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2019-2020学年生物高一下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泸州市2019-2020学年生物高一下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豌豆中,子粒黄色(Y)和圆粒(R)分别对绿色和皱粒为显性。

现有甲(黄色圆粒)与乙(黄色皱粒)两种豌豆杂交,子代有四种性状表现,如果让甲自交,则它的后代性状表现之比应为
A.1∶1∶1∶1 B.3∶3∶1∶1 C.9∶3∶3∶1 D.3∶1∶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
由题意知,甲豌豆的表现型是黄色圆粒,乙豌豆的表现型是黄色皱粒,杂交后代含有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因此甲的基因型是YyRr,乙的基因型是Yyrr,因此甲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Y_R_(黄色圆粒):Y_rr(黄色皱粒):yyR_(绿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9:3:3:1。

故选C。

【点睛】
先用逆推法根据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推出亲代的基因型,然后用正推法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写出自交和测交的遗传图解,判断自交和测交的表现型及比例。

2.下图为某植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四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箭头表示的是O2进出细胞的过程
B.e、f箭头表示的是CO2进出细胞的过程
C.以C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光照下,测得含18O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d D.以H218O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呼吸作用下,测得含18O的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b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A为叶绿体,B为线粒体。

a、f箭头分别表示二氧化碳的进和出细胞的过程,b、e 箭头表示氧气出和进细胞的过程;c箭头表示氧气从叶绿体进入线粒体的过程,d箭头表示二氧化碳从线粒体进入叶绿体的过程。

【详解】
a箭头表示二氧化碳的进入细胞的过程,b箭头表示氧气出细胞的过程,A错误;e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f表示二氧化碳出细胞的过程,B错误;以C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18O出现在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中。

含18O的葡萄糖进入线粒体中,被氧化分解为CO2和水,18O出现在CO2中。

且在较强光照下,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故含18O的CO2主要进入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即图中d箭头表示的过程,C正确;以H218O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18O出现在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中。

在较强呼吸作用下,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故含18O的O2主要进入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即图中c箭头表示的过程,D错误。

故选C。

【点睛】
熟记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发生的场所,准确判断a~f表示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下列有关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纯合子交配,后代都是纯合子
B.两个杂合子交配,后代都是杂合子
C.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杂合子是指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来的个体,至少含有一对等位基因如Aa、aaBb,杂合子间交配所生后代会出现性状的离;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不含等位基因如AA,aaBB,相同的纯合子间交配所生后代不出现性状的分离。

【详解】
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A错误;杂合子之间杂交,可以出现纯合子,如Aa与Aa杂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AA、aa,B错误;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 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及特点,对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概念,纯合子、杂合子自交、杂交等交配方式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的判断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4.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
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B.萨克斯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有淀粉产生
C.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同时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
D.恩格尔曼的实验利用水绵和好氧菌证明了叶绿体在光的照射下能产生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详解】
A、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不知道更新空气的成分是什么,A正确;
B、萨克斯的实验中曝光叶片遇碘变蓝色,证明了光合作用有淀粉产生,B正确;
C、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C错误;
D、恩格尔曼的实验利用水绵和好氧菌进行实验,发现好氧菌集中在被光照射到的部位,证明了叶绿体在光的照射下能产生氧气,D正确。

故选C。

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保证同源染色体能等量地分配到不同的子细胞中去的染色体行为是
A.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同源染色体联会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详解】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A错误。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就会成对地排在赤道板位置上,这样有利于同源染色体等量地分配,B正确。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减二后期,与同源染色体的平均分配无关,C错误。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是与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时的,但它只导致基因重组,D错误。

【点睛】
染色体的平均分配与减一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减二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都有关系;减二分裂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是关键信息。

6.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就是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
B.基因突变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C.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D.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
【答案】A
【解析】基因突变只改变基因的本质,A错误。

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基因突变,B正确。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C正确。

如发生的隐性突变,则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D正确。

7.已知某高等植物M的基因型为Aa,若让其自交或测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让M自交,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一定为3:1
B.让M连续自交可以培育能稳定遗传的优良显性性状品种
C.若让M测交,则一般情况下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
D.M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取决于M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答案】A
【解析】
【分析】
测交的原理是: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含隐性基因的配子,不会掩盖被测个体产生配子所含有的基因,因此可根据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判断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详解】
A、性状分离比为3:1发生在后代个体数量足够多且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时,且生物的表现型不但由基因型决定,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M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不一定为3:1,A项错误;
B、杂合子连续自交,淘汰掉不需要的隐性性状个体,可以培育能稳定遗传的优良显性性状品种,B项正确;
CD、若让M测交,即Aa×aa,因Aa能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不考虑致死问题),而aa只能产生一种配子a,所以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可见M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取决于M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C、D两项正确。

故选A、
【点睛】
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

原因如下:
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8.下列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C.蜥蜴受攻击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
D.胡萝卜组织块经离体培养产生完整植株
【答案】D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详解】
种子是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不属于体现细胞全能性的体现,A错误。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是两个生殖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是生殖现象,B错误。

蜥蜴受攻击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是动物器官再生现象,不是体细胞发育成个体,C错误。

胡萝卜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发育成新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D正确。

【点睛】
判断是不是体现全能性要把握两个要点:是不是体细胞;是不是发育成了个体。

9.某品种花生的厚壳(A)、薄壳(a)和花生种子的高含油量(B)、低含油量(b)是由两对等位基因(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已知某种基因型的花粉不育。

下列有关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亲本甲、乙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 × aabb或AAbb × aaBB
B.不育花粉的基因型为AB
C.F2中纯合子占1/3
D.F1(♂ )X薄壳低含油量(♀),其子代中薄壳低含油量的个体占1/4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F2的表现型之比5:3:3:1是9:3:3:1的变形,可知F1厚壳高含油量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
A、由于不知道甲、乙的表现型,故亲本甲、乙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 × aabb或AAbb × aaBB或aaBB × AAbb,A错误;
B、据题干及F2的表现型之比可知不育花粉的基因型为AB,B正确;
C、F2中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各占1/12,共占1/4,C错误;
D. F1(♂)×薄壳低含油量(♀),即AaBb(♂) ×aabb(♀),由于花粉AB不育,故其子代中薄壳低含油量的个体占1/3,D错误。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体的性状只由基因控制
B.基因和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所有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考查基因、环境和性状三者之间的关系、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以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详解】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控制,A错误.
基因和性状之间不简单的线性关系,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可以不同,B错误.
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比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正确.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再由酶催化细胞代谢来控制生物体的一些性状,而有些性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的,D错误.
【点睛】
由于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和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基因和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11.最新研究发现,在自然界中出现了一种可以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下列对该细菌耐药性产生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抗生素使细菌发生了定向变异
B.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细菌为了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抗药性
D.超级细菌的出现与染色体变异有关
【答案】B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细菌耐药性产生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抗药性变异的产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前,C错误;超级细菌的出现与基因突变有关,D错误。

12.下列有关基因和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一树之果的果肉味道不同,这是因为它们的基因型不同
C.患红绿色夫盲妇生的孩子均为色盲,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

【详解】
A、表现型是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A正确;
B、同一棵树的果子来自于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所以基因型相同,B错误;
C、红绿色盲症是X染色体隐性病,夫妻都是患者,孩子一定是患者,这是由基因决定的,C正确;
D、基因和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有的性状由多对基因决定,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考生要明确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识记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13.关于下列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五种结构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细胞内
B.①②③⑤上进行的反应都需要④提供能量
C.结构⑤可附着在①与③上,也可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
D.①与③间通过囊泡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①为高尔基体,其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②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③为内质网,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④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⑤为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解:A、①②③只分布在真核细胞中,且④只分布在植物绿色细胞中,A错误;
B、⑤上进行的光合作用不需要④提供能量,B错误;
C、结构⑤核糖体可附着在①内质网膜上,③高尔基体膜上不能附着核糖体,核糖体也可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C错误;
D、内质网边缘出芽生成囊泡,转移到高尔基体中,和高尔基体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D.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14.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麦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车前草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含有S
C.水稻的遗传物质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
D.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酸种类与生物种类的关系如下表:
【详解】
A、小麦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车前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中没有S元素,B错误;
C、水稻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C正确;
D、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没有真正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是如何形成的而导致对A选项的错判。

就整个生物界而言,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5.下列关于科学探究思维和方法的选择,对应错误
..的是
A.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学的两个定律假说演绎法
B.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数学模型建构法
C.观察某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荧光标记法
D.科学家证实DNA 的复制方式同位素标记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生物科学史上的一些科学家的探究思维和方法,本题的科学家的探究思维和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回忆和梳理相关知识点,据此答题。

【详解】
孟德尔根据多年对豌豆等植物性状遗传的研究,通过假说一演绎的方法提出了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A 正确;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发现DNA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B错误;现代分子生物学采用的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是荧光分子标记法,通过荧光分子显示,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C正确;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通过半保留复制的方式复制,D正确。

16.下列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DNA分子、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的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为2:1
B.染色单体形成和消失的时期与核DNA复制和加倍的时期相同
C.染色体复制和加倍的时期与核DNA复制和加倍的时期相同
D.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不同时,细胞内一定含有染色单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在分裂间期完成复制,DNA数目加倍,同时染色单体形成,但此时染色体数目不加倍;染色体数目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而加倍,同时染色单体消失。

【详解】
A、细胞中的DNA分子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在有丝分裂中期核DNA分子与染色体数之比为2:1,但细胞质中还含有DNA,A项错误;
BC、染色单体的形成(染色体的复制)与核DNA复制(核DNA加倍)都发生在间期,但染色单体的消失(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C两项错误;
D、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2时,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1时无染色单体,因此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不同时,细胞内一定含有染色单体,D项正确。

故选D。

1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摄入过咸的食物,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O2、CO2、葡萄糖、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于细胞内液、淋巴和组织液
D.当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时会引发痛风,属于稳态失调现象
【答案】B
【解析】A.摄入过咸的食物,因为氯化钠摄入过多,而氯化钠主要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A正确;
B.O2、CO2、葡萄糖是内环境成分,而血红蛋白分布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
C.血液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组织液单向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最终还是回流到血浆中,可见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组织液和淋巴,血细胞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渗透,所以血浆中的水可来自细胞内液,C正确;
D.人体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节内环境的稳态,但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体内尿酸含量过高超过调节能力而会引发痛风,则属于稳态失调,D正确;
答案选B。

18.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3种,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
①果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八倍体小黑麦
④人类的色盲
⑤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答案】C
【解析】①果蝇的白眼来源于基因突变;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来源于基因重组;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是多倍体育种的产物,其变异来源是染色体变异;④人类的色盲来源于基因突变;⑤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综合以上可知,来源于同一变异类型的是①④⑤,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9.下列对生物体内ATP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有3个磷酸基团,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B.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ATP的水解,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ATP的合成
C.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使生物体内的各项反应常温、常压下快速顺利地进行
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是永无休止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ATP 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

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
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
1个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ATP的合成,在线粒体基质中也会进行ATP的合成,B错误;酶的催化作用使生物体内的各项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快速顺利地进行,C错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是永无休止的,D正确;故选D。

20.下右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

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
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D.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g和f为突触结构,e为传入神经上的神经节。

【详解】
A、兴奋在神经元间传导是单向的,所以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正确;
B、f处受损不能传到效应器,肌肉处不能检测到膜电位,B错误。

C、g处以下受损,不影响皮肤到f的传导,C正确;
D、兴奋在神经元间传导是单向的,所以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40分)
21.甲乙丙是某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dd)细胞分裂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图像,丁是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该生物体内能进行上述细胞分裂的器官是______,正常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条染色体。

(2)乙细胞中含有个__________ 染色体组,若在甲细胞中同时出现Dd基因,则其原因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

(3)丁曲线中__________段发生着丝点的分裂,CD段和EF段含有的DNA之比为_______。

(4)甲图对应丁曲线中的________段,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

【答案】卵巢 4 4 基因突变DE 1∶1 EF 极体(第二极体)
【解析】
【分析】
甲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丙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所以丙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该生物个体的性别为雌性。

丁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G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

【详解】
(1) 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其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膜从偏向细胞一极的部位向内凹陷,说明丙是初级卵母细胞,该生物个体的性别为雌性。

可见,该生物体内能进行上述细胞分裂的器官是卵巢,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2) 乙细胞中每一种形态的染色体各有4条,说明含有个4染色体组。

已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dd,而基因突变能够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因此若在甲细胞中同时出现Dd基因,则其原因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3) 丁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DE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其原因是发生了着丝点分裂。

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此时段细胞中含有2条染色体,但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

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此时段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但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

可见,CD段和EF段含有的DNA之比为1∶1。

(4) 甲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位向内凹陷,为(第一)极体,对应丁曲线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