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大与规模小陷落柱工作面透射槽波探测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度大与规模小陷落柱工作面透射槽波探测应用
李俊堂;吴国庆;牛跟彦
【摘要】山西某矿工作面内小陷落柱较为发育,且密度较大,极易在回采前被漏测,抑制了工作面的正常回采,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潜在威胁.利用具有较高的射线覆盖次数,多方位的射线观测方式的透射槽波方法进行探测,并采用CT成像技术解释.结果表明:透射槽波可以比较准确地探测工作面内陷落柱的边界和位置.
【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
【年(卷),期】2018(046)0z1
【总页数】4页(P46-49)
【关键词】透射槽波;小陷落柱;CT成像
【作者】李俊堂;吴国庆;牛跟彦
【作者单位】阳泉新宇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阳泉 045000;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7;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陷落柱是我国华北煤田开采中最常见的一种典型地质异常体,尤其以山西省汾河沿岸、太行山西坡一带最为突出[1-2]。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陷落柱严重影响了煤炭资源的高效开采,大幅度降低了掘进和回采成本,最为严重的是多个小规模陷落柱多点成线,连接含水层,诱导矿井突水,直接威胁着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3-4]。
因此,在工作面回采之前,采用有效的物探方法探查工作面内密度大、规模小的陷落柱边界和位置,为矿方分析是否存在导水通道提供地质依据,对于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具有重大意义[5-7]。
透射槽波探测方法就是利用工作面进回风顺槽及切眼,在煤帮上激发地震波,通过采集来自不同位置激发的透射槽波信息,依据透射槽波遇到地质构造时其振幅、能量、频率等特征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能量减弱)。
从接收的槽波数据中,利用CT层
析成像技术,对工作面内的地质异常体进行成像,可以查明异常体的位置和边界[8-10]。
煤层与顶底板岩性相比,速度和密度均具有较大差异。
在煤层中人工激发地震波,在传播至煤岩分界面的时候会形成全反射,地震波能量被禁锢在煤槽中间,沿煤层传播,就形成了透射槽波[8-11](图1)。
回采工作面U型巷道的三个煤帮中,在其中任意一帮进行激发,另外两帮进行接收,通过采集三个煤帮的透射槽波数据,分析透射槽波能量的衰减情况,交汇成像,探查工作面内陷落柱的位置和大小[12-15](图2)。
山西某矿15103工作面走向长度750 m,倾斜宽度195 m,主采太原组15号煤层,煤层平均厚度5.84 m,平均倾角3°,煤层赋存稳定。
顶板为泥岩,局部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
工作面内进风顺槽305~350 m处揭露陷落柱1个(X63);回风顺槽390~420 m处揭露陷落柱1个(X45)。
依据已有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工作面所在采区陷落柱密度较大,约30个/km2,
平均长轴直径约50 m,呈现出密度大,规模小的特点。
由于15103工作面缺乏
相关的地质资料,陷落柱的发育情况未知,因此矿方采取透射槽波方法,探查工作面内陷落柱的位置和大小,平面位置见图3。
为了探明15103工作面内陷落柱发育情况,采用透射槽波法进行探测。
为了获得
较好的探测效果,采取尽可能增加单位面元内槽波品质的针对性措施。
工作面走向
长度750 m,采用较小炮点间距则可以获取数量较多的槽波记录;工作面内小陷
落柱密度极有可能较大,将会对槽波的形成与传播造成一定的影响,很难保证每一炮都可以形成品质较好的透射槽波,因此可以选择增加炮点数量,确保单位面元内有较高的品质透射槽波;工作面陷落柱比较发育,且密度较大,陷落柱三带相互影响,为了确保炮点都在煤层中激发,进行了激发炮孔深度研究,较浅激发(低于1 m)炮孔位置处在煤层松动圈内,较深激发(高于3 m)炮孔位置极有可能处在陷落
柱三带边界内。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设计接收道距10 m,激发炮距10 m,孔深
2 m,药量300 g,网格5 m×5 m的观测系统,共完成有效炮点84个,每炮
164道接收。
图4为射线密度图,图5为工程布置图,可以看出:工作面中部射
线密度最高,满足精度需求。
槽波波场的分析可以确定探测区域内的速度分布情况,频散分析可以建立起槽波速度与频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准确的频率范围内选取恰当的槽波速度,可以准确地反演出陷落柱的位置及边界[8-11]。
工作面的单炮数据经过预处理后如图6所示,槽波记录对陷落柱反应明显,煤层
正常区域槽波记录连续性好、能量强,构造分布区槽波能量明显减弱或缺失。
对槽波数据进行频散分析后(图7)得出,该区5.84 m煤层厚度的槽波的主频为130 Hz,速度为1 000 m/s。
分析处理了整个工作面内84炮的槽波记录,采用层析成像技术进行CT成像,求
取每一个网格内的槽波能量变化情况。
总体成像结果表明,工作面内存在10个地质异常体。
分析成像区域内槽波能量差异,最终推断出地质异常体的边界,如图8所示,其中红黄色区域为槽波能量异常区,蓝色区域为正常区。
结合采区相关地质资料和槽波能量分布情况,将10个地质异常体都解释为陷落柱,图8中黑色实线圈定区域为槽波解释的陷落柱边界。
其中5#(X63)、7#(X45)陷落柱已经揭露,CT成像结果与巷道揭露大小基本一致,
说明分析处理选择的槽波频率、速度比较准确,工作内的槽波地质异常位置及大小可靠性高,槽波探测同时又可以解释陷落柱在工作面内的影响范围。
1#、2#、3#、4#、6#、8#、9#、10#位于工作面内部,规模最大为2#陷落柱,长轴直径80 m,规模最小为6#陷落柱,长轴直径20 m。
1#、2#陷落柱在CT成像结果中呈现为一个异常区,但因为存在两个比较严重的能量损失区域,因此解释为2个陷落柱。
总体而言,透射槽波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探测出工作面内陷落柱的位置及边界,尤其是对工作面内密度大,规模小的陷落柱反映明显。
a. 由于煤层内发育的陷落柱与附近煤层存在较大的物性差异,而槽波就是利用物
性差异来探查非煤区域位置及边界,是探测陷落柱的有效手段。
b. 透射槽波法采用切眼和两个顺槽三个方位的射线交会观测方式,具有较高的射
线覆盖次数和多种角度的方位信息,再利用CT成像技术,可以比较清晰地反映陷落柱的边界和位置。
【相关文献】
[1] 胡国泽,滕吉文,皮娇龙,等. 井下槽波地震勘探预防煤矿灾害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J]. 地球
物理学进展,2013,28(1):439–451. HU Guoze,TENG Jiwen,PI Jiaolong,et al. In-seam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iques a geophysical method predicting coalmine disaster[J]. Progress in Geophysicss,2013,28(1):439–451.
[2] 虎维岳,田干. 我国煤矿水害类型及其防治对策[J]. 煤炭科学技术,2010,38(1):92–96. HU Weiyue,TIAN Gan. Mine water disaster type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in China[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38(1):92–96.
[3] 贾贵廷,胡宽瑢. 华北型煤田陷落柱的形成及分布规律[J].中国岩溶,1989,8(4):21–23. JIA Guiting,HU Kuanrong.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collapse columns in north-China-type coal fields[J]. Carsologica Sinica,1989,8(4):21–23.
[4] 李金凯,周万芳. 华北型煤矿床陷落柱突水水文地质环境及预测[J]. 煤矿安全,1988(7):6–12. LI Jinkai,ZHOU Wanfang. The hydro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ediction of the water inrush of the collapse columns in northern China coal fields[J]. Safety in Coal Mines,
1988(7):6–12.
[5] 彭纪超,张渝,胡社荣. 山西省煤田区陷落柱分布规律与成因模式[J]. 科技导报,2015,
33(11):17–22. PENG Jichao,ZHANG Yu,HU Sherong. Distribution of the collapse columns in coal field of Shanxi Province and its genetic models[J]. Science Technology Review,2015,33(11):17–22.
[6] 程建远,姬广忠,朱培民. 典型含煤模型Love型槽波的频散特征分析[J]. 煤炭学报,2012,37(1):68–72. CHENG Jianyuan,JI Guangzhong,ZHU Peimin. Love channel-waves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ypical coal models[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2,37(1):68–72.
[7] 崔焕玉. 煤矿陷落柱槽波地震探测技术研究[J]. 煤炭与化工,2017,40(4):76–79. CUI Huanyu. Study on seam seismic exploration technique of coal mine collapse column[J]. Coal and Chemical Industry,2017,40(4):76–79.
[8] 刘天放,潘冬明,李德春. 槽波地震勘探[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
[9] KREY T C. Channel waves as a tool of applied geophysics in coal mining[J]. Geophysics,1962,28(5):701–714.
[10] MASON I M,BUCHANAN D J,BOOER A K. Channel wave mapping of coal seams
in the United Kingdom[J]. Geophysics,1980,45(7):1131–1143.
[11] MASON I M. Algebraic reconstruction of a two-dimensional velocity in homogeneity in the high hazles seam of Thoresby colliery[J]. Geophysics,1981,46(3):298–308.
[12] 李建政,王季. 晋城天地王坡煤矿3204工作面透射槽波探测[J]. 中国煤炭地质,2014,
26(6):56–58. LI Jianzheng,WANG Ji. Transmission channel wave prospecting in Coalface No.3204 of Wangpo coalmine of Tiandi Corporation[J]. Coal Geology of China,2014,
26(6):56–58.
[13] 任亚平,李德春. FK域三层对称模型洛夫型导波频散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37(1):69–71.REN Yaping,LI Dechun. Discrete analysis of diffused guided wave with three-layer symmetric model[J]. Coal Geology & Exploration,2009,37(1):69–71.
[14] 赵朋朋. 槽波透射与反射联合勘探在小构造探测中的应用[J]. 煤炭工程,2017,49(5):47–50.ZHAO Pengpeng. Application of ISS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flection method in detection of small structures[J]. Coal Engineering,2017,49(5):47–50.
[15] 李刚. 透射槽波在煤矿陷落柱探测中的应用[J]. 煤矿开采,2016,21(3):39–42. LI Gang. Application of transmission channel wave exploration of collapse column in coal mine[J]. Coal Mining Technology,2016,21(3):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