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精神病学配套课件 9 双相障碍

合集下载

第八版——精神障碍症状学(中文)课件

第八版——精神障碍症状学(中文)课件
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02 常见精神障碍症 状
焦虑症状
焦虑症状概述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体验,表现为 紧张、不安、忧虑等。在精神障碍中, 焦虑症状可能表现为广泛性焦虑、惊 恐障碍等。
广泛性焦虑
பைடு நூலகம்
惊恐障碍
突然出现的强烈恐惧和濒死感,伴随 心跳加速、出汗、呼吸急促等症状。
社会支持与康复的效果取决于患者的病情、社会环境、家庭和朋友的关 爱和支持程度等因素。
04 精神障碍的预防 与控制
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早期识别
通过了解精神障碍的症状和表现,早 期识别出可能存在精神障碍的人,有 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
对于疑似存在精神障碍的人,应采取 适当的干预措施,如心理咨询、药物 治疗等,以防止病情恶化。
第八版——精神障碍症状学 (中文)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精神障碍症状学概述 • 常见精神障碍症状 • 精神障碍的治疗与干预 • 精神障碍的预防与控制 • 精神障碍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精神障碍症状学 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精神障碍症状学是研究精神障碍 的症状表现、发生机制和分类的 科学。
分类
精神障碍症状学根据症状的严重 程度、持续时间、病因等因素, 将精神障碍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等。
强迫症状
强迫症状概述
强迫症状表现为反复出现、无法 控制的强迫思维和行为。患者明 知这些思维和行为是不必要的,
但无法摆脱。
强迫思维
反复出现、无法摆脱的念头、想象 或冲动。例如,害怕被污染或伤害 而反复检查门是否关好。
强迫行为
为了减轻焦虑而反复进行的仪式性 行为。例如,为避免“不吉利”而 反复洗手。

第八版精神病学课件双相障碍

第八版精神病学课件双相障碍

(三)混合发作 (四)其他症状

临床分型
精神病学(第8版)
(一)双相障碍
临床分型
双相I型(BP-I):只有一次或多次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又有重性抑郁发作,这是 临床上最常见的情感障碍。 双相II型(BP-II):指有明显的抑郁发作,同时有一次或多次轻躁狂发作,但无躁 狂发作。
(二)环性心境障碍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与预防
精神病学(第8版)
治疗与预防
(一)双相障碍的治疗
原则: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长期治疗、心境稳定剂为基础、联合用药、定期检测血药浓度。 1. 双相躁狂发作 (1)药物治疗:锂盐;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性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 (2)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 2. 双相抑郁发作 (1)心境稳定剂 (2)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3)双相抑郁:治疗中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问题
首次发病起病年龄较早,平均发病年龄一般不到30岁,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大多起 病于50岁以前。发作频率、复发与缓解的形式均有很大变异。中年之后,抑郁变得更为常 见,持续时间也更长。
虽然双相障碍有自限性,但如果不加治疗或治疗不当,复发率是相当高的。

诊断与鉴别诊断
精神病学(第8版)
(一)诊断要点
诊断与鉴别诊断
双相Ⅱ型障碍:是由一种或多种轻躁狂发作和至少一种抑郁发作所定义的发作性情绪障 碍。轻躁狂发作是持久的情绪状态(至少4天),症状一般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且仅体现于 个体行为的改变,并不严重到导致功能明显受损。抑郁发作的特征是持续至少2周的抑郁的 情绪,兴趣减少,伴有其他症状。没有狂躁发作或混合发作的既往史。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有关全球疾病总负担的统计显示,1990年 双相情感障碍排第18位,而在我国,双相障碍排在第12位。

第八版精神病学课件人格及相关行为障碍

第八版精神病学课件人格及相关行为障碍

精神病学(第8版)
(一)生物学因素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1. 遗传因素
(1)双生子与寄养子研究 同卵双生同病率(67%)、双卵双生同病率(31%)
有遗传背景的寄养子成年后人格障碍发生率高于与正常对照组
攻击的遗传可能性在成人中约为44%~72%
(2)遗传度研究
边缘型人格障碍(0.69)表演型人格障碍(0.67)
精神病学(第8版)
四、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
(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以不遵守社会规范和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1.对他人感受漠不关心 2.全面、持久的缺乏责任感,无视社会规范与义务,经常违法乱纪 3.尽管建立人际关系并无困难,却不能长久地保持 4.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 5.无内疚感,不能从经历中特别是从惩罚中吸取教训 6.很容易责怪他人 7.伴随的特征:持续的易激惹
2.教养方式不当 父母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反复无常——边缘型人格 家庭成员所表现出来对事物的一贯的苛求、固执或“认真”——偏执型或强迫型人格
3.不良的“示范”作用 父母的酗酒、吸毒、偷窃、淫乱、本身有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及犯罪记录
精神病学(第8版)
四、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1.对挫折与拒绝过分敏感 2.容易长久地记仇,即不肯原谅侮辱、伤害或轻视 3.猜疑,总认为他人不怀好意 4.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的好斗及顽固地维护个人的权利 5.常常病态嫉妒 6.将自己看得过分重要的倾向,自负、自我评价过高 7.将直接有关的事件以及世间的形形色色都解释为“阴谋”的无根据的先占观念
精神病学(第8版)
四、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
(二)分裂型人格障碍
以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1.几乎没有可体验到愉快的活动 2.情绪冷淡,隔膜或平淡的情感,对人冷漠,缺乏热情和幽默感 3.对他人表达温情,体贴或愤怒情绪的能力有限 4.对于批评或表扬都无动于衷,别人对他的看法等漠不关心 5.对与他人发生性接触毫无兴趣 6.几乎总是偏爱单独行动,回避社交,离群独处 7.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 8.没有亲密朋友,与人不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或者只有1位) 9.明显地无视公认的社会常规及习俗

双向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向情感障碍PPT课件
• 双相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躁狂发作需持续 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 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
.
4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 生物学因素 • 遗传学因素 • 心理社会因素
.
5
临床表现
双相障碍,指发病以来, 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又有抑郁发作。 1 躁狂状态
.
3
疾病简介
• 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是在一段时间内 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情感是指人们感知客观事物时所伴随 的相应态度和外部表现,如喜、怒、哀、乐、悲、恐、惊等 体验和表情。
•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障碍(Afective disorders)是指以心境或情感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 组精神障碍。
• 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 • 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
。 • 患者活动多,好交往,好
管闲事。 • 躁狂状态时,患者自我感
觉良好,通常对自己病情 没有认识能力。 • 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是躁狂 状态特征性表现。
.
6
2 抑郁状态 核心症状 ①情绪低落。 ②兴趣缺乏。 ③快感缺失。
伴随的其他心理症状 ①焦虑 。②思维迟缓。③极度烦躁 ,坐立不安,不能自控。④ 自责自罪。⑤严重时悲观绝 望、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 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⑥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②语量增多;
③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 的体验;
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 划和活动;
⑥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⑦睡眠需要减少;

双相情感障碍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课件
挑战二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社会支持。
应对策略一
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学习情绪 调节技巧和应对压力的方法,以帮助自己保持稳定的状态。
应对策略二
患者需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并寻 找支持和帮助的途径,如加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支持团体 等。
对家庭与社会的启示
双相情感障碍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双相情感障碍概述 • 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与表现 •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与干预 • 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与日常管理 • 双相情感障碍的案例分享与启示
01
双相情感障碍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 其特征是患者会经历情绪的剧烈 波动,包括抑郁和躁狂发作。
坚持药物治疗
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
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及时寻求心理咨 询、心理治疗等专业帮助。
参加支持小组
加入双相情感障碍支持小组,与病友 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社会支持与资源
家庭支持
家人应给予患者关心、理解和支持,为其创 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认知障碍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 减退等。
生理症状
如头痛、肌肉紧张、心慌等。
伴随症状
01
02
03
焦虑症状
表现为紧张不安、担心未 来等。
强迫症状
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 为。
幻觉和妄想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 幻听、幻视或妄想症状。
03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
疗与干 预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重要 手段之一,主要通过使用抗抑郁药、 抗躁狂药和情绪稳定剂来控制症状。

双相障碍PPT课件

双相障碍PPT课件
14
• 3. 病前情感气质及病前人格: 不能忽略情感气质与 经典双相障碍之间的过渡形式, 有缺陷的情感气质 使患者毕生受害。对双相障碍的概念若过于狭隘、 过于严格, 将妨碍这类患者从心境稳定剂中获益。 由于伴情感旺盛气质或环性气质的抑郁患者, 很容 易自然转相或在接受抗抑郁剂治疗后转相, 所以有 人主张应将其视为双相抑郁。重视情感旺盛气质 或环性气质的诊断价值, 可以减少双相抑郁的误诊。
从抑郁障碍中识别双相抑郁
1
心境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
• 双相障碍
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 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 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
• 2
3
4
四高
• 双相障碍是高患病、高复发、高致残、高 负担的常见精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 指出,伤残调整生命年减少最多的前10位 慢性疾病中,精神疾病占5项,而双相障碍 位列第3。国外资料显示, 双相障碍曾被误 诊为单相抑郁者多达40%, 平均误诊时间长 达7.5年, 约1/3的患者因未使用心境稳定剂 而影响疗效。国内是否如此虽尚不清楚, 但 国外教训值得汲取。
• 1. 早年发病: 通常是指2 5 岁以前起病。
资料显示, 双相抑郁发病年龄早于单相抑郁, 首次发作往 往在青春期或成人早期, 发病高峰年龄在15-19 岁。双相 障碍多以抑郁发作起病, 且发病年龄越早, 以抑郁障碍首发 的可能性越大、双相障碍家族史越明显、对丙戊酸钠的疗 效反应越好。若以发病年龄在25岁以前为标准, 其对双相 抑郁诊断的特异性为68 %, 敏感性为71 %, 阳性预告值为 69 % 。
12
二、从抑郁发作的附加特征入手
• 1.抗抑郁剂所致转相: 使用抗抑郁剂治疗后, 双相 抑郁患者的转相率显著高于单相。抗抑郁剂治疗 引起转相对双相诊断的特异性为100 %, 敏感性3 2%, 诊断价值达100% 。对单相抑郁患者在抗抑 郁剂治疗过程中出现转相, 应视为双相。

双向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向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
1/16 1
概念
◆ 双相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一个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指发病以来, 现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一个心境障碍。躁狂发作需连续一周以上, 抑郁发作需连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能够混合方式同时出现。 普通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重复 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 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依据定义,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每年有4 次以上情感发作,有10%~15%双相情感障碍为快速循环型。尽管在疾病分 类学和人口统计学上,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类似于其它类型双相情感障 碍,但该型患者病程似乎更长,其治疗难度也更大,女性患者占80%~90% 。 双相情感障碍是因为脑中化学递质受干扰所致,男性和女性一样易感, 该病还有很强遗传易感性。精神病学研究显示,该病患者比非患者“信号传 导”脑细胞多30%,这使得他们更易发生躁狂和抑郁。
◆ 双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
◆ 双向情感障碍 环性情绪人格:含有躁狂抑郁双相情绪波感人格特征,其情绪波动幅度轻6/16 6
临床表现
◆ 躁狂状态 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是躁狂状态特征性表现,伴 随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表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 奋,即情绪、内心体验、意志行为之间协调一致,并与周 围环境相协调。严重时可表现出不协调症状,言语凌乱、 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到达以下严重程度之一者: 1.社会能力显著
受损。 2马上治疗或住院。 3.含有精神病性症状。
◆ (三)排除标准 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第(三)项。
双向情感障碍
11
11/16

《精神病学》第8版精品课件—绪论

《精神病学》第8版精品课件—绪论
质、受体等)、神经电生理活动以及突触形态亚微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3
精神障碍的病因相关因素
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
(一)遗传与环境因素 这些疾病具有遗传性,是基因将疾病的易感性一代传给一代;多数精神障碍不
是单基因遗传,而是多基因遗传。 (二)神经发育异常
神经发育学说认为,神经发育障碍患者的大脑从一开始就未能有正常的发育。 遗传因素以及早期环境因素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神经元增殖、分化异 常,突触过度修剪或异常联系等。 (三)感染
神经元可能是多个环路的一部分。 ➢ 脑通过不同环路以并行的方式处理信息。
脑的重要结构
大脑皮层分区
边缘系统
二、脑神经化学与精神活动
➢ 配体门控通道(ligand-gated channel):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开放,细胞膜通 透性增加,正离子或负离子进入细胞。
• 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使正离子进入细胞的受体,如谷胺酸受体; • 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使负离子进入细胞,跨膜电位增加,使产生动作电位更为困难,如
量的要求也会增加,精神卫生与躯体健康保健联系更加紧密。
服务
➢ 综合医院的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得到加强,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内科同行 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识别率会进一步增加。
➢ 专科医师培训将会逐步展开。精神卫生领域的人才应包括医学与非医学领域的专家,如精神 病学家、临床心理学家、精神科护士、从事精神科领域的社会工作者以及职业治疗师,他们 的积极参与能更好服务于社区的患者。
神健康问题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精神卫生服务的范畴
2
脑与精神活动
一、脑结构与精神活动
➢ 在目前科学的研究对象中,大脑的结构最为复杂。 ➢ 大脑包含1000亿个神经细胞和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 ➢ 平均每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能形成1000多个突触联系。我们人类脑内就大约有几万亿至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有关全球疾病总负担的统计显示, 1990年双相情感障碍排第18位,而在我国,双相障碍排在第12位。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遗传与环境因素
1. 家系研究 双相障碍患者的生物学亲属的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2. 双生子与寄养子研究 关于本病的遗传方式,有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连锁显性遗传、多基因

治疗与预防
治疗与预防
(一)双相障碍的治疗
原则: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长期治疗、心境稳定剂为基础、联合用药、定期检测血药浓度。 1. 双相躁狂发作 (1)药物治疗:锂盐;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性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 (2)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 2. 双相抑郁发作 (1)心境稳定剂 (2)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3)双相抑郁:治疗中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问题
首次发病起病年龄较早,平均发病年龄一般不到30岁,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大多起 病于50岁以前。发作频率、复发与缓解的形式均有很大变异。中年之后,抑郁变得更为 常见,持续时间也更长。
虽然双相障碍有自限性,但如果不加治疗或治疗不当,复发率是相当高的。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 症状特征 躁狂发作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高涨为主要表现,伴有思维奔逸、活动增多、 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睡眠需求减少、性欲亢进、食欲增加等。抑郁发作以显著而持久的 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伴有兴趣缺乏、快感缺失、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少、精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性 迟滞或激越、自责自罪、自杀观念和行为、早醒、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抑郁 心境晨重晚轻的节律改变等。
(三)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四)脑电生理变化 (五)神经影像改变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一)抑郁发作
1. 精神运动性改变 (1)焦虑 (2)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2. 生物学症状 (1)睡眠障碍 (2)食欲下降 (3)精力缺失 (4)其他躯体不适
(二)躁狂发作
1. 情绪高涨 2. 思维奔逸 3. 活动增多、意志行为增强 4. 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 5. 睡眠需求减少 6. 其他症状
遗传和异质性遗传等假说,但均未获得证实。目前多倾向于多基因遗传模式。 3. 分子遗传学研究 4.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神经生化因素
1. 5-羟色胺(5-HT)假说 2.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假说 3. 多巴胺(dopamine,DA)假说 4. 其他
--孙思邈
第9章 双相障碍
授课人:XX XX
目录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临床分型 五、病程与预后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与预后
重点难点
掌握 双相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熟悉 双相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
了解 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病程特征及预后。
(三)混合发作 (四)其他症状

临床分型
(一)双相障碍
临床分型
双相I型(BP-I):只有一次或多次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又有重性抑郁发作,这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情感障碍。 双相II型(BP-II):指有明显的抑郁发作,同时有一次或多次轻躁狂发作,但无躁 狂发作。
(二)环性心境障碍

病程和预后
病程和预后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精神病学》(第8版) 配套课件
主编 郝伟/陆林
《精神病学》(第8版)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 普救含灵之苦。
(二)诊断标准
诊断与鉴别诊断
2. 环性心境 环性心境障碍是指反复出现轻度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症状标准。
心境不稳定至少2年,其间有轻度躁狂或轻度抑郁的周期,可伴有或不伴有心境正常间歇期 ,社会功能受损较轻。
(三)鉴别诊断
1. 继发性心境障碍 2. 精神分裂症 3. 其他
诊断与鉴别诊断
双相Ⅱ型障碍:是由一种或多种轻躁狂发作和至少一种抑郁发作所定义的发作性情绪障 碍。轻躁狂发作是持久的情绪状态(至少4天),症状一般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且仅体现于 个体行为的改变,并不严重到导致功能明显受损。抑郁发作的特征是持续至少2周的抑郁的 情绪,兴趣减少,伴有其他症状。没有狂躁发作或混合发作的既往史。

流行病学
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
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所报道的患病率有所不同
➢ 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5.5%~7.8% ➢ 我国12个地区:1982年,患病率仅为0.042% ➢ 中国台湾(1982—1987)患病率为0.7%~1.6% ➢ 香港特别行政区(1993)患病率男性为1.5%、女性为1.6%
2. 病程特征 多为发作性。
3. 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 多无阳性发现。
(二)诊断分型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双相障碍 双相型I型障碍:仅有一次或多次躁狂或混合发作、又有重性抑郁发作的发作性情绪障
碍。躁狂发作是持续至少1周的极端情绪状态,以及不同情绪状态(即情绪不稳定)之间的 快速变化。混合发作的特点是在绝大多数日子里(至少2周),出现显著的躁狂和抑郁症状 之间的混合或非常快速的交替。
(二)预防复发(全病程治疗)
双相障碍 • 流行病学 概要 • 病因与发病机制
01
02 诊断及鉴别诊断
03 疾病治疗 • 疾病治疗 与预防 • 疾病预防
谢谢聆听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双相障碍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一般呈发作性病程,好发于春末夏初。多数患者 具有躁狂和抑郁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只有10%~20%的患者仅出现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的自然病程是数周到数月,平均3个月左右。有的发作只持续数 天,个别可达10年以上。部分患者的病程可呈自限性,轻度发作即便不加治疗也可能在 一段时间后自发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