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文物的提取保护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它们都具有易吸湿、易损、强度低,易受化学药品、光、热、氧、水等的作用而老化糟朽,受温湿度影响大,还易发生虫蛀、易生霉菌等“质弱”的特点。
正是由
于以上这些特点,如何保存、保护它们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出土的纺织品文物。
由于纺织品文物一般靠近尸身或在棺内,所以能在考古现场单件提取的可能性较小,一般采用的是将整体运回,在室内进行提取的方法。
棺外纺织品文物的现场提取
棺外随葬的纺织品文物,多是盛装在竹笥内或用其他东西包裹,这时只需连同竹笥或其他文物一起提取,拿回室内再继续清理、展开。
如果棺盖上放置有帛画类文物,应先将这类文物用卷取法提取,并妥当存放,再拿回室内继续清理。
如果棺材上有棺罩和幔帐,则要在外围随葬品都提取完后,方便时再作提取,但需事先做好避光保湿防护。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纺织品文物极易受到紫外线和空气的影响而变色,因此在提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阳光的直射,在室内清理时最好使用冷光源,避光保存。
同时要注意纺织品文物在提取和清理过程中的保湿,绝对不能让其在此过程中完全干燥,否则极易粉化。
在新疆、甘肃等干燥地区出土的纺织品文物,提取时更应注意因丝纤维过分干燥而引起粉化、断裂,必要时应使其在大环境中慢慢平衡湿度,甚至人为局部加湿,待恢复一定的强度后再做下一步的工作。
1.南方潮湿环境下纺织品文物的现场提取
这种情况下的纺织品文物是完全浸没在棺液中的,有的看起来十分完好,实际上却很脆弱。
服饰类的一般是放置在竹笥中,布料的则是成匹放置。
首先应将棺液用虹吸法抽干,稍微晾干增加其强度后,再将其从棺椁中小心取出。
在清理前以及清理过程中都要注意保湿,清理完毕后要控制干燥速度。
库房温度应控制在16℃
左右,湿度应控制在65%左右。
2.北方干燥环境下纺织品文物的现场提取
此时的纺织品文物处于完全干燥状态,虽已变得十分酥脆,但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能够当即取出的。
如遇到织物极度干燥的时候,提取时可以先进行人工回潮,待织物有了一定强度之后再进行提取。
提取出来的织物同样应存放在室温为16℃左右、湿度为65%左右的库房中。
内棺纺织品文物的现场提取
1.南方潮湿环境下纺织品文物的现场提取
2.北方干燥环境下纺织品文物的现场提取
此种情况下,棺内随葬的织物一般可以就地提取,实在太酥脆的可以适当回潮后再作提取。
如果有纺织品在干尸身上,则需将干尸运回室内再进行提取,室温应控制在16℃左右,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未经清理的纺织品文物(尤其是在夏天)极易生霉,要注意控制库房的温湿度,最好能将它们放在冰箱或冰柜里暂存,有条件的可用RP材料封护,更加安全。
内棺纺织品文物的室内提取
1.南方潮湿环境下纺织品文物的室内提取
南方墓葬一般为水淹墓,棺内一般都会沉积大量的泥沙,需要先将这些淤泥除掉以便于观察棺内状况。
由于事先并不能完全知晓淤泥的厚度,所以只能用软毛笔一点点地刷洗,直到能看清纺织品的表面。
将棺内的淤泥基本清理干净后,就该考虑如何提取棺内的织物了,这也是最关键和难度最大的一步。
一般说来,对于那些层位关系相对简单、保存状况相对较好的,普遍采用先取尸骨、再提取纺织品的方法;对于那些层位关系复杂、保存状况较差的,在尚未想出万无一失的解决方案之前不能贸然动手。
提取织物的时候要掌握好干湿度。
在饱水状态下,织物几乎没有任何机械强度,如泥般一触即溶;当织物的含水率过低时,它的纤维没有弹性,机械强度同样很差,容易断裂,甚至碎成粉末,所以在纺织品将干未干之时进行提取是最安全的。
纺织品的提取目前采用较多的是翻拖法和卷取法。
翻拖法主要用于提取叠放在一起的多层织物。
具体做法是,先将上下层织物用毛笔尖或竹签子逐渐剥离,在剥离的同时夹衬宣纸隔垫,待完全剥离并垫护妥当后,再在上层织物上覆盖整张宣纸或脱浆棉布,从一端开始翻拖取出,待进一步处理。
卷取法是按顺序由外及里、自上而下进行起取,其优点是起取时织物受力均匀,不易变形、撕裂。
该方法尤其适用于那些黏附在棺壁上的薄质织物。
具体做法是先用强度较高的纸张或细布预湿后,黏附于织物上,再慢慢剥离、揭取,边揭取边在剥离下织物的另一面也用潮的纸或细布盖好护住,并在中间放一质量较轻直径略粗的卷筒,以便将已经剥离下来的织物卷起。
剥离完毕后,应把卷在卷筒上的织物立即展开平放,待进一步处理。
2.北方干燥环境下纺织品文物的室内提取
北方随葬中出土的随葬的纺织品一般在现场就可以进行提取,这里主要讨论尸身上纺织品的提取。
北方墓葬中的尸体基本都是干尸。
经过长时间的埋葬,死者身上的衣服之间、衣服与尸体之间已经粘连,织物变脆且强度降低。
在这种状态下,是根本无法将衣服从尸体身上剥离下来的,因此在动手剥离之前最好先将整体做适当的回潮。
回潮的方法是:用去浆的潮湿的本白色棉布将需要的回潮的织物包裹住,并且用不透水的'塑料布盖上,使潮布上的水分慢慢渗透到织物内部,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果一次回潮的效果不好,可以用喷壶往潮布上补充水分。
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生霉。
回潮完毕后(摸上去比较柔软而不僵硬),先试着从最外面的一层开始剥离。
沿衣服边缘用手慢慢往里探,一边探手指一边上下移动,手掌部分尽量保持水平。
此时应注意绝对不能戴手套,因为不论戴上多薄的手套都会降低手指的敏感度,不易正确判断衣物的粘连程度及层间关系,造成失误。
如果衣物已经被尸液等浸透并且板结,即使经过了回潮也未必能轻松分离,尤其是在不清楚其穿着物的具体形制情况下,可以用自制的小竹签一点点地剥离,每剥离一点就用微潮的宣纸或绵纸垫一下,再小心地往里剥开一点,再用潮纸垫上。
用竹签剥开时应尽量使竹签头贴着下层织物慢慢往里送,竹签头尽量保持水平,以免竹签戳伤上、下层织物。
如果遇到尸身上穿着的衣服层数较多、形制较复杂、内部破损状态未知的情况,那么在分离的时候更要仔细判断它们的层位关系,避免在脱离的时候造成二次破坏。
总之,纺织品文物的现场提取及保护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而且每个墓葬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具体的提取过程中应该根据墓葬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切不可急于求成或照搬照抄,否则造成的错误和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