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练习册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练习册答案
绪论
名词解释: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和地区同别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

出口贸易: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销往他国市场的贸易活动。

进口贸易:是指将外国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的贸易活动。

过境贸易:是指贸易货物通过一国的国境,不经加工改制地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总贸易: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即总进口。

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如出口,即总出口。

专门贸易: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有形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贸易,即通常意义上的商品购销活动。

因为货物或商品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属性,因此称为有形贸易。

无形贸易:是指国家和地区间进行的以无形商品作为交易对象的贸易活动。

国际服务贸易(GATS)是指服务提供者从一国境内向他国境内,通过商业现场或自然人的商业现场向服务消费者通过服务并获得外汇收入的过程。

一般包括四种提供方式: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
人流动。

对外贸易额:指的是以货币表示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事情内的进出口商品价值的总和,一般用美元表示。

国际贸易额:指的是一定时期之内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的出口额之和。

贸易差额:一定时期的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称为贸易差额。

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叫外贸系数,是一国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思考题:
1、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需具备哪些条件?
有剩余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
国家的产生。

2、在资本主义各个具体历史时期国际贸易发展情况有何不同?
(1)资本主义自由竟争时期的国际贸易的显著特征
A、英国占据国际贸易的垄断地位。

1870年,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达25%,几乎相相当于法国、德国和美国的总和。

B、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大宗商品的贸易比重已经下降,纺织品的贸易迅速增长,并占据优势地位。

粮食、煤炭、钢铁、机器、运输材料等的贸易比重也有所增加。

C、国际贸易的组织形式也发生变化。

商品交易所、大贸易公司取代了对外贸易特权公司。

(2)帝国主义时期前期(1870-1938年)的国际贸易
A、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明显慢于世界生产的增长。

从1840-1870
年,国际贸易量增长3.4倍,而1870-1900年国际贸易量只增长1.7倍。

B、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发生了突出的变化。

虽然截至1913年英国的出口仍居世界第一,但是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下降。

__年的世界贸易有1/5是欧洲内部贸易。

C、世界贸易商品结构的特点是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持续稳定,但在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中各类商品所占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A、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发生变化。

欧洲的地位下降,美国的比重开始上升。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页有所上升。

B、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特点为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保持稳定,但其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食品和工业原料的比重下降,而燃料和矿产品的比重上升;制成品贸易日益从消费品贸易转向资本货物贸易,半成品的贸易页有所增加。

(4)当代的国际贸易
A、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

B、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分布的变化。

制成品比重从1953年开始超过初级产品的比重。

C、国际服务贸易的急剧发展。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国家之间提供作为劳动活动服务的特殊使用价值。

据统计资料显示:1979年国际服务贸易额超过了商品贸易额的增长速度。

D、国际贸易格局的集团化发展。

二战以后,国际竞争的激烈,使世界主要贸易国为保持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寻求与其他国家联合,通过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等不同方式,促进区域贸易集团,实现在区域内贸易自由化。

第二章国际贸易相关的基本原理
名词解释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社会大分工。

但是国际分工却是在产业革命后大工业生产的条件下才产生的。

世界市场或国际市场: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商品流通领域的总和。

思考题
1、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具体取决于以下五点:
(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自然条件是其产生与发展的基础;
(3)人口多寡、劳动规模和市场大小对国际分工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4)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5)上层建筑的重要作用。

2、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
(2)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
(3)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4)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5)国际分工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依存度
3、当代世界市场的特征
(1)世界市场的容量迅速扩大。

主要是指地理范围和联系的内容扩大,以及国际
贸易额、国际贸易量和贸易商品品种的增加。

(2)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比例,制成品内部的比例。

(3)世界市场结构复杂。

国家构成上的复杂,商品构成上的复杂。

(4)世界市场的垄断性不断加强。

二战后,各国政府对国外市场的干预不断加强,
使世界市场的垄断性呈现增强之势。

(5)世界市场竞争方式发生显著变化。

已从关税壁垒为主转向非关税壁垒为主,
由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发展。

4、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
(1)商品的生产成本
(2)垄断:直接控制通过影响供求关系间接影响
(3)经济周期性的波动
(4)各国政府的政治、经济贸易政策直接影响国际市场
价格:如出口补贴
(5)规模经济收益
(6)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
(7)其他偶发性事件:自然灾害、政治动乱、战争
第三章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名词解释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

主要指土地、劳动和资本,还包括企业家的管理,以及技术、经济信息等。

要素价格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

如土地的租金和劳动的工资等。

要素密集度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

根据在产品生产中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种类的不同,可以把产品分成不同种类的要素密集型产品。

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要素丰裕程度是指在一国的生产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而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思考题
1、什么重商主义?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它追求的目的就是在国内累积货币货币财富,把贵金属留在国内。

2、什么是贸易差额论?
贸易差额论,即晚期重商主义,它变管理金银进出口的政策为管制货物的进出口,力图通过奖出限入,保证贸易出超,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代表人物是托马斯孟。

其主要观点是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

它的政策主张是严格禁止金银流出,奖出限入,保护关税政策以及发展本国工业政策。

3、绝对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各国生产各自具有优势的产品进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从而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其主要论点是: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Natural Endowment)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4、比较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简而言之: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一国出口劳动生产率相对高的产品,进口劳动生产率相对低的产品。

即:一国的生产模式是由比较优势来确定的。

详细地来说:如果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不同。

此时,前者应该生产比较有利最大的产品,后者应该生产比较不利最小的产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节约社会劳动。

5、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对比较利益论进行了哪些补充?
对比较利益理论作了重要的说明和补充。

(1)互惠贸易的范围。

在比较利益的基础上,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解释互惠贸易的范围。

(2)贸易利益的分配, 用贸易条件说明贸易利益的分配;
(3)相互需求法则,用相互需求程度解释贸易条件的变动。

6、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要素禀赋论是指狭义的H-O理论。

该理论主要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
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该理论认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或应该出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

俄林认为,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而价格差异则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从而由要素相对价格不同决定的,所以要素禀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7、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按照H-O理论,美国应出口准备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但是,里昂惕夫的验证却与此相反。

里昂惕夫在对美国的外贸状况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与H-O理论恰好相反,即“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

换言之,这个国家是利用对外贸易来节约和安排剩余劳动力,而不是相反。


8、对里昂惕夫之谜有哪些解释?
里昂惕夫之谜不仅促成了一些类似的研究工作,也引起了对“谜”的不同解释:
1、劳动效率的差异。

2、人力资本的差异。

3、贸易壁垒的存在。

4、未考虑自然资源因素。

5、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

第四章保护贸易理论
思考题
1、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理论基础与理论依据是什么?
(1)生产力理论是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的理论基础。

在他看来,财富本身固然重要,但是发展生产力更为重要。

因为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财富是生产力的结果。

因此一个国家开展对外贸易,也应该着眼于生产力,而不能着眼于财富存量的多少。

(2)经济发展阶段论是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的理论依据。

李斯特认为各国“从经济方面看来,都必须经历如下经济发展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

在不同的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2、保护幼稚工业论的保护原则是什么?
保护的目的:为了促进和维持本国工业生产力的发展,但不保护所有产业。

保护手段:以实行关税保护为主。

保护的重点: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幼稚工业和新兴工业。

不同部门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保护,关税高低与工业发展相适应。

保护贸易的实施必须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保护贸易政策应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来实行
3、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义是什么?
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属于“注入”,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增作用。

一国的进口则和国内储蓄一样,属于“漏出”,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减作用。

因此,只有对外贸易是顺差时,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提高国民收入。

此时,国民收入的增加将为投资增加和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用公式表达即:其中Y表示国民收入增量;I表示投资增量;X表示出口增量;M表示进口增量,K是乘数;C是边际消费倾向。

K=1/(1-c)
Y=k*( I+ X- M)
4、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国际经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中心是由发达工业国家组成的;外围是由广大发展中国家组成的。

(2)外围国家国际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根据对英国1876-1938年的进出口价格统计资料推算初级产品与制成品之间的价格指数之比,来说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的外围国家和主要出口工业品的中心国家的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

推算的结果是: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出现了长期恶化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普雷维什命题”。

分析其原因为:
A、技术进步利益分配不均;
B、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需求的弹性不同;
C、中心和外围工会的作用不同
(3)外围国家必须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

为了实现工业化,普雷维什主张外围国家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5、西方国际贸易学者对普雷维什理论的批驳有哪些?
(1)不承认旧的国际分工体系和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
主要原因。

(2)质疑“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论”
A、数据不完整
B、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交换关系等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
系,存在逻辑上的矛盾;
C、用进出口商品价格之比表示贸易条件,包复杂问题简单化了,因而不能准
确地说明一个国家的贸易地位;
D、对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原因的分析是站不住脚的;
(3)反对普雷维什的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走工业化道路的主张。

第五章西方国际贸易新理论
名词解释
可获得性商品:指一国能以有利条件,如特殊资源,先进的技术进行生产的,供给弹性大的产品。

不可获得性商品:指一国无法生产或即使能生产也必须付出很高代价,供给弹性小的商品。

产业内贸易:是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产品的交换及其中间产品的交换。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提高鼓励特定产品的出口或限制其进口来达到改善经济绩效目的政策。

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一定的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思考题
1、可获得性理论的观点是什么?
供给弹性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拥有可获得性商品的国家将出口这种商品到不可获得这种商品的国家,对某种商品供给弹性大的国家将向该商品供给弹性小的国家出口该商品。

2、技术差距论的内容是什么?
正是一国的技术优势使其在获得出口市场方面占有优势,当一国创新某种产品成功后,在国外掌握该项技术之前产生了技术领先差距,可出口技术领先产品,贸易持续到技术模仿国能够生产出满足其对该产品的全部需求为止。

3、什么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弗农,其代表作是《生命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他认为:由于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制成品和生物
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先后经历五个不同的阶段,即新生期、成长期、成熟期、销售下降期和让与期。

在不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同。

4、为什么会产生产业内贸易?
(1)产品差异性:每个产业内,由于产品的质量、规格等的不同而形成了产业差别化系列产品。

每个国家着眼于某些差别化产品的专业化生产,以获取规模经济。

(2)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
(3)偏好相似
5、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什么?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又是由四组因素决定的,这四组因素的每一组都可以单独发生作用,但又同时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这四组因素结合成一个体系,共同作用决定国家
竞争优势。

因此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实际上是研究这四组因素的理论。

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
要素条件需求条件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6、国内需求对国家竞争优势什么影响?
国内需求有三个特征对国家竞争优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A、分隔的需求结构;例如在商用飞机市场上,不同的航线对不同大小,不同档次的飞机的需求就不一样;
B、老练的、挑剔的买主;
C、前瞻性的买方需求。

如果一国的买方需求比其他国家领先,那么该国的公司也能获得竞争优势。

因为国内领先需求使公司意识到国际需求的到来。

国内领先的需求不仅对新产品重要,而且对公司自身不断升级换代也很重要。

例如日本的节能型汽车,由于日本是能源缺乏的国家,因此对节能型汽车的需求比其他国家领先,这使得日本汽车在世界能源危机发上后迅速占领诶国市场。

D、此外:国内独立的买主数量、需求的增长速度、需求的规模以及市场饱和的实践也会对一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产生影响。

7、国内竞争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是什么?
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还取决于国内的竞争程度。

激烈的国内竞争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最有利的刺激因素。

A、减少外国竞争者的渗透。

国内的竞争者使用不同的竞争战略竞争,从而覆盖许多细分部门的产品和服务。

很宽的产品线和服务系列使外国竞争者的渗透很困难,从而使国家的竞争优势更能持久。

B、模仿效应和人员交流效应。

有许多竞争者存在,为相互模仿和人员互相交流创造了条件。

在竞争状态下的互相模仿和惹眼交流能使整个国家产业的知识和技术存量增加,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创新速度。

C、促进竞争升级。

国内的竞争是在各公司都处于同等条件下进行的,例如:相同的要素成本、消费者偏好、当地供应商条件、进口成本等。

因此,同在一国的公司竞争就不能只靠大家都能得到的优势,而必须寻找更高级、更能次就的竞争优势源泉,如:专有技术、规模经济、国际销售网络等,这使产业的竞争优势向高层次发展。

D、强化竞争程度。

同本国竞争对手的竞争不象同外国竞争对手的竞争那么遥远,那么难以捉摸。

地理的接近和文化的一致使竞争对手彼此十分了解,从而使竞争更加直接、具体。

国内竞争者有时超出了纯经济的范围,常常带上感情色彩和个人因素。

国内竞争对手不仅要争夺市场份额,争夺人才和技术突破,还要
争夺炫耀的权利。

E、迫使企业走向海外。

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机;激烈的国内竞争往往迫使国内公司向海外发展来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利润。

而经过国内激烈的竞争锻炼的公司往往更成熟,更有竞争力,从而更容易在国际市场上取胜。

8、什么是战略性贸易理论?
贸易政策通过影响本国厂商及其外国竞争对手的决策行为而产生了“经济租”和扩大本国企业市场份额,从而提高本国福利水平的效果。

政府政策起到了寡头竞争模型中的战略性行为的效果,所以称为“战略性贸易政策”,其理论即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该理论认为,国家从事的是一场争夺世界市场的得失战争,世界市场值得争夺的目标产业是有限的,尤其是理想的产业。

所以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来剥夺外国厂商的出口利润,而来支持本国同产业的发展。

其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出口补贴、关税、禁止进口等。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名词解释
对外贸易政策:是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所实行的一
整套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进行干预,既不设置限制和障碍,也不提供特权和优惠,让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本国的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一方面,广泛地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以达到保护本国市场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另一方面,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各种优惠和补贴,以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

管理贸易政策:是指建立在协调基础上,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磋商为手段,对本国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

思考题
1、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1)奖出限入
(2)改善产业结构
(3)积累资本
(4)维护本国的对外经济、政治关系
2、简述一下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

(1)重商主义
(2)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3)超保护贸易政策
(4)贸易自由化
(5)新贸易保护主义
(6)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
3、简述一下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
(1)管理贸易日益成为贸易政策的主导内容
(2)对外贸易政策与对外关系相结合的趋势在加强
(3)“公平贸易”、“互惠主义”将代替发达国家一贯标榜的“自由贸易”和多边
主义
(4)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
(5)政府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和鼓励出口将成为推动外贸活动的主导措施。

(6)建立经济一体化,实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第七章关税
名词解释
关税:是指进出口货物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本国进出口商课征的一种税收。

关税升级:是指一国的进口关税随着进口商品加工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即工业制成品税率最高,半制成品其次,原料等初级产品税率最低甚至免税。

进口附加税:是指进口感海关对进口的外国商品在征收进口正税之外,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而额外加征的关税。

反倾销税:是指对实行倾销的进口货物所征收的一种临时性进口附加税。

反补贴税:又称反津贴税、抵消税或补偿税,是指进口国为了抵消某
种进口商品在生产、制造、加工、买卖、输出过程中所接受的直接或间接的任何奖金或补贴而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紧急关税:是为消除外国商品在短期内大量进口对国内同类产品生产造成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而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惩罚关税:是指出口国某商品违反了与进口国之间的协议,或者未按进口国海关的规定办理进口手续时,有进口国海关向该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临时性的进口附加税。

报复关税:是指一国为报复它国对本国商品、船舶、企业、投资或知识产权其等方面的不公正待遇,对从该国进口的商品所征收的进口附加税。

差价税:又称差额税,是当本国生产的某种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同类商品进口商品的价格时,为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力,保护本国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的税后价格差额征收的关税。

普遍优惠制(GSP):简称普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包括某些初级产品)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

毕业条款是指给惠国以某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其产品已能适应国际竞争而不再需要给予优惠待遇和帮助为由,单方面取消这些国家或产品的普惠制待
遇。

它又分为两种方式,即国家毕业和产品毕业
完税价格:指经过海关审定的作为计征关税依据的货物价格,货物按照此价格照章完税。

有效保护率:又称为实际保护率,指各种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净增值所产生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