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文档)中小项目及零星维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工程文档)中小项目及零星维修工程施工
组织设计1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1)
第二章质量方针................................... 2eUkoLR6MXs 第三章质量目标及违约责任......................... 3eUkoLR6MXs 第四章工期目标及违约承诺......................... 4eUkoLR6MXs 第五章施工准备及人力计划、自备设备计划、材料计划. 5eUkoLR6MXs 第一节技术准备................................ 5eUkoLR6MXs 第二节材料准备................................ 5eUkoLR6MXs 1. 材料组织计划................................... 5eUkoLR6MXs
第三节施工用电................................ 5eUkoLR6MXs 第四节施工用水................................ 6eUkoLR6MXs 第五节劳动力准备.............................. 6eUkoLR6MXs 第六节设备准备................................ 7eUkoLR6MXs 第七节施工现场准备............................ 8eUkoLR6MXs 第六章工程部施工组织机构......................... 9eUkoLR6MXs 第一节工程部组织机构.......................... 9eUkoLR6MXs 第二节工程部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 9eUkoLR6MXs 第三节工程部安全保证体系组织机构............. 10eUkoLR6MXs 第四节工程部工期保证体系组织机构............. 10eUkoLR6MXs 第七章公司承包优势及有利条件.................... 11eUkoLR6MXs 第八章公司承包优惠条件.......................... 12eUkoLR6MXs 第九章完成总进度计划保证
措施.................... 13eUkoLR6MXs
第十章服从承包单位管理的行政技术措施............ 14eUkoLR6MXs 第十一章主要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5eUkoLR6MXs 第一节测量放线............................... 15eUkoLR6MXs 第二节基础工程............................... 15eUkoLR6MXs 第三节主体工程施工方法....................... 15eUkoLR6MXs 第四节楼的面工程施工方法..................... 16eUkoLR6MXs 第五节门窗工程施工方法....................... 16eUkoLR6MXs 第六节装饰工程施工方法....................... 17eUkoLR6MXs 第七节屋面工程施工方法....................... 18eUkoLR6MXs 第八节管道工程施工方法....................... 18eUkoLR6MXs 第九节电照工程施工方法....................... 19eUkoLR6MXs 第十二章施工保证条件............................ 20eUkoLR6MXs 第一节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0eUkoLR6MXs 第二节安全保证措施........................... 21eUkoLR6MXs 第三节工期保证措施及奖罚承诺................. 23eUkoLR6MXs 第四节停水停电施工措施....................... 24eUkoLR6MXs 第五节建设单位资金困难时保证工程连续施工措施. 24eUkoLR6MXs 第六节创市级优质工程措施..................... 25eUkoLR6MXs 第七节创优质工程细部处理技术措施............. 25eUkoLR6MXs 第八节计量管理技术措施....................... 26eUkoLR6MXs 第九节配合施工监理措施....................... 26eUkoLR6MXs 第十节消除工程质量通病计划................... 26eUkoLR6MXs
第十一节冬、雨季施工方案..................... 27eUkoLR6MXs 第
十二节创市级文明工的技术措施............... 28eUkoLR6MXs 第十三节农忙季节劳动力组织计划............... 28eUkoLR6MXs 第十四节厨房、卫生间的面及管道防渗漏技术措施. 28eUkoLR6MXs 第十五节环境保护措施......................... 29eUkoLR6MXs 第十六节推广仿塑料面木门窗油漆工法技术措施... 30eUkoLR6MXs 第十七节推广硬架支模施工工艺计划............. 30eUkoLR6MXs 第十八节搞好友临关系措施..................... 30eUkoLR6MXs 第十九节回访、保修期主体工程终身保修)、保修条件、及奖罚措施............................................ 31eUkoLR6MXs 第二十节防火及消防保证措施................... 32eUkoLR6MXs 第二十一节节水节电措施....................... 32eUkoLR6MXs 第二十二节节省工程投资、降低工程造价措施..... 32eUkoLR6MXs 第二十三节工程不转包承诺及措施............... 33eUkoLR6MXs 第二十四节职工食、宿及加工场的计划........... 33eUkoLR6MXs 第二十五节工程管理图表....................... 33eUkoLR6MXs
第一章编制依据招标文件
建设工程施工工期定额
现行预算定额及文件汇编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质量标准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操作工艺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工法
施工图纸及技术文件
第二章质量方针竭诚服务,创优求精,为用户着想
(工学-工程建筑)高层商住楼厚板转换层施
工技术1
高层商住楼厚板转换层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方案,并从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混凝土工程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厚板结构转换层;模板支撑
1工程概况
本商住楼工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形式的高层建筑,3层以下为大空间商场,3层以上是剪力墙结构的住宅楼,第3层为厚板式结构转换层,其结构平面(见图1)。
整个上部住宅结构的荷载均通过第3层1.6m厚板结构转换层传递给下层柱,设计时考虑除1.6m厚板区域外,其余板厚为400mm,在厚、薄板交接处,增加了1200mm宽的加腋构造(见
图2)本工程1层净高为5.02m,2层净高为4.35m。
2层为室内汽车库,楼面板厚度为180mm,该层设计活荷载为10kN/m2。
2厚板结构转换层的结构设计
2.1结构布置
本工程1~2层为大空间商场,3层以上为高层住宅,且上下柱网轴线无法对齐。
如采用梁式转换,则转换的次数较多而采用厚板结构转换层,结构布置较为简单,在六度抗震设防时,规范也是允许使用的。
这样较好地解决了“建筑功能”和“结构布置”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上部结构荷载的有效下传问题。
2.2厚板结构转换层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2.2.1本工程由SATWE主算,并由PMSAP校核。
但对于厚板受力复杂部位,宜由ANSYS进行应力校核是比较合适的。
2.2.2本工程对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了较为严格的控制,要求“转换层”上、下结构之等效侧向刚度比应接近于1(实际计算X向为0.98,Y向为1.12)。
2.2.3为有效地将水平地震作用传递给竖向构件,本工程将转换层上、下各一层的楼板作加厚至150mm。
2.3厚板结构转换层设计中的相应构造措施
2.3.1为改善板的受力,本工程在框支柱之间及剪力墙之下的板中加设暗梁,作为第二道受力防线,并在板中间设置抗收缩构造钢筋。
2.3.2为防止转换层板端沿厚度方向产生层状水平裂缝,在板外周边配置双向Ф16@200mm钢筋骨架进行加强。
2.3.3考虑到厚、薄板板厚之间差异,在厚板与薄板交汇处采用加腋过渡,并设一定配筋。
2.4厚板结构转换层的设计中尚应注意的问题
除规范规定范围要求的安全性之外,当厚板浇筑为高温季节时,必须注意实际的温度应力;冬季应非常注意温度收缩应力产生之效果,除施工质量应有所保证之外,尚宜对厚板四周采用保温、隔热措施。
3厚板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根据本工程特点,混凝土浇筑以变形缝为界分段组织流水,采用混凝土一次浇筑的方案进行施工。
3.1模板支撑体系
3.1.1板底模板支撑的设计
3.1.1.1荷载取值:
荷载折减系数k取:0.9
用于强度验算荷载值为:47.06kN/m2
用于挠度验算荷载值为:43.91KN/m2
3.1.1.2模板验算
(12mm厚竹胶合板模板,按3跨连续梁计算)
M=56946N/mm,σ=2.37N/mm2≤fm=20 N/mm2
3.1.1.3小楞验算
(小楞采用φ48×35mm钢管,按简支梁计算)
抗弯强度验算M=371875N.mm;σ=73.20N/mm2≤
fm=205N/mm2;挠度验算W=0.28mm≤[W]=1.1mm。
3.1.1.4大楞验算
(大楞采用φ48×35mm钢管,按3跨连续梁计算)
抗弯强度验算M=743749N/mm,σ=146.410N/m2≤fm=205N/mm2;挠度验算W=0.57mm≤[W]=1.1mm。
3.1.1.5钢管立柱验算
N=14.99kN,σ=70.64N/m2≤fm=
205N/mm2
3.1.2支撑体系配置
结构转换层模板采用12mm厚竹胶合模板,支撑采用三层连续性支撑,整个排架体系均采用φ48×35mm钢管与扣件搭成排架,立杆采用定尺钢管通过排架支撑设计,确定厚板区域及加腋部位地下室顶板、2层、3层的立杆间距均为550mm×550mm,同时应设扫地杆、纵向横向水平杆和剪刀撑,水平杆的步距控制
在1.50m以内薄板区域支撑排架立杆间距为700mm。
并按计算要求在加腋部位设置斜撑,与厚板区支撑连成排架体系。
3.1.3底模支撑系统
三层排架支撑体系支撑时,为保证钢管处于轴心受压状态下受力,在排架顶端与底部配有顶托和底座,通过对顶托和底座支撑部分长度调节保证立杆体系全部采用对接连接,确保轴心受压,保证立杆承载能力。
本工程采用的立杆顶托宽度为150mm,在顶托内两侧布置2
根50mm×50mm的木方,钢管大楞正好布置在木方中间被卡紧,顶托与竖向钢管连接后外露部分距离应严格控制在150mm 之内(见图3)。
每根立杆下均设置底座,底座安装在立杆根部,防止立杆下沉,并将上部荷载分散传递给下层楼面。
底座采用脚手架上使用的可调垫座,由150mm×150mm×8mm钢板、立杆管、可调式螺杆、手柄螺母等组成,垫座与竖向钢管连接外露部分距离应控制在200m之内(见图4)
为增强整个钢管排架体系侧向刚度,要求水平杆与框架柱抱紧,或与剪力墙抵紧,使整个排架体系与结构相连,同时在架体中部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加强整个排架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3.1.4下层模板支撑系统
由于转换层结构模板支撑的荷载较大,3层排架体系立杆所承受的荷载,对2层结构以及地下室顶板的支撑系统的影响可简
化为均布荷载计算,以3层楼面中间最大的一块厚板为计算区域,共需要1500根左右立杆,面积约为470m2。
本工程2层楼面排架体系计算时,考虑到2层楼面设计时活荷载为10kN/m2,计算时应按47.85-10=37.85kN/m2折减,通过计算,2层结构自身强度不能满足要求,2层结构模板支撑必须予以保留,并按每根立杆承受13.767Kn以上荷载设置支撑系统。
本工程实际施工中保留了2层及地下室顶板结构的模板支撑,并按3层转换层结构模板支撑立杆的间距设置支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