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可能会对中日贸易产生哪些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地震可能会对中日贸易产生哪些影响
席卷日本东北部的地震,对全世界金融市场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对于中国经济来讲,如此的影响将通过贸易、资本流动、日本重建需求和可能的货币政策改变四个方面来产生。

从贸易的情形来看,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地,同时也是最大的入口来源地。

但对于中国来讲,日本仅是其第三大贸易伙伴。

因此,日本需求的短时刻降低,对中国的影响仍然较为有限。

同时,从贸易商品的分类来看,中国从日本入口的商品主如果附加值较高的机电和电子类产品,而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商品则以较为低端的机电产品为主。

日本地震后,大量的日本厂商被迫关闭了在本国的生产线,这可能对中国国内的相关生产和消费产生必然的影响,但由于受到地震影响较大的日本东北部地域是传统的农业产区,因此整体来看,在地震的直接影响大体解除后,日本大地震对两国贸易往来的影响不大。

需要指出的是,受到日本地震的影响,日本厂商相关的生产停滞后,部份需求开始向中国转移,这意味着中国开始享受到了相应的“替代”效应。

比如,由于日本钢厂大面积停产,中国的宝钢和武钢就在日本震后调升了取向硅钢的价钱,以应对市场对其产品的旺盛需求。

在未来的一段时刻内,中国企业可能仍将收到大量本可能流向日本的定单。

而在日本蒙受地震后,大量海外日元资金可能需要回流日本进行重建,这也成为近期日元走强的根本原因,中国也因此面临着必然的资本外流的压力。

但由于中国实施着较为严格的资本账户管控,因此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将是中国面临的唯一大规模流出渠道。

从数据来看,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约在每一年40亿美元左右,占中国每一年整体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约为3-4%,比例并非是很高。

同时,日本对华的累计投资金额约为700亿美元左右,对于中国整体的外汇储蓄来讲,那个规模仍然显得较小。

因此,日本企业可能的资本流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相当微小。

与此同时,日本重建却可能为中国经济带来向上的动力。

这主如果因为日本重建将带来对基建设备和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对于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来讲,这也意味着日本的经济刺激将为中国带来相关的需求增加。

同时,中国大量存在产能多余的行业,尤其是钢铁行业,将从中受益。

在这种情形下,中国经济也将面临着必然的向上风险,通胀和资产价钱亦然。

固然,日本需求的上升,也可能带来全世界大宗商品价钱在未来几个月再度上升。

笔者以为,在大宗商品中,铁矿石、炼焦煤、动力煤和天然橡胶都将因为日本需求上升,而出现
价钱上涨。

由于中国也需要入口大量的相关大宗商品,由此可能产生的输入型通胀,也将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难题。

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来讲,考虑到以上的这些因素,其紧缩的步伐不但不该该减缓,反而应该加速。

由于中国经济存在着明显的向上动力,同时,通胀也由于未来大宗商品价钱的上升而不断增强,中国的利率水平仍应调高,人民币升值步伐也应该有所加速。

中国在上周五上调了存款类机构的金融预备金率,如此的举动也表明,中国的货币当局也以为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不存在太多的负面影响,而通胀仍然是本轮宏观调控的重点。

日本地震带来的影响
2011年3月11日14点46分左右,日本东北地域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级特大地震,本次地震除引发庞大破坏力的海啸,还出现严峻的核泄漏同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失踪和财产损失。

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域的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和核电泄漏事故,在日本造成了庞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目前,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的处置虽有所进展,但尚未取得有效控制,核辐射污染物仍在继续扩散。

作为中国的主要邻国,日本与中国一直维持着紧密的经贸联系,日本大地震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回忆日本地震的情景仍使咱们惊心动魄:撕裂如纸巾般起伏的路面、高高的浪墙吞没了城市与家园、无家可归的难民那一双双流泪的眼……直面一张张灾难的场景,心情异样繁重。

虽然11日中午发生的9级地震发生在遥远的日本,却让人毫不轻松。

当曾经宁静美好的世界被摧毁为废墟,本来抱着看客心态的我,动容了。

在自然灾害眼前,人类竟是如此的渺小。

城池、文明、家园刹时消失,犹如潮水抹掉沙滩上的足迹。

这次强震日本虽然损失惨重,但因衡宇垮塌造成的人员伤亡却不多。

据了解,日本在城市建设计划时十分重视防灾避难的设计。

以居民住宅为例,阳台都有逃生设计。

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也有着相应的规定,这不由让人想到
去年上海高楼大火的惨状。

我国是一个建筑大国,但并非是建筑强国,尤其是进入高楼时期,如何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应对突发意外的能力,将是我国未来城市计划建设所必需面对的课题。

下面我详细介绍下日本地震的危害和对我国的影响。

日本地震的财产损失
日本本次大地震的重灾区东北地域是日本相对掉队的地域,经济规模占日本GDP的8%左右,散布了汽车、核电、石化、半导体等一些重要产业。

其中,受灾最严峻的岩手、宫城、福岛三县占日本GDP的4%,与昔时阪神地震时神户地域的经济比重大体相当。

同时,东北地域还承担着向日本经济中心关东地域供电的任务,而关东地域占日本GDP的40%。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东北电力公司在本次地震和海啸中损失严峻,致使关东地域电力供给严峻欠缺。

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对日本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如民众生命安全、环境质量、产品品质和国民消费信心等。

鉴于目前日本核电危机尚未取得有效控制,和东北重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尚未启动,现阶段不可能对这次大地震的损失作出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

可是日本灾后重建将致使日本政府债务问题继续恶化。

2010年,日本政府欠债总额占GDP比例已达200%。

据IMF的预测,日本公共债务占GDP比率在2012年、2016年将别离升至232%、277%,从而日本将成为发达国家历史上财政状况最差的国家。

不过,日本政府债务问题并非迫在眉睫,不会进展演化为主权债务危机。

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日本政府债务的95%由本国居民持有,外国投资者仅持有5%;二是日本政府债务利率水平极低,政府债务存量的增加速度可
控;三是日本持有大量外汇储蓄,日本可通过抛售一部份美国国债来知足国内灾后重建的资金需求。

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冲击
目前,东北大地震引发的基础设施破坏、电力供给欠缺和核辐射扩散,已经对日本实体经济、日元汇率和金融体系稳固组成了严峻要挟,日本今年GDP实现正增加的难度在不断上升。

在本次大地震中,日本的主要制造企业虽未受到严峻破坏,但电力供给欠缺和交通设施损毁致使许多企业动工不足乃相当门停业。

而且,交通道路损坏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原料供给,而且致使产成品难以运至机场或口岸。

同时,日本低库存的供给链管理方式加重了日本产品的供给欠缺。

日本企业在半导体材料、芯片设计及制造、光学器材、机床和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例如,日本的硅片产量占全世界60%,芯片业占世界市场的20%,日立公司的空气流量传感器占世界总供给的60%。

大地震造成的日本零部件供给的临时性中断,致使一些关键零部件的供货紧张和价钱上涨,影响产业链下游的欧美、亚洲生产商的正常生产。

地震给日本金融系统的运行带来了不可轻忽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此刻:一是股票市场出现了大幅下跌。

日本股票市场对东北大地震做出了恐慌性反映。

震后第二天,日经股票价钱指数下探至8605点,共下跌了18%。

目前,日经指数在9200点的水平维持震荡行情。

股票价钱大幅下降将致使银行、保险公司和投资基金的股票资产价值缩水,而这将恶化日本金融机构的资产欠债表。

二是地震、海啸和核泄漏将使得日本的保险公司面临着巨额赔付,为支付即将到来
的保险赔付资金要求,日本的保险公司就必需变卖金融资产,这些金融资产散布于日本、欧美的金融市场,这将不仅致使日本市场证券资产价钱下跌,而且易引发日本海外资产回流和日元大幅升值。

三是大地震致使许多企业损失惨重乃相当门停产,这将致使银行出现不良资产问题。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日本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日本东北大地震主要通过供给链和贸易途径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2010年,中国从日本入口1768亿美元,向日本出口1212亿美元,别离占中国进、出口额的%、%。

2010年,在中日贸易中,日本在机电产品顺差最大,达375亿美元,而中国在纺织品方面的贸易顺差较大,达182亿美元。

从整体上看,中日之间的贸易呈现出互补性特征,贸易领域主要集中在机电设备、电子产品、车辆、光学设备和纺织品等行业。

日本制造企业控制着关键技术和品牌,在价值链中居支配地位,而中国企业从事加工组装,在价值链中处于从属地位。

中日之间贸易大体呈现如下格局: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向中国转移技术含量较低的产能,本土保留核心元器件的生产,将关键零配件出口至中国工厂进行组装,产成品一部份返销日本,大部份出口欧美市场,而中国向日本提供纺织品、煤炭、石油、矿产品和农产品等。

日本大地震给中国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一是日本企业停产将致使下游的中国加工企业面临关键零部件供给紧张和价钱上涨的问题,对中国加工企业的生产和出供词货能力形成负面冲击,并助推中国本钱推动型通货膨胀。

二是日本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日本经济萎缩将降低对中国产品的入口需求。

三是日本核电危机致使全世界核电产业受挫,全世界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发电需求必将上升,从而致使化石资源价钱上涨,加重了中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

四是日本保险商和投资商抛售美元证券资产,将引发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上升和价钱下跌,从而影响中国持有万亿美元证券资产的价值。

日本大地震给中国带来的机缘主要有:一是核泄漏和大地震给日本农业、食物工业造成庞大破坏,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食物出口将会增加。

二是日本灾后重建将增加对中国产品的入口需求,专门是建材产品。

三是日本经济萎缩将致使矿石资源和贱金属等大宗商品价钱短时刻下跌,有利于减缓中国的输入型通胀。

四是日本地震灾害频发将促使日本制造企业加速全世界生产布局调整,扩大向海外转移一些关键零配件的产能,这将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为应对日本东北大地震的冲击,中国应采取如下对策:一是继续坚持踊跃财政政策,降低外部需求下降的冲击;二是实行适度紧缩性货币政策,适当加速人民币升值步伐,减缓输入型通货膨胀;三是调整现行能源政策,审视核电进展战略,优化能源结构,增加能源定价话语权;四是引导国内加工企业构建分散化的零配件采购渠道,防范供给链中断风险;五是增强食物行业监管力度,引导和鼓励国内食物企业开拓日本市场;六是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日本企业将部份先进零配件和机电设备的产能转移至中国。

纵观日本这次大地震,其中很多方面很值得人们总结、反思。

日本福岛核电机组厂房在地震中发生爆炸并泄露,方圆二十千米人员紧急疏散。

这为人们提了一个醒:在自然灾害多发时期,人类在进展能源与公共安全间该如何协调
与制衡。

目前,我国也进入了快速进展核能源时期,如何避免此类事件重导覆辙,应该引发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过,此刻最重要的是咱们该来检讨一下自己,为何在近几年当中,就发生了那么多的灾害呢?莫非这些灾害的形成和咱们的行为就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吗?咱们确实应该沉思一下,灾难无情人有情,咱们此刻都应该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多多植树,让地球再也不生气,让他的心情恢复安静吧!如此对咱们大家都是一种释放,地球也会再也不有战争,再也不有自然灾害了!
日本地震对中日贸易的影响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这次地震不仅给日本国内带来严峻损失,而且作为全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在目前世界经济全世界化的格局下,这次大地震势必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增加和产业进展产生深远和长期的影响。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与我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是双边贸易稳步进展的主要因素。

从20世纪50年代以民间贸易为基础进展开始,到此刻在贷款、一路开发、合作生产、老厂改造、技术交流、兴办三资企业等各领域都进行了合作。

这第二天本地震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备受关注,从目前各方面的数据显示日本地震对中日贸易的影响有所显现,但中长期影响有限。

1981年中日贸易额冲破100亿美元大关。

2002年两国贸易额高达1019亿美元,中国成为对日出口的第一大国,并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

2008年两国
贸易额为亿美元,日本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目前中日贸易的规模快要3000亿美元,2010年是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0%左右。

但由于东北部受灾地域GDP规模仍是相当大的,占到日本整体经济的8%左右,同时那个地域还集中了一些电子、汽车、石化等产品,这些产品在中国的贸易量中有相当规模,所以在短时刻内会对中日贸易形成必然影响。

中国入口在短时刻内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大,入口的减少会在短时刻内就有所表现;但同时中国的出口机缘将会显现,并将随着日本灾后重建的开始而扩大规模。

一方面,中国从日本入口的汽车零部件、半导体等电子产品和化工产业会在一段时刻内受到影响。

中国对日本高端零部件的依赖度很高,若是交货延期,企业受到的损失会比较大。

另一方面,由于对核辐射的担忧,中国从日本入口食物、农产品会受到影响。

但长期来看,中日之间的经贸总量和贸易模式均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中日贸易结构的进展经历了从垂直分工逐渐向水平分工方向的转变。

20世纪70-80年代前,中国主要对日出口以原油为主的原料及粮油食物,从日入口成套的设备及其他高附加值的工业制品。

进展到目前为止,日本从中国入口大量能源和资源,向高技术含量的芯片、汽车零部件等机电产品。

这次地震给中国汽车、电子等产业带来必然影响,但由于本土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入口零部件种类正逐年减少,即便暂时欠缺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日本地震之前中日两国由于领土争端等问题,关系趋于冷淡,但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民众踊跃伸出援手,支持日本救灾,除派出国际救援队赴日救援之外,日前中国还应日本的请求,决定给予、柴油各1万吨的支持。

中日关系在救灾当
中回暖,将有助于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提升。

相信中日经贸在此后的日子里通过两边一路尽力会形成全方位、深层次、互惠互利、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