冻死在路上。

于是兵就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了……
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得不停地淌清鼻涕,鼻涕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

于是他摘下羊剪绒帽子,给老汉戴了。

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

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着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


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

他自己当然也这么认为。

后来他又将他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女戴。

她接受时对他说:“谢谢。


他说:“不用谢。

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


后来那年轻的母亲哭了。

她发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青。

尽管她一直紧紧抱着孩子。

于是有人叹气……
于是有人抱怨司机怎么还没找来救援的人们……
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
于是,兵又默默地脱自己的棉袄。

走到那位年轻母亲身边。

帮着她,用自己的棉袄,将她的孩子包起来了……
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

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再后来,天就完全黑了。

伸手不见五指的车厢里忽然有火苗一亮,一个男人按着了打火机。

他走到兵跟前,一松手指,打火机灭了。

车厢里又伸手不见五指了。

他低声说:“真的,你这兵就是经冻。

咱俩商量个事儿,把你的大头鞋卖给我吧,200元!200元啊!"兵说:“这不行。

我要冻掉了双脚,就没法儿再当兵了。


他一再地央求,说哪儿会冻掉你双脚呢!你把大衣、棉袄、帽子和手套都白送给别人穿着戴着了,怎么我买你一双鞋你倒不肯了呢?兵沉默片刻,犹豫地说:“那……如果你愿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换的话,我可以考虑……”
二人互换之际,他又灌了一大口酒。

好像如若不然,这种交换,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亏的。

兵从车厢这一端,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们,让所有的人都饮口酒驱寒。

包括那位年轻的母亲,包括那少女。

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时,兵最后将它对着嘴举了起来——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

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
车是被困在一条山路上的,一侧是悬崖。

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下坡的雪一片片扫向悬崖。

于是车开始悄悄地往后滑了。

没有一个乘客感觉到这是一种不祥。

但兵敏锐地感觉到了,他下车了……
拂晓,司机引领来铲雪车和救援的人。

乘客们欢呼起来。

只有一个人没有欢呼,就是兵。

就是那看上去怪稚气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还是个少年的兵。

人们是在车后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后轮,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

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像一具冰雕。

也许,他没有声张,是怕人们惊慌混乱,使车厢内重量失衡,车向悬崖滑得更快。

也许,他发出过警告,但沉睡的人们没有听见。

呼啸的狂风完全可能将他的喊声掩盖……
事后人们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

他还不满19岁。

他是一个穷困乡村的多子女的农家的长子。

他的未婚妻是个好姑娘,期待着在他复员后做他的贤妻……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兵”为旧时对普通士兵的称呼,含有贬义。

小说却以“大兵”为题,这种“贬词褒用”式的称谓,既引起了
读者的注意,又表现了主人公的高大人格。

B. “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将自己裹得更紧了”,兵的举动仿佛让他们感到冷上加冷,这既写出了环境的寒冷,也写出了他们内心的自私。

C. 小说紧紧围绕着客车被困,“大兵”送出御寒衣物,用最后能保暖的大头鞋换酒给大家驱寒,正面歌颂了“大兵”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

D. 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如开篇写“大兵”穿得最保暖,后面却写到“他肯定是最感到寒冷的一个人”,引起读者的思考的同时,塑造了人物形象。

2. 小说较详细地写了一个手拿打火机、要用200元买“大兵”大头鞋的男人和“大兵”的对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小说的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题
桐花满地
雪小禅
①起初,我是不喜欢桐花的。

②桐花命贱,粉不粉艳不艳的,大朵大朵地开着,形状也散。

因为大,觉得没了形似的。

更有那颜色,有灰败的暗在里面,所以,我初见桐花,便觉得不是我的花。

只因为它没有灵性,好像一个呆滞的乡下女子。

③后来喜欢了看电影,发现电影院里有几棵泡桐,高大健硕,足有几十年了吧?三四月间,一树一树的花开,粉灰色的桐花开遍了天空。

我恰是十五六岁的年龄,一下子惊艳过去。

④那是故乡的老电影院,院子里因为有几棵泡桐,显得鬼魅而虚幻。

我常常和同学跑去看电影,当然是要逃课的。

电影票两毛钱一张,今天是粉的明天是蓝的,细细的长条,前面印了座位,多少排多少号,后面是日期。

我们偶尔也逃票,如果当天恰好是蓝色的票,而我们前几天恰好用过蓝色的票,于是混进去,感觉占了极大便宜。

无限的快乐,贼的快乐。

⑤那时玲是我的蜜友,她总是与我一起跳过一中的墙去看电影,有时去得早,就捡几朵桐花放到书里。

玲说,这花要是不败该多好啊。

这句话多傻啊!我笑话她总是说傻话,她又说,花无百日红。

⑥后来她转学走了,我一个人再去看电影时总是会想起她。

⑦我把桐花夹在信里寄给她。

我问她,你那里有桐花吗?问她的时候,她就哭了。

因为我发现,信纸是湿的。

⑧每天上学都要过电影院,我总是不经意地扭头看那些泡桐,春去春回,看了三年。

我离开了故乡,
从此再也没有回去。

小城的桐花,已散落在记忆河岸上,桐花穿过两岸光阴,只是无比的凄美。

惨绿的少年就那样一挥而去。

⑨再回故乡,却不见了桐花。

⑩电影院早就黄了,于是拆掉,盖了商城,里面无限的热闹。

电影院不复存在,当然也没有桐花了。

正是人间四月天,我却惶惶然,好像失了什么,无限地惆怅。

⑪多年之后,我和玲再度联系上。

她没有考上大学,一个人在异乡奔波,不停地在路上奔波。

下岗失业,做生意赔本,失恋离婚,玲的命运一波三折,但她却没有抱怨过。

我想起桐花,那样努力地开着,不好看,可是,为了春天的到来,一直努力着。

⑫我问玲还记得我寄给她的桐花吗?她在电话中说,已经干掉了,没了颜色。

可是,她一直留着。

因为,上面有光阴的痕迹。

⑬还有一次去开会,我觉得闷,出来透气,在窗口,忽然看到了桐花。

一枝枝伸展着,在三楼的窗前,那些桐花几乎伸手可及。

天正在下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地上有一片落花,真是桐花万里路。

我伸出手去,摘下一朵,那朵又软又绵的桐花,就在我的手上,上面有雨露儿,颤抖着,微张着,这是一朵还没有完全开的花,还有着青涩的美。

我捧着它,想起与桐花的初见,我并不喜欢它。

如今,与君再相见,我心中,俱是欢喜的花儿,一朵、两朵地开着,桐花满地。

我记得故乡的桐花,也更喜这眼前的一朵。

⑭我给玲发了一条短信:“玲,有空回来看桐花吧,它们又开了呢。


⑮玲很快回了短信。

她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还当去跳墙偷看电影的少年吧。

因为那里有我和你的桐花万里路。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叙述事件主要采用顺叙的方式,中间有插叙,这样使文章脉络清晰,将过去、现在的事情结合在一起,显现出“形散”但“神不散”的特点。

B. 文章中“玲”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与桐花形象相互衬托,本文就是通过对桐花、朋友“玲”的回忆,写出了对往日时光的怀念,抒发对人生的感悟之情。

C. 倒数第三段划线句对桐花的称呼从“它”到“君”的转换,是因为对桐花的描写已经丰富、饱满,“它”的形象已经转变为“一直努力着”的形象,作者对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D. 作者当初不喜欢桐花的原因是命贱、形状也散、颜色灰败的暗且没有灵性,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

5. 有人认为,文中的桐花是“玲”的化身,你对此有何看法?
6. 本文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本文举例简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特色小镇是聚集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我们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

然而,有的地方打着建设特色小镇的旗号,继续走跑马圈地、搞房地产开发、搞产业园区建设的老路。

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相悖,不仅不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反而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和要素配置扭曲。

(摘编自曾志敏《特色小镇建设须走出新路》,有删改)材料二:
表格一2017年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指数7月排行榜最新出炉
(资料来源于浙江特色小镇官网)表格二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镇区域分布一览
【注】从小镇目前的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和西南地区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华东地区多达78个。

西南区域坐拥丰富的旅游资源,特色小镇多达47个,其中,基于旅游发展型的占大多数。

(资料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材料三:
政府的创新理念和明确的政策支持对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英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的乡村小镇建设,经历了由“单纯强调中心村建设”到“因地制宜进行村镇建设”的过程,政府改变过去单一的建设中心村的做法,使村镇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在很多国家,政府还通过规划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

美国第一个世界级葡萄酒产地位于纳帕谷,整个山谷除了酒庄和八个小村落外种满了葡萄。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纳帕郡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对八个小镇提出了“葡萄酒本身、葡萄酒+体育运动、葡萄酒+商业艺术、葡萄酒+休闲养生”四个产业发展定位,形成了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的乡村休闲文旅小镇集群。

国外历史悠久的特色小镇在形成初期大多以工业生产制造为主,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不断调整发展理念、拓展产业链,产业结构逐渐由制造业向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延伸,实现了三次产业间的联动融合发展。

纵观闻名全球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特而强”“小而精”的产业生态系统,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

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甚至产业性质的差异,是产业间共生互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特色小镇不必追求像大城市那样的产业体系,
更不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应聚焦某个优势产业,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确保形成主题性强的特色小镇。

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特色小镇的“内核”。

许多国家的特色小镇不仅绿树成荫、干净整洁,而且有独特的历史底蕴,更不存在“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的现象。

瑞士小镇坚持“生态优先”的“嵌入式开发”原则,在保留原始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几代人用几百年时间打造一个特色小镇,让环保、绿色、舒适成为了小镇标准。

各国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不遗余力加以保护,并在小镇规划和建设中保护性利用,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特色小镇文化的支撑作用。

在制订城市规划过程中不是根据现代生活需要推倒重来、重新布局,而是在原有城镇格局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通过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和利用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摘编自白关峰《国外如何建设特色小镇》,有删改)
7.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搞好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

B. 建设特色小镇,除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走出一条新型的小城镇发展之路。

C. 我国特色小镇分布并不均衡,这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可喜的是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不存在同质化现象。

D. 特色小镇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有产物,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特色小镇。

8.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指出了我国当前建设特色小镇的伟大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走弯路的现象。

B. 材料二用表格的形式展示了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指数排名以及区域分布情况,在浙江地区,旅游资源在特色小镇排名中不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了我国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材料三则从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角度指出了借鉴的方向。

D. 材料三中表明,只要对“产业生态位”的准确把握就可以构建特色小镇“小而精”“特而强”的产业生态系统。

E. 材料一和材料三在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方向上都有所暗示,其中都提及了特色小镇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

9.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哪些经验?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曾祖依艺,位终巩令。

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

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

明年春,琯罢相。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

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

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

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捡。

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

既至而适卒。

是岁,崔宁杀英乂。

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

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来阳。

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

旬日不得食。

耒阳县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
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上元”是年号,“肃宗”则是庙号。

B.行,是古乐府歌辞的一种。

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平仄不拘,不可换韵,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C.“五岳”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指瀛洲、蓬莱、方丈。

D.唐朝三大诗人指诗风豪放飘逸的“诗仙”李太白、沉郁顿挫的“诗圣”杜子美、平易通俗的“诗魔”白乐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帝的赏识。

B.杜甫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珀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他极力上疏救助。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不太在意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没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①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②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锦字:《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善属文。

苻坚时,滔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

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诗寄滔。

②元戎:主将。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女主人公是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她目睹皇城奢靡的生活,联想到夫君征戍在外,顿生愤懑不平之情与深切思念。

B.颔联的“心随明月到胡天”与李白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手法相似,都将明月当作心灵相通的媒介,都表达出对远人的担忧与牵挂。

C.颈联上句借用典故表现女主人公的绵绵愁思,回文诗可以反复回旋地阅读,恰若思妇情意百转千回;下句的“笑”字运用了拟人手法。

D.尾联写女主人公不问夫君问主帅,何时才能燕然记功,战胜而还,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相关联,赋予了本诗更为深远的社会意义。

14.诗歌首联历来为人称道,其中“莺啼燕语报新年”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识别好学之人的标准,即要做事敏捷、说话谨慎,并且善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

(2)孔子认为要识别君子和小人就要看其价值追求,看其对“义”与“利”的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不仅要知人,也要自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6.下面是某学校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四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国庆假期即将莅临,为了确保学生的假期安全,我们特向贵方发出这封信,告诫各位家长做到以下三点:一、健康过节,家长们不要因为俗务缠身,而错失与孩子亲近的机会;二、安全过节,家长们要切实履行监护职责,让学生远离危险;三、文明过节,做好示范,坚持从我做起,遵守社会公德,做到文明出行。

随信附赠《学生安全教育手册》,希望家长们认真阅读。

2020年9月30日
①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关系密切,②谷雨也不例外。

③雨水、小雪、大雪等节气跟谷雨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④谷雨有“雨生百谷”的意思,⑤降水量增加,气温迅速升高,⑥田中初插的秧苗在雨水滋润下茁壮成长。

⑦谷雨时节已时值暮春,⑧许多地方鲜花盛开,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⑨甚至南方一些地区已开始有炎夏的感觉。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竹子的成长历程:前四年,地面部分仅仅长了三十厘米。

于是总有人埋怨它不争气,生长太慢,却忽视它在这四年中,地下盘根错节,拓展几十平方米疆域的事实。

而一旦爆发,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地面部分却可以疯狂生长成二十米开外的毛竹。

让人可叹的是,有多少人能熬过地面四年短短的三十厘米,而收获这长长的二十米?
从毛竹的生长中,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以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选项概括不全,“大兵”顶住将要滑下悬崖的汽车,是最能表现他牺牲精神的情节,是在献出衣物基础上的升华。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小说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理解作者意图,可以从对小说人物形象、主旨、情节等方面的作用思考。

根据文中“他低声说:‘真的,你这兵就是经冻。

咱俩商量个事儿,把你的大头鞋卖给我吧,200元!200元啊’”“二人互换之际,他又灌了一大口酒。

好像如若不然,这种交换,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亏的”分析可知,“大兵”最后一件可以御寒物就剩脚上的一双大头鞋,他还要把“大兵”这最后一件可以御寒的鞋子也给换走了,突出了那个男人极端自私的品行。

这个想买大兵鞋子的男人虽然很富有,十分吝啬自私。

他与大兵舍己为人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衬托出大兵的伟大。

根据“兵从车厢这一端,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们,让所有的人都饮口酒驱寒。

包括那位年轻的母亲,包括那少女”“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时,兵最后将它对着嘴举了起来——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

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分析,“大兵”用大头鞋换了酒,温暖了众人,突出了“大兵”舍己为人的形象。

根据“兵说:‘这不行。

我要冻掉了双脚,就没法儿再当兵了’”可知大兵一开始是不想卖鞋的,因为他“要冻掉了双脚,就没法儿再当兵了”“他一再地央求,说哪儿会冻掉你双脚呢!你把大衣、棉袄、帽子和手套都白送给别人穿着戴着了,怎么我买你一双鞋你倒不肯了呢”,买鞋人却不管大兵的今后还能不能当兵,死缠这要买鞋。

小说通过对这样一个人的描写,批判了这一类不顾他人死活、极端自私的人,突出了小说批判人性丑陋,赞美人性光辉的主旨。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段落的写作手法以及在文中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该题时,首先要明确最后一段运用的补叙手法,然后结合文中内容,对“大兵”的事迹进行全面解读,进而阐述这一手法的表达效果。

(1)首先准确判断最后一节的叙事方式
小说最后一段“事后人们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

他还不满19岁。

他是一个穷困乡村的多子女的农家的长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