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精品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潮》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3、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提升文言文阅读素养。
【学习难点】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自主预习案】
1、给加点字注音。
①京尹.( ) ②乘骑.( ) ③艨.( )艟.( )
④溯.()⑤善泅.( )者⑥一舸.( )无迹
⑦履.()⑧罗绮.()⑨僦.( )赁.(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既望
..:()方.其远出海门。
()
仅.如银线。
()际天
..:()
沃日
..:()
..:()艨艟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一舸.无迹()
为.火所焚:()披发文.身,()
倏而
..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
溯迎
..而上,出没
..于鲸波万仞。
()()
3、尝试翻译第三段。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钱塘江潮这一自然奇观是一大胜景,古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也成了古今盛事。
我国古代的墨客词人多以钱塘大潮作描写对象,例如宋朝柳永著名的词《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周密的《观潮》则是用散文的形式,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作者眼中的钱塘江潮是怎样的景观。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感知江潮
1、播放钱塘江潮的音视频资料,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钱塘江潮的壮观;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注意句子的断句停顿。
2、听完之后,你觉得文中那句话最能表达你心中的感受?
3、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积累文言词汇。
你还有那些词语意思不懂呢?请你大声说出来。
4、再自读课文,说一说每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二)理解江潮
5、理解第一段:第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潮的?突出了其什么特点?
6、理解第二段:
①水军演习的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②本段末句采用了什么写法?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7、理解第三段:哪些语句最能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
8、理解第四段:这段写观潮人众之多,与上文写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联系?
(三)品析《观潮》
9、品选材构思:本文题目是“观潮”,可后面三个画面却着力描写了人的活动,这是不是离题?请试着谈谈你的理解。
10、品描写技巧:
①如果把文章分为两个层次(第一至三段、第四段),你能说出这样分的依据吗?
②江潮雄伟壮观的场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优美生动的语言,请你结合第一段内容做一下品析。
三、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以海潮为线索,逼真地再现了钱塘江大潮壮美雄奇的景象,形象地勾勒出水军演习的动人情
景,吴中健儿的弄潮英姿和观者如云的盛况,风景画与风俗画相互交融,自然美与人情美糅为一体,给人以美的陶冶。
四、板书设计。
江潮之盛
观潮——天下之伟观水军演习正面描写
(周密)弄潮表演
观潮之盛——侧面烘托
【拓展检测案】
●课内语段阅读。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随波而逝.:()披发文.身:()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3.选段以为线索,主要写了。
4.选文中总写海潮雄伟壮观的特点的句子是:“”。
表现演习结束水军迅速撤退的句子
是:。
5.本文题目是“观潮”,选段却大量描写了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是不是有离题之嫌?说说你
的理解。
●课外语段阅读。
晨
刘白羽
①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
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
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
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yu)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②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
是的,我想是这一切。
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新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
而千千万万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建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
它永远那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
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
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
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
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③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
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
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
因为我们送走了芙,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
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④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⑤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6.填空:第①段依次描写、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等景物,表现了早晨的“清新、宁静。
7.第②段和第③段,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有什么含义?
8.第③段和第④段,先后用“玫瑰花瓣”、“羊毛卷”作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
9.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
10.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28.《观潮》答案:
【自主预习案】
1、①京尹.(yǐn)②乘骑.(jì)③艨.(méng)艟.(chōng)④溯.(sù)⑤善泅.(qiú)者⑥一舸.(gě)无迹⑦履.(l ǚ)⑧罗绮.(qǐ)⑨僦.(jiù)赁.(lìn)
2、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方:当……时。
仅:几乎,将近。
际天:连接着天。
沃日:冲荡太阳。
沃:用水淋洗。
艨艟:战船。
尽:穷尽。
舸:船。
为:被文:画文彩,动词。
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3、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课内探究案】
1、略。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3、略。
4、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第四段写观潮之盛。
5、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由远及近地把海潮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突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的特点。
6、①演习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作战技艺娴熟,战斗场面激烈,演习撤退迅速。
②动静相衬,为下文另一场水上表演作铺垫,起过渡作用。
7、“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8、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9、不离题。
描写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10、①第一层是正面描写“浙江之潮”,第二层是侧面烘托。
启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技巧,可以更好地表现写作对象的特征。
②首先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
如:仅如银线(比喻);吞天沃日(夸张)。
其次作者调动了人体的多种感官去描写,使江潮给读者留下的是立体的印记。
如:如:玉城雪岭(视觉);大声如雷霆(听觉)。
【拓展检测案】
1、随波而逝.:去,往。
披发文.身:画文彩,动词。
2、①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
②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
3.海潮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4.势极雄豪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不离题。
描写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6.淡淡的朝阳轻轻嘶叫的小蝉 7.①鼓舞人意,促人起步;②启发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朝着坚定不移的方向前进。
8.描述了随着阳光的逐渐加强,朝云由嫩红而渐渐变得发白发亮的过程。
(有“朝云由嫩红变得发白发亮的过程”的意思即可) 9.①新的一天生活开始了;②人生的奋斗开始了;③由对清晨景物的描写联想到新的生活的开始,表达了作者渴望投入新生活的激情。
10.这篇文章不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同时还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