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及网络]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注意事项
1、本实验系统接通电源前请确保电源插座接地良好。

2、每次安装实验模块之前应确保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为保险起见,建
议拔下电源线后再安装实验模块。

3、安装实验模块时,模块右边的双刀双掷开关要拨上,将模板四角的螺孔和母板上的铜
支柱对齐,然后用黑色接线柱固定。

确保四个接线柱要拧紧,以免造成实验模块与电源或者地接触不良。

经仔细检查后方可通电实验。

4、各实验模块上的双刀双掷开关、拨码开关、复位开关、自锁开关、手调电位器和旋转
编码器均为磨损件,请不要频繁按动或旋转。

5、请勿直接用手触摸芯片、电解电容等元件,以免造成损坏。

6、各模块中的3362电位器(蓝色正方形封装)是出厂前调试使用的。

出厂后的各实验模
块功能已调至最佳状态,无需另行调节这些电位器,否则将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

若已调动请尽快复原;若无法复原,请与指导老师或直接与我公司联系。

7、在关闭各模块电源之后,方可进行连线。

连线时在保证接触良好的前提下应尽量轻插
轻放,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实验。

拆线时若遇到连线与孔连接过紧的情况,应用手捏住线端的金属外壳轻轻摇晃,直至连线与孔松脱,切勿旋转及用蛮力强行拔出。

8、按动开关或转动电位器时,切勿用力过猛,以免造成元件损坏。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及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
3.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量单调谐小信号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2.测量单调谐小信号放大器的增益;
3.测量单调谐小信号放大器的通频带;
4.测量单调谐小信号放大器的选择性。

三、实验原理及电路说明
(一)单调谐放大器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是通信机接收端的前端电路,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或微弱信号的线性放大。

其实验单元电路如图1-1所示。

该电路由晶体管Q1、选频回路T1二部分组成。

它不仅对高频小信号进行放大,而且还有一定的选频作用。

本实验中输入信号的频率f S=12MHz。

基极偏置电阻W3、R22、R4和射极电阻R5决定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

调节可变电阻W3改变基极偏置电阻将改变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从而可以改变放大器的增益。

表征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谐振频率f0,谐振电压放大倍数A v0,放大器的通频带BW及选择性(通常用矩形系数K r0.1来表示)等。

图1-1 单调谐小信号放大电路
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及测量方法如下: 1、谐振频率
放大器的调谐回路谐振时所对应的频率f 0称为放大器的谐振频率,对于图1-1所示电路(也是以下各项指标所对应电路),f 0的表达式为
Σ
=
LC f π210
式中,L 为调谐回路电感线圈的电感量;
ΣC 为调谐回路的总电容,ΣC 的表达式为
ie oe C P C P C C 2
22
1++=Σ
式中, C oe 为晶体管的输出电容;C ie 为晶体管的输入电容;P 1为初级线圈抽头系数;P 2
为次级线圈抽头系数。

谐振频率f 0的测量方法是:
用扫频仪作为测量仪器,测出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调变压器T 的磁芯,使电压谐振曲线的峰值出现在规定的谐振频率点f 0。

2、电压放大倍数
放大器的谐振回路谐振时,所对应的电压放大倍数A V0称为调谐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

A V0的表达式为
G
g p g p y p p g y p p v v A ie oe fe fe
i V ++−=−=−
=Σ2
22
1212100 式中,Σg 为谐振回路谐振时的总电导。

要注意的是y fe 本身也是一个复数,所以谐振时输出电压V 0与输入电压V i 相位差不是180º 而是为180º+Φfe 。

A V0的测量方法是:在谐振回路已处于谐振状态时,用高频电压表测量图1-1中输出信号V 0及输入信号V i 的大小,则电压放大倍数A V0由下式计算:
A V0 = V 0 / V i 或 A V0 = 20 lg (V 0 /V i ) d
B 3、通频带
由于谐振回路的选频作用,当工作频率偏离谐振频率时,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下降,习惯上称电压放大倍数A V 下降到谐振电压放大倍数A V0的0.707倍时所对应的频率偏移称为放大器的通频带BW ,其表达式为
BW = 2△f 0.7 = f 0/Q L
式中,Q L 为谐振回路的有载品质因数。

分析表明,放大器的谐振电压放大倍数A V0与通频带BW 的关系为
Σ
=
⋅C y BW A fe V π20
上式说明,当晶体管选定即y fe 确定,且回路总电容ΣC 为定值时,谐振电压放大倍数A V0
与通频带BW 的乘积为一常数。

这与低频放大器中的增益带宽积为一常数的概念是相同的。

通频带BW 的测量方法:是通过测量放大器的谐振曲线来求通频带。

测量方法可以是扫频法,也可以是逐点法。

逐点法的测量步骤是:先调谐放大器的谐振回路使其谐振,记下此时的谐振频率f 0及电压放大倍数A V0然后改变高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保持其输出电压V S 不变),并测出对应的电压放大倍数A V0。

由于回路失谐后电压放大倍数下降,所以放大器的谐振曲线如图1-2所示。

可得: 7.02f f f BW L H ∆=−= 通频带越宽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越小。

要想得到一定宽度的通频宽,同时又能提高放大器的电压增益,除了选用y fe 较大的晶体管外,还应尽量减小调谐回路的总电容量C Σ。

如果放大器只
用来放大来自接收天线的某一固定频率的微弱信号,则可减小通频带,尽量提高放大器的增益。

4、选择性——矩形系数
调谐放大器的选择性可用谐振曲线的矩形系数K v0.1时来表示,如图1-2所示的谐振曲线,矩形系数K v0.1为电压放大倍数下降到0.1 A V0时对应的频率偏移与电压放大倍数下降到0.707 A V0时对应的频率偏移之比,即
K v0.1 = 2△f 0.1/ 2△f 0.7 = 2△f 0.1/BW
上式表明,矩形系数K v0.1越小,谐振曲线的形状越接近矩形,选择性越好,反之亦然。

一般单级调谐放大器的选择性较差(矩形系数K v0.1远大于1)
,为提高放大器的选择性,通常采用多级单调谐回路的谐振放大器。

可以通过测量调谐放大器的谐振曲线来求矩形系数K v0.1。

(二)双调谐放大器
为了克服单调谐回路放大器的选择性差、通频带与增益之间矛盾较大的缺点,可采用双调谐回路放大器。

双调谐回路放大器具有频带宽、选择性好的优点,并能较好地解决增益与通频带之间的矛盾,从而在通信接收设备中广泛应用。

在双调谐放大器中,被放大后的信号通过互感耦合回路加到下级放大器的输入端,若耦合回路初、次级本身的损耗很小,则均可被忽略。

图1-3 双调谐小信号放大
1、电压增益为
g
y p p v v A fe
i V 22100−=

=
2、通频带
为弱耦合时,谐振曲线为单峰;
为强耦合时,谐振曲线出现双峰;
临界耦合时,双调谐放大其的通频带
BW= 2△f0.7 = 2fo/Q L
3、选择性——矩形系数
100−
K v0.1 = 2△f0.1/ 2△f0.7 =41
四、实验设备
1.信号源模块 1块
2.频率计模块 1块
3.单调谐小信号放大电路模块 1块
4.双踪示波器 1台
5.万用表 1块
6.扫频仪(可选) 1台
五、实验步骤
1、打开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源开关,并观察工作指示灯是否点亮,红灯为+12V电源指示灯,绿灯为-12V电源指示灯。

2、调整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
在不加输入信号时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测量档)测量电阻R4两端的电压(即V BQ)和R5两端的电压(即V EQ),调整可调电阻W3,使V EQ=4.8V,记下此时的V BQ,并计算出此时的I EQ=V EQ /R5(R5=470Ω)
3、关闭电源,按下表所示搭建好测试电路。

4、按下信号源、频率计和2号板的电源开关,此时开关下方的工作指示灯点亮。

5、调节信号源“RF幅度”和“频率调节”旋钮,使输出端口“RF1”和“RF2”输出频率为12MHz的高频信号。

将信号输入到2号板的J4口。

在TH1处观察信号峰-峰值约为100mV。

6、调谐放大器的谐振回路使其谐振在输入信号的频率点上:
将示波器探头连接在调谐放大器的输出端即TH2上,调节示波器直到能观察到输出信号的波形,再调节中周磁芯T1使示波器上的信号幅度最大,此时放大器即被调谐到输入信号的频率点上。

7、测量电压增益A v0
在调谐放大器对输入信号已经谐振的情况下,用示波器探头在TH1和TH2分别观测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大小,则A v0即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幅度之比。

8、测量放大器通频带
本实验中采用点频法测量:即用高频信号源作扫频源,然后用示波器来测量各个频率信号的输出幅度,最终描绘出通频带特性,具体方法如下:
通过调节放大器输入信号的频率,使信号频率在谐振频率附近变化(以500KHz或1MHz为步进间隔来变化),并用示波器观测各频率点的输出信号的幅度,记录6组数据填入表1,然后就可以在如下的“幅度-频率”坐标轴上标示出放大器的通频带特性。

表1-1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每次实验前记录该次实验所使用的实验箱编号;
2.记录并整理实验数据,画出幅频特性曲线图;
3.运用所学的高频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

七、思考题
1.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
2.晶体管低频放大器与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分析方法有什么不同?高频小信号放大器能否用特性曲线来分析?
实验二: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选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
算。

2.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
响。

3.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进行LC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研究LC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测试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原理及电路说明
三点式振荡电路其组成原则如图2-1所示。

图2-1 三点式振荡器的组成
1.起振条件
相位平衡条件:
X1和X2必须为同性质的电抗,X3必须为异性质的电抗,且它们之间满足下列关系式: X3=-(X1+X2)
幅度的起振条件:
三极管的跨导gm 必须满足下列不等式:
式中: g m ——晶体管的跨导;g oe ——晶体管的输出电导;g ie ——晶体管的输入电导;
g’L ——晶体管的等效负载电导;K F ——反馈系数
2. 频率稳定度
(1) 引起频率不稳的原因:
外因有温度、电压、负载及机械振动等,内因即决定振荡频率的振荡电路元件参数。

(2) 稳定频率的措施: A 、减小外界因素的变化。

B 、减小外界因素对电路参量的影响。

C 、使内部参量变化相互抵消,而不影响频率。

3. 实验电路
图2-2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
将开关S 2的1拨上2拨下, S1全部断开,由晶体管Q 3和C 13、C 20、C 10、CCI 、L 2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
(21
1020CCI C L f +=
π
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
12.0470
56
2013≈=C C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3(10P )加到由Q 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 3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射随器输出信号Q 1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J1输出。

四、实验设备
1. 正弦波振荡模块 1块
2. 频率计模块 1块
3. 双踪示波器 1台
4. 万用表 1块
五、实验步骤
1. 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 将开关S2的1拨上2拨下,S1全部拨下,构成LC 振荡器。

(2) 改变上偏置电位器R A1,记下Q3发射极电流I eo
(= )(将万用表红表笔接TP4,
黑表笔接地测量V e )填入表2-1中,并用示波测量对应点TP1的振荡幅度V P-P (峰—峰值)填于表中,记下停振时(即S2全部拨下,S1全部拨下)的静态工作点电流值I EQ 。

表2-1
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分析思路:静态电流I CQ 会影响晶体管跨导g m ,而放大倍数和g m 是有关系的。

在饱和状态下(I CQ 过大),管子电压增益A V 会下降,一般取I CQ =(1~5mA )为宜。

2. 测量振荡器输出频率范围
将频率计接于J1处,改变CCI ,用示波器从TH1观察波形,并观察输出频率的变化,记录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填于2-2表中。

10
R V e
表2-2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每次实验前记录该次实验所使用的实验箱编号;
2.记录并整理实验数据,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器起振条件和输出波形振幅的影响,
并用所学理论知识加以分析。

3.计算实验电路的振荡频率f o,并与实测结果比较。

七、思考题
1.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与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相比较有何优点?
2.为什么提高振荡回路的F值,可以提高振荡频率的稳定度?
3.振荡器的振幅不稳定,是否会引起频率发生变化?
实验三:模拟乘法混频电路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选修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集成混频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混频器中的寄生干扰。

二、实验内容
1.研究平衡混频器的频率变换过程
2.研究平衡混频器输出中频电压Vi与输入本振电压的关系
3.研究平衡混频器输出中频电压Vi与输入信号电压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及电路说明
在高频电子电路中,常常需要将信号自某一频率变成另一个频率。

这样不仅能满足各种无线电设备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提高设备的性能。

对信号进行变频,是将信号的各分量移至新的频域,各分量的频率间隔和相对幅度保持不变。

进行这种频率变换时,新频率等于信号原来的频率与某一参考频率之和或差。

该参考频率通常称为本机振荡频率。

本机振荡频率可以是由单独的信号源供给,也可以由频率变换电路内部产生。

当本机振荡由单独的信号源供给时,这样的频率变换电路称为混频器。

混频器常用的非线性器件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和乘法器。

本振用于产生一个等幅的高频信号V L,并与输入信号V S经混频器后所产生的差频信号经带通滤波器滤出。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相乘器作混频电路实验。

因为模拟相乘器的输出频率包含有两个输入频率之差或和,故模拟相乘器加滤波器,滤波器滤除不需要的分量,取和频或者差频二者之一,即构成混频器。

图4-1所示为相乘混频器的方框图。

设滤波器滤除和频,则输出差频信号。

图4-2为信号经混频前后的频谱图。

我们设信号是:载波频率为S f 的普通调幅波。

本机振荡频率为L f 。

设输入信号为t V v S S S ωcos =,本机振荡信号为t V v L L L ωcos = 由相乘混频的框图可得输出电压
t
V t
V V K K v S L S L S L M F )cos()cos(2
1
00ωωωω−=−=
式中 S L M F V V K K v 2
1
0=
定义混频增益M A 为中频电压幅度0V 与高频电压S V 之比,就有
L M F S M V K K V V A 2
1
0==
图4-3为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该电路由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完成。

图4-3 MC1496构成的混频电路
MC1496可以采用单电源供电,也可采用双电源供电。

本实验电路中采用+12V ,-8V 供电。

R 12(820Ω)
、R 13(820Ω)组成平衡电路,F 2为4.5MHz 选频回路。

本实验中输入信号频率为S f =4.2MHz(由三号板晶体振荡输出),本振频率L f =8.7MHz 。

为了实现混频功能,混频器件必须工作在非线性状态,而作用在混频器上的除了输入信号电压V S 和本振电压V L 外,不可避免地还存在干扰和噪声。

它们之间任意两者都有可能产生组合频率,这些组合信号频率如果等于或接近中频,将与输入信号一起通过中频放大器、解调器,对输出级产生干涉,影响输入信号的接收。

干扰是由于混频器不满足线性时变工作条件而形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干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频干扰和镜象干扰。

四、实验设备
1.信号源模块 1块
2.频率计模块 1块
3.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模块 1 块
4.双踪示波器 1台
五、实验步骤
f=8.7MHz(幅度V LP-P=600mV左右)的本
1.用实验箱的信号源做本振信号,将频率
L
f=4.2MHz(幅度V SP-P 振信号从J8处输入(本振输入处),用示波器在TH7处观测。

将频率
S
=300mV左右)的高频信号(由三号板晶体振荡提供)从相乘混频器的输入端J7输入,用示波器在TH8处观测中频信号的波形。

2.用示波器对比观察TH8和TH9处波形。

3.保持本振电压幅度不变,改变高频信号电压幅度,用示波器观测,记录输出中频电压V i的幅值,并填入表4-1。

4.保持高频信号电压幅度不变,改变本振信号电压幅度,用示波器观测,记录输出中频电压Vi的幅值,并填入表4-2。

5.用视频跳线连接J9和频率计的RF-IN端口,用频率计测量混频前后波形的频率。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每次实验前记录该次实验所使用的实验箱编号;
2.整理实验数据,填写表格4-1和4-2。

3.绘制步骤1、2中所观测到的波形图,并作分析。

4.归纳并总结信号混频的过程。

七、思考题
1.思考MC1496构成的混频电路和晶体管混频电路有什么区别?它们的优缺点各是什
么?
2.模拟乘法器的混频作用是怎样产生的?
3.为什么一定要用非线性器件(或线性时变器件)来完成变频作用?
实验四:模拟乘法器调幅电路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和单边带调幅的方法。

2.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以及载波信号的关系。

3.掌握调幅系数的测量与计算方法。

4.通过实验对比全载波调幅、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和单边带调幅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
1.实现全载波调幅,改变调幅度,观察波形变化并计算调幅度。

2.实现抑止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

3.实现单边带调幅。

三、实验原理及电路说明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包络)随调制信号的参数变化而变化。

本实验中载波是由高频信号源产生的465KHz高频信号,10KHz的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

振幅调制器即为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1、集成模拟乘法器的内部结构
集成模拟乘法器是完成两个模拟量(电压或电流)相乘的电子器件。

在高频电子线路中,振幅调制、同步检波、混频、倍频、鉴频、鉴相等调制与解调的过程,均可视为两个信号相乘或包含相乘的过程。

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上述功能比采用分离器件如二极管和三极管要简单得多,而且性能优越。

所以目前无线通信、广播电视等方面应用较多。

集成模拟乘法器常见产品有BG314、F1595、F1596、MC1495、MC1496、LM1595、LM1596等。

1)MC1496的内部结构
在本实验中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来完成调幅作用。

MC1496是四象限模拟乘法器,其内部电路图和引脚图如图3-1所示。

其中V1、V2与V3、V4组成双差分放大器,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V5与V6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

V7、V8为差分放大器V5与V6的恒流源。

图4-1 MC1496的内部电路及引脚图
2)静态工作点的设定 (1)静态偏置电压的设置
静态偏置电压的设置应保证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即晶体管的集-基极间的电压应大于或等于2V ,小于或等于最大允许工作电压。

根据MC1496的特性参数,对于图3-1所示的内部电路,应用时,静态偏置电压(输入电压为0时)应满足下列关系,即
ν8=ν10, ν1=ν4, ν6=ν12
15V ≥ν6 (ν12)-ν8 (ν10)≥2V 15V ≥ν8 (ν10)-ν1 (ν4)≥2V 15V ≥ν1 (ν4)-ν5≥2V
(2)静态偏置电流的确定
静态偏置电流主要由恒流源I 0的值来确定。

当器件为单电源工作时,引脚14接地,5脚通过一电阻VR 接正电源+VCC 由于I 0是I 5
的镜像电流,所以改变V R 可以调节I 0的大小,即
500
7.050+−=
≈R CC V V
V I I
当器件为双电源工作时,引脚14接负电源-V ee ,5脚通过一电阻V R 接地,所以改变V R
可以调节I 0的大小,即
500
7.050+−=≈R ee V V
V I I
根据MC1496的性能参数,器件的静态电流应小于4mA ,一般取mA I I 150=≈。

在本实验电路中V R 用6.8K 的电阻R 15代替. 2、实验电路说明
用MC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4-2(本节末)所示。

图中W1用来调节引出脚1、4之间的平衡,器件采用双电源方式供电(+12V,-8V),所以5脚偏置电阻R15接地。

电阻R1、R2、R4、R5、R6为器件提供静态偏置电压,保证器件内部的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8、10之间;载波信号Vc经高频耦合电容C1从10脚输入,C2为高频旁路电容,使8脚交流接地。

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1、4之间,调制信号VΩ经低频偶合电容E1从1脚输入。

2、3脚外接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

当电阻增大,线性范围增大,但乘法器的增益随之减小。

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6、12之间)输出。

四、实验设备
1.信号源模块 1块
2.频率计模块 1块
3.模拟乘法器调幅电路模块 1块
4.双踪示波器 1台
5.万用表 1块
五、实验步骤
1.静态工作点调测:使调制信号VΩ=0,载波V C=0,调节W1使各引脚偏置电压接近下
列参考值:
R11、R12、R13、R14与电位器W1组成平衡调节电路,改变W1可以使乘法器实现抑止载波的振幅调制或有载波的振幅调制和单边带调幅波。

为了使MCl496各管脚的电压接近上表,只需要调节W1使1、4脚的电压差接近0V即可,方法是用万用表表笔分别接1、4脚,使得万用表读数接近于0V。

2.抑止载波振幅调制:J1端输入载波信号V C(t),其频率f C=465KHz,峰-峰值V CP-P=
500mV。

J5端输入调制信号VΩ(t),其频率fΩ=10KHz,先使峰-峰值VΩP-P=0,调节W1,使输出V O=0(此时ν4=ν1),再逐渐增加VΩP-P,则输出信号V O(t)的幅度逐渐增大,于TP3测得。

最后出现如图3-3所示的抑止载波的调幅信号。

由于器件内部参数不可能完全对称,致使输出出现漏信号。

脚1和4分别接电阻R 12和R 14,可以较好地抑止载波漏信号和改善温度性能。

t
v
图4-3 抑止载波调幅波形
3. 全载波振幅调制min
max min
max m m m m V V V V m +−=
,J1端输入载波信号Vc(t),fc=465KHz ,V CP
-P
=500mV ,调节平衡电位器W1,使输出信号V O (t )中有载波输出(此时V 1与V 4不
相等)。

再从J2端输入调制信号,其f Ω=10KHz ,当V ΩP -P 由零逐渐增大时,则输出信号V O (t )的幅度发生变化,最后出现如图3-4所示的有载波调幅信号的波形,记下AM 波对应V mmax 和V mmin ,并计算调幅度m 。

t
图4-4 普通调幅波波形
4.步骤同2,从J6处观察输出波形。

5.加大VΩ,观察波形变化,比较全载波调幅、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和抑止载波单边带
调幅的波形。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每次实验前记录该次实验所使用的实验箱编号;
2.画出调幅实验中0 < m < 1、m=1、m > 1的调幅波形,在图上标明峰——峰值电压,
分析过调幅的原因。

3.画出全载波调幅波形、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波形及单边带调幅波形,比较三者区别。

七、思考题
1.什么是调幅波?
2.普通调幅波与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的差异是什么?
S S B
图4-2 A M D S B S S B (465K H z )
附录一实验报告基本要求
一、实验预习
实验前,每位同学都需要对本次实验进行认真的预习,并写好预习报告。

在预习报告中,要写出实验目的、内容、基本原理和简要的实验步骤,形成一个操作提纲。

对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现象等做到心中有数,但这些不要求写在预习报告中。

对于综合性实验,在进入实验室前应写出实验方案。

二、实验记录
实验时,应将实验的操作步骤、运行现象、测试环境和数据如实地记录下来。

实验记录中应有指导教师的签名。

三、实验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对实验数据、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实验操作的成败、实验的关键点等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回答思考题,提出实验结论或建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