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七节 试验设计及优选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 试验设计及优选方法



试验设计及优选方法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 理论基础,安排试验的应用技术。其目的是通过合 理地安排试验和正确地分析试验数据,以最少的试 验次数,最少的人力、物力,最短的时间达到优化 生产工艺方案。 试验设计及优选方法过程包括:试验设计、试 验实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三个阶段。 试验实施时的数据必须准确,重复性好,试验 设计和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也很重要。


这里,对因素A、B、C在试验范围内分别选取三个 水平 A:A1=80℃、A2=85℃、A3=90℃ B:B1=90Min、B2=120Min、B3=150Min C:C1=5%、C2=6%、C3=7% 试验设计中,因素可以定量的,也可以使定性的。 而定量因素各水平间的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无味氯霉素有A、B、C三种晶型及无定型,其中A、
C为无效型,而B及无定型为有效。原因是有效口 服给药时易为胰酯酶水解,释出氯霉素而显示抗菌 作用,而A、C型结晶不能为胰酯酶水解。
四、原副材料规格的过渡试验 在工艺研究中还必须进行必要的控 制试验,以确定原辅材料以及设备条件、 材质的最低标准。此即工艺条件研究中 的过渡试验。
正交表的记号及含义
我们只介绍它的记号、特点和使用方法。 记号及含义
正交表是一种特别的表格,是正交设计的基本工具。
L 正交表的代号
S 正交表的列数
LN q
N 正交表的行数
S

(最多能安排的因素个数, 包括交互作用、误差等)
q 各因素的水平数
(各因素的水平数相等)
(需要做的试验次数)
正交表的正交性(以L9 (34 )为例)
1(5%)
3(7%) 1(5%) 2(6%)
2
2 3 1
42
57 62 64


从表中可以看出,A1、A2、A3各自所在的那组试验中,其 它因素(B、C、D)的1、2、3水平都分别出现了一次。 计算方法如下: K1A = x1 + x2 + x3 = 31+54+38=123 k1A = K1A/3=123/3=41 K2A = x4 + x5+ x6 =53+49+42=144 k2A = K2A/3=144/3=48 K3A = x7 + x8+ x9 = 57+62+64=183 k3A = K3A/3=183/3=61 我们比较K1A、 K2A、K3A 时,可以认为B、C、D对K1A、 K2A、K3A 的影响是大体相同的。于是,可以把K1A、 K2A、 K3A 之间的差异看作是A取了三个不同水平引起的。 ——正交设计的整齐可比性
五、反应条件极限试验 有些尖顶型化学反应对工艺条件要求 严格,超过某一极限后,就会造成重大 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进行工艺条 件的极限试验,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破坏 性试验,以便全面掌握该反应的规律, 为确保生产正常和安全提供必要的数据。
六、设备因素和设备材质 1.各种化学反应对设备的要求不同,而且 反应条件与设备条件之间是相互联系又 相互影响的。 2.反应物料对所接触到的设备材质的要求
第三章合成药物 工艺研究
第六节 药品质量监控和工艺研究中的 过度试验
一、原辅材料、中间体的质量监控 1. 原辅材料更换时,必须严格检验后,才可 投料 2. 原辅材料或中间体所含杂质或水分不能超 过限量 3.由于副反应的存在,生成的副产物混杂在 主产物中,必须反复精制


2.反应终点的监控

k1A = K1A/3=123/3=41

(2)确定各因素应取的水平
列号 A温度(℃)1
试验号
B时间(Min) 2 1(90Min) 2(120Min)
反应终点的控制,主要是控制主反应的完成; 测定反应系统中是否尚有未反映的原料存在; 或其残存量是否达到一定的限度。 监控方法:薄层色谱、纸色谱或气相色谱 也可用快速简易的方法,如测定其显色、沉淀、 酸碱度、相对密度、折光率等


三、化学原料药质量的考察
1.药品纯度 2.药品的稳定性 3.药品的生物有效性

用正交表安排试验时,对于例1:
3 9
B3
6 5 2
8
7 4
C 3
B2
1
B1A1 A2
C A3 1
C 2
用正交试验法安排试验只需要9次试验
用正交表安排试验



一、指标、因素和水平 试验需要考虑的结果称为试验指标(简称指标) 可以直接用数量表示的叫定量指标; 不能用数量表示的叫定性指标。定性指标可以按评 定结果打分或者评出等级,可以用数量表示,称为 定性指标的定量化 试验中要考虑的对试验指标可能有影响的变量简称 为因素,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每个因素可能出的状态称为因素的水平(简称水平)
C1 C2 (好结果) C3

试验结果以C3最好。于是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A3B2C2。
B3
B2 C 3 B1A1 C A3 1 C 2
A2
简单比较法的试验点


简单比较法的优缺点: 优点:试验次数少 缺点: (1)试验点不具代表性。考察的因素水平仅局限于局 部区域,不能全面地反映因素的全面情况。 (2)无法分清因素的主次。 (3)如果不进行重复试验,试验误差就估计不出来, 因此无法确定最佳分析条件的精度。 (4)无法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提 出展望好条件。


取三因素三水平,通常有两种试验方法: (1)全面实验法:
A1B1C1 A1B1C2 A1B1C3 A1B2C1 A1B2C2 A1B2C3 A1B3C1 A1B3C2 A1B3C3 A2B1C1 A2B1C2 A2B1C3 A2B2C1 A2B2C2 A2B2C3 A2B3C1 A2B3C2 A2B3C3 A3B1C1 A3B1C2 A3B1C3 A3B2C1 A3B2C2 A3B2C3 A3B3C1 A3B3C2 A3B3C3
4 1
转化率(x%) 31
1
2
3 4 5 2(85℃)
2(120Min)
3(150Min) 1(90Min) 2(120Min)
2(6%)
3(7%) 2(6%) 3(7%)
2
3 3 1
54
38 53 49
6
7 8 9 3(90℃)
3(150Min)
1(90Min) 2(120Min) 3(150Min)

对于因素B
列号 A温度(℃)1
试验号
B时间(Min) 2 1(90Min)
C用碱量(x%)3 1(5%)
4 1
转化率(x%) 31
1
1(80℃)
4wenku.baidu.com
7 2 5
2(85℃)
3(90℃) 1(80℃) 2(85℃) 2(120Min)
2(6%)
3(7%) 2(6%) 3(7%)
3
2 2 1
53
57 54 49


用正交表安排试验(以例1为例)
(1)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指标 例1中,试验目的是搞清楚A、B、C对转化率的影响,试验指标为 转化率 (2)确定因素-水平表
水 素 平

A B C 温度(℃) 时间(Min) 用碱量(x%)

水 素 平

A
B
C
1 2 3

80 85 90
90 120 150
5% 6% 7%
8
3 6 9
3(90℃)
1(80℃) 2(85℃) 3(90℃) 3(150Min)
1(5%)
3(7%) 1(5%) 2(6%)
3
3 2 1
62
38 42 64



同理可以算出: K1B = x1 + x2 + x3 = 31+53+57=141 k1B = K1B/3=141/3=47 K2B = x4 + x5+ x6 =54+49+62=165 k2B = K2B/3=165/3=55 K3B = x7 + x8+ x9 = 38+42+64=144 k3B = K3B/3=183/3=48 我们比较K1B、 K2B、K3B 时,可以认为A、C、D对K1B、 K2B、K3B 的影响是大体相同的。于是,可以把K1B、 K2B、 K3B 之间的差异看作是B取了三个不同水平引起的。
(2)简单比较法

变化一个因素而固定其它因素,如首先固定B、C于B1、 C1,使A变化之,则: A1
B1C1 A2 A3(好结果)

如果得出结果A3最好,则固定A于A3,C还是C1,使B变 化,则: B1
A3C1 B2(好结果) B3

得出结果B2最好,则固定B于B2,A于A2,使C变化,则:
A3B2
试验号 列号
1 1 1 1 2 2 2 3 3 3
2 1 2 3 1 2 3 1 2 3
3 1 2 3 2 3 1 3 1 2
4 1 2 3 3 1 2 2 3 1
1 2 3 4 5 6 7 8 9
正交表的特点: 每个列中,“1”、“2”、“3”出现的次数相 同; 任意两列,其横方向形成的九个数字对中, 恰好(1,1)、(1,2)、(1、3)、(2, 1)、(2,2)、(2,3)、(3,1)、(3 ,2)、(3、3)出现的次数相同 这两点称为正交性: 均衡分散,整齐可比,代表性强,效率高 均衡分散: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排列规律整 齐 整齐可比: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散布均匀
1 2 3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3)选用合适正交表 本试验可选取正交表L9 (34 ) 安排试验

(4)确定试验方案 “因素顺序上列,水平对号入座,横着做”
A温度(℃)1 B时间(Min) 2
1(80℃) 1(80℃) 1(80℃) 2(85℃) 2(85℃) 2(85℃) 3(90℃) 3(90℃) 3(90℃) 1(90Min) 2(120Min) 3(150Min) 1(90Min) 2(120Min) 3(150Min) 1(90Min) 2(120Min) 3(150Min)
B3
B2 C 3 B1A1 C A3 1 C 2
A2

共有3³ =27次试验,如图所示,立方体包含了27个 节点,分别表示27次试验。



全面试验法的优缺点: 优点:对各因素于试验指标之间的关系剖析得比较清楚 缺点:(1)试验次数太多,费时、费事,当因素水平比较多 时,试验无法完成。 (2) 不做重复试验无法估计误差。 (3)无法区分因素的主次。 例如选六个因素,每个因素选五个水平时,全面试验的数 目是56 =15625次。 1978年,七机部由于导弹设计的要求,提出了一个五因素 的试验,希望每个因素的水平数要多于10,此时靠全面试 验法是无法完成的。


以例1为例 分析内容: 3个因素中,哪些因素对收益率影响大,哪些因素 影响小; 如果某个因素对试验数据影响大,那么哪个水平对 提高收益率有利。 利用正交表的“整齐可比”性进行分析:


对于因素A
列号
试验号
A温度(℃)1 1(80℃)
B时间(Min)2 1(90Min)
C用碱量(x%)3 1(5%)
试验号
列号
C用碱量(x%)3
1(5%) 2(6%) 3(7%) 2(6%) 3(7%) 1(5%) 3(7%) 1(5%) 2(6%)
44
1 24 3 3 1 2 2 3 1
转化率(x%)
31 54 38 53 49 42 57 62 64
1 2 3 4 5 6 7 8 9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极差分析法
一、正交试验的提出:
正交设计—在全面试验点中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 点做试验,挑选的点在其范围内具有均匀分散和整 齐可比的特点。
事实上,正交最优化方法的优点不仅表现在试验的 设计上,更表现在对试验结果的处理上。

正交试验法优点: (1)试验点代表性强,试验次数少。 (2)不需做重复试验,就可以估计试验误差。 (3)可以分清因素的主次。 (4)可以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处理试验结果,提 出展望好条件。 正交试验(表)法的特点: (1)均衡分散性--代表性。 (2)整齐可比性--可以用数理统计方法对 试验结果进行处理。

对于C与此同理


(1)确定因素的主次 将每列的 k1 、 k2 、k3 中最大值于最小值之差称为极差(反 映了同一因素取不同水平时,试验结果的变化幅度。变化幅 度越大,说明该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越大。) 即:第一列(A因素)= k3A- k1A=61-41=20 第二列(B因素)= k2B- k1B=55-47=8 第三列(C因素)= k2C- k1C=57-45=12 影响大,就是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应的平均收益率之间的差 异大 直观看出:一个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大,就是主要因素 本例中:因素主次为 A C B 主 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