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火柴头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柴头是有机合成材料
B .用水烧灭燃烧的火柴是降低其着火点
C .火柴燃烧前后二氧化锰质量不变
D .火柴头燃烧只生成CO 2
【答案】C
【详解】A 、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火柴头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等,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用水灭火的原理为水蒸发吸热,降低温度至火柴的着火点以下,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则生成物中还含有二氧化硫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
2.我国科学家发现千金素能抑制冠状病毒的复制,它的化学式为373826C H N O 。
下列有关千金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氮分子
B .一个千金藤素分子由83个原子构成
C .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7:38
D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B
【详解】A 、千金藤素是由千金藤素分子构成,分子内不会含有氮分子,A 错误; B 、一个千金藤素分子由37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共83个原子构成,B 正确,
C 、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712:38444:38222:19⨯==,C 错误;
D 、千金藤素中C 、H 、N 、O 元素的质量比为:(12×37):38:(14×2):(16×
6)=222:19:14:48,故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 错误。
故选B 。
3.以下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茶树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为5.0-5.5,适合酸性土壤;
B、油菜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为5.8-6.7,适合酸性土壤;
C、水稻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为6.0-7.0,适合弱酸性土壤;
D、萝卜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范围为7.2以上,适合弱碱性土壤;
某农田改良后pH为弱碱性,该农田适合种植萝卜,故选D。
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变化
B.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因此应消除之
C.如图中①是分解反应,②是化合反应
D.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粉末变红色,这气体可能是氢气
【答案】B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无毒,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据图可知反应①是氯化镁分解生成镁和氯气,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是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气能够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所以该气体可能是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电解水装置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1:2
B.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D.电解水时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答案】A
【详解】A.电解水实验正极的氧气与负极氢气体积比为1:2,故A正确;
B.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气体会燃烧,故B错误;
C.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故C错误;
D.电解水实验产生氧气与氢气,水分子被破坏,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要熟悉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熟记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的内涵。
9.某微观粒子核外电子排布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x=17时,该微观粒子为阳离子
B.该微观粒子可能是原子或阴离子或阳离子
C.当x=18时,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g
D.当x=19时,与其对应的碳酸盐的化学式为KCO3
【答案】B
【详解】A、如x=17,则质子数17<电子数18(2+8+8=18),是阴离子,错误;
B、如x=18,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
如x>18,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如x<18,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错误;
D、当x=19时,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可知该微粒是钾离子,碳酸钾中钾元素为+1价,碳酸根为-2价,则化学式为K2CO3,错误;
故选B。
10.1783年,拉瓦锡研究水的组成,装置示意图如图,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
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铁管质量增加,拉瓦锡研究并判断铁转化为氧化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收集到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氢气
B.文中提到的科学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C.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
D.该实验推翻了“水是单一元素物质”的观点
【答案】C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水中含有氢、氧元素,铁中含有铁元素,生成物中也只能含有氢、氧、铁元素,所以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可能是氢气,故A正确;
B、拉瓦锡提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且测量出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B正确;
C、实验后还生成了氢气,所以实验中水蒸气减少的质量等于铁管增加的质量加上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故C错误;
D、从该实验中可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D正确。
故选C。
11.如图所示为某地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桑基鱼塘”的模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常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蚕丝和纯棉两种布料
B.桑叶茶中富含Ca、Fe、K等元素,其中能预防贫血的是Fe
C.塘泥用作肥料,促进桑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相当于氮肥的作用
D.桑树的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为机械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D
【详解】A.天然纤维有棉、麻、毛、丝四种,蚕丝属于天然纤维,通常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蚕丝和纯棉两种布科,蚕丝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燃烧会产生烧纸的气味,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则能预防贫血的是铁元素,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与塘泥作用相当,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劳动教育是中学生的必修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溶解作用
B .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混用
C .可用稀盐酸长时间浸泡不锈钢水壶中的水垢
D .定期更换家用饮水机中的活性炭,保障对水中色素和异味的吸附作用
【答案】D
【详解】A 、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乳化剂的乳化作用,说法错误;
B 、铵态氮肥不能与熟石灰混用,二者会发生反应生成氨气,造成氮元素流失,说法错误;
C 、不能用稀盐酸长时间浸泡不锈钢水壶中的水垢,不锈钢是铁合金,长期浸泡,稀盐酸会和金属铁反应,说法错误;
D 、定期更换家用饮水机中的活性炭,保障对水中色素和异味的吸附作用,说法正确。
故选D 。
13.如图为NaCl 、KCl 、Na 2Cr 2O 7、K 2Cr 2O 7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K 2Cr 2O 7中混有少量的NaCl 杂质时,可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
B .0°
C 时发生的反应是;2722722KCl+Na Cr O =K Cr O +2NaCl
C .0°C 时KCl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40%
D .80°C 时,四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Na 2Cr 2O 7
【答案】C
【详解】A 、K 2Cr 2O 7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提纯时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A 正确;
B 、0°
C 时K 2Cr 2O 7的溶解度很小,容易析出,故可以发生反应:
2272272KCl+Na Cr O =K Cr O +2NaCl ↓,故B 正确;
C 、0°C 时KCl 的溶解度为40g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40g 100%28.6%100g 40g
⨯≈+,故C 错误; D 、根据图像,80°C 时,四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Na 2Cr 2O 7,故D 正确。
故选C 。
14.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 .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C .验证Al 、Cu 和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D .探究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答案】B
【详解】A 、该实验中,温度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故A 不符合题意;
B 、该实验中,锡铅合金是锡和铅的合金,温度相同,可以探究合金及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的熔点高低,故B 符合题意;
C 、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铝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
和硝酸铝,说明铝的活动性强于银;但无法确定铜和铝的活动性强弱,故C 不符合题意;
D 、该实验中,左边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
不生锈,无法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x为______。
B O
【答案】(1)23
(2)ZB受热形成的玻璃态物质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3) 温度28
【详解】(1)根据硼酸H3BO3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硼元素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学式书写原则,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故氧化硼的化
B O
学式是23
(2)根据题意,ZB受热形成的玻璃态物质能起到隔绝空气从而灭火的作用;
(3)根据表格数据和控制变量法可知,其他条件不变只有温度改变,故该实验是研究温度对合成的ZB组成的影响,除温度其他条件不变,x为28.
16.“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
(1)某学生在学习酸碱盐时,了解到硫酸氢钠(NaHSO4)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红色,探究实验如下:
【提出疑问】NaHSO4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微观探析】图1是Ba(OH)2与NaHSO4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NaH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②根据图1信息,写出图1中Ba(OH)2与NaH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根据图1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从图1可以看出NaHSO4是一种酸
B.NaHSO4溶液能与Zn反应生成氢气
C.NaHSO4能与NaOH发生反应,其本质是H+与OH-反应
D.可用图2中的曲线c来表示溶液的导电性
④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3%的氢氧化钡溶液(密度约为1g/cm3),配制90g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钡溶液,需要加水______g。
量取3%的氢氧化钡溶液,需要选择的仪器是______毫升(填字母A.5B.10C.25D.50)的______和______。
(2)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
请回答:
①该反应中存在______种氧化物;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______(最简比)。
28g甲参加反应,生成______g 丁。
【答案】(1) +6 NaHSO4+Ba(OH)2=NaOH+BaSO4↓+H2O A 60
50 量筒胶头滴管
①已知碳酸锶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钠相似,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锶固体部分变质,在待检溶液中按顺序使用的试剂是______和______。
请写出从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锶中回收氢氧化锶固体的实验原理: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设计用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将氢氧化锶转化成难溶性锶盐的方案: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答案】(1)无色结晶或白色粉末或易潮解
(2) 氯化钡溶液酚酞试液SrCO3+Ca(OH)2=CaCO3↓+Sr(OH)2
Sr(OH)2+H2SO4=SrSO4↓+H2O、Sr(OH)2+Na2SO4=SrSO4↓+2NaOH
【详解】(1)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物理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
上述信息能推测氢氧化锶的物理性质是无色结晶或白色粉末或易潮解。
(2)①已知碳酸锶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钠相似,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锶固体部分变质,即验证碳酸锶、氢氧化锶同时存在。
因为碳酸锶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锶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所以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锶,然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如果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锶,即可证明氢氧化锶固体部分变质。
碳酸锶能溶于水,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锶,所以从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锶中回收氢氧化锶固体的实验过程为:将样品充分溶于水,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当不再产生白色沉淀时,过滤,再将滤液蒸发结晶即得到氢氧化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rCO3+Ca(OH)2=CaCO3↓+Sr(OH)2。
②因为SrSO4难溶于水,所以用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将氢氧化锶转化成难溶性锶盐的方案可以是:Sr(OH)2+H2SO4=SrSO4↓+H2O、Sr(OH)2+Na2SO4=SrSO4↓+2NaOH
三、流程题
18.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 (OH )2,还含有MgO 等杂质]是一种工业废渣,以它为原料可生产纳米碳酸钙,制备方案如下:
已知:
①NH 4Cl 溶液显酸性:氨水不稳定,易分解;
②“浸取”时的主要反应为()2322Ca OH +2NHCl=CaCl +2NH H O ⋅
③“碳化”时的主要反应为2322342CaCl +2NH ?H O+CO =CaCO +2NH Cl+H O ↓
(1)电石渣久置在空气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碱式碳酸钙()()332n Ca OH CO ]⎡⎣,化学式中的n 为______。
(2)浸取时,向浸取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 ,将镁元素全部沉淀,则操作1为______(填操作名称)。
(3)工业上将操作1所得溶液碱化后。
进行喷雾碳化,碳化塔的构造如图2所示,CO 2从______处通入(填“A”或“B”),其目的是______。
(4)测得不同温度下碳化反应所需时间如下表(其他条件相同):
温度 反应液浑浊所需时间(单位:秒) 反应完全所需时间(单位:分钟)
20℃480 >180
40℃120 180
60℃ 1 50
80℃ 1 68
实际碳化反应的温度采用了______°C,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5)该工艺流程的核心反应在“浸取”和“碳化”这两步,结合制备方案判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______。
【答案】(1)2
(2)过滤
(3) A 充分接触,反应更快、更充分;
(4) 60 反应完全所需时间长氨水易分解
(5)氯化铵/NH4Cl
【详解】(1)碱式碳酸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价之和为0可知,
()()()()(),n=2;故填:2;
232212423n0
+⨯+-⨯++⨯++⨯+-⨯⨯=
n
(2)操作1为将沉淀与溶液分开,操作名称为过滤;故填:过滤;
(3)CO2从A处通入,其目的是充分接触,反应更快、更充分;故填:A;充分接触,反应更快、更充分;
(4)实际碳化反应的温度采用了60℃,理由是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反应完全所需时间长;温度过高氨水易分解等;故填:60;反应完全所需时间长;氨水易分解;
(5)由题目信息知,NH4Cl即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循环利用;故填:氯化铵或NH4Cl。
四、实验题
19.实验室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可以选择上述装置中的B或C作为气体发生装置,请写出对应的化
学方程式______。
装置B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要使反应暂时停止,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若将装置B 中的大理石放到U 形管的左侧,玻璃珠的上方,是否也能起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效果?______(填“是”或“否”)
(2)装置B (含玻璃珠)的气密性检查方法为;关闭止水夹,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某同学提出,玻璃珠在实验室不常见,用钢珠代替也可行,你认为该提法合理吗?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3)实验室用3KClO 和2MnO 混合物制取O 2,应选择______和G 组装一套仪器,收集气体时,氧气应该从______管进(填“a”或“b”)。
(4)已知:Fe 2O 3可作为3KClO 分解产生O 2的催化剂。
如图所示,3KClO 和Fe 2O 3的质量比影响反应的快慢。
若使用Fe 2O 3的质量为4.9g ,为达到最快反应速率,实验过程中应取用氯酸钾______g 。
【答案】(1) 3222CaCO 2HCl CaCl +H O+CO +↑= 关闭弹簧夹 否 (2) 从左侧加入一定量的水,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液面,一段时间液面差不改变 不合理 钢是铁合金,铁和盐酸反应 (3) A b (4)6.125
【详解】(1)实验室使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222CaCO 2HCl CaCl +H O+CO +↑=。
装置B 要反应停止,则需要固体和液体分离,则可以关闭弹簧夹,气体无法排出,右侧气体增多,气压变大,将盐酸压向左侧,盐酸液面到大理石以下,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如大理石放在左侧玻璃珠的上方,产生的气体从左侧上部逸出,无法达到右侧从导管导出,装置错误,无法起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效果,故填:否。
(2)关闭止水夹,可以从左侧加入一定量的水,如装置气密性良好,右侧气体被压缩气压变大,无法排除,会将水压向左侧,出现左侧液面高于右侧的情况,一段时间液面差不改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钢是铁合金,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使用钢珠代替玻璃珠不合理。
(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发生装置选择A。
用G收集,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从b长管通入。
(4)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则硝酸钾和氧化铁的质量比为
5:4时达到最快。
设取用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5
4 4.9g
x
,x=6.125g。
20.探究“暖宝宝”各成分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的作用。
(1)根据“暖宝宝”在使用过程中需撕开外包装袋推断,“暖宝宝”需要______参加反应。
不采用铁片,用铁粉是为了______,兴趣小组利用还原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和水模拟“暖宝宝”的成分,探究各成分的作用。
如图所示,将5个烧杯固定在泡沫棉的小洞中,起始温度是27°C,在烧杯中加入试剂,测量不同时间对应的温度,每个数据测三次,取平均值,数据见表1。
烧杯1:还原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和水
烧杯2:活性炭、氯化钠和水
烧杯3:还原铁粉、活性炭、氯化钠
烧杯4:还原铁粉、氯化钠和水
烧杯5:还原铁粉、活性炭和水
表1 烧杯温度平均值
时间/min 烧杯1温度
/℃
烧杯2温度
/℃
烧杯3温度
/℃
烧杯4温度
/℃
烧杯5温度
/℃
1 38 27 27 28 33
2 45 27 27 29 40
(2)泡沫棉的作用是______。
(3)通过比较烧杯______可知______是反应物;通过比较烧杯______可知______也是反应物。
通过比较烧杯1和5,可知氯化钠在发热过程中起到______的作用。
【答案】(1) 氧气/O2增大接触面积,充分反应
(2)固定烧杯同时隔热
(3) 1、2 还原铁粉1、3 水加速铁生锈从而加快放热
【详解】(1)根据“暖宝宝”各种成分,铁和水、氧气共同作用会生锈且放出热量,所以推断“暖宝宝”主要利用铁生锈的原理,使用过程中需撕开外包装袋推断,“暖宝宝”需要氧气参加反应。
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越充分。
铁粉比铁片与氧气接触的面积更大,可以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根据“将5个烧杯固定在泡沫棉的小洞中”及该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温度的变化,因此泡沫棉的作用是固定烧杯同时隔热;
(3)从表格可知,烧杯2和烧杯3温度不变,则缺少反应物。
其他烧杯温度均发生变化,则同时含有能发生反应的物质。
烧杯2成分是活性炭、氯化钠和水,与烧杯1成分还原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和水比较,相差还原铁粉,则可知还原铁粉是反应物。
烧杯3成分是还原铁粉、活性炭、氯化钠,与烧杯1成分还原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和水比较,相差水,则可知水是反应物。
烧杯1和烧杯5中烧杯1有氯化钠、烧杯5没有氯化钠,相同时间内烧杯1温度升高比烧杯5温度升高幅度大,则说明氯化钠在发热过程中起到加速铁生锈从而加快放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