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三语文三模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高三语文三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二上·延边月考) 下列诗句都写到了梅花,其中没有用比喻的一项是()
A .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韩偓《夜深》)
B .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C .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

(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D .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0分)
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代货币——贝币
①我们的祖先使用货币的时代是很早的。

在原始的交易场上,凡交易双方愿意接受的物品,都可以作为交换的媒介而具有货币的职能。

于是,渔猎时代的武器和猎具——石斧、石刀,游牧时代的皮革、齿角,农业时代的农具和谷物、布帛,以及历代用以装饰的贝壳、蚌珠、玉石等等,都曾充当过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

而在所有的实物货币中,贝币的流通时间可能是最长的,流通的地域也是最广的。

②海贝的品种很多,现在还生存的品种,据统计有150种以上。

它们生长在浅海中,以印度洋、太平洋一带为最多。

在没有成为货币的远古时代,海贝因人们所喜爱而成为装饰品。

《说文》:“婴,颈饰也。

”这正是挂在妇女们颈上的用贝串成的“项链”。

可以说,这是人类最古老的项链。

③在交换还不发达的古代,贝壳作为贵重的装饰品,首先通过偶然机会,以后便逐渐成为常用的一般等价物。

从我国发掘出土的古贝看,大多数都只有齿纹的一边是完整无缺的,背面往往被磨平或穿孔,这大约是为了携带和保存之便。

④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

在相当长的古代社会中,妇女一直是原始贸易的主要参加者,而海贝作为她们佩戴的贵重装饰品,经过她们之手而成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那应是很自然的事。

⑤在汉字中,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如财、货、贸、费、赁、赊、赎、贵、赋、赐等等,由此可见,贝币的使用在我国源远流长。

⑥从出土文物和甲骨文材料中我们知道,我国殷商时代主要的货币就是贝。

当时一般是把五个贝串在一起,两串形成一个标准单位,称为“朋”。

甲骨文有“易多女有贝朋”“光取贝二朋”“贝十朋”等记载。

商王将贝朋送给臣属,便是一件大事,须占卜问祖先看看是否当送。

而收礼者必须铸铜器来加以纪念。

由此可知,贝在当时是很贵重的物品,是财富的价值代表或结晶。

⑦周人取代商人而统治中原时,仍然使用贝币。

在西周的社会经济中,货物交换发展,贝的流通数量日趋庞大。

如殷代甲骨文中不过是“二朋”“十朋”的数量,而周代的全文中,“百朋”甚至“万朋”等数字就很常见了。

个人的交往动辄即有百朋之数,社会上的交易之大自然可想而知。

由于天然贝的来源有限,于是出现了各种仿制贝,即以贝为模本,用其他材料仿制而成。

现已发现的有蚌贝、骨贝、石贝、陶贝、铜贝、金贝等等。

其中,最有重大意义的是贝与铜的结合而产生的铜贝,因为它是同后代的金属铸币连在一起的。

周代的铜贝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铸造货币。

而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把铜贝发展为一种椭圆形的小铜币,中国的钱币学家称为“鬼脸钱”和“蚁鼻钱”,这是中国古代铜钱的滥觞。

⑧春秋时期,经济进一步发达起来,各种金属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并开始排挤贝币而取得统治地位。

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贝币仍在流通,也仍然作为贵重物品而随达官贵人、富有阶层进入坟墓做殉葬品。

⑨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采取了法律手段统一全国货币制度,金属货币取代了原来繁多的其他实物货币。

贝开始逐步退出流通领域,成为单纯的“器饰宝藏”,从而脱去了“一般等价物”的外衣,返璞归真了。

秦始皇的措施,是中国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结合文章第①段,说明贝币之所以成为实物货币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不超过12字)
(2)文章第④段中有“贝币的产生和最初使用可能要归功于远古的妇女们”,这样说有什么依据。

(结合原文进行概括)
(3)从第⑦段可以看出:周代贝币的流通情况有哪两大特点?请根据原文进行概括。

(每一特点都不要超过15字)
(4)通览全文,对文意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A . 贝币是我国出现时间最早,流通时间最长,流通地域最广的古代货币。

B . 在我国货币史上最具有重大意义的几个阶段是:贝币的出现,铜贝的出现,统一的金属币使贝币返璞归真。

C . 汉字中,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用“贝”作偏旁,说明贝币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

D . 我国商代的主要货币是贝币,西周主要的货币是铜币,东周的主要货币是金属货币,而秦以后金属货币就
统一天下了。

3. (2分) (2018高三上·河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士兵与猎手
戴涛
①1944年冬,中国黑龙江小兴安岭。

②一个日本士兵端着枪,在冰雪覆盖的山林里穿行,忽然,他弯下腰在雪地上寻找着什么,终于,他又看见了两排漂亮的梅花印,于是他又兴奋地朝前追去……今天清晨,当他走出兵营撒尿时,他在雪地里意外地发现了梅花印,他不禁一阵狂喜,因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曾告诉过他,这梅花印代表着什么。

当年他的父亲在南洋做生意时,他的最高理想就是得到留下这梅花印的百兽之王。

可最后的结局是,他父亲没有得到这百兽之王,而百兽之王得到了他父亲。

此时,他觉得该是实现他父亲遗愿,或者说是替他父亲报仇雪恨的时候了,尽管这是中国的东北虎,根本与南洋的爪哇虎无关。

③在另外一片树林子里,一个鄂伦春族的年轻猎手也在追赶一只东北虎。

鄂伦春人世代以打猎为生,日子过得倒也自在,可自打来了日本人,这森林里的动物好像知道了要大祸临头,一下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今天,当他在雪地里发现这排梅花印时,他不知道有多兴奋,这虎皮虎骨虎肉,意味着全家半年的吃用。

④起风了,风将天上的雪、地上的雪刮得满世界飞舞,除了雪,别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了,而一个日本士兵和一个鄂伦春猎手,还在苦苦地追逐那些神秘莫测的虎爪印。

⑤已经是第三天了,饥饿和劳累使得日本士兵眼前的树木开始不断晃动,就像他跟他的部队向中国的老百姓扫射时,那些老百姓也就是这样晃着晃着倒下去的。

突然,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向他袭来,莫非这些梅花印原本就是中国人设下的陷阱……鄂伦春猎手尽管年轻,可除了老虎,几乎小兴安岭所有的野兽都被他的猎枪击中过。

打猎对他来说是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可这一次好像不同往常,奔走了三天,他竟一点也无法预料结局将会是怎样。

⑥第四天,日本士兵踉踉跄跄,又走出一片树林,突然,眼前的画面让他惊呆了,突然放晴的天空下,阳光照耀着的小兴安岭银装素裹,显得纯净安宁,不远的山顶上,两只色彩斑斓的东北虎在嬉戏,它们相拥在一起,一虎眯着眼,温顺地躺着,而另一虎不停地在它脸上咬着啃着……这使日本士兵想起家里两只可爱的波斯猫,可仅仅是一瞬间的犹豫,他又举起了那杆“三八枪”……当鄂伦春猎手钻出另一片树林时,他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慑仅仅是一瞬间,他听老人们说过,动物里老虎的相亲相爱是最不容易看到的;他还听老人们说,见过老虎亲热的人,会有美丽的爱情。

他小心翼翼地放下猎枪……
⑦“叭咕”,一声刺耳的枪响打碎了天地间的宁静,下面那只东北虎的额头上顿时流出殷红的血,在阳光下,
这血格外鲜艳,它努力挣扎着站了起来,却又马上倒了下去,它痛苦地在雪地上翻滚,洁白的雪上留下一片鲜红,终于它又站了起来,纵身一跃,跳下山崖。

另一只东北虎一声长啸,也跟随着一起跳下崖去。

⑧日本士兵被眼前发生的一幕惊呆了,枪掉落在雪地上。

鄂伦春猎手呢,当他弄明白刚才发生的一切,便愤怒地从地上捡起猎枪,将枪口指向了日本士兵。

也许是听到了声响,日本士兵扭转头来张望。

鄂伦春猎手看到了一张稚嫩的脸庞,脸上流露出惊愕和惶惑,似乎还有一丝愧意。

鄂伦春猎手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十五六岁的孩子与凶残的侵略者联系起来,反而想起了自家常犯糊涂的小弟,他的手不自觉地抖动了一下。

可仅仅只过了一瞬间,猎手扣动了扳机。

“叭咕”,又是一声刺耳的枪响,小兴安岭树枝上的雪花被震得簌簌下落,几只飞鸟惊惶地掠过阳光下的天空……
⑨1984年春,一位跛脚的日本老人从日本的北海道来到中国的小兴安岭,他特地来寻找一位鄂伦春猎手,说是要报恩。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两排梅花脚印,同时引发了两个猎手的捕猎激情,但两人的动机却不相同,日本士兵是为追求理想,鄂伦春猎手则为生计着想。

B . 日本士兵在饥饿劳累时,看到树木晃动,就像看到被扫射后的中国百姓。

这里通过巧妙的比喻,揭露了日本士兵之前的罪恶行径,也表达出他的反省。

C . 一只东北虎遭遇枪击后,两只虎先后跳下悬崖。

自然动物以这种悲壮的方式来表达对人类的反抗与蔑视,来保存物种的尊严,这种行为震慑人心。

D . 文章以两个主人公的行踪展开了两条自始至终平行的情节线,这虽然限制了阅读者的视角,但增加了双方较量的紧张氛围,吸引了读者注意力。

(2)小说第三段画线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请分析。

(3)小说以若干年后日本士兵来寻鄂伦春猎手报恩为结局,虽是“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并起到了升华主旨的作用。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4. (12分)阅读理解
认识自我
纪伯伦
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

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

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

“认识你自己”。

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

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

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

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


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

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

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


“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

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

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

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

啊!我的灵魂万岁!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

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

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1)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

答:________
(2)赛艾姆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
(3)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
(4)请简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

答: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一上·白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荆轲刺秦王》节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 . 愿举国为内臣举:全、整个
C .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上朝的衣服
D .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
(2)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我国史书还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等体例。

《荆轲刺秦王》是《史记》中有名的篇章。

B . 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乐的基本音阶,也就是成语“五音不全”中的“五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

D . 春秋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位称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 . 秦官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 . 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D . 荆轲刺杀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称想要挟持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8高三上·铜仁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过陈琳墓①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墓: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所器重,其墓址在今江苏省邳州市。

(1)以下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开头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

“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而且寓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

B . 颔联中的“霸才”,是指陈琳。

陈琳遇到曹操那样一位豁达大度、爱惜才士的主帅。

而诗人自己的际遇,则与陈琳相反,作者运用对写的手法,曲折的表现了对陈琳际遇的欣羡。

C . 颈联写墓前实景。

年深日久,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铜雀台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

D . 尾联写文章无用,只能弃文就武,持剑从军,使人不胜感慨;而时代不同,今日从军,又焉知不是无所遇合,再历飘蓬。

E . 本诗突出的手法是对比,如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

诗歌文采斐然,寄托遥深,既凭吊陈琳,又自伤身世,堪称咏史佳作。

(2)《唐诗隽》说此诗“感怀寄意中,尽伤心语。

”结合全诗,说说作者流露了哪些“伤心语”。

请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6高三上·清流期中) 把下面名句空白处补充完整。

(1)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对比手法极言秦王朝掠夺财物极尽分毫,挥霍财物却视若泥沙,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在于抓住时机,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5分)
8. (5分)(2019·辽源模拟) 将下面的长句变为三个连贯的短句。

(可适当增删词语)
联合国安理会昨天通过了关于海湾四国联合提出的严禁以色列在占领区建立新的居民点的报告的决议。

9. (10分) (2016高二下·茂名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

①,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

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

②,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

③,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2分)
10. (2分) (2019高三上·临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0分)
答案:2-1、
答案:2-2、
答案:2-3、
答案:2-4、
考点:
解析:
答案:3-1、答案:3-2、
答案:3-3、
考点:
解析:
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答案:4-4、
考点:
解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答案:5-4、
考点:
解析: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答案:6-1、
答案:6-2、
考点:
解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考点:
解析: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5分)答案:8-1、
考点:
解析:
答案:9-1、
考点:
解析: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2分)答案:10-1、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