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市文津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 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 试卷(五)
(考试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
成绩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2×35=70)
1.写有“P ”字的透明纸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看到的是( )
A.b B.P C.d D.q
2.同一品种长势相同的两盆观赏植物"虎刺梅".放到阳台上的花苞颜色鲜艳.而放到客厅里的颜色较淡.你认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风 B.光照 C.温度 D.水分
3.以下哪一种特征与“沙漠之舟”的骆驼不相符的是( )
A.体温升高到46℃才会出汗 B.骆驼具有储存脂肪的结构 C.足有厚弹性垫.适于沙漠行走 D.尿液很多
4.科学家为证实自己所提的假设.常以什么为重要的支持依据( ) A.观察 B.假设 C.实验 D.推论
5.我们的鼻腔吸进的空气和口腔吃进的食物.进入人体后都要经过的器官是( ) A.咽 B.气管 C.食管 D.喉
6.海尔蒙特在他的"植物生长所需物质的来源"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植物是从水中而不是从土壤中得到营养物资.现在我们知道他忽略了( )的作用 A.光 B.叶绿体 C.空气 D.温度
7.设计探究实验时.对照组的实验( )
A.为了简化实验.提高效率.一定不要设置 B.根据实际情况定
C.为了实验的科学性.一定要设置
D.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可多设置几组无关变量的对照实验
8.市场上出售的食盐经常添加下列哪种成分( )
A.铁 B.碘 C.钠 D.钙 9.下列食物链描述正确的( )
A.野兔←狐←青草 B.青草←野兔←狐
C.狐→野兔→青草 D.青草→野兔→狐
10.某种生物能够在环境中生存取决于它( ) A.数量是否众多 B.能否大量繁殖
C.能否适应环境 D.能否改变环境
11.下列是各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要观察同一组织哪一台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最多( )
A.50 B.80 C.100 D.120
12.下列营养物质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
A.蛋白质、淀粉、无机盐
B.水、无机盐、维生素
C.脂肪、维生素、蛋白质
D.水、无机盐、纤维素 13.夜间在室内摆放很多花卉或其他植物会影响健康.其原因是( )
A.气温较高 B.空气不流通
C.温度过大 D.植物、花卉与人争夺氧气 14.下列不是森林具有的生态效益( )
A.蓄保水土 B.稳定水循环氧循环 C.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D.增加旅游收入 15.光合作用原料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二氧化碳 C.氧气和水 D.氧气和有机物
16.下列特定的地域中.不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一条小溪
B.一所学校
C.一片草坪
D.一间教室
1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
A.化学能 B.光合作用 C.太阳能 D.有机物
18.海洋深处没有绿色植物的生存.是因为那儿缺少( )
A.阳光 B.温度 C.动物 D.空气
19.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光 C.叶绿体 D.有机物和氧气
20.下列描述中与植物无土栽培的优点无关的一项是( ) A.能节省土地 B.更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C.要用支架固定植物 D.防止污染、害虫等危害
21.人们进行森林浴不是由于森林( ) A.植物种类繁多 B.负氧离子含量比室内高得多 C.能吸收二氧化碳 D.空气清洁、湿润.氧气充裕 22.人体的消化过程是指( )
A.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过程
B.齿咀嚼,胃肠蠕动的过程
C.大分子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D.化腺分泌消化液的过程
23.调查时要使别人愿意回答你的问题.需要做到( )
①态度认真、诚恳、谦虚 ②尊重对方、相信对方 ③善于创造轻松活泼的氛围 ④与被方人心灵沟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施用量最多的是( )无机盐。
A、含铁、锌、钙的 B、含锰、钼、铜的 C、含氮、磷、钙的 D、含氮、磷、钾的
25.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下列哪一组食物( ) A.含蛋白质、钙、磷多的食物 B.甜食 C.含脂肪成分多的食物 D.谷类食物
26.痰形成于( )
A.口腔 B.喉 C.鼻腔 D.气管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准考证号_____ 考场号____ 座位号____ …………………………………………装………………………………订………………………………线……………………………………
27.某同学体检时.三次测得肺活量的数据为3600mL、4000mL、3800mL.他的肺活量应是()
A.3600mL B.3800mL
C.3700mL D.4000mL
28.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 )
A.狮子B.马C.猪D.兔
29.在下列鸟中.有“森林医生”美称的是( )
A.啄木鸟B.大山雀
C.猫头鹰D.灰喜鹊
30.把盆栽天竺葵在实验前2-3天置于暗处.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 )
A.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B.让叶片积累淀粉
C.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D.便于对照
31.因为绿色植物能把太阳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所以绿色植物像一个巨大的()转换站
A.能量B.有机物C.氧气D.无机物
32.澳大利亚曾引进中国的蜣螂.成功地清除了草原上的大部分牛粪.使草原恢复了生机。
在此生态系统中蜣螂的作用是( )
A.生产者B.消费者C.改良土壤D.分解者
33.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
A.腹部肌肉B.胸部肌肉
C.背部肌肉D.肋间肌和膈肌
34.下列与肺泡的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无关的是( )
A.肺泡数量非常多B.肺泡壁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
C.肺泡位于支气管分支末端D.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5.下列各项不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A.环境的温度B.环境中氧的含量
C.植物细胞含水量D.光照强弱
二、联系生活(1×6=6)
请你运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对一些生产生活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将相应的英文字母写在括号内)
①花草长期放在黑暗处死去() A.缺钾肥
②植株不高.叶子边缘像火烧() B.长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幼苗移栽时根带土坨() C.保护幼根.利于成活
④潮湿的种子堆里发热() D.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
⑤用冰箱储藏蔬菜水果() E.降低生物体的呼吸作用
⑥饮食讲究荤素搭配() F.合理膳食
三、填空(2×12=24)
1、如下图所示.取甲和乙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甲的洞中放浓盐酸.乙的洞中放清水.并使两洞中的液面高度相同。
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
(1)甲洞里的液面__________了;乙洞里的液面__________了。
(2)甲萝卜变__________了.乙萝卜变__________了。
(3)上述实验说明.当细胞周围的水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__________(填失水或吸水);当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__________(填失水或吸水)。
2、图中所示的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
A瓶、B瓶内都装有等量、相同成分的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
室温环境下保存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
请回答问题:(1)保存一段时间后,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瓶,而将
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进入瓶内,导致食物腐败变质。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分别是()
A.甲组是瓶子的大小,乙组是瓶颈的有无
B.甲组是温度的高低,乙组是瓶颈的有无
C.甲、乙两组均是细菌的有无
D.甲、乙两组均是温度的高低
(3)上述两组实验中,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
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
是。
(4)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是否要经过重复
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答:。
命题人:翁继香
一、选择
1.C 9.D 17.C25.A 33、D
2.B 10.C18.A26.D 34、C.
3.D11.A19.D 27.D 35、D.
4.C12.B 20.C28.C
5.A13.D 21.C29.A
6.A14.D22.C30.C
7.C15.A23.D31.A
8.B16.D24.D32.B
二、联系生活:B.A.C.D.E.F.
三、填空:1、如下图所示.取甲和乙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甲的洞中放浓盐酸.乙的洞中放清水.并使两洞中的液面高度相同。
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
(1)甲洞里的液面____升高___了;乙洞里的液面___下降___了。
(2)甲萝卜变___软___了.乙萝卜变____硬___了。
(3)上述实验说明.当细胞周围的水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____失水__(填失水或吸水);当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___吸水___(填失水或吸水)。
•2、图中所示的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
A瓶、B瓶内都装有等量、相同成分的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
室温环境下保存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
请回答问题:
(1)保存一段时间后,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A瓶,而将
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细胞进入瓶内,导致食物腐败变质。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分别是(C)
A.甲组是瓶子的大小,乙组是瓶颈的有无
B.甲组是温度的高低,乙组是瓶颈的有无
C.甲、乙两组均是细菌的有无
D.甲、乙两组均是温度的高低
(3)上述两组实验中,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
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
是高温加热。
(4)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是否要经过重复
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答:是的,多次实验可提高实验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