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人文地理知识大盘点素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知识大盘点

1. 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气候因素。气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光、热、水等能量和物质,某地的气候因素往往决定了该地的种植制度。

2. 一般农作物在日均温≥10 ℃的情况下才能活跃生长,因此可把日均温≥10 ℃的持续期视为农作物的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均温累加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南向北可以分成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五个温度带,此外还有一个地势高、气候寒冷、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3. 水分条件制约着农作物的生长,不同的农作物需水量不同。需水较多的农作物有水稻、甘蔗、茶叶等,需水较少的农作物有甜菜、小麦、玉米和高粱等。棉花在播种期和生长期需水较多,采摘期需水较少。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分布上东南多、西北少。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为种植业,西部为畜牧业。

4. 水、热条件在时间、空间上结合得越好,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但因夏季风不稳定,气象灾害频繁。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冻害、干热风等,其中干旱的影响范围最大。

5. 我国的特色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西北的灌溉农业、西南的立体农业、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6. 气象灾害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影响也不同。例如寒潮冬季影响农作物过冬,春季影响作物幼苗成长,秋季影响作物成熟,每个阶段都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所以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

7.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雪线高度整体上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反映了气温的影响。

8. 雪线高低的判断

(1)由纬度判断:一般地,纬度越高,山脉雪线越低;同一座山地,夏季雪线升高,冬季雪线降低。

(2)由阴坡、阳坡判断:一般地,山脉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3)由迎风坡、背风坡判断: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9. 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我国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砸伤人畜、毁坏农田、摧毁建筑、使电信电力设施受损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雹灾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10. 自然灾害并非一无是处,某些自然灾害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会带来益处。例如台风可以带来大量降水,缓解我国长江流域的旱情,同时也可缓解此时的高温天气;寒潮可以带来降水,有利于农作物越冬,并可冻死田地里的害虫;火山喷发带来的火山灰可形成肥沃的土壤,岩浆岩中会存在矿产资源。

11. 原始型和现代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

12.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少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变为现代型,主要与人口政策有关。

13. 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就越低。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不正确。死亡率的高低除了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的影响外,还受年龄结构的影响。欧洲的人口死亡率较高,就是因为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的死亡率偏高。

14.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口总数虽然还没有达到环境人口容量,但已远远超过了

人口的合理容量,因此不少地区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严重等现象。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但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约为7亿。

15.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主要是由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造成的。现有资源总量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

16. 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判读步骤:一看纵、横坐标;二看男、女比例;三看不同的年龄段,男女比例情况及变化;四思考发生突变的可能原因。

17. 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判读是解题的关键,可以用一些小技巧来帮助记忆判断。例如自然增长率高的发展中国家的图形像一个等边三角形,老龄化严重的发达国家像一个倒立的等边三角形,人口结构合理的国家中间部位的比重比较大。

18. 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达到最大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

19.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如行政区、文化区等。而在中小城市,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很小,或者布局分散,形成不了相应的功能区。

20. 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地租最高的区域,只是与低级住宅区相比,其环境更好、设施更完善。

21. 再城市化:面对经济结构老化,人口减少,美国东北部一些城市在20世纪80年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1980—1984年,纽约、波士顿、费城、芝加哥等7个城市在中心市区实现人口正增长,出现了所谓的再城市化现象。

22. 城市功能分区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是各功能区之间无法划分明显的界线;二是在同一个功能区中,只是该功能用地所占面积比重较大,其他功能用地所占面积比重较小而已。例如商业区中也会有住宅、行政用地等,只是住宅、行政用地等相对于商业用地所占比重较小。

23. 城市化主要是由非农产业在某地形成和集聚而引起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逆城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的回流,从而造成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迅速发展。

24. 南甘北甜:甘蔗分布在南方的台、闽、粤、桂、云和川;甜菜主要分布在北方的黑、吉、内蒙古、新。

25. 江南丘陵宜茶:茶叶分布在亚热带丘陵。

26. 三大桑蚕基地: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三角。

27. 三大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地区和珠三角。

28. 气候条件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也是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

29. 不要将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混为一谈,光照条件优越的地区,热量条件不一定优越,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光照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但其热量条件较差。

30. 光照强弱、昼夜温差的大小对农作物的品质有重大影响,如西北地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因此瓜果中糖分含量高,瓜果较甜。

31. 我国部分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及特色农业:西北地区的制约因素是水源,发展了灌溉农业;青藏高原的制约因素是热量,发展了河谷农业;西南地区的制约因素是地形,发展了立体农业。

32. 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地区)优势表现在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其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市场占有率高;发展中国家(地区)优势则表现在劳动力价格低、土地租金低、环境限制少、自然条件优越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