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网络技术》第8章
2020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2020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1、删除第七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但大纲上明确表示有这一章,不敢保证不考,所以您应该有保留旧版本教材的必要);2、拆分第五章因特网基础为第五章第六章;3、原来第六章网络安全顺延到第七章,部分内容有更新;4、改动第八章网络技术展望为网络应用技术(组播技术、P2P网络、即时通信系统、IPTV、VoIP、网络搜索技术);5、其他章节部分有改动,比例约为20%;不影响以前的知识点。
6、笔试教材习题改动较大(新版习题也将是09年3月考试的重要题目);7、虽然新教材部分变动,如您能保证自02年笔试历年真题都会做且理解,保证您xx年9月及格,但更好成绩需要您努力。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分析:考试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6个的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共10分,都是基本概念。
1、计算机的四特点:有信息处理的特性,有广泛适应的特性,有灵活选择的特性。
有正确应用的特性。
(此条不需要知道)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大型机阶段(58、59年103、104机)、小型机阶段、微型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与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运营,在1983年正式使用TCP/IP协议;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即全功能连接或正式连接;1993年WWW技术出现,网页浏览开始盛行。
3、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CAD,CAM,CAE,CAI,CAT)、人工智能、网络应用。
4、计算机种类: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按照现实的分类方法:分为5大类:服务器、工作站(有大屏幕显示器)、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PDA等)。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学习笔记 (全)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分析:考试形式:选择题和填空题,6个的选择题和2个填空题共10分,都是基本概念。
一、计算机的四特点:1.具有帮助人们减轻脑力劳动,进行信息处理的特性。
2.具有普遍适用的特性3.有灵活选择的特性4.有正确应用的特性二、计算机发展经历5个重要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1.大型机阶段40-50年代2.小型机阶段60-70年代3.微型机阶段70-80年代4.客户机/服务器阶段5.Internet阶段三、计算机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模拟核爆炸、模拟经济运行模型、进行中长期天气预报2.事务处理------简单的文字处理、填写报表、数据检索、信息管理3.过程控制4.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5.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6.网络应用------电子邮件、网页浏览、资料检索、IP电话、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出版、订制新闻、娱乐休闲、聊天及虚拟社区7.多媒体应用------动画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IS、平面图像处理(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2).计算机硬件组成四个层次:①芯片:包括微处理芯片、存储器芯片、芯片组、I/O接口芯片等,是硬件组成最总要的基础②板卡:即计算机的主板和各种插卡,这些板卡承载着相关芯片及其他元器件,是计算机的骨干③整机:在整机设备的机箱内,固定着相关板卡,部件以及相应的布线④网络:即各种计算机设备通过联网设备及传输线缆形成大大小小的网络(Internet的硬件设施就是由完整的4层硬件组成的)一、计算机硬件的种类:A、计算机传统分类:1、巨型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
2、IEEE1989年分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计算机。
B、计算机现实分类:1、服务器------处理能力很强,存储容量很大。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要点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络技术要点⽬录第⼀章计算机基础 ................................................................................ - 1 - 第⼀节计算机概述..........................................................................................................- 1 - 第⼆节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 - 第三节计算机软件组成...................................................................................................- 4 - 第四节多媒体技术..........................................................................................................- 5 - 第⼆章⽹络基本概念............................................................................. - 7 - 第⼀节计算机⽹络的形成与发展.....................................................................................- 7 - 第⼆节计算机⽹络的定义................................................................................................- 7 - 第三节计算机⽹络的分类................................................................................................- 7 - 第四节计算机⽹络的拓扑结构.........................................................................................- 8 - 第五节数据传输率和误码率............................................................................................- 9 - 第六节⽹络体系结构和⽹络协议................................................................................... - 10 - 第七节分组交换技术..................................................................................................... - 11 - 第⼋节⽆线⽹络的研究和应⽤....................................................................................... - 12 - 第三章局域⽹基础 ...............................................................................-13 - 第⼀节局域⽹的基本概念.............................................................................................. - 13 - 第⼆节局域⽹介质访问控制⽅法................................................................................... - 14 - 第三节⾼速局域⽹技术................................................................................................. - 15 - 第四节局域⽹的物理设备.............................................................................................. - 17 - 第五节⽹络互连技术..................................................................................................... - 17 - 第四章⽹络操作系统............................................................................- 18 - 第⼀节操作系统概述..................................................................................................... - 18 - 第⼆节⽹络操作系统(NOS)的类型............................................................................ - 18 - 第三节⽹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 19 - 第四节Windows⽹络操作系统...................................................................................... - 19 - 第五节NetWare⽹络操作系统...................................................................................... - 21 - 第六节UNIX⽹络操作系统............................................................................................ - 22 - 第七节Linux⽹络操作系统............................................................................................ - 23 - 第五章Internet基础..............................................................................-24 - 第⼀节因特⽹的构成..................................................................................................... - 24 - 第⼆节IP协议............................................................................................................... - 24 - 第三节TCP协议和UDP协议....................................................................................... - 25 -第四节差错与控制报⽂(ICMP).................................................................................. - 26 - 第五节路由器与路由选择.............................................................................................. - 26 - 第六节接⼊因特⽹........................................................................................................ - 26 - 第七节IPv6协议........................................................................................................... - 27 - 第六章Internet基本服务......................................................................- 28 - 第⼀节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 28 - 第⼆节域名系统(DNS) ............................................................................................. - 28 - 第三节远程登录服务(Telnet)..................................................................................... - 29 - 第四节FTP服务........................................................................................................... - 29 - 第五节电⼦邮件系统..................................................................................................... - 29 - 第六节WWW服务........................................................................................................ - 30 - 第七章⽹络管理与⽹络安全技术.........................................................- 32 - 第⼀节⽹络管理............................................................................................................ - 32 -第⼆节⽹络安全问题与安全策略 ................................................................................... - 33 - 第三节信息安全技术..................................................................................................... - 34 - 第四节加密技术与认证技术.......................................................................................... - 35 - 第五节安全技术应⽤..................................................................................................... - 36 - 第六节⼊侵检测技术和防⽕墙....................................................................................... - 36 - 第七节计算机病毒问题及防护....................................................................................... - 37 - 第⼋章⽹络应⽤技术............................................................................-38 - 第⼀节组播技术............................................................................................................ - 38 - 第⼆节P2P⽹络........................................................................................................... - 38 - 第三节即时通讯系统..................................................................................................... - 38 - 第四节IPTV .................................................................................................................. - 39 - 第五节VoIP .................................................................................................................. - 40 - 第六节⽹络搜索技术..................................................................................................... - 40 -第⼀章计算机基础主要掌握:(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2)计算机的技术指标;(3)奔腾芯⽚的技术特点;(4)软件开发周期;(5)压缩技术;(6)流媒体第⼀节计算机概述1. 计算机特点2. 计算机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并⾏关系)(1)⼤型机阶段(50~60年代):●1946年第⼀台计算机,美国宾⼣法尼亚⼤学ENIAC 电⼦管计算机,⽤于计算弹道。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网络技术
6.ATM的业务类型(续) ATM论坛后来定义了5种业务类型,用于取
代ITU-T定义的4种A、B、C、D业务类型
23
7.ATM应用 高带宽ATM主干 ATM局域网 中心局的ATM交换机 实时多媒体信息的大规模发布
24
8.3.4 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技术方案
以现有电话网铜线为基础的DSL技术 以电缆电视工业为基础的电缆调制解调器技术 光纤网络接入技术 无线卫星接入技术
B-ISDN的核心技术是采用ATM实现高效的传输、交换和复用。 B-ISDN的另一个关键技术是满足各种各样的服务质量(QoS)要
求。
7
2.宽带ISDN的业务类型
交互式业务:
在用户间或用户与服务提供者之间提供双向信息交换的服务 包括三种类型:
会话性业务:支持实时交换的服务,如语音电话、视频电话等 消息性业务:存储转发服务,如语音、文字和图像的电子邮件业务 检索性业务:用户从信息库检索公用信息的业务,如文件、资料、广
第八章 网络技术展望
8.1 网络演变概述
8.1.1 网络技术的演变
1.低速→高速 2.专用网→公用网→虚拟专用网 3.面向终端的网→资源共享网 4.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信元交换 5.各种通信控制规程→国际标准 6.单一的数据通信网→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 7.微机到主机→对等通信→客户/服务器→网站/
件及电子电源,全部由光分路器等无源器件连接而 成的光网络
35
5.光纤接入技术
(4)光纤接入方式
用户室内
光分路器
O
配线
FTTH
ONU
FTTO
交
换 端
分路器
O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网络技术
计算机应用领域:
1 科学计算。 2 事务处理。 3 过程控制。 4 辅助工程。 5 人工智能。 6计算机硬件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组成四个层次: 1 芯片。2 板卡。3 设备。4 网络。
什么是CPU?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又叫中央 处理器,负责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运算 和处理,并实现本身运行过程的自动 化。 CPU内部结构大概可以分为控制单元、 运算单元、存储单元和时钟等几个主 要部分
奔腾芯片的内部结构
控制 DP 逻辑
转移 目标 缓存
TLB
8KB代码高速缓存
预取缓存器 指令译码器 控制单元 64位 数据总线 页面 单元 地址生成 (U流水线) 总 线 地址生成 (V流水线)
控制 ROM
浮点流水线 控制 寄存器组 加法 除法 乘法
32位 地址总线
整数寄存器组 ALU (U流水线) 柱形移位器 ALU (V流水线)
计算机传统分类:
IEEE(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 大型机, 小型机标:
1.位(bit)数。Byte 2.速度。MIPS是表示单字长定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MFLOPS (Million Floating Instuctions Per Second)是考察 单字长浮点指令的平均执行速度。 3.容量。 Byte用B表示。1KB=1024B。 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磁头沿盘片移动到需要读写的磁道所要 的平均时间。平均等待时间是需要读写的扇区旋转到磁头 下需要的平均时间。数据传输率是指磁头找到所要读写的 扇区后,每秒可以读出或写入的字节数。 4 带宽。Bps(bit per second)用b,Kbps,Gbps 5 版本。 6 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Mean Ti Time to Repair)来表示。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网络技术课件
Usb接口
PS/2接口
串行口
声卡接口 打印机接口淘花/专用33AGP接口
AGP接口:AGP叫做图形加速接口,是Intel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图形显示卡专用数 据通道,它只能安装AGP的显示卡。淘花/专用34AGP接口
AGP接口:AGP叫做图形加速接口,是Intel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图形显示卡专用数 据通道,它只能安装AGP的显示卡。淘花/专用37AGP接口标准
AGP端口标准有1倍速,2倍速,4倍速,8倍速。淘花/专用38CMOS 跳线
淘花/专用39主板的选购
选购主板必须考虑的几个方面:
了解主板结构:1、配合CPU规格;2、考虑内存插槽的种 类和数量;3、注意扩展槽的数量
了解主板厂商和工艺水准:1、主板是否全新;2、做工是 否精细;3、结构布局是否合理;4、相关配件是否齐全;选 择知名厂商品牌(华硕、硕泰克、微星、梅杰、磐英、技嘉、联想、捷波、
一、课程简介:教学目的、大纲 二、上课要求及考试
考试方式:笔试闭卷
1.平时考核及练习--20础
基本内容:
1.3 计算机软件组成
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1 软件的基本概念
1.1.1 计算机的特点 1.1.2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1.1.3 计算机的种类淘花/专用35AGP接口
AGP接口:AGP叫做图形加速接口,是Intel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图形显示卡专用数 据通道,它只能安装AGP的显示卡。淘花/专用36AGP接口
它将显示卡同主板内存芯片组直接相连,大幅提高了电脑对3D图形的处 理速度,信号的传送速率可以提高到533MB/s。AGP的工作频率为 66.6MHz:微星PT8 Neo)
PCI接口
AGP总线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
【例5】以下说法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 现在手持设备还都不能上网 B) 现在家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计算机几乎一样 C) 现在笔记本电脑与台式机性能相差不多 D) 现在高档微机与工作站几乎没有区别 【答案】A) 【解析】手持设备又称掌上电脑或亚笔记本电脑,如PDA、商务通等,目前大部分 新产品都具有上网的功能。 【例6】下列设备中,不属于手持设备的是 A) 笔记本电脑 B) 掌上电脑 C) PDA D) 第3代手机 【答案】A) 【解析】手持设备又称掌上电脑或称亚笔记本电脑,亚笔记本电脑比笔记本电脑更 小,更轻。常见的手持设备有PDA、商务通、快译通以及第二代、第三代手机等。
【例15】奔腾芯片的体系结构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超标量技术的特点是提高主频、细化流水 B) 分支预测能动态预测程序分支的转移 C) 超流水线技术的特点是提高主频、细化流水 D) 哈佛结构是把指令与数据分别进行存储 【答案】A) 【解析】超标量技术内置多条流水线来同时执行多个处理,其实质是以空间换取时间。 超流水线是通过细化流水、提高主频,使得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一个甚至多个操作, 其实质是以时间换取空间。
【例14】早期的IBM-PC使用的芯片是 A) Motorola公司的6800芯片 B) MOS Technologies公司的6502芯片 C) Intel公司的8088芯片 D) Intel公司的8086芯片 【答案】C) 【解析】Intel 8088是IBM公司首批节约成本的IBM-PC的芯片。
第 一 章 计 算 机 基 础
软件的基本概念 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简史 计算机软件 组成 应用软件的种类 程序、文档与软件开发 多媒体基本概念
多媒体的基 本概念
多媒体关键技术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概念 多媒体的应用Leabharlann 【例1】因特网的前身是美国
2020年3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真题串讲】优名学习网
2020年3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真题串讲】优名学习网【网授课程】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网授精讲班第1章网络系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则(1)01:04:01第1章网络系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则(2)00:58:47第2章中小型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法(1)00:50:09第2章中小型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法(2)00:43:38第2章中小型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法(3)00:36:25第3章IP地址规划设计技术(1)00:53:40第3章IP地址规划设计技术(2)01:09:40第3章IP地址规划设计技术(3)01:08:30第4章路由设计基础(1)00:57:00第4章路由设计基础(2)00:29:58第5章局域网技术(1)00:46:39第5章局域网技术(2)00:43:15第5章局域网技术(3)00:43:58第6章交换机及其配置(1)00:49:28第6章交换机及其配置(2)00:57:17第6章交换机及其配置(3)01:05:33第7章路由器及其配置(1)01:01:28第7章路由器及其配置(2)00:58:55第7章路由器及其配置(3)00:57:34第7章路由器及其配置(4)01:03:11第8章无线局域网设备安装与调试00:57:19第9章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的安装与配置01:18:26第10章网络安全技术01:28:44第11章网络管理技术01:32:56◇辅导内容精讲教材章节内容+穿插历年真题+电子书(题库)(免费下载,送手机版)1.精讲教材章节内容按照教材篇章结构,辅导老师精讲教材章节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重难点以及各个知识点需掌握的程度。
通过梳理各章知识点,将各个知识点的经络编制清晰,使知识点形成一个框架网络,强化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分析教材的考点,归纳难点、重点。
2.穿插历年真题在各个章节中,通过列举并分析历年考试真题,明确命题规律和特点,引导学员掌握考点的历年出题思路及方式,从而有效指导学员复习相关知识点。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教程
19
化学工业出版社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观点出发,人们把计 算机网络定义为“以计算机之间传输信息为目的而 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并进一步达到资源共 享的系统”。
从强调资源共享的观点出发,计算机网络是“把地 理上分散的资源,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 件和数据)的方式连接起来,并且各自具备独立功 能的计算机系统之集合体”。
集中器
放在主机的前端,承
负责从终端到主机的
担通信处理功能,以
数据集中以及从主机
减轻主机的负担;
到终端的数据分发。
大大提高了主机的利
用率。
14
化学工业出版社
1.1.2 面向通信网络阶段
•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将多个单处 理机联机终端网络互相连接起来,形成了以多处 理机为中心的网络。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主机连 接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
为什么需要计算机网络?
使用网络之前:
我有工资报表需要打印,可以我没有打印机! 发挥土法炼钢的精神,通过U盘拷贝到另一计算机上! 使用网络之前,有缺点?
10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使用网络以后
使用网络之后的特点: 网络让用户之间共享信息更为容易,也更有效率, 还有什么好处?
11
化学工业出版社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从物理结构上看,计算机网络又可定义为“在协议 控制下,由若干计算机、终端设备、数据传输和通 信控制处理机等组成的集合”。
20
化学工业出版社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教程
制实施期限
化学工业出版社
什么是网络
※ 你认为什么是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的集合 手段: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
并使用网络软件和协议进行管理 目的: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
路由器
路由器
化学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
计算机
1.3.2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
3.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 WAN覆盖的地理范围从数百公里至数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 可以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甚至世界几大洲,故称远程网。
• WAN在采用的技术、应用范围和协议标准方面有所不同。在 WAN中,通常是利用邮电部门提供的各种公用交换网,将分布 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 终端/终端控制器
– 终端控制器连接一组终端,负责这些终端和主计算机的信 息通信,或直接作为网络节点。终端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交 互设备,可以是由键盘和显示器组成的简单的终端,也可 以是微型计算机系统。
• 连网外设
– 网络中的一些共享设备,如大型的硬盘机、高速打印机、 大型绘图仪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
通信子网的组成
一种:ISO的OSI体系结构 另一种:TCP/IP体系结构
化学工业出版社
1.1.4 网络互联与高速网络
90年代网络互连,Internet崛起。
未来的通信和网络目 标是实现5W的个人通信, 即任何人(whoever) 在任何时间 (whenever)任何地 方(wherever)都可以 和任何人(whomever) 通过网络进行通信,传 送任何信息 (whatever)。
三级网络技术教程课件【精品】第八期
注意:不同子网n值不同 子网1 子网2 子网3
开始
X.X.X. p +1 X.X.X. q+3 X.X.X. k+3
结束
X.X.X.p+1+2n-3(设为q) X.X.X.q+3+2n-3(设为k)
X.X.X. k+3+2n-3
二.划分子网部分(应用)
步骤:1.计算2n-2≥主机数量,求出最小的n值。 2.n值即为主机号的位数(末尾0的个数),写出子网掩码的二进制。 3.将子网掩码的二进制转换为点分十进制。 4.可用的ip地址段分别为(设给出地址为X.X.X.p)
三级网络技术
突破应用大题
一.填表部分(方法)
情况一
①
②
③
④
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⑥
一.填表部分(方法)
情况二
②①
④
③
⑥
⑤
一.填表部分(方法)
情况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一.填表部分(应用)
①空的填写
11000001 11000010
②空的填写
11000101 11000110
⑤空的填写
00100000 00100001 00100010 00100011
⑥空的填写
01000000 01000001 01000010 01000011
一.填表部分(应用)
特别注意③④空的填写 对于③④空:当划分线后段出现 10100001 “全0或全1”时,将划分线前移到
③空的填写 10100010 不出现“全0或全1”时为止! 10100011 移动后的划分线左边不变,右边变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SDH的特点
具有全世界统一的网络结点接口,简化了 信息互通 具有一套标准化的信息结构等级 具有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 所有网络单元都有标准的光接口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适于将来的发展
15
3.SDH的速率与帧结构
SDH的速率
SDH信号最基本的模块信号是STM-l,其速率为 155.520 Mbps。 更高等级的STM-N是将STM-1同步复用而成, 例如,STM-4的速率是155.520 Mbps×4=622.080 Mbps。 段开销(SOH)区域 信息净负荷(Payload)区域 管理单元指针(AUPTR)区域。
36
6.HFC接入技术
HFC——Hybrid Fiber-coaxial Cable,光 纤到同轴电缆混合网 以现有的有线电视网(CATV)为基础 采用模拟频分复用技术,综合应用模拟和 数字传输技术、射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所 产生的一种宽带接入网技术
37
(1)HFC的技术分类
从技术上可以分
18
8.3.3 ATM技术
ATM的特点
信元传输 面向连接 统计多路复用 服务质量
19
4.ATM协议栈
20
5.ATM信元结构
ATM 信元 字节 5 48
首 部
有
效
载
荷
在 UNI
比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GFC 4
VPI
8 VPI 12
VCI
16 VCI 16
PT 3 1 PT 3 1
HEC CLP 8
xDSL只是利用电话网的用户环路,而不是整个网络 距离有限,就可能提升传输速率。
29
4.xDSL接入技术
xDSL分类
按上行(用户到交换局)和下行(交换局到用户)的 速率是否相同可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种 对称型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 单线路高速数字用户线(SDSL) 基于ISDN的数字用户线(I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 速率自适应数字用户线(RADSL)
1.社区宽带网的概念
社区宽带网(RBB)是接到用户的快速网络,网络速率应该以支 持视频,通常至少是2Mbps。 连接普通家庭用户终端设备和信息高速公路之间的桥梁,覆盖了 接入网和用户驻地网两者的范围 组成:业务提供者、传送网、接入网和家庭网 数字用户线路xDSL 有线电视网CATV 计算机网络
HFC用户进行数据接入的装置 主要功能:
将数字信号调制到射频信号以及将射频信号中的数字 信息解调出来 两个接口 包括调制解调、电视接收调谐、加密解密和协议适配 等部分 上网无须拨号,随时在线连接
无用户控制业务:广播给用户, 有用户控制业务:循环式广播给用户
8
3.宽带ISDN的协议参考模型
3面和3层
3面:用户面、控制面和管理面 3层:物理层、ATM层和ATM适配层
管理面 控制面 高层协议 ATM适配层 ATM层 物理层 用户面 高层协议 ATM适配层
层 管 理
面 管 理
9
8.2.2 社区宽带网络
程控交换机
31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ADSL标准与速率
ADSL的非对称性表现在局端到用户端下行速率和用户 端到局端上行速率不同。 G.DMT
ADSL标准
下行速率为 8Mb/s,上行速率为1.5Mb/s 用户端要安装POTS分离器 适用于小型办公室(SOHO) 下行速率为1.5Mb/s,上行速率为512kb/s, 不需要安装POTS分离器,成本较低且便于安装 适用于普通家庭
动态分配带宽速率 固定带宽速率 对称型
从传输方式上可分
上/下行信号各占用一个普通频道8M带宽,上/下行信号可能采 用不同的调制方法,传输速率相同 下行速率要大于上行速率 上行速率一般在200kbps到2Mbps之间,信道一般采用QPSK调 制方式 下行速率一般在3Mbps到10Mbps之间,信道采用QPSK或QAM 调制方式
3
8.1.2 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
4
8.2 迈向综合网络
8.2.1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1.窄带ISDN
两种用户/网络接口:
基本速率接口(Basic Rate Interface,BRI) 基群速率接口(Primary Rate Interface,PRI)。 以普通电话的用户线做ISDN用户线 两条速率均为64kb/s的B信道和一条速率为16kb/s的 D信道的接口,即“2B+D”接口。 通过一个适配器(TA),可以用144kbps速率 主要用于一般ISDN用户,可接一般用户终端及办公 室设备等
非对称型
38
(2)HFC的基本结构
光缆作为干线传输网,呈星型或环型分布 光缆干线一直延伸到城市的市内居民和办 公小区以及郊区的县乡村,形成许多光节 点 从光节点开始,通过传统的同轴电缆将业 务信号送到最终用户
39
(3)HFC的频谱
40
(4)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
16
SDH的帧结构——块状帧
8.3.2 SDH技术
4.SDH的组网形式
SDH的网络单元有终端复用器、分插复用器ADM、数字交叉连接 设备DXC等
5.SDH的自愈环
无需人为干预,网络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失效故障中自动恢复 所承载的业务,使用户不会感到网络已经出了故障 其基本原理就是使网络具备发现替代传输路由并重新确立通信的 能力
高带宽ATM主干 ATM局域网 中心局的ATM交换机 实时多媒体信息的大规模发布
24
8.3.4 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技术方案
以现有电话网铜线为基础的DSL技术 以电缆电视工业为基础的电缆调制解调器技术 光纤网络接入技术 无线卫星接入技术
25
1.接入网的概念
TMN Q3 用户终端 分线盒 用户终端 交换机 交接箱 分线盒 用户终端 分线盒 主干系统 配线系统 接入网 SNI UNI 引入线 用户终端
4种ATM适配层协议:AAL1、AAL2、AAL3、AAL4。 将AAL3和AAL4合并为一种AAL3/4 ALL3/4太复杂,用AAL5来取代
22
6.ATM的业务类型(续)
ATM论坛后来定义了5种业务类型,用于取 代ITU-T定义的4种A、B、C、D业务类型
23
7.ATM应用
26
2.接入网的特点
(1)主要完成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功能,不具备交换功能。 (2)提供开放的V5标准接口,可实现与任何种类的交换设备进行连 接。 (3)光纤化程度高。 (4)能提供各种综合业务。 (5)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6)组网能力强。 (7)可采用HSDL、ADSL、有源或无源光网络、HFC和无线网等多种接 入技术。 (8)接入网可独立于交换机进行升级,灵活性高,有利于引入新业 务和向宽带网过渡。 (9)接入网提供了功能较为全面的网管系统,给网管带来方便。
B-ISDN的目标是实现4个层次上的综合,即综合接入、综合交换、 综合传输和综合管理。 B-ISDN的核心技术是采用ATM实现高效的传输、交换和复用。 B-ISDN的另一个关键技术是满足各种各样的服务质量(QoS)要 求。
7
2.宽带ISDN的业务类型
交互式业务:
在用户间或用户与服务提供者之间提供双向信息交换的服务 包括三种类型:
会话性业务:支持实时交换的服务,如语音电话、视频电话等 消息性业务:存储转发服务,如语音、文字和图像的电子邮件业务 检索性业务:用户从信息库检索公用信息的业务,如文件、资料、广 告的查询等,
分布式业务:
单向的信息交换服务,用户不需要在每次得到服务的时候都回发 一个请求 包括两种类型 :
32
G.Lite标准
5.光纤接入技术
接入网中全部或部分采用光纤传输介质, 构成光纤用户环路 光纤接入网(OAN)是指在接入网中用光纤 作为主要传输媒介来实现信息传输的网络 形式,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光纤传输系统, 而是针对接入网环境所专门设计的光纤传 输网络。
33
5.光纤接入技术
第八章
网络技术展望
8.1 网络演变概述
8.1.1 网络技术的演变
1.低速→高速 2.专用网→公用网→虚拟专用网 3.面向终端的网→资源共享网 4.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信元交换 5.各种通信控制规程→国际标准 6.单一的数据通信网→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 7.微机到主机→对等通信→客户/服务器→网站/ 浏览器
2.社区宽带网的技术平台
3.社区宽带网提供的服务
社区服务、电子商务 娱乐项目、网络教育项目
10
8.3 迈向宽带网络
8.3.1 宽带网络基本技术
1.传输技术
光纤技术 波分复用技术是增加光纤传输容量的主要技术 手段
12
8.3.1 宽带网络基本技术
2.交换技术
主要采用ATM技术 是整个宽带网络中与用户相连的最后一段 包括两方面:
(1)光纤接入网的结构
(2)光纤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总线型 环型 星型 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